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待中國製造2025 知乎
製造型企業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質量、更便利的方式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在全球化市場,消費者和企業客戶成為主導,他們可以從各種銷售渠道尋找價格最低、最優、最方便的產品和服務,競爭已經不僅在地區間展開,更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要達到這種競爭的根本目的,必然與實現這個目的的製造過程密切相關。一般製造業的活動過程,可以分解為原料生產、產品設計、各級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銷售、零售等連續的環節,即供應鏈過程。
2. 如何理解"中國製造2025"中智能製造的內容
《中國製造2025》提出以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構建信息化條件下的產業生態體系和新型製造模式。規劃將分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2015年到2020年,全面推廣數字化網路技術的應用,部分行業和企業開展智能化技術試點和示範,如大力推進「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工程。第二階段為2020到2025年,將大力推進網路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
3. 怎麼看待中國製造2025中國製造2025對製造業的影響
1. 發展對策
中國製造2025要實現四大轉變:一是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二是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三是由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製造向綠色製造轉變;四是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同時,在推進「中國製造2025」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統籌利用各方面優良資源,以「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為發展方針,提出戰略對策並配套一系列行動計劃,具體可分為八項戰略對策:
一是推行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並分兩個階段推進:2020年前,廣泛推行數字化製造,在優勢行業以重點企業為主體開展智能製造應用示範;2020年後,全面推廣智能製造。高度重視發展數控系統、伺服電機、感測器、測量儀表等關鍵部件,以及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3D製造裝備等關鍵裝備;突破一批「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和智能製造裝備;推進數字化車間、數字化工廠、數字化企業的試點和應用。
二是提高產品設計能力。推廣應用先進設計技術,開發設計工具軟體,構建設計資源共享平台;由代加工向代設計、出口自創產品和品牌轉變;制定激勵創新設計的政策。
三是完善製造業技術創新體系,促進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加強產業共性技術研究開發;加強創新人才培養。
四是強化製造基礎。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及產業技術基礎這「四基」的整體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質量的優劣,是提高產品質量的基礎,應高度重視,需要以產業需求和技術變革為牽引、以專業化為方向、以標准化為基礎強化工業基礎。
五是提升產品質量。嚴格質量監管,建立質量誠信體系;提高重大裝備質量一致性、穩定性;推進品牌創建。
六是推行綠色製造。促進流程製造業綠色發展,建立循環經濟鏈;開發和推廣節能、節材和環保的產品、裝備、工藝;發展再製造工程。
七是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群體和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高端製造業比重。
八是發展現代製造服務業。促進製造業由大規模流水線的生產方式,轉向定製化的規模生產,實現產業形態從生產型製造業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型製造業的轉變。
2. 重點領域
我國正處於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中,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中國製造2025」,對於推動中國製造由大變強,使中國製造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國裝備、依託中國品牌,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10大領域,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製造、綠色製造。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提升製造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
3. 強化保障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智能終端、工業互聯、移動寬頻在製造業的應用,系統集成度越來越高、系統管控難度越來越大,因此需要強化質量保障。應結合應用要求開展全面專業的系統測試評估,結合國外先進的智能產品指標,開展國內外產品對標測評,以提升應用質量。例如,中國軟體評測中心已經開展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的對比測評、工業智能電子系統的對比測評,對於保障系統質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4. 如何看待《中國製造2025》的正式發布
