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天眼」是什麼來頭
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被譽為「中國天眼」,由我國天文學家於1994年提出構想,從預研到建成歷時22年,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主導建設,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接收面積
25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足球場)
邊框
1.5千米
口徑
500m
工程投資
約6.67億人民幣
反射面總面積
約25萬平方米
❷ 「中國天眼」指的是什麼
中國天眼是世界上目前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主要作用是搜尋和發現射電脈沖星。脈沖星由恆星演化和超新星爆發產生,因發射周期性脈沖信號而得名。
中國天眼能把中國空間測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軌道延伸至太陽系外緣,將深空通訊數據下行速率提高100倍。脈沖星到達時間測量精度由120納秒提高至30納秒,成為國際上最精確的脈沖星計時陣,為自主導航這一前瞻性研究製作脈沖星鍾。
基於FAST的強大功能,如果銀河系(直徑約為15萬光年)內存在外星人,他們的信息就很可能被發現。國際科研項目「搜尋外星人計劃」的首席科學家丹·沃西默最近向中方提出,希望在FAST加裝設備,可合作搜索外星人信號。
(2)中國天眼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2017年10月10日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就曾對外公布,FAST首次發現脈沖星,當時探測到數十顆優質脈沖星候選體,其中6顆通過國際認證。截至2018年09月17日,FAST已經探測到59顆優質的脈沖星候選體,其中已經有44顆得到認證。
自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後,FAST望遠鏡就正式進入為期3到5年的調試期。巨星望遠鏡調試期都會涉及天文、測量、控制、電子學、機械、結構等眾多學科領域,是一項強交叉學科的應用性研究,所以國際上傳統大射電望遠鏡的調試周期很少低於4年。
FAST總工程師、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姜鵬說:「FAST巨大的接收面積註定了它有其他望遠鏡無法比擬的優勢,即超高的靈敏度,但這也使得它的系統構成更為復雜,因此它的調試工作也更具有挑戰性,也更容易受設備故障的影響。同時,還有30噸饋源艙漂在高空,安全風險也極大。」
❸ 什麼是中國天眼
世界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又被形象的稱作中國「天眼」。是由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確定的國家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採用中國科學家獨創設計和我國貴州南部喀斯特窪地的獨特地形條件,建設的一個約30個足球場大小的高靈敏度巨型射電望遠鏡。FAST可把中國空間測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軌道延伸至太陽系外緣,將深空通訊數據下行速率提高100倍。其應用價值可以是為自主導航這一前瞻性研究製作脈沖星鍾;診斷識別微弱的空間訊號,為國家安全服務;提供高解析度和高效率的地面觀測;跟蹤探測日冕物質拋射事件,服務於太空天氣預報。
❹ 「中國天眼」能檢測到什麼「中國天眼」究竟有多厲害
中國天眼是什麼
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為FAST),是用來接收宇宙無線電的望遠鏡,於2016年9月25日開始啟用,是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目前世界上靈敏度最高的天文望遠鏡,可以將人類探測天體的能力提高到137億年前,位於我國的貴州省。
❺ 中國天眼的學名叫什麼
「中國天眼」的學名是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
「中國天眼」是當今射電天文學的「重器」。其基本原理是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平行電磁波遇到拋物面反射後會匯聚到焦點的位置。對射電望遠鏡來說,把反射面做成拋物面的形狀,然後在焦點位置放置一台接收機,就可以匯集天體發出的電磁波信號,從而進行天文觀測。
拋物面的面積越大,匯集的信號就越多,也就越能探測到更暗弱、更遙遠的天體。所以,自卡爾·央斯基意外發現射電天文觀測窗口之後,各國天文學家就一直致力於建造反射面盡可能大的巨型射電望遠鏡。
難度大、突破多,「中國天眼」在靈敏度上占據制高點
到底能建口徑多大的望遠鏡,取決於最終找到多大的窪地。適宜的窪地非常難找,因為它要同時符合四大條件。首先要足夠大、足夠圓,否則只是開挖和支護成本就會讓這個項目無法實現;其次,要遠離人口密集區域,這樣才能保證優良的電波環境;再次,不能積水,不然設備壽命難以保證;最後,還要有優良的地質條件,否則無法建成大型、高精度的天文觀測設備。
從1994年到2006年,南仁東帶領團隊,從8000多幅地圖中選出300多個窪坑,再進一步將范圍縮小至幾十個。團隊幾乎走遍這些窪地,現場踏勘,風餐露宿。最終,將台址定在貴州平塘縣克度鎮的大窩凼窪地。
台址確定後,如何設計、如何實現、建成之後如何調試和使用,都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關鍵技術無先例可循、關鍵材料需從頭研製。
「中國天眼」設計不同於世界上已有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這首先體現在「視網膜」和「瞳孔」的設計上。「視網膜」指反射面;「瞳孔」指饋源艙,即放置接收宇宙外信號裝置系統的艙體。
作為世界首創,「中國天眼」的「視網膜」是主動反射面,可以改變形狀,一會兒是球面,一會兒是拋物面。具體來說,這張龐大的可動的「視網膜」是一張由6670根鋼索編制的索網,掛在一個由50根巨大鋼柱支撐的直徑500米的圈樑上;索網上鋪有4450塊、380多種反射面單元;索網下方是2225根下拉索,每一根下拉索都被固定在地面上的作動器上,通過操縱作動器,拉動下拉索來改變索網形狀,從而對天文信號進行收集和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