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傳奇故事讓人淚目!在中國天眼項目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動人的故事
我國“天眼”的建造,是攻克了多個世紀技術難題才建成的,建設過程中除了技術難,要求高,建造的環境也不好。“天眼”的建設,是我國航天發展的一個重大成就,為了建設“天眼”,背後有無數的科學家、技術工作人員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辛勞付出。
因為要利用喀斯特窪地的背景,將“天眼”建設在一個地形地貌凹凸不平的可溶性岩溶窪地,所以對建設的要求很高。建設環境很差,地形不平,建設地的高度不一,這些難題都是要一一解決的,這也是“天眼”建設的一大難題。但是為了“天眼”精確度的保證,這一大難題也一定要克服,因此南仁東教授帶領項目團隊做了很多的方案,想要最大程度地保證“天眼”的建設。所以,僅僅在測量計算的環節,團隊就用了將近5個月的時間。
❷ 中國天眼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大觀測系統,建設時經歷過哪些磨難
這個五一除了在家憋久了的我們要出門探索未知的風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也在近日開啟了自己探索地外文明的征程。宇宙是否存在其他的智慧生命,這是世界各國天文工作者窮盡一生都在探索的奧秘。而如今,“中國天眼”的探索消息傳來,這意味著中國對於外星智慧生命的探索又邁出了一大步。
一、中國天眼經歷的磨難
“中國天眼”是一個口徑長達500米的球面射電望遠鏡,是目前國際上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與美國Arecibo 300米望遠鏡相比,其靈敏度高2.25倍,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其靈敏度提高約10倍,是我國一個重大的科技基礎設施。該設備位於貴州省的一個喀斯特窪坑中,因為體型巨大,有形似眼睛,所以有著“中國天眼”的別名。“中國天眼”的投建是中國天文學家、前FAST工程項目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老先生在1994年提出了最初的想法。在眾多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歷經22年,才終於在2016年9月25日正式落成啟用,並於2020年1月11日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