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第一個原子彈爆炸時,能運到美國國土上嗎用什麼方法
中國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還沒有投送載體。美國也沒害怕,說中國研究出來還得時間,兩彈一星的成功徹底打碎了美國核威脅壟斷,為兩彈一星付出巨大貢獻的老一輩敬禮!是你們無私奉獻才有了今天的和平!謝謝你們了!!!
㈡ 核武器是怎麼運輸的
核武器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核戰斗部,一部分是投射工具,再一部分是指揮系統。這三大部分中,難度最大,最重要的是核戰斗部。沒有核戰斗部,就不可能有核武器。但是,有了核戰斗部,而沒有相應的投射工具,也不能說是掌握了核武器。核彈的投射工具與一般炸彈的投射工具不同,前者要求投射距離要遠、運行軌道要高、投射地點要隱蔽、投射攻擊目標要准。在20世紀50年代,一般認為,遠程戰略轟炸機、中遠程導彈、核潛艇是投射核武器的三大有效工具。可是,中國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確實還沒有這些工具。所以,當中國的核試驗取得成功之後,一些敵對國家的軍事評論家聲稱,中國雖然有了「彈」,可是,卻沒有「槍」。其不言自明的道理是,中國雖然有了核試驗技術,但是,卻不能形成戰鬥力。
其實,這是西方一些敵對勢力的偏見,中國的決策者一點也不缺少戰略決策智慧。他們非常清楚,僅有原子彈、氫彈,而沒有把它們投到敵人那裡去的工具,這還不等於廢物?所以,在決定研究核武器的同時,就定下了研究核武器運載工具的決策。核武器的投射工具主要有,戰略轟炸機、戰略導彈、核潛艇等。戰略轟炸機是通過遠程空中運載,把核炸彈從空中投放給敵人的工具;戰略導彈是通過導彈的運載能力,把核彈頭投射給敵人的工具;核潛艇是通過水下發射,把核彈頭投射給敵人的工具。這三項重要投射工具,都包含著尖端技術。是需要經過艱苦努力才能得到的東西。
早在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決定研究和發展核武器的同時,就開始考慮核武器的運載工具問題了。當時,在解放軍炮兵系統成立了一支「炮兵特種部隊」,擔負使用導彈的訓練任務。1957年12月9日,中央軍委決定,解放軍炮兵和國防部第五研究所共同組建炮兵教導大隊。該大隊的任務就是為創建地對地戰略導彈部隊培訓指揮和技術幹部。
與組織導彈部隊同步進行的是各種距離的導彈的研製工作。1960年11月5日,我國仿造前蘇聯的P-2型導彈發射成功。盡管這是近程戰術導彈,但卻為我們研製中遠程導彈提供了技術准備。又過了4年,即1964年6月,我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中近程導彈試驗成功。比原子彈早4個月研製出中近距離的投射工具。
為了使未來的遠程核打擊力量早日形成戰鬥力和威懾力,中央軍委於1966年6月6日決定,組建地地戰略導彈部隊領導機構。由周恩來總理提議,我國的戰略導彈部隊稱為「第二炮兵」。同年7月1日,第二炮兵領導機關在北京正式辦公。為戰略導彈形成戰鬥力做好了組織准備。
在原子彈、氫彈試驗過程中,我們同時在研製著中遠程導彈,各項技術幾乎與「兩彈」同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第二炮兵領導機關成立之後,開始著手組建部隊。1968年以來,先後組建起中程、遠程和洲際導彈地對地戰略導彈部隊。部隊組建起來之後,先逐步建立起導彈發射陣地,我們的導彈部隊和他們建設起來的陣地,正等待著自己的導彈到這里「安家落戶」。
