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和印度最近什麼情況

中國和印度最近什麼情況

發布時間:2024-06-15 10:58:50

① 中國與印度目前局勢是怎麼樣的

根據相關數據可知:中國與印度目前局勢緊張,印度擺出與中國一爭高下姿態,中國的態度則是「不進一步但也不退一步」的和平相處策略。

② 中國離印度最近的是哪個城市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到最近的印度邊境(錫金),直線距離約132公里,是中國離印度最近的地級市。

日喀則和平機場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東方江當鄉境內東部,318國道旁,距離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城區43公里,於2010年10月30日上午9時50分正式通航。

日喀則建城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是後藏曾經的政·教中心,也是歷代班·禪的駐錫之地,境內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日喀則市地處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南部,南與尼泊爾、不丹、印度三國接壤,西銜阿里地區,北靠那曲市,東鄰拉薩市與山南市。地理位置介於北緯27°13′—31°49′,東經82°1分—90°20′。全市國土面積18.2萬平方公里,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20公里。

(2)中國和印度最近什麼情況擴展閱讀

為打破制約青藏高原社會經發展的交通「瓶頸」,自1984年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通車至今,中國在「世界屋脊」修建鐵路的步伐就從未停止。2010年9月,拉薩至日喀則鐵路正式開工建設,意味著青藏鐵路走出向外延伸的第一步。第二條延伸線拉薩至林芝的鐵路將於年內動工。

西藏自治區鐵路辦公室副主任楊育林說,繼拉日鐵路之後,「十三五」期間日喀則至吉隆口岸的鐵路、日喀則到亞東口岸的鐵路也有望開工。根據國家規劃,拉日鐵路將會北接青藏鐵路,南連日喀則至聶拉木、日喀則至吉隆、日喀則至亞東口岸的鐵路,通往尼泊爾和印度的國際鐵路大通道也將會在此基礎上形成。

③ 中國和印度是不是在近期發生了軍事沖突

《印度斯坦時報》5月10日援引兩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印度高級官員的話稱,中印兩國士兵9日在印度錫金邦北部地區發生上百人規模的對峙,對峙隨後在當地層級得到解決,印媒說法尚未得到兩國官方證實。

《印度斯坦時報》題為「中印在錫金邦邊界對峙」的報道,沿用了印度媒體近年來炒作中印邊界對峙的老套路。其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源單方面宣稱,對峙發生的地點位於錫金邦納庫拉地區(Naku La)附近一處海拔超過5000米的山口。

報道宣稱,對峙中出現肢體沖突,導致多名士兵受傷。不過,《印度斯坦時報》采訪的兩名印度軍方陸軍總部官員說,他們對這場對峙並不知情。

中印邊界以往經常會發生不同規模的對峙,有時還會出現兩國軍人之間的肢體沖突,但在過去幾十年裡相關事件都和平解決了,很多時候事情沒有拿到媒體上去。這一次究竟是否發生了對峙,信息不詳,唯一能觀察到的是,到環球網發稿時,兩國官方都在對印媒的報道保持沉默。

④ 最近中國和印度出現了什麼問題

印度軍隊非法越境(錫林段已定邊界),侵入中國領土。並且否定中國對改地區領土主權。

⑤ 最近,中國這個新動作為何讓印度很緊張

最近,中國這個新動作為何讓印度很緊張?

原標題:最近,中國這個新動作為何讓印度很緊張?

