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思想家有哪些,他們有哪些故事
當代中國思想家:
1、李敖(1935.4.25—),男,字敖之,吉林省扶余縣人,台灣作家、中國近代史學者、作家、歷史學家、文化學者、時事批評家。台灣無黨派人士。曾任台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表)。代表作品有《傳統下的獨白》、《李敖全集》 等。
黃楠森,1921年生,著名哲學家,北京大學哲學系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中國馬哲史學會會長、中國人學學會會長、中國恩格斯學會會長。
2、張榮寰,獨立學者,當代最具價值的思想家,其獨立的人格思想及其創見,堪與青尼、仲尼、牟尼相比。自2007年4月創立全生態世界觀、全息邏輯、生態文明、全息方法論以來,不斷以全新思想和認知,提出全生態思維、全息人學、人學原理、成全範式、世界倫理學、互聯網思維、互聯網精神、生態文明發展模式、中華環流文明、智慧城市、文明走廊戰略、國際就業工程戰略、大數據在線模式、機器人裝備製造業引領21世紀工業革命、極平台、雲產業、全數據、零廢處理、生態文明的發展路徑;生態文明動力底座;智能製造模式;萬物互聯的時代;世界+全然思想+生態系統的發展模式、文明產業再造等超前思想發展觀。其人為本的思想,以開發人至高人格全息潛能為使命的思想體系,打通了神學、哲學、科學的固有疆界,最重要的是他改變人類的思維模式,全生態的思維模式,深刻影響著思想界、物聯網、商業界的認知境界,並成為頂層設計中的一種核心思想之一。
3、李澤厚,著名哲學家,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德國圖賓根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威斯康辛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史和哲學、美學研究。
4、黎鳴,哲學家,號稱「思想狂徒」、「哲學烏鴉」。南昌人,1961年畢業於江西大學物理系,後進入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控制論與系統工程專業。長期進行邏輯學、控制論、文化人類學等方向的研究,最重要的學術貢獻:把哲學的基礎從二元論轉化為三元論。創立了以「三」為基礎的運算規則,並在此基礎上重構了邏輯學,從而完成了邏輯學的三元論和多元論轉向,以及哲學的第四次轉型——人學的轉型。他被稱為 「思想狂徒」和「哲學烏鴉」,被許多媒體譽為「新世紀中國最受關注的哲學家」。
近現代中國思想家:
1、李大釗(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佔有崇高的歷史地位。1920年10月4日,北京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成立,李大釗為負責人。
2、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賓人。中國現代學者,哲學家、哲學史家,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唐君毅出身書香門第,幼承庭訓,接受過良好的舊學教育。曾就讀於中俄大學、北京大學、畢業於中央大學哲學系。青年時代頗受梁啟超、梁漱溟、熊十力學術的影響。曾任教於華西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任過江南大學教務長。1949年起香港,與錢穆、張丕介等創辦新亞書院,並兼任教務長、哲學系主任等職。1958年與徐復觀、牟宗三、張君勵聯名發表現代新儒家的綱領性文章《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受聘為該校首任文學院院長和哲學講座教授,1967年任新亞研究所所長。
3、張東蓀(1886—1973),原名萬田,字東蓀,曾用筆名「聖心」,晚年自號「獨宜老人」。1886年12月9日浙江杭縣(今杭州市)。現代哲學家、政治活動家、政論家、報人。曾為研究系、中國國家社會黨、中國民主社會黨領袖之一,曾任中國民盟中央常委、秘書長。毛澤東說過:「北平和平解放,張先生第一功。」張東蓀是「五四」後中國著名學者兼社會活動家。哲學家牟宗三先生說,五四時期沒有哲學家,「五四」以後有三位:熊十力、張東蓀和金岳霖,因為他們的學說都成系統。
4、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東聊城人, 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學術領導人。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辦者。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國立台灣大學校長。他所提出的「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原則影響深遠。
5、金岳霖(1896~1984) ,字龍蓀。浙江諸暨人士,生於湖南。金岳霖是中國20世紀著名的哲學家和邏輯學家,傑出的教育家,為中國第一批院士。唐君毅》等。
沈有鼎先生(1908年-1989年)是中國現當代著名的邏輯學家、哲學家、教育家,中國邏輯學界的開拓者、先行者與天才人物。專長數理邏輯和中西邏輯史。他曾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他學貫古今,融會中西,是蜚聲中外的大學者。
6、梁漱溟(1893—1988)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著名學者、國學大師,主要研究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後一位儒家」之稱。梁漱溟受泰州學派的影響,在中國發起過鄉村建設運動,並取得可以借鑒的經驗。著有《鄉村建設理論》、《人心與人生》等。
7、陳榮捷(1901),廣東人。美籍華人學者,哲學史家、朱子學專家。陳榮捷的著作主要有:《朱學論集》、《中國和西方對仁的解說》、《西方對儒學的研究》、《現代中國的宗教趨勢》,此外還有中國文化和儒學方面的不少譯著和編譯著作。
8、杜國庠是中國著名的哲學家。參加發起組織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曾任左翼刊物《中國文化》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和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院長。他力圖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總結中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研究問題重視資料的佔有、考證。著作主要有《杜國庠文集》、《中國思想通史》。
9、馮友蘭(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南陽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1952年後一直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古代中國思想家: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
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華夏族,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
3、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約生於周烈王四年,約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游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 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沒有得到 實行的機會。著作有《孟子》。被認為孔子的學說的繼承者,有「亞聖」之稱。
