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要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在實踐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了順應人類社會發展潮流、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新的發展格局。20世紀80年代以來,特別是伴隨冷戰結束和經濟全球化的加速,中國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另一方面,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進程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這種變化及其引發的新的階段性特徵,逐步改變了中國社會主義的整體發展格局。
一是適時啟動和加快對外開放進程,改變了過去的封閉發展格局,經濟社會發展乃至整個社會主義建設出現了對外開放、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全新格局。二是改變了過去平均主義的分配格局,讓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和先發展起來,形成了差異化、差序化的發展格局,整個社會的發展建立在分工、協作、競爭、專業化和社會化的基礎之上,社會主義的發展因此建立在競爭和效率的基礎之上。三是改變了過去經濟部門和社會部門、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不分的格局,適時推動社會部門與公共部門的建設,整個社會開始呈現出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分野、經濟領域效率提高、社會領域迅速發展並開始承擔社會整合和維護社會公平職能的局面。四是逐漸從外延式、粗放式發展向內涵式、集約式發展轉變,經濟發展開始更多地依賴於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依託,結合考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歷程,我們就能清晰地發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徵。
第一,科學性特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歷程是一個理論與實際相統一的過程,它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具有濃郁的科學性,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根本的實踐特徵。
首先,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本身是科學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的關鍵在於堅持馬克思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基本價值取向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及由此而來的立場、觀點、方法和科學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我黨始終堅持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就是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價值取向,從根本上保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性。
其次,立足現實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科學性特徵的重要標志。鄧小平認為,「真正的馬克思列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 3 ]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客觀現實條件,鄧小平有過精闢的論述:「我們黨的十三大要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麼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據這個實際來制訂規劃。」[ 4 ]建立在這一科學的認識基礎上,鄧小平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和經濟建設中心論,從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置於一個現實的基礎上,明確了奮斗的方向和任務,使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得到了升華。
再次,在發展步驟和發展規劃方面,堅決糾正了戰略目標超越歷史階段的急性病和戰略措施不按經濟規律辦事的政治化的失誤,堅持戰略目標的現實可能性與戰略措施的可行性的統一。鄧小平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參照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實現現代化的經驗,精心設計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戰略目標以及實現戰略目標的戰略步驟。提出用100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的戰略目標。為了保證戰略目標的實現,鄧小平提出了循序漸進的「三步走」的戰略步驟。實踐證明,這是完全正確的。
第二,開放性特徵
正如胡錦濤同志所說,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科學性決定了它也必然是開放性的,開放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實踐特徵。
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是融入世界發展中的,本身已成為世界的一部分,它既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發展的一部分。
其次,從內容上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十分注重對各國經驗、模式、手段的借鑒與吸收。在分清社會主義本質與社會主義實現手段基礎上,鄧小平指出:「我們要向資本主義發達國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經營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對我們有益的知識⋯⋯閉關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 5 ]
第三,漸進性特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是在探索和不斷深化認識的過程中得以前進的,它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漸進性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歷
② 我國為什麼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對現階段綱領的概括。
其科學涵義是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本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適合中國特點的道路,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即一方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走社會主義道路;另一方面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不照抄、照搬別國經驗、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國特色的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2)為什麼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擴展閱讀:
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站到更高層級的歷史方位上:
時代是表述特定社會歷史階段的范疇,不同時代有不同內涵。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對的最大國情是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很長時期,其特點不可能不發生某些階段性變化。
因此,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長歷史過程中,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也必然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與時俱進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方位作出清醒判斷,是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也是黨的創造力、領導力的具體體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③ 我們為什麼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遇到嚴重挑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實際出發,在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的長期探索中所取得的偉大成果。
從根本上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當代中國客觀的社會矛盾推動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鄧小平在1982年9月18日曾經說過:「我們幹革命幾十年,搞社會主義三十多年,截至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只有四五十元,農村的大多數地區仍處於貧困狀態。
這叫什麼社會主義優越性;因此,我強調提出,要迅速地堅決地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是一個重要轉折。」這樣的話,他說過多次,還說過這是客觀形勢「迫使」我們實行轉折的。
這些論述十分清楚地告訴了我們兩點:第一,是客觀社會矛盾,迫使我們黨實行歷史大轉折,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二,這個客觀社會矛盾,主要就是當代中國內在的社會主要矛盾。鄧小平在1979年3月30日理論工作務虛會上說過:「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
這個主要矛盾,決定了我國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決定了我們必須從這一基本國情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3)為什麼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擴展閱讀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有兩個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一個重要因素,是蘇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波動。事實上,這件事對毛澤東和我們黨震動很大,一方面推動我們擺脫教條主義的影響,研究蘇聯的教訓。
另一方面又促使我們提高警惕,防止出現像波茲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那樣的反黨反社會主義活動。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上一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世界范圍和平力量的影響上升。中國共產黨人起步探索適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內在根本原因,是我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必須找到正確道路。
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出現的曲折,以及由此而引發的中蘇論戰;國內在經濟建設中出現的失誤,以及由此而出現的黨內思想認識分歧,又使得我們黨沒有能夠一以貫之地堅持正確探索,沒有能夠找到正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