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哪些美在華企業要撤離中國

哪些美在華企業要撤離中國

發布時間:2023-11-29 01:34:47

❶ 美國呼籲讓企業從中國撤離曹德旺認為有必要挽留一下,你贊同嗎

大家都知道,當年白宮的經濟顧問呼籲美國政府不惜一切代價將企業從中國遷移走;二是日本政府撥出專款約槐指157億人民幣支持在華的日企搬遷回日本本土以及東南亞地區的國家。

對此很多人表示不屑,認為美日能在中國投資的都是低端製造業,對於這些製造業沒有必要挽留,不過4月13日曹德旺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卻反駁「空明鬧不必挽留低端製造業撤走」的論調,他表示「中國工業化的基礎本來就很差,這些企業都搬走了,我們還剩下什麼呢?我認為,必須要留住這些企業,否則將來我們一定會後悔的。」

總結

外資企業在我國帶動了投資、就業以及稅額,特別是綁定了部分的國際大公司(能參與跨國投資的企業都不會小),因此確實有必須要挽留一下,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認為適度挽留即可,不能為了挽留而毫無底線。船到橋頭自然直,即使這些企業真的都離開了,我相信最終中國依舊可以自己適應改正過來,只因為我們是中華民族。

不管怎麼說,防患於未然沒有錯,未雨綢繆是應有之義。一方面要安撫好外資企業,另一方面也要真心實意鼓勵創新,扶持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❷ 跨國企業在華撤資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跨國公司撤資是指外國投資者(通常指外商或其他外國經濟組織)撤出資本,全部或部分地終止在東道國或地區的生產經營活動.從東道國的角度看,跨國公司撤資就是外國企業從位於本國的獨資企業或合營企業中撤回資本的行為或活動;

理性看待跨國公司從中國撤資

隨著中國引進外資數額的增大以及越來越多的在華跨國公司進入營運期和成熟期,近年來,跨國公司在華的撤資事件時有發生:

——1998年,法國標致公司從廣州汽車公司撤資;美國惠而普從北京雪花電冰箱廠撤資;
——1999年,中美合資南京艾歐史密斯熱水器有限公司解體;
——2001年,中國最早的合資企業——中國迅達電梯有限公司解體;同年,殼牌集團決定放棄中國液化石油氣項目;
——至2001年5月,韓國從中國撤走資本總額已達1125億美元;
——2002年,美泰克公司從榮事達集團撤資;美國BVIDEBORAH半導體公司和美國JOSHUA半導體公司決定終止對首鋼集團華夏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的投資;同年1月,新加坡獨資企業北京美廚食品有限公司破產;
——2003年6月,伊萊克斯集團終止與南京伯樂公司的合作,所有冰箱生產轉至長沙。

目前,中國經濟學界對國際直接投資的研究多集中於跨國公司的投資進入,而對跨國公司的撤資現象則很少觸及。本文將結合近年來在華跨國公司撤資的現象,深入剖析這一問題。

在華跨國公司撤資的
現狀分析

有報道稱,世界500強之一的施樂公司為度過財務危機,正計劃出售部分資產。擁有四家合資企業、過去兩年業務發展在施樂全球合資公司中名列第一、去年增幅高達50%的施樂(中國)有限公司,竟被排到了第一位。
事實上,統計數字呈現的結果可能更讓人吃驚:根據日本大藏省發表的數據,1995年日本對中國投資曾占其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8.7%,居亞洲第一位,到達這個頂峰後,則連年出現銳減,1999年已經是第四年出現這一趨勢,已降至亞洲第六和占總額的1.1%。再以美國為例,美國雖然對中國的直接投資絕對規模仍然相對較大,但其投資項目的資金規模則呈下降趨勢。僅從1996—1997年的情況看,美國對中國直接投資的項目數量由1995年的3474項降至1996年的2517項和1997年的2188項,為199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長期以來,我們的外資管理工作一直強調「招商引資」的重要性,相關政策法規也多重於向「引資」方面發展,而對於與「引資」相伴而生的「撤資」問題則研究不夠和涉及不多。綜上所述,加強對跨國公司撤資方面問題的研究,充分認識撤資造成的負面影響及產生原因,將其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理應成為今後一段時期中國外資管理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
跨國公司
撤資的動因