中國的中遠程導彈研究人員在夜以繼日地工作著。1965年底,有關部門為研製固體燃料導彈,提出了設計直徑更大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意見,隨後,他們根據設計方案,進行了電弧風洞等多項試驗。試驗證明這一設計是合理有效的。在試驗室獲得成功之後,開始向實用邁進。當年,中國第一台大型導彈發動機首次全程試驗成功。1966年1月6日,中國第一枚地對地中程導彈實用試獲得成功。同年10月19日,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召開關於「兩彈」的工作會議,他指出:「核爆炸成功之後,有人嘲笑我們有彈無槍,無非說我們光有原子彈,沒有運載工具。我們要用導彈把原子彈打出去,用行動來回答輿論的挑戰。」主抓核武器和導彈研究的聶榮臻元帥也說:「我們一定要爭口氣,把導彈、核彈結合好,讓他們看看中國人不比他們少個腦袋。」同年10月26日,導彈核武器運抵發射場,戰斗部和運載部進行了准確對接。27日,中國第一枚由導彈運載的核彈頭從酒泉試驗場發射升空,導彈運載著核彈頭,在空中按指令軌道運行千餘公里後,准確命中目標並爆炸。它表明中國第一代核導彈發射成功了。中國不僅有了「彈」,而且有了「槍」。從今以後,誰要敢對中國動用核武器,中國就用自己研製的「槍」把原子彈、氫彈射向對手。
1970年1月,我國成功地完成了兩級中遠程彈道導彈發射的試驗;1971年月,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枚洲際火箭首次飛行試驗獲得成功;1979年中國的戰略導彈完成了分段設計,並開始進行綜合試驗。1980年5月8日,第一枚運載火箭在酒泉航天中心向南太平洋地區發射,彈頭飛行數千公里後,准確命中預定地點。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成為第三個擁有洲際導彈的國家。
中國正在探索著各種運載工具的效能。1982年4月2日,中國使用固體推進劑,在地下發射「東風-5」型導彈獲得了成功。又過了6年,中國在水下發射遠程導彈也獲得了成功。
這些歷史的足跡,記載的是中國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研製出了曾經被美國和前蘇聯獨霸並用來進行核威脅與訛詐的核武器,而且還研製出了先進的核戰斗部運載工具。同時,還試驗成功了使用這些工具在各種不同條件下的發射的技術。也就是說,中國不僅有了「彈」,也有了把彈放出去的「槍」,同時,還學會了放「槍」的各種方式方法。
中國從試驗成功第一枚原子彈和試射成功了第一顆運載火箭之後,到80年代中期,就形成了初步的核防禦力量。據日本一份刊物80年代中期刊登的報道稱,中國有威力最大的戰略導彈114枚。美國人在同一時期估計中國大約有核彈頭300到400枚之間。據美國人猜測,中國的核武器有4種型號,即東風-2型、東風-3型、東風-4型、東風-5型。東風-2型為中程彈道導彈,核彈頭當量為2萬噸TNT,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屬於彈道導彈。東風—3型射程大約在2500公里以上,使用液體推進劑,單級火箭發射,屬中程彈道導彈。東風-4型射程在7000公里以上,攜帶核彈頭的TNT當量為100到300萬噸,屬於遠程彈道導彈;東風-5型導彈的射程可達12000公里,可攜帶TNT當量400到500萬噸的彈頭,屬於洲際導彈。1980年5月,中國陸軍和海軍相配合,兩次在太平洋地區進行發射,就已經向世界宣告,中國掌握了洲際導彈和它的發射技術。也就是說,中國有了世界上射得最遠的「槍」,這種「槍」可以把核彈頭打到12000公里以內的任何目標。
核武器運載的另一種重要工具是潛艇,有了適當的潛艇才能進行水下發射。這種潛艇必須是核動力潛艇。核動力潛艇,噸位大、下潛深、航行距離遠、水下生存時間長。因此,只有製造出核動力潛艇,才能具備水下發射的基礎。當中國開始搞原子彈研究之後,毛澤東了解到核潛艇的作用時,就堅決地指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並分管國防尖端技術的聶榮臻元帥,於1958年6月起草了一份報告,題目是《關於開展研製導彈原子潛艇的報告》,把潛艇放到了與原子彈、導彈同等重要的位置。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彭德懷等重要領導,很快就批准了這個報告,並指示立即組織實施。
中央領導批示之後,任務下達到海軍,當時的海軍科研部部長親自負責組織科研隊伍,在人才、經費、資料等奇缺的情況下,開始了我國核潛艇的研究工作。他們採納了著名科學家錢偉長的建議,首先進行流體力學、水動力學、結構力學等課題的研究,為核潛艇的動力打下基礎。採納了著名聲學家汪德昭的建議,建立起水聲研究所。還採納了動力學專家黃義成的建議,建立起熱動力研究所。核潛艇的研究工作拉開了序幕。