4、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國時代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人(一說為山東省東明縣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5、尹文,戰國時期齊國人,「宋尹」學派始祖,生平不詳,大致活動在齊宣王、愍王之際,與宋鈃、田駢、彭蒙等齊名。流傳於世者唯《尹文子》一書,先秦論法術和形名的專著。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1]。戰國時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況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
6、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漢族,漢廣川郡(今河北景縣廣川鎮大董古庄)人,漢代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漢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主張。董仲舒認為,「道之大原出於天」,自然、人事都受制於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應該是統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維護了漢武帝的集權統治,為當時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穩定做出了一時的貢獻。
7、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雲,漢族。西漢官吏、學者。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縣友愛鎮)人。 少好學,口吃,博覽群書,長於辭賦。年四十餘,始游京師長安,以文見召,奏《甘泉》、《河東》等賦。成帝時任給事黃門郎。王莽時任大夫,校書天祿閣。揚雄是即司馬相如之後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所謂「歇馬獨來尋故事,文章兩漢愧楊雄」。在劉禹錫著名的《陋室銘》中「西蜀子雲亭」的西蜀子雲即為揚雄。揚雄曾撰<太玄>等,將源於老子之道的玄作為最高范疇。
8、仲長統(179—220年),字公理,山陽高平(今山東金鄉西北)人。東漢末年哲學家、政論家。仲長統從小聰穎好學,博覽群書,長於文辭。少年時敏思好學,博覽群書。20餘歲時,便游學青、徐、並、冀州之間。仲長統才華過人,但性卓異、豪爽,灑脫不拘,敢直言,不矜小節,默語無常,時人稱為狂生。凡州郡召他為官,都稱疾不就。到漢獻帝時,尚書令荀或聞其名聲,舉薦他為尚書郎,之後,曾參與丞相曹操的軍事,但沒有得到曹操的重用,不久便又回到尚書郎的位置。仲長統的思想和才華集中表現在《昌言》之中。《昌言》是一部政治思想雜論集,共34篇,10餘萬言。後大部分散失,所存者不足十之一二,散見於《後漢書》、《群書治要》、《齊民要術》等書中,有輯佚本。,並在構築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時,以玄為中心思想。
9、張載,又稱張子。北宋哲學家,理學創始人之一,程顥、程頤的表叔,理學支脈——關學創始人,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38位。其廟庭與周敦頤廟、邵雍廟、程頤廟、程顥廟合稱「北宋五子」廟。字子厚,漢族,祖籍大梁(今開封),徙家鳳翔郿縣(今寶雞眉縣)橫渠鎮,人稱橫渠先生。
10朱熹(1130年(庚戌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中國古代先哲,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亦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武夷山被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雙重遺產源
朱子,朱子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11、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謚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徐光啟(1562年~1633年),字子先,別號玄扈先生,上海縣人,明末科學家,農學家,政治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之一。萬曆進士,選庶吉士,崇禎時累官至禮部尚書。徐光啟吸收了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並和中國傳統的科學技術相互發明,在天文、數學、生物學和農學方面獲得新的成就。他主持編譯的《崇禎歷書》,是我國天文歷算學中一份完整可貴的遺產。徐光啟還和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合譯《幾何原本》,他參加翻譯的《測量全義》。三角函數表也是經徐光啟等首次介紹到我國的。徐光啟在生物學和農學方面的貢獻很大。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都匯集在他的《農政全書》中。
12、宋應星(1587年-1666年),江西奉新縣人,約生活於16世紀末到17世紀中葉,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英國漢學家與歷史學家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的狄德羅」。他總結了當時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寫成名著《天工開物》。《天工開物》共3卷18篇,從農作物的種植、收割、加工,到制鹽、糖、油、酒、曲和制衣服、染顏色;從磚瓦、瓷器、紙張的生產,到五金的采冶,器具的鍛鑄,石灰、礬石、硫磺和煤炭的利用,以及車船、朱墨、珠寶等的製作,無所不載。這些成果有的是明代勞動人民的發明創造,有的是在以往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的。宋應星的研究,有的已接近近代科學研究的方法。他注意利用數據來說明生產的質量和效率,如留心人力踏轉龍骨車和牛力轉動龍骨車之間功效的具體差別,推算了一畝稻秧可供移栽的面積及稻秧生長的時日,比較了胡麻、蓖麻子、樟樹子的榨油量,記載了手工業、農業工具的尺寸,等等。這樣廣泛使用數據來說明問題,在宋應星之前是不多見的。
13、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農,號姜齋,漢族,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今衡陽市雁峰區)人。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頭,與黑格爾並稱東西方哲學雙子星座、中國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啟蒙主義思想的先導者,與黃宗羲、顧炎武並稱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晚年居南嶽衡山下的石船山,著書立說,故世稱其為「船山先生」。一生著述甚豐,其中以《讀通鑒論》、《宋論》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國藩極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於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遺書》》,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