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緬甸政府是否親中,她的政治和軍事現狀是什麼樣子的
緬甸應該是東亞地區最為親中國的國家只一了因為西方的歧視和制裁緬甸的國內經濟民生很是糟糕因此50年建交以來中緬關系一直都很好由於是軍政府執政所以被西方國家視作不民主而我們中國卻是他唯一的外交依靠
從大環境下來考慮適合緬甸站在我們國家的立場考慮也是好的因為他是戰略要地如果發生戰爭美軍必然封鎖馬六甲海峽那麼意味著喪失了海上能源運輸唯一隻能通過陸地從緬甸輸送因為緬甸毗鄰印度洋
緬甸的軍事也是相對落後的雖然是海上國家但是緬甸海軍的戰鬥力不行好象中國准備在緬甸修建軍港太好了意味著我們有參與國際海事的本領了
㈡ 中緬關系怎樣
挺好的
㈢ 緬甸和中國關系好不好
過去中緬關系近似盟友關系,美國推出重返亞洲政策後,對緬甸放鬆制裁,中緬關系已有所變化,雖基礎仍在,但已面臨考驗。
一、緬甸,對於中國有著非常重要的地緣戰略意義
緬甸虎視著馬六甲海峽出口,西可以壓縮印度向南海、東南亞一線伸展的空間,北可以切斷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陸地聯絡。也是中國的南大門。
1、緬甸是我西南最佳戰略出海通道。有利於打破「馬六甲困局」。我國的出海通道處處受人圍堵,東面有三道島鏈,南面有馬六甲海峽。建立從緬甸方向進入印度洋的出海口就顯得特別迫切。
2、有利於打破美日台的圍堵。現在美國、日本對我國的圍堵已漸漸合攏,我們的出海通道受到了嚴重威脅。而一旦我國建立了西南戰略出海通道,將為我國打開一個重要戰略戰略缺口,使我國立於不敗之地。美日對我國的圍堵將迎刃而解。
3、有利於制衡印度。盡快從緬甸方向建立西南戰略出海通道,可有效地制衡印度。從軍事上來看,建立西南戰略出海通道,可使我國軍力前出,進可攻,退可守,獲得極大的便利。在政治上,如果我國順利打通此戰略通道,無疑明確表明了我們已經為可能的戰爭作好了反封鎖的准備,可威懾台海、東海和美日台,具有顯著的政治意義。
緬甸重要性不言而喻。搞好中緬關系是每一屆領導者執政期所必需做的。
緬甸是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之一,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創始國之一,是第一個與中國簽訂邊界條約及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的國家。除了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受到干擾外,中緬雙方一直保持睦鄰友好、和平合作的關系。這主要是60年代後期,中方由於「文化大革命」「左」傾思想干擾了其對外政策,向外輸出革命,公開支持緬甸國內共產黨的斗爭。緬甸對中國疑慮增加,出現反華排華傾向,雙方關系惡化。1969年3月,緬甸照會中方,《中緬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於1970年5月14日期滿後予以終止,至此,中緬關系跌入低谷。但是,這種狀況為時不長,70年代初,中緬雙方各從本國利益出發,恢復了雙邊睦鄰友好關系。
近年來,中國對緬甸的經濟技術援助主要是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重型機器和成套設備。援助的項目主要是建廠、修建公路、橋梁、水力發電站、衛星通訊地面站等,並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中緬兩國關系發展突出問題
1、 邊界問題
中國和緬甸兩國之間邊界的形成和最後確定(劃定),有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緬邊界中國一側全在雲南省境,又是少數民族地區。邊界問題的形成過程中,還曾發生過轟動一時、震驚全國的中緬界條北段的片馬事件和南段的班洪事件。直至1960年,中緬兩國邊界才得以最後確定。中緬兩國山水相連,民族相通,今天兩國邊境線長2186公里。緬甸的10多種民族與中國雲南境內的景頗、德昂、佤、傈僳、哈尼、拉祜、阿昌、獨龍、布朗、傣族以及克木人等是跨國而居的同一民族。互為近鄰的地理位置和民族親緣關系,為中緬兩國密切往來提供了條件。
2、毒品問題