經過幾年的准備,有了足夠的理論基礎,1965年,中央專門委員會決定,加快核潛艇和導彈驅逐艦等海軍重要裝備的研究。同年7月,海軍提出了動力堆設計方案。實質性的研究工作正式開始。幾經反復,終於在1968年11月,由指定的造船廠開始建造中國第一艘核潛艇。1970年12月26日,核潛艇艇體下水,並開始進入核動力裝置試裝階段。經過一年的試驗,核反應堆運行情況良好。1972年,海軍專門向中央打報告,請求批准核潛艇定型生產,並建議加快核潛艇研製。毛澤東圈閱了海軍的報告。1974年8月1日,中國自己設計製造的第一艘核動力潛艇正式交付海軍使用。中國國防尖端技術研究,又有了一個新的突破。該艇被命名為「長征一號」。北約稱之為「漢」級核潛艇。該艇長100米,寬11米,吃水8.5米,水下最大排水量5000噸。艇上裝有一座核反應堆,驅動蒸氣輪機帶動一個螺旋槳。水下最大航速為26節。中國的核武器又多了一件運載和發射工具,即水下運載工具。這樣,中國不僅有了防禦敵人的最有力的「彈」,而且,有了從地下、地面、水中、空中向敵人射擊的「槍」和運載工具。這些都標志著中國國防力量的增強與壯大。
㈢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是誰開飛機去放的
1965年4月14日,機號50671的蘇制 Tu-16轟炸機第一次完成中國的空投核武器試驗。
——李賢鳳率機組運送第一顆原子彈
㈣ 鄧稼先的第一顆原子彈在哪裡爆炸
在新疆羅布泊地區。
新疆羅布泊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地點。羅布泊上,為原子彈爆炸而建的巨型鐵塔高102米,共8647個構件,工程兵用飛機、火車、汽車、馬、駱駝等工具從北京將鐵塔部件運到了戈壁灘。
累計行駛了1852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460圈。試爆之前,共有5058人為了順利試爆而在艱苦的環境中進行著各項測試,最終於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4)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是怎麼運過去的擴展閱讀:
第一顆原子彈完成爆炸的歷史背景:
1959年~1961年的三年自然災害,讓原子彈研製工作雪上加霜。吃不飽肚子,是橫在所有科研人員面前的一大困難。在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喝一杯醬油湯或糖水,應堅持工作一小時以上;吃一粒伊拉克蜜棗,應堅持工作一個半小時以上。
於是,周恩來,賀龍,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陸定一,聶榮臻等15人組成了中國研製核武器的最高領導機構,簡稱「中央專委」,統一協調全國力量。
1964年6月6號,青海金銀灘221基地進行了全球爆轟實驗。這時候,代號596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所需的全部核部件都加工出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移師新疆羅布泊,進行真正的原子彈爆炸實驗。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聲震九天——紀念我國原子彈爆炸50周年
㈤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從金銀灘運到羅布泊的過程是怎樣的
為了安全起見,工程師們將炸彈分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火車運送,另一部分由飛機運輸。
一輛由中國最優秀的司機駕駛的專列已經准備就緒,它將運送沒有核爆炸裝置的部分。
飛機安全著陸在基地後,飛行員和機組人員卸下裝有鈾芯的密封容器,並將它放置在一輛卡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