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該如何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世界」
需要堅定文化自信。
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全球性問題,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在維護文明多樣性的基礎上推動交流互鑒,以多樣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以和諧共生超越文明沖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閡,以繁榮共進超越文明固化。
「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數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擔當,是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和人類未來發展的積極貢獻,是回應世界當下矛盾沖突和發展道路、未來前景的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
(1)中國將如何迎向世界擴展閱讀:
要堅定文化自信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堅定文化自信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就是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促進革命文化傳承創新,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2. 你認為我們中國如何應對當今世界多極趨勢的發展
順應多極化潮流,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大力發展經濟,爭搶綜合國力.
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執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維護國家主權意志堅定。成為美國霸權主義不可逾越的障礙。從近期看,美國將保持世界頭號強國地位,多極化前景不容樂觀。但從長遠看,霸權主義不得人心,和平與發展仍是國際形勢的主流,世界多極化仍是不可逆轉的跨世紀進程。
第一,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始終是中國的發展目標,這既是中國發展的基本動力,也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發展突出的開放性與內向性的緊密結合,即著眼於在向世界開放中消除國內的貧困、落後,而不是著眼於對外擴張、掠奪和與其他國家在世界范圍的爭奪.
第二,中國將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實現自己的發展。事實上中國的發展已經成為了經濟全球化進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而且融合程度將深化,所以,中國需要並正在發展與其他國家的互利合作,而不需要爭奪.
第三,盡管世界格局多極化進程充滿曲折,但大國關系中競爭——合作取代對抗——結盟的趨勢已不可逆轉,這決定了中國在發展進程中,與其他大國雖有競爭,但不會對抗,不會結盟,更傾向於加強合作,變零和競爭為共贏。
總之,在已發生深刻變化的世界上,中國的發展不同於西方大國的崛起,不伴隨擴張、掠奪和爭奪,而是和平、合作中的發展。
第四,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
世界格局演變的一個重要背景是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趨勢和世界多極化趨勢相互關聯,相互影響。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加快了由集團化、區域化朝著全球化發展的趨勢。
經濟全球化使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優化組合和資源優化配置,從而促進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在本質上是資本的跨國流動。新科技革命是當代經濟全球化浪潮的物質基礎和重要推動力。
但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推動全球生產力大發展、加速世界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各國和全球共同面臨的社會經濟問題,加劇了國際競爭,增多了國際投機,增加了國際風險,並對國家主權和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造成了嚴重沖擊。經濟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發生和發展的,西方發達國家力圖主導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趨勢使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日益加深。因此,全球化的經濟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各國應本著責任與風險共擔的精神,加強國際合作,共同維護國際經濟穩定發展。國際社會還應共同努力,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以有利於各國共同發展。我們需要的是世界各國平等、互惠、共贏、共存的經濟全球化。
3. 中國如何應對全球化挑戰
一、 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
我國實施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是在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進行的,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大膽吸收國外,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成果,有利於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步伐,增強我國科技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能力。通過大膽的吸收引進,用較短的時間縮小同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所以說中國需要世界。
中國擁有低廉的勞動力、豐富的資源、廣闊的市場和逐步完善的其他設施條件,對跨國公司具有巨大的投資吸引力,中國已成為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也是國外技術轉移的重要場所。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強勁的經濟發展後勁,是經濟全球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經濟全球化離開了中國這一大市場,也是不完整的。
二、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內部調整
Q:看「競爭中求發展」,回答P185問題
(關稅作用:維護和發展本國民族經濟的工具。
中國的農業因為經營分散,規模小,批量小,勞動生產率低。西方國家人均糧食產量90—140噸,中國0.4噸。1995年起,中國糧食價格開始高於國際市場,30%左右。入世後,中國現有的購銷體系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很可能形成國家收購的糧食不能順價銷售,被迫長期囤積,而市面卻充訴著外國的低價糧食,這樣一來,政府的財政資金就越來越多的沉澱在糧倉里,一旦財政無力承受,停止高價收購政策,拋售存糧,糧價將全面暴跌,大批農民將破產。)
所以我們要從現在起,預防這種情況發生,要對農業進行產品和產業結構調整。怎麼調整,我們看看能不能從彩電業的發展得出什麼啟示。
Q:P185面對全球化……啟示?
(引進先進技術和自我創新相結合,同時實施品牌戰略,揚長避短。)
Q:行業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內部結構調整,實現產業的高級化和現代化,通過產業結構的提升來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
三、 走出去
Q:「走出世界的海爾」問題
(主動出擊
海爾的成功證明了只有主動出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如果只是被動應戰,就永遠處於落後挨打的地位,最後只能淪為全球化的犧牲品。)
Q:什麼是走出去,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有什麼作用?