有時候攤子鋪得太大了,對印度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文| 林民旺邱永崢

前幾天,中國、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三國外交部長在北京舉行首次三方外長對話。

在記者會上,三方表示將致力於加強彼此間關系,深化互利合作,推進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互聯互通,不加區別地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同時,中巴表示願同阿方一道,本著互利共贏原則,積極探討中巴經濟走廊以適當方式向阿富汗延伸。而正是這點,觸碰到了某些國家的痛點。

比如印度某些媒體說,「中巴經濟走廊計劃延伸至阿富汗令印度感到不安,這會讓中國勢力進一步深入中亞並連接南亞」,「中國要進一步包圍印度」。

針對這種認為中國「過度擴張」的言論,外長王毅也進行了回應,中阿巴三方外長對話不尋求代替現存機制,不針對三國以外的任何一方。中方仍然主張的是「阿人主導、阿人所有」的和解進程

1

阿富汗

《今日印度》網站稱,中巴經濟走廊延伸至阿富汗是「中巴舞劍,意在印度」。印度這么說,是有原因的。

這些年來,印度對阿富汗展開了積極的外交政策,兩國關系有了顯著提升。印度曾向阿富汗提供超20億美元的戰後重建援助;幫助阿富汗建設公路、電網和醫療等基礎設施,比如從阿富汗赫拉特省的德拉拉姆市一直延伸到伊朗扎拉吉市的國際公路,耗資上億美元的薩拉姆水電站以及造價7500萬美元的阿富汗新議會大廈等等。

但是,印度提供的援助並非「免費」。

比如在軍事方面,印度要求阿富汗國防軍要接受印度軍隊的全面培訓,要求軍官去印度培訓,或者讓印軍來阿富汗。同時,讓阿軍隊「承擔應盡的軍事責任」,說白了,就是希望培養阿富汗可以當作未來「謀局」的「棋子」,用來牽制巴基斯坦之用。

歸根結底,印度希望借阿富汗、伊朗(尤其是查巴哈爾港)繞道巴基斯坦,將影響力深入到中亞地區。比如印度剛剛加入的上海合作組織,也是為了藉助這個平台以提高自己在中亞的存在。為此,印度不惜耗費巨資在阿富汗修建戰略公路,悄然滲透,苦心經營。當然,部分也源於巴基斯坦沒有處理好同阿富汗的關系,2016年還曾幾度在邊境線上短兵相接,讓阿富汗轉而更加親印。

但是,有時候攤子鋪得太大了,對印度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印度雖然自詡「南亞霸主」,但是在自身經濟建設上尚且自顧不暇,遑論援助他人。比如在修建阿富汗「經濟命脈」興都庫什戰略公路時,除了效率低下,還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完成公路的建設。這時,阿富汗提出想要引入中國資金參與建設公路,印度堅決反對。

如此,阿富汗轉向中國自然也就不難理解了。

一方面,發展是主旋律,無論是阿富汗還是巴基斯坦,都對經濟發展有共同的渴望,與此同時中國有經濟實力,拿得出技術與資本;另一方面,中國與阿富汗一直關系親密,況且中國主張的是「阿人主導、阿人所有」,不過度涉入內政,一定程度上也讓阿富汗較為放心。

這樣一來,處心積慮在南亞「謀劃」的印度,喪失了阿富汗這個鉗制巴基斯坦的戰略抓手,能不著急嗎?

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2

深意

也許大家對阿富汗的印象,只簡單停留在「塔利班」或者美國在這里長達16年的戰爭上。但其實,「帝國的墳墓」,歷史上英俄「大博弈」以及冷戰時美蘇在阿富汗的較量,似乎都告訴我們,這個地方,亂。

那麼為什麼中國還要「介入」阿富汗問題呢?

首先,這有助於中國打擊「三股勢力」、毒品輸入等重大問題。28日,恐怖分子對阿富汗首都發動連環襲擊,造成至少41死84傷,「伊斯蘭國」隨後宣布對襲擊事件負責。面對恐怖分子迴流,世界上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完全安全。而打擊恐怖主義勢力,中國需要阿巴兩國的配合,加強反恐情報合作,一同將恐怖分子阻在境外。

其次,最重要的是有助於「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尤其是作為旗艦項目的中巴經濟走廊,畢竟阿富汗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必經之地。在阿富汗,中國有巨大的資源投資,如埃娜克銅礦項目和阿姆河盆地油田項目,然而卻一直因阿富汗內部安全問題而難以積極推進。

而且,解決阿富汗問題,中國是最佳人選,也只有中國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可能性。