《中國製造2025》的「1+X」規劃體系全部發布。這標志著《中國製造2025》頂層設計基本完成,全面轉入實施階段。「1」是指《中國製造2025》,「X」是指11個配套文件,包括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業強基、智能製造、綠色製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大工程實施指南,發展服務型製造和裝備製造業質量品牌2個專項行動指南,以及新材料、信息產業、醫葯工業和製造業人才4個發展規劃指南。毫無疑問,作為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力求改變我國製造業長期「大而不強」的局面。尤其在各國戰略舉措轉變、全球製造業競爭格局重大調整的外部環境催促,以及國內勞動力原材料成本雙重壓力鞭策下,傳統層面的成本優勢逐漸消失,製造業的轉型迫在眉睫。智能製造成為兩化深度融合「不可替代」的主攻方向。國內媒體評論稱,宏觀上來說,「中國製造2025」的提出,有著巨大的意義和指示作用,也非常准確地切中了中國未來20年到30年在全球戰略地位中的發展路徑。但上層建築落地之後,還需要最基礎的產業力量,扎實推進。目前,我國已有部分地區表現卓著,成長為智能製造的前沿陣地。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實體經濟」再次進入地方兩會熱詞榜,「智能製造」廣受熱捧。廣西提出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重點發展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智能製造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江西提出全年推廣智能機械1000台(套)等;湖北提出著力抓好50家國家和省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安徽則提出在集成電路、太陽能光伏、智能機器人等重點領域聚焦發力。
5. 如何看待中國製造2025
中國製造2025要實現四大轉變:
一是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二是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
三是由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製造向綠色製造轉變。
四是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同時,在推進「中國製造2025」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統籌利用各方面優良資源,以「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為發展方針。
提出戰略對策並配套一系列行動計劃,具體可分為八項戰略對策:
一是推行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並分兩個階段推進:2020年前,廣泛推行數字化製造,在優勢行業以重點企業為主體開展智能製造應用示範;2020年後,全面推廣智能製造。
高度重視發展數控系統、伺服電機、感測器、測量儀表等關鍵部件,以及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3D製造裝備等關鍵裝備;突破一批「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和智能製造裝備;推進數字化車間、數字化工廠、數字化企業的試點和應用。
二是提高產品設計能力。推廣應用先進設計技術,開發設計工具軟體,構建設計資源共享平台;由代加工向代設計、出口自創產品和品牌轉變;制定激勵創新設計的政策。
三是完善製造業技術創新體系,促進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加強產業共性技術研究開發;加強創新人才培養。
四是強化製造基礎。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及產業技術基礎這「四基」的整體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質量的優劣,是提高產品質量的基礎,應高度重視,需要以產業需求和技術變革為牽引、以專業化為方向、以標准化為基礎強化工業基礎。
五是提升產品質量。嚴格質量監管,建立質量誠信體系;提高重大裝備質量一致性、穩定性,推進品牌創建。
六是推行綠色製造。促進流程製造業綠色發展,建立循環經濟鏈;開發和推廣節能、節材和環保的產品、裝備、工藝,發展再製造工程。
七是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群體和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高端製造業比重。
從2010年以來,中國的製造業規模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們需要看到,中國的製造業依然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傳統發展模式,而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將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化生產帶入各行各業,節能減排、清潔能源、零污染等等更是早早展開研究並投入生產。
中國也是在意識到這一點後,推出了「中國智造」這一概念,並且預計在2025年實現新的目標。
在這份報告中指出,全球新一輪的產業競爭是數字經濟,產業的轉型勢不可擋,通過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發展是首要目標。為了實現「中國智造」和「中國創造」的轉變,除了科技的發展,還需要提高製造業的國際化水平,這一點,與國際化接軌勢在必行。
6. 如何認識中國製造2025,中國製造2025時代專業技術人員應該如何發揮作用