四、 遵守規則,運用規則
1、知識產權
商標屬於知識產權,中國以前很多企業都不注重對商標的保護,曾經出現過「中華老字型大小」等知名商標被惡意強注,知名商標在對外合資合作中失去自主權的現象,給國家帶來了重大的無形資產的流失。
1991年,上海家化和美國庄臣父子公司合資成為上海庄臣公司,上海家化是以犧牲「美加凈」「露美」兩個品牌為代價,結果產品銷售量銳減了54%,1995年,不得以重金贖回,當年的銷售收入突破2億元。
2、應對傾銷指控
Q:P187問題
(上述兩個事例從正反雙方說明了我國企業應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學習並運用世貿規則,自覺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從兩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到,只要中國企業願意與反傾銷指控進行抗爭,就可能在外國的反傾銷調查中獲勝。)
(小結)
中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策略建議
一、 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加國際競爭。
二、 主動熟悉經濟全球化的規則,加強國家的經濟安全防範。
三、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國際競爭力。
四、 發揮政治、經濟大國的優勢,積極倡導建立全球化的新規則。
五、加大科教的投入,創造知識資源,以確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根本之策。
總之,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的進步。我國只要能夠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趨利避害,揚長避短,並保持自己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經濟全球化就將有利於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促進現代化戰略目標的早日實現。
4. 中國應如何面對當今世界格局
這個問題應該讓領導人的幕僚來回答。
當前的世界格局——僅限於政治層面——在我看來是這樣的:以美、俄、中以為代表的勢力以及這三方相互爭取的勢力。
俄方希望能重塑大國的形象和領頭作用,但蘇聯解體之後,俄國已經不復當年。所以,實際上是中、美在對抗。但現在的對抗已經不可能是軍事對抗,可以說,目前各方都是在布局階段。
一個國家如何才能沒有敵人?很簡單,入主。不談石油等經濟上的東西,僅就政治而言,美國原來最實際的敵人是中東,但現在呢?經過一系列的「正義」的打擊,阿富漢、伊拉克、利比亞等國已經歸美國所有,現在叫板的,並且對美國能形成壓力的無非就是朝、伊等幾個有限的國家而已。
反觀中國,卻在美國這樣帶著「正義」的打擊中,捉襟見肘,步步退縮,但卻又無可奈何,因為包括敘利亞在內的這些國家,都太不給力了,這也是中國一直反對軍事干預的主要原因。
或者說,中國希望以經濟控制那些國家,而美國則直接就將其干翻在地,然後換個代言人,所以這種方法是最有效率的。
現在中國只好盡可能的在非洲地區有所動作,這也是為什麼中國頻頻援助那些地方的原因,但天知道那些黑人腦子里是怎麼想的,並且很明顯,在那種亂糟糟的地方,這種效果並不明顯。
並且現在,因為領土原因,中國已經三面受敵——東海的日本,南海的東南亞各國以及喜馬拉雅山那邊的阿三。
國內的事就不說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想有所做為,非常難,因為照這樣下去,包括伊朗在內,美國的敵人越來越少,世界上將處處遍布美國的代言人,而中國則會越來越孤立。
所以現在中國只能高調暢談「和平崛起」並且致力於發展經濟,希望通過經濟來顯示自己的存在,並且抵消軍事上的威脅——必竟戰爭是為政治服務的,沒有利益的戰爭只有弱智才會發動。
現在,中國只能退縮,繼續退縮。必竟,地球是在轉動的。
5. 中國應怎樣順應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各項建設成就巨大,但也付出了很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塌胡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這種狀況與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直接相關。不改變這種狀況,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經濟發展難以為繼。低碳經濟與科學發展觀、節能減談衫核排、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有資料表明,低碳經濟的研究和試驗在國內一些地方已開始啟動。如吉林市已被國家有關部門列為低碳經濟區案例研究試點城市;廣東提出將珠海申請為中國第一個「低碳經濟示範區」;上海已擬定在南匯區臨港新城、崇明島等地建立「低碳經濟實踐區」;河南省已率先組建了低碳集團有限公司,其發展勢頭很好。同時,中國向世界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並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1、堅持以改革統攬全局,努力消除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 2、堅持一心一意謀發展,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抓住機遇,加快發展。3、以堅持結構調整為主線,突出主業發展,強化核心業務。 4、強化科技創新,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中國的慈善會在歷練中不斷成長,正在時代潮流的推動下大步走向未來。近些年,隨著慈善事業的不斷發展,中國的慈善會也開始積極探索未來的發展之路。中華慈善總會和各地慈善會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推動體制改革,組織結構逐步合理化,管理體制逐步科學化,運行機制逐步規范,工作人員逐步專業化,慈善項目也從簡單的扶危幫困,發展到了涵蓋扶貧、救災、助學、撫老、救孤、助醫、環保等各個領域,使上千萬困難群眾得到不同形式的幫助,成為社會保障體系的有益補充。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4月23日在博鰲亞洲論壇「高層部長級對話:世界經濟增長的挑戰」座談會上發表演講指出,世界經濟增長不平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國能否正確認識和應對經濟全球化。他認為,中國正是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把對外開放作為基本國策,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今後,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擴大,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將會更加顯著。 廖曉淇指出,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基本特徵。經濟全球化對世界各國都是一把雙刃劍,關鍵是如何正確應對。廖曉淇認含掘為,世界經濟的增長還需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努力。發達國家應該終止對世界貿易造成嚴重扭曲的農業補貼,取消對發展中國家優勢產品的結構性高關稅,避免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世界貿易造成的阻礙,並為發展中國家提高貿易和經濟發展能力提供必要的資本和技術支持。發展中國家也應該轉變觀念,逐步開放國內市場,切實保護知識產權,尤其是要避免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和經濟的發展設置壁壘。低碳、環保、節能是新新人類新新時代的關鍵詞,人們不再以奢華浪費來顯示自己的尊貴地位,而是以低碳環保來體現自己的品味。自2007年國家頒布了我國第一部節約能源的國家法律《節約能源法》開始,之後陸續頒布了多項建築節能的設計標准和技術規范。所有這些標准、規范的出台都預示著環保節能型產品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