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有飛機和坦克嗎
抗戰時期中國有飛機和坦克,只不過不是自己製造的,飛機、坦克主要靠進口和國際支援。當時的中國基本沒有重工業,製造不出飛機、坦克這樣重型裝備。
看一看抗戰時期,號稱「陸戰之王」的坦克。中國最早的坦克部隊創建於1922年,當時張作霖為准備直奉戰爭,從英法等國購買了一批裝備,包括36輛「雷諾」FT-17型坦克。九一八事變後,這部分坦克被日軍繳獲。1935年,中國從英國購進炮戰車及兩棲坦克32輛,,成立戰車教導營。在此基礎上,中國又購進德國「克虜伯」戰車16輛、義大利CV-33超輕型坦克20輛,於淞滬會戰首次投入使用。不過由於中國的坦克部隊沒有經過嚴格訓練,到了戰場損失慘重。
再來看一看抗戰時期的飛機。1937年之前中國只有戰斗機三百架左右,近一半老破殘舊無作戰力。1937年8月21日蘇聯排遣了飛行機隊支援中國,其後的幾年間,我國從蘇聯接收的飛機約為900架。還有幾十架飛機是從英國高價購買的。由於日本國內有超強重工業生產能力,飛機製造速度很快,日軍的飛機不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絕對優勢,他們獲得了制空權,但中國空軍同樣也是不屈不撓,勇敢的和敵軍戰斗,日軍的空軍也受到嚴重的損失!
B. 抗戰時中國有坦克么
抗戰中國民黨軍隊有坦克。
例如國民黨第五軍就有坦克裝備:
1933年6月,國民政府從英國購買了維克斯輕型坦克32輛,在原有教導一師戰車隊的基礎上擴編,於1934年11月成立了戰車營,朱錫麟上校任營長。 1936年3月,為培養機械化部隊人才,國民政府正式成立了陸軍交輜學校。
1937年5月,國民政府軍委會,軍訓部決定將交輜學校,交通部第二團所屬的裝甲汽車隊合並,在南京方山成立中國 第一個陸軍裝甲兵團.。杜聿明被任命為第一個陸軍裝甲兵團的第一任團長。
1938年1月,軍委會命令將裝甲兵團擴編為陸軍第二○○師。1938年10月,第二○○師擴編成裝甲軍。1938年10月,在湖南省湘潭縣國民黨的一支「鐵馬雄師」出世了。它是當時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機械化軍。
當時,這支「鐵馬雄師」的番號是國民黨新編第十一軍,由第二○○師擴編組成,軍長徐庭瑤,副軍長杜聿明。1939年,新編第十一軍番號改為第五軍,杜聿明任代理軍長。第五軍下轄3個師: 第二○○師,駐防廣西全州,師長戴安瀾;榮譽第一師,駐防湖南零陵,師長鄭洞國; 新編第二十二師,駐防湖南東安,師長邱清泉,後來廖耀湘也曾任新編第二十二師師長。
(2)抗日中國坦克有哪些擴展閱讀
抗戰中國軍坦克戰役:
昆侖關戰役中,徐庭瑤和杜聿明充分利用坦克等機械化部隊,重創日軍。據統計,參加此役的日軍第12旅團長,及三個大隊長,全被擊斃;4000多名士兵死亡。國軍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慘重,僅第5軍就有5500人犧牲。
與僅有一支機械化部隊的中國相比,日軍在坦克數量上的優勢是壓倒性的。1936年—1937年,日軍即有約800—1000輛坦克。不過日軍的坦克戰術相當落後,他們除將300輛集中在坦克聯隊外,其他都部署於步兵師團。
因此,當時歐洲人評論說,「日本現仍依賴利用坦克車配合密集步兵作戰的戰術, 正與我們上次大戰時一樣的利用坦克車, 彼等將坦克車團附隸於步兵隊伍中, 而不用之為獨立的攻擊兵力。
C. 抗戰初期,中國軍隊裝備過哪些坦克
坦克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直到10年後,落後的中國才由軍閥東北王張作霖開創了中國坦克的先河,那麼自張作霖引進坦克後一直到抗戰初期,中國軍隊裝備過那些坦克呢?