「金三角」 (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於東南亞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邊境地區的一個三角形地帶,因這一地區盛產鴉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而以「金三角」聞名於世界。來自中國的犯罪分子與緬甸當地的黑社會分子狼狽為奸,進行各種跨國犯罪活動。其中最為嚴重的是賭博與跨國綁票,不過幸好中緬兩國關系密切,在中緬兩國警方的合作下,打擊跨國犯罪問題已經取得一定成效。
中緬兩國間的友好關系
一個明顯事例:2007年1月12日,中國駐聯合國代錶王光亞高舉右手,對美英說「不」! 否定了美英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的關於制裁緬甸的緬甸議案。為此,緬甸電視中斷正常播出節目,專門感謝中國等國家對緬甸的支持。
1、中緬經濟關系
從經濟上看,中國已經是緬甸的最大貿易國,中國還主導著緬甸三個巨大海上礦區和19個沿岸礦區的天然氣、石油開發事業。
2、中緬軍事關系
現在緬甸的政府軍武器裝備主要是由中國提供,中緬軍事合作關系良好。緬甸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兄弟國家,其三軍部隊也一直有裝備中國武器的傳統。例如緬甸空軍就主要裝備了中國殲7戰機、強五攻擊機、K-8教練機、運-8運輸機等,另外,緬甸空軍還裝備了少量的俄歐制戰機,如,俄制米格-29戰機、英制鷹式教練機。
中緬兩國關系發展的前景展望
回顧中緬關系,我們的胞波情誼已經深入到民眾心中。也就是說,中緬關系發展的社會民意基礎仍然是堅實的。這是我們全面發展各領域合作的重要前提條件。我們可以看到,緬甸各民族對中國都是非常友好的。
從經濟合作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投資,是有利於緬甸社會經濟發展的。這種互利合作應該說都是兩國政府和人民希望看到的。所以說,雖然我們現在個別項目因為各種復雜因素,面臨一些新的問題。但只要兩國從長遠考慮,從戰略高度看待這些問題,建立必要的溝通協調機制,任何困難是可以解決的。
㈣ 中國與緬甸各方面的關系
中國是緬甸的衣食父母,緬甸裡面用的幾乎全部是中國貨,而且在緬甸有錢人也幾乎全是中國華人
㈤ 中國與印度緬甸的關系
和中國關系更好些。
1,緬甸和印度在歷史上有積怨和嫌隙。英國殖民印度後,以印度為基地對緬甸進行滲透和侵略。在吞並緬甸後,把緬甸並入英屬印度,成為其一個省。印度人大量遷入緬甸成為僅次於英國人的二當家。特別讓緬甸痛恨的是大量印度人在緬甸從事高利貸行業,對緬甸人大肆欺壓盤剝。
2,緬甸和印度存在邊境糾紛。印度東北部地區,特別是和緬甸接壤的阿薩姆邦,米佐拉姆邦,曼尼普爾邦和那加蘭邦,這些民族長期從事反抗印度政府的民族獨立武裝活動。印度軍隊在作戰中經常越界追擊到緬甸境內,為此兩國經常發生沖突。印度都緬甸還有領土要求。
3,印度對周邊國家搞大國沙文主義,赤裸裸地干涉鄰國的內政和外交事務。在安達曼海河緬甸也是屢起爭端。每年都舉行所謂封閉安達曼的海空演戲,對緬甸耀武揚威,大肆威脅和挑釁。
4,印度人民黨和國大黨兩黨都對緬甸敵視。人民黨是激進地推行與鄰為壑的大國外交,國大黨則是以南亞盟主自居,追隨西方推行對緬甸的人權外交,對緬甸內政橫加干涉,支持其國內反對派。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和緬甸之間的關系。
5、中國和緬甸歷史上就鮮有爭端,除了清朝順治和乾隆兩朝對緬甸發動過短期戰爭外,兩國長達千年的交往史始終是和平友好相處。上世紀50年代即劃分了兩國邊界,並在邊界談判中共同創造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6、中緬兩國人民互稱胞波情意,彼此以兄弟相論。中國長期對緬甸提供了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是緬甸最大的援助國和貿易對象。而且中國始終在國際上為緬甸撐腰,有效地舒緩了歐美西方和印度隊緬甸的強大壓力。緬甸也始終把中國視為最可信賴和真心依靠的對象。
所以說緬甸和印度是橫眉冷對,和中國是情深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