2025年,中國製造應該基本實現辦公自動化和製造機械化,並且,其製造業的附加值和創新基本達到一個新高度。有必要的話,中國應該學習國外經驗,把低碳製造業和高端製造業經濟留在中國,把一些重工業污染不安全的製造業放在國外。最好中國把製造業進行多樣化的分工,把設計和創造,工業服務業等服務業留在本國或留在本國的沿海地區,打造高端製造業的區域貿易模式,建設精細化的自貿區聯盟。
7. 中國製造2025的基本含義
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基本含義具體如下:
一、主要目標
1、「十三五」期間通過數字化製造的普及,智能化製造的試點示範,推動傳統製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製造,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全面啟動並逐步實現智能轉型。
2、「十四五」期間加大智能製造實施力度,關鍵技術裝備、智能製造標准/工業互聯網/信息安全、核心軟體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構建新型製造體系,重點產業逐步實現智能轉型。
二、具體目標
1、關鍵技術裝備實現突破:智能感測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基本滿足國內需求,具備較強競爭力,關鍵技術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50%。
2、智能製造基礎能力明顯提升:初步建立基本完善的智能製造標准體系,完成一批急需的國家和行業重點標准;初步建成IPv6和4G/5G等新一代通信技術與工業融合的試驗網路、標識解析體系、工業雲計算和大數據平台及信息安全保障系統。
3、智能製造新模式不斷成熟:離散型智能製造、流程型智能製造、網路協同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製、遠程運維服務等五種智能製造新模式不斷豐富完善。試點示範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
4、重點產業智能轉型成效顯著:有條件、有基礎的傳統製造業基本普及數字化,全面啟動並逐步實現智能轉型,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2%,十大重點領域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完成60類以上智能製造成套裝備集成創新。
三、關鍵技術裝備研製重點
1、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精密及重載裝配機器人;六軸關節型、平面關節(SCARA)型搬運機器人;在線測量及質量監控機器人;潔凈及防爆環境特種工業機器人;具備人機協調、自然交互、自主學習功能的新一代工業機器人。
2、增材製造裝備:高功率光纖激光器、掃描振鏡、動態聚焦鏡及高品質電子槍、光束整形、高速掃描、陣列式高精度噴嘴、噴頭;生物及醫療個性化增材製造裝備。
3、智能感測與控制裝備:高性能光纖感測器、微機電系統(MEMS)感測器、多感測器元件晶元集成的MCO晶元、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高性能高可靠嵌入式控制系統裝備;高端調速裝置、伺服系統、液壓與氣動系統等傳動系統裝備。
4、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數字化非接觸精密測量、在線無損檢測系統裝備;智能化高效率強度及疲勞壽命測試與分析裝備;設備全生命周期健康檢測診斷裝備;基於大數據的在線故障診斷與分析裝備。
5、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輕型高速堆垛機;超高超重型堆垛機;高速智能分揀機;智能多層穿梭車;智能化高密度存儲穿梭板;高速托盤輸送機;高參數自動化立體倉庫;高速大容量輸送與分揀成套裝備、車間物流智能化成套裝備。
(7)如何理解中國製造2025擴展閱讀:
中國製造2025未來發展的十大領域:
1、電子信息領域。
2、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領域。
3、航空航天裝備領域。
4、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領域。
5、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領域。
6、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
7、電力裝備領域。
8、農業裝備領域。
9、新材料領域。
10、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領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製造2025
8. 如何看待《中國製造2025》的正式發布
《2025》是中國製造強國「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也是前十年的行動綱領。如果中國能夠以《2025》來「倒逼」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倒逼」體制機制以及市場化改革,能夠切實地做好配套的政策保障和環境創造工作,中國從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業強國,還是很有希望的。
9. 如何理解中國製造2025就是中國版工業4.0規劃
現在的中國海軍比日本海自的實力其實不差:
1、我們近幾年下水的新型艦艇真的非常多,054A已經20艘了,近兩年就能全部進入現役;056按現在的速度造50艘也用不了5年;052D疑似6號艦的分段已經出現,不久之後大連造船廠也加入建造隊伍,速度還可以快一點;新型的039B型潛艇不斷下水,也在不斷改進·····
2、我們有海自沒有的東西,比如核潛艇,比如海軍陸戰隊,相比之下海軍航空兵只是缺少反潛機,其他都在海自之上。
可見我們的艦艇在質量上已經不輸於海上自衛隊,只要進一步增加先進艦艇的數量,進一步提高海軍官兵的訓練水品,10年內肯定可以全面超過海自。
殲20服役可能比較難,按照一般規律來看可能還要幾年時間,基本2020年左右才可能量產,而F35不會等那個時候才交貨。
10. 如何解讀《中國製造2025》
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來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