中國引進最早的坦克-雷諾FT-17輕型坦克
雷諾坦克是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的輕型坦克,他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可以旋轉炮塔的坦克,該型坦克最早是由奉系軍閥張作霖引進至中國,張作霖的東北軍大概裝備了超過14輛法國的FT坦克,後來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帶著這些坦克一並加入了南京政府,到1930年張學良又通過波蘭購買了36輛法式雷諾坦克,後來大部分被日本俘獲,只有1933年張學良向蔣介石贈送的2輛雷諾FT-17加入了國軍序列。
圖11 BT-5快速坦克
活力為45mm火炮和1挺7.62mm並列機槍。
總的來說,抗戰時期的中國由於不具備坦克生產製造能力,因此所有的坦克都是從國外購買的,因此五花八門,種類眾多,與日本相比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處於明顯的劣勢。
同時除了蘇制坦克,其他坦克如英制維克斯系列,義大利CV系列,德國克虜伯坦克都具有自身裝甲薄弱,甚至連日軍的重機槍子彈都擋不住,在淞滬會戰和南京戰役中,多被日軍重機槍和37mm速射炮擊毀。
而裝甲厚,火力強的蘇制坦克又有通信能力差,機動行駛能力差的特點,很多民用橋梁都無法通過,此外中國軍隊由於步坦協同較差,被日本摧毀的也很多,並沒有充分發揮其威力。
D. 全軍覆沒!浴火重生!抗戰中的中國坦克部隊
很多年前,當我看到這張照片時,就心酸不已。如今,又在不經意間看到這戰照片,還是心酸不已。
這是淞滬會戰時,日本的隨軍記者拍攝的一張戰地照片。
照片上,在滿是斷垣殘壁,空無一人的街道上,一輛中國軍隊的坦克,正孤零零的駛向嚴陣以待的日軍陣地。
遠處的陣地日軍人數眾多,掩藏在沙袋後面,用重機槍向它瞄準。
因為,裝備齊全的日軍絕對不缺乏平射炮、穿甲槍等,這樣的反坦克武器。這些重武器肯定是隱藏在步兵活動區域外,如街道兩側的廢墟里。
這輛沒有步兵掩護的坦克,是一輛輕型的英制維克斯輕型坦克,不過6噸重,裝甲也不過9毫米。
它就那樣孤孤單單的駛向重槍重炮,嚴陣以待的日軍陣地。
它義無反顧。
它註定一去不復返。
事實上,它就是一去不復返。
這是一張幾十年前的老照片了。
但,我分明聽見照片里傳來幾千年前的聲音:「雖千萬人,吾往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的歐洲戰場,傷亡慘重的英國人,於1916年,把重型拖拉機披上重裝甲,改裝成了人類有史以來,最霸道的陸戰武器——坦克
這貨一誕生,便以高速的機動性,兇猛的火力網,無堅不摧,攻無不克,橫行歐洲戰場。
就像兇狠魯莽而又武藝高強的「黑旋風」!
於是,一戰後,歐洲列強開始爭先恐後地研製坦克。
當時的日本,也跟風學習歐洲國家發展坦克武器,在全面侵華戰爭前,日本已經擁有了2個坦克師團。不過,日本坦克無論是噸位、速度、火力和通訊方面,都遠遠落後於歐美列強。日本工業的底子,就像日本人的身高,比起歐美人差了一大截。
而在1939年爆發的日蘇諾門坎沖突中,日本有將近一個坦克師團被蘇軍報廢回爐。
當時指揮諾門坎蘇軍作戰的是朱可夫中將,坦克兵出身,一個蘇聯「大縱深作戰」理論的狂熱粉絲。和工業化大生產的蘇聯,和一個坦克兵出身蘇聯將軍的進行坦克大決戰,唯一的解釋就是,當時的日本軍閥頭子的腦袋讓蒙古驢給踢了。
但,日軍選擇這樣一個工業化強國作戰,唯一的好處是,面對日軍的報廢「土豆坦克」(蘇軍對日軍94式95式坦克虐稱),蘇軍完全棄之不理,瞧不上眼。要是中國的八路看見了,肯定要搶回去修修自己用了。
但日本的坦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比起當時工業近乎為零的中國,他們的「豆」坦克,足可以在亞洲的「窩里橫」了。
