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克思主義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1899年傳入中國。1899年刊發在上海廣學會主辦的《萬國公報》第121期、由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譯、中國人蔡爾康撰文的《大同學》第一章「今世景象」一文,首次將馬克思的名字介紹到中國。
《大同學》第一章「今世景象」一文,是迄今所知中文報刊對馬克思及其言論的最早介紹。該文譯述了馬克思的一段話:「馬克思之言曰:『糾股辦事之人,其權籠罩五洲,突過於君相之范圍一國。』」
這段話出自《共產黨宣言》,現在通行的譯文是:「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大同學》譯自英國社會學家本傑明明頡德的《社會演化》一書,由英國來華傳教士李提摩太譯、中國人蔡爾康撰文,先在《萬國公報》分期刊發,後於1899年5月成書出版。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這是馬克思主義自身的理論品質所決定的。馬克思主義創立時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工人沒有祖國」,但是工人「本身還是民族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91頁)
這就揭示了無產階級的世界性、國際性和民族性的辨證統一性,由此我們就可以自然地推導出,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說,「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48頁)
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一旦走出書齋,落腳現實世界,成為一個民族的無產階級的理論思想和行動綱領,就必須回答和解決當時當地的實際問題。
反過來說,一個民族的無產階級及其政治上的先鋒隊——共產黨,要想成功地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將這一原理和本國的實際相結合,用新的實踐、新的內容、新的語言來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所以,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互為依託的,這是馬克思主義「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