在阿富汗問題上,中國的立場一直都較為超脫,奉行不幹涉內政的原則,同阿富汗各派都保持著友好關系。中國的這一角色是其他國家所無法替代的。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美國、印度、巴基斯坦都是阿富汗問題的直接相關方,任何一方的得利,或者各方的關系變化,都可能引起區域其他國家的反制反應。

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周邊外交最大的變化是要「經略周邊」、「塑造周邊」。換言之,就是對周邊的未來環境,中國要有自己的未來規劃,思考的不是如何適應當下的環境變化,而是積極去塑造未來5-10年內的發展趨勢。

因此,中方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中介」,利用自己同各方的「人脈」,搭建各方和談的平台,提供對話的便利。無論是巴基斯坦還是阿富汗,都有一個共同的意願,就是發展經濟,這是巴阿拋棄紛爭,和平相處的基礎。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好可以大大改善兩地的經濟水平。

對於這種「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事情,中國何樂而不為呢?

外交部長王毅、阿富汗外長拉巴尼(左)、巴基斯坦外長阿西夫(右)

3

印度很焦慮

實際上,印度對中巴經濟走廊的反對,主要還是出於對中國「一帶一路」的焦慮。畢竟,將南亞和印度洋當成自家「後花園」的印度,不希望別人輕易「染指」自己的地盤。

不妨來看看印度官方的表態。今年5月,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互聯互通倡議必須建立在公認的國際准則、良治、法治、開放、透明及平等的基礎,暗指「一帶一路」存在以上這些問題;並且公開反對中巴經濟走廊,稱沒有國家能接受一個忽視其主權和領土完整核心關切的項目。

印度著名中國問題專家謝剛說,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旨在構造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Sino-centric global order)。而現在隨著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將攫取印度的發展空間。

例如本次,印度就擔心該項目通過克什米爾地區,而印度認為這個地區屬於自己。印媒報道稱,印度一直強烈反對中巴經濟走廊通過克什米爾地區,但是中國卻一直想邀請其他國家合作。

對此,王毅外長進行了回應,「中巴經濟走廊是經濟合作項目,不應將其政治化。走廊與地區現有的爭端,包括領土爭議沒有關系,也不應有關系」。

對於印度的「胡攪蠻纏」,中國卻一直在釋放善意。「中巴經濟走廊的目的不是針對第三方,同時希望能惠及第三方,惠及整個地區,成為地區一體化的重要動力。」

中國官方也多次公開解釋,中巴經濟走廊是民生項目,中國無意介入印巴克什米爾爭端,中國對克什米爾的政策沒有變化,可以考慮中巴經濟走廊向印度延伸,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以及印度的北南經濟走廊連接起來,印度的「季風工程」和「香料之路」可以與「一帶一路」對接等等。

不過,中方的表態,似乎並未讓印度接受。印度也一直扮演著抵制中國「一帶一路」的先鋒。

比如近期,印美日共同抵制了將「一帶一路」寫入到聯合國的決議中。事實上,也正是因為莫迪6月份對華盛頓的訪問,尋求到美國支持其對「一帶一路」的立場,也才有了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稱「一帶一路」是「掠奪性經濟」。

4

尷尬

印度的抵制立場,也多少讓它在地區多邊組織中顯得尷尬。

舉個例子來看。

今年,在索契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第十六次會議的《聯合聲明》中,有一個條款是這么說的: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等六個國家重申支持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值得注意的是,在聯合聲明中,八個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員國中唯有印度被剔除。

現在,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及諸多國際機構,都已經或直接或間接地尋求加入經濟走廊建設。2016年9月,伊朗總統魯哈尼更是直接向謝里夫提出了加入走廊的要求(一星期前,島叔恰好在伊斯蘭堡參加了中巴伊三方建設中巴經濟走廊的二軌會議)。

隨著阿富汗的加入,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組織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中。趨勢如此,印度,你到底該如何面對呢?

拓展閱讀

印