跨國公司是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經營的,它們必須根據形勢不斷進行調整,以求生存和發展並實現其經營目標。當子公司面臨不利條件而經營不善時,如果撤出障礙較低,那麼跨國公司就可能選擇撤資,以提高整個公司的生產經營效益。這里,不利的經營形勢和經營狀態以及較低的撤出障礙構成了跨國公司的撤資條件,而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益則成了撤資的動機。
如果說學術界對國際直接投資已有比較深入的研究,那麼,對國際直接撤資的探討現在還處於初級階段。國際直接投資在一定的條件下才會發生。根據結構性市場缺陷學說,國際直接投資的基本條件是廠商擁有特定優勢。在交易成本模型里,投資的根本動因是為了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國際生產折衷理論則將國際生產的基本條件概括為廠商優勢、內部化優勢以及區位優勢。如果這些條件發生了不利於跨國公司的變化,那麼它就可能考慮撤資。

跨國公司撤資對東道國的
消極影響

1.對就業的影響。當母公司關閉它的海外子公司,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時,眾多受雇於該公司的東道國勞動者將面臨失業。若撤資達到一定規模,東道國的就業狀況就會嚴重惡化,失業率迅速上升,對國家經濟、政治將產生很大壓力。另外,外資企業在東道國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會增加對東道國金融業、保險業、交通信息業等的產品、服務的需求,從而增加這些行業的就業機會,那麼,撤資也會減少這些行業的就業機會。
2.對利用外資的影響。根據國際投資引力定律和國際投資的帶動效應,如果外國投資者撤資的事件時有發生,而東道國政府又不採取有效措施改善這種狀況,則很可能給已經、正在和潛在的投資者這樣一個信息:該國的國際投資吸引力在減弱,投資環境不佳,不利於外國投資的生存和發展,這必然影響其他外國投資者到該國投資的信心,不但不利於該國進一步引進外資,而且也會促使已有的外資大量地回撤。
3.對技術轉移的影響。對東道國而言,國際直接投資不僅為其帶來了資本等有形資源,更重要的是為其帶來了研究與開發、技術、組織管理技能等無形資源。如果發生撤資,則將直接影響這些無形資源在東道國國內的擴散,進而影響東道國的技術進步。
4.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國際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的產業結構調整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促進了東道國新興產業的發展,推動了東道國傳統工業的技術改造,從而加快了東道國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而撤資的發生,將大大延緩這一進程,甚至使東道國產業結構的調整陷入困境。
5.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在多數情況下,國際直接撤資對東道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及以此為基點的其它經濟目標是極為不利的。撤資首先意味著資本從東道國的流出,意味著東道國在資本項目下的外匯減少。其次,撤資對東道國的進出口貿易而言,會導致負出口或凈出口效應——由外資企業帶動的出口(含其本身的出口)大量減少,相應的進口替代減少,進口增加,從而給平衡經常項目增加了難度。

理性看待

跨國公司從中國撤資
跨國公司「兵退」中國,帶給我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在200年前,英國的商人就算過這樣一筆賬:如果每個中國人都買他一頂帽子,那他們即使把全英國的廠子都開足馬力生產,也滿足不了市場需求。這種算式200年來一成不變,許多外商正是揣著這種樂觀的想法來中國投資的。但事實上,當前有許多現實問題令外國投資者感到了「頭疼」。一是,中國居民的收入水平仍普遍較低,相應地,消費水平也不高。而且,就許多行業而言,如私人轎車,雖然是中國最有潛力的市場之一,但市場的培育和發展尚需時日,短期內市場需求規模不會有想像中那麼大。二是,低成本優勢正在消失。跨國公司在中國的運作成本(包括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和促銷費用、稅收等)並沒有它們想像的那麼低,中國地域遼闊,要針對中國顧客建立銷售中心、信息系統、培訓銷售人員、運送產品、廣告宣傳等,需要巨額的資金。第三,是回報率問題。受以上兩個因素的影響,許多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回報率都低於預期水平,也低於在其它亞洲國家的投資匯報。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跨國公司在我國礦泉水、罐頭蔬菜、啤酒、餅干、糖果和奶製品等六個行業中,只有餅乾和糖果兩個行業的投資回報率高於我國國內企業,而其它4個行業的投資回報率均為負數。這也正是為什麼歐美跨國公司在增加對華投資的同時,採取的態度越來越謹慎的原因。
因此,對於跨國公司的撤資,既要冷靜分析其深層原因,又要採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確保我國引進外資目標的實現。首先,應進一步調整外資政策,保持外資流入、流出量的穩定性,使之成為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運轉的較確定性的因素。同時,調整過度集中的外資來源國結構,避免資本流入量因為某國或某一地區的經濟波動受到較大影響。其次,要進行必要的事前控制。由於東道國事後難以採取有效的措施和政策遏制已經蔓延的撤資行為,因此,加強對外資流動的事前控制就成為我們防止跨國公司撤資以及由此帶來突發的負面影響的重要手段。第三,在管理方面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為外商提供更完全、更真實的投資信息,減少由於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撤資;二是利用中國產業多層次並存的特點,採取明確的產業優惠政策,變外資撤退為外資在中國境內的產業轉移;三是考慮到外資制度安排的國際競爭,中國在外資制度安排上要保持一定的國際區位比較優勢,建立和鞏固新的區位優勢,引進外資,防止外資的撤退,讓外資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的經濟建設。