雖然,中國當時的工業極其的薄弱,但,中國還真有自己的坦克裝甲部隊,雖然數量稀少,但,在整個抗戰中的表現可以說是「鋼鋼」地。
其實,中國軍隊裝備坦克甚至比日本還早一些。只是,最早裝備坦克的是軍閥混戰時的軍閥部隊——東北軍。
東北原本就物華天寶,物產豐富,張作霖苦心經營東北數十年,東北的工業水平甚至高於國民政府盤踞的江南地區。在1922年,精明過人的張作霖,一次就從法國購買了14輛「雷諾」輕型坦克,到1930年時,已累計達30輛坦克和24輛裝甲運兵車。在這期間,東北的軍工企業已經可以仿製裝甲運兵車了。
後來這些坦克,連東三省一起都丟給了日本人。
再後來,1933年長城抗戰爆發。面對日軍小坦剋薄裝甲的瘋狂進攻,中國軍隊損失嚴重。那時,中國軍人很少有和坦克作戰的經驗,更是缺乏反坦克武器。
當時的17軍軍長徐庭瑤有痛感於此,上書國府,疾呼組建中國自己的坦克部隊,高層震動。
東北丟了後,中國重工業那麼點底子徹底沒有了。坦克,只能從外國買了,用貧困交加的國民血汗錢去買了。
1935年,國府從英國購進坦克及兩棲坦克32輛,成立戰車教導營。徐庭瑤軍長又創建「陸軍交輜學校」,成為中國裝甲兵之父。
後來,在蔣介石和希特勒的「法西斯」蜜月期間,國府購買「克虜伯」坦克16輛,義大利輕型坦克20輛,由徐庭瑤創建「陸軍裝甲車兵團」,兵團長為同樣參加過長城會戰的杜聿明少將。
中國的坦克輛輛都是金子堆出來的。可,中國的坦克兵可不是什麼穿金帶銀的紈絝子弟,打起仗來鋼鋼地!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中國的坦克部隊首次上戰場。但,出師不利,幾乎全軍覆沒。
原因只有一個:中國軍隊不會步坦協同作戰。或者說根本就不懂。
奉軍在1926年,曾經進行過空、步、坦協同作戰訓練和實戰,那時的日軍不過剛剛組建了一支戰車實驗大隊。而那時其他的軍閥部隊,包括國府的北伐軍,完全沒有成建制的坦克部隊,更不會什麼步坦協同作戰了。
當時奉命開往上海的是兩個配備英制輕型坦克的戰車連,兩個年輕的連長都是黃埔6期畢業生。
他們曾告訴當時淞滬軍隊的總指揮張治中將軍,狀況好的戰車「還在北方」,他們這兩個連的戰車,需要維修車輛到達後維修後,再由步兵,必須由步兵掩護才能作戰。
這,被張治中認為是怯戰行為,嚴令他們立即投入突破楊樹浦的作戰。
中國步兵沒有步坦協同的作戰經驗,只知道躲在坦克後面躲子彈,不知道火力掩護坦克。後來和坦克脫節,致使自己的坦克陷入日軍的四面合圍,在平射炮的轟擊下,那些原本機械性能都不好的坦克,相繼被摧毀。兩位連長相繼陣亡。
但,所有參戰的中國坦克部隊和坦克兵,沒有一個退縮,沒有一個臨陣脫逃的。
「壯士一去不復返」!悲哉,壯哉!
很多年後,一代抗日名將,足智多謀,驍勇善戰,連續兩次上海抗日戰爭的總指揮,張志中將軍,在提到由於自己的盲目指揮,而導致坦克連隊幾乎全軍覆沒的事,仍然懊悔不已,心痛不已,難以釋懷。
淞滬會戰失敗後,上海淪陷,南京門戶洞開。中國的裝甲兵團本來是奉命撤向湖南的,但後來被朝令夕改的蔣介石,嚴令留下一個德國戰車連。
本來,國府是早打算棄守南京的,政府民眾都疏散。如果這樣,就不會有後來的南京大屠殺了。可,蔣為了所謂的國際觀瞻,又下令死守南京,一人不準過江。再,後來,南京保衛戰戰事正酣時,他又下令全線撤退......
能說什麼呢?說什麼都晚了。
德國坦克為中型坦克,不適合在水網密布的南京區域作戰,但,照樣打出了中國人的志氣和血性——
12月8日,在戰車連支援淳化鎮的戰斗中,三輛中國德式1號戰車,在步兵被迫撤退而失去掩護後,不但沒有撤退,反而徑直沖向敵軍陣地,撕開日軍防線,迂迴向日軍大後方,直接搗毀日軍18旅團司令部,擊斃日軍多名,致旅團長井出少將和眾多日本武士棄司令部而不顧,倉皇出逃。
後,這三輛戰車被日軍合圍,全部被摧毀,王承德、於振江等四人壯烈殉國!
「壯士一去不復返」!悲哉,壯哉!
還有一輛國軍坦克,在南京城外的戰斗中,被日軍摧毀。車內兩名戰士從昏迷中醒過來,看著周圍潮水般繞過的攻城日軍,毅然爬起來,架起機槍向毫無防備的日軍猛烈掃射,當場打死幾十名日軍。
大快人心後,他們中一個居然乘夜成功脫身。但,後來,在昆侖關戰役中犧牲。兵團司令杜聿明對其盛贊不已,惋惜不已。
南京保衛戰後,殘缺不全的中國坦克部隊再也得不到德國的援助了。德國為了遏制紅色蘇聯,開始和日本交好。英法等國,也在向如日中天的日本法西斯綏靖妥協,以圖苟安一時。
中國孤軍奮戰。寧死不屈。
到後來,是蘇聯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的T-26輕型坦克,組建了裝甲機械化的陸軍200師。並作為生力軍在台兒庄戰役的反擊中,大放光彩,馳騁千里,痛殲日軍。
而在1939年12月的昆侖關戰役時,由200師延升的第5軍,也是中國唯一一支的機械化部隊,運用嫻熟的步坦協同戰術,在空軍的配合下,強攻硬突,攻城拔寨,如狼似虎,痛擊日軍。殲敵5000餘人,擊斃敵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
一旦中日火力對等,甚至我軍火力領先一點,日本的武士就不是中國軍人的對手了。
而在1942年的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中,全部蘇式坦克的第5軍200師,能攻能守,多次以少勝多,大敗日軍,但由於英國盟軍沒有節操的潰敗逃亡,致使全線動搖,200師及整個遠征軍傷亡慘重,被迫敗退凶險無比的野人山,一代名將戴安瀾師長戰死。
但,正因為中國遠征軍坦克部隊在緬甸的英勇表現,促使美國大力援助中國再次組建坦克部隊,反擊緬甸日軍。
1943年,國府通過羅斯福精明的《租借法案》,累計接收了35輛世界一流的美製謝爾曼中型坦克,和44輛M5輕型坦克,用來裝備中國遠征軍組建的駐印軍。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次裝備中型坦克。以前只有機槍沒有火炮的德國坦克,只能勉強稱之為准中型坦克。
謝爾曼坦克全重33.65噸,裝甲厚89毫米,配有重槍重炮。同一戰場的日軍94式95式等土豆坦克,不過三五噸重,什麼火力裝甲,比起雄獅一樣的美式坦克,那都是小肚雞腸,薄皮核桃,好吃!
一旦火力占優,身懷國仇家恨的中國軍隊,便開始吊打自命不凡的日本武士。在美國空軍的配合下,中國駐印軍新1軍和新6軍的坦克部隊,完全地實現了步坦空立體作戰,像洪水猛獸一樣的在緬甸逐殺日軍,並將他們也趕進了吃人的野人山。
這就像,武松赤手空拳打一隻老虎,你死我活,險象迭出。而手持朴刀的李逵,手起刀落,輕松的就能殺死四隻老虎。
此後,中國的坦克部隊不斷地發展壯大,在滇西南戰場,一直老鷹捉小雞一樣的逐殺日軍的坦克部隊,直到抗戰的完全勝利。
今天中國的坦克部隊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
牛!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共出動7個坦克團,共823輛坦克和裝甲車,以當時屬於世界先進水平的59式坦克為主,組成坦克突擊集群,大膽迂迴,兇猛穿插,氣勢洶洶,勢不可擋,屢屢突破越軍防線,重創越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戰績。
如今的中國坦克部隊,輕重坦克齊全,山地坦克猶如外星科幻。而且數量龐大,鐵流滾滾,捍衛江山。99A主戰坦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一流坦克,虎視全球。96B型坦克屢屢在俄羅斯的世界坦克大賽上,摘金奪銀......
從當年完全進口,被動挨打,到如今自主研發,揚威天下,中國坦克部隊的成長史,值得世界上所有的炎黃子孫驕傲!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