http://www.ficmagazine.com/article.php?FicID=274&Colum=%E7%83%AD%E9%97%A8%E8%AF%9D%E9%A2%98

全球500強的大多數企業都在中國設立了合資、獨自企業或是辦事機構。但是並不是每一個跨國企業都能夠在中國這個新興的市場上找到市場機會的。一些跨國企業在心態上、策略上和執行上發生了很多錯誤,外資企業在中國虧損、倒閉、撤資的事件也屢屢發生。跨國企業在中國失利或失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市場營銷的角度看,我認為總體上跨國公司全球化策略在中國市場營銷中存在著以下四個方面的通病:

http://www.pcworld.com.cn/news/1/2005/0325/1140.shtml

❸ 美國政府撤回在華企業,中國力量讓美後悔

不久前,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及高級經濟顧問等美國高官多次表態稱,將敦促所有美國在中國的企業撤回美國本土,並且美國政府承諾,企業所有的搬家費都由美國政府全額買單。這一政策引起了國際 社會 普遍擔憂。

美國政府作出這番決定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美國國內的失業率創下 歷史 新高,引起了 社會 動盪和不安,加州等幾個州還傳出尋求獨立公投的傳聞。大量民眾失業以及在疫情期間企業停產停工,給美國的經濟帶來了重大挑戰。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政府要求美國企業從海外撤回本土,包括撤回所有的生產線,目的就是為了增加美國的就業崗位,緩解由於疫情造成的失業率大幅攀升的窘境。至於這一政策是否對美國經濟特別是解決失業人口就業問題產生積極效果,還不得而知。但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特別是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是十分有限的。

美國的企業家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投資生產線,主要原因還在於美國國內的市場有限,在美國國內投資無法獲得他們想得到的經濟效益,中國具有全球最廣闊的市場,具有更廣大的發展空間,這是吸引美國企業道華投資的重要原因。既然美國國內沒有投資前景,通過行政法令的方式,強迫要求企業撤回美國本土,對企業而言或許是一場危機的開始。

如果美國企業真的按照特朗普政府所要求的這回到美國本土,那對中國經濟而言,短期內將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特別是現階段中國疫情防控形勢稍微緩和,復產復工工作正在推進全面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經濟秩序,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美國企業撤出中國勢必會影響中國經濟恢復的動力。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中國 歷史 上也曾多次出現外國企業和科學家撤出中國的現象,其結果就是中國通過自力更生自主研發,採用本土力量,完全替代了企業這種出現的真空,反而加速中國構建了一整套完善的工業體系和科學技術體系,大幅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

美國企業撤出中國同樣會遇到相類似的情況,如果美國企業自助中國,即在生產領域中必然會出現企業真空,那中國的民營經濟和其他資本力量將會在短期內補充進來,整個中國製造業將會快速恢復中國的產能,以彌補美國企業撤出留下的市場空白。

如果沒有出現新的意外,中國的民族經濟和民族製造業,將會在填補美國企業購買的過程中,形成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機的現代製造業體系,中國的製造業可能會實現新的飛躍。中國龐大的市場容量足以支撐製造業發展所需要的消費能力和市場空間。

總體上講,美國企業涉足中國之後,在短期內可能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不小的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對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將是一個極大的利好和機遇,中國企業可以通過填補美國企業市場空白的方式,來實現自身的發展和飛躍,或將催生中國製造業發展的黃金時代。

❹ 外資企業為什麼撤離中國

從經濟深層次原因來看,經濟結構調整上的嚴重失誤導致了中國製造業實體經濟被邊緣化、空心化是外企製造業撤離的根本性原因。

❺ 近兩年「耐克」和「阿迪」工廠陸續撤出我國的原因。

主要是成本原因。
隨著人民幣升值及國內人力、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大量在華的鞋企紛紛將生產基地外移。阿迪達斯和耐克也將一些生產企業從中國轉移至印度等東南亞國家。
對這些製造企業來說,不斷攀升的成本是他們放棄中國製造市場的主要原因。人力、原材料、土地、環保等成本在2007年至2008年迅速增加。生產成本的提高已成為產業轉移的頭等因素。據鞋業協會最新調查,目前越南勞工成本為3.14美元/日,略低於印度的3.5美元/天和中國東莞的5美元/天。
剔除掉人力成本,在華鞋企還要面對諸多不利局面。隨著人民幣的升值,製鞋企業必須花更多的錢去采購原材料。土地成本的提高、以污染輕、勞動力素質高的企業取代低附加值製造業的官方政策都使在華國際鞋企深受打擊。

❻ 在華美國企業是否全部退出中國,說明原因

4月中旬,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再次呼籲,所有在華美企,應"不惜血本遷回本土"。他建議,美國政府應100%報銷所有包括場地、建廠、搬遷等全部費用。

同期,日本政府也宣布將出資22億美金(人民幣158億),協助日本企業撤離中國,避免對中國產業鏈的過度依賴。

美日兩國一唱一和,同時吹風"撤離在華企業",他們的計謀能得逞嗎?美日兩國的企業家,願意聽從他們的建議嗎?

一、美、日政府再提企業撤華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4月12日,白宮國家經濟顧問庫德洛再次呼籲,所有在中國的美國公司,應全部撤離。


一部美國人拍的紀錄片《美國工廠》,剛剛獲得了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講述曹德旺在美國開辦福耀玻璃廠的的故事。其中講道:美國人工費用是中國的3倍,綜合其他因素,成本比在中國高36%左右。由於美國汽車玻璃市場競爭並不激烈,產品售價比中國高35%,一抵一消,他的毛利率才跟中國差不多。

紀錄片中,福耀美國工廠先後離職人數達到3000多人,連正、副總裁都離職了,原因就是"工錢"問題。紀錄片結尾,曹德旺又新增了幾台機器人,替代了人力。老曹還表示,在全球工業化的今天,他也不知道在美國開辦工廠,是不是做錯了。

大國之巔認為,即便美國政府聽從了這位經濟顧問的意見,大包大攬承擔所有搬遷費和重建費,但這個人力成本問題不解決,美國製造商根本不會理睬所謂製造業迴流的建議。

美國新能源汽車的代表,特斯拉公司剛剛在上海建廠並迅速投產,這證明中國的工業、物流、零配件供應、人力資源等優勢,再次獲得美企製造商的青睞。

至於日本,它是全球唯一一個,30%人口超過60歲的嚴重老齡化國家。日企廠子搬回去誰來上班?60歲以上老人嗎?簡直笑話!

閱讀全文

與哪些美在華企業要撤離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欣賞中國繪畫 瀏覽:832
柬埔寨幣和越南幣哪個大 瀏覽:587
義大利巴里港附近有什麼港口 瀏覽:442
55萬人民幣等於多少越南盾 瀏覽:490
和平精英國際版怎麼能新人登錄 瀏覽:586
英國最硬材料是什麼 瀏覽:27
中國農葯廠一共有多少 瀏覽:696
外興安嶺的中國人去哪裡了 瀏覽:411
越南沙金用什麼拋光更亮 瀏覽:410
比利時和義大利哪個好 瀏覽:185
英國被授予爵位的人有多少 瀏覽:721
印度小學生喝什麼奶粉 瀏覽:196
越南人參果是哪裡的 瀏覽:258
印度脆球在哪裡多少錢 瀏覽:131
和平精英國際服怎麼玩才能快 瀏覽:146
中國有多少浸出油品牌 瀏覽:144
寄快遞到越南多少錢 瀏覽:708
遨遊中國如何看油量啊 瀏覽:86
印尼雅加達飛中國飛機票多少錢 瀏覽:39
中國國旗怎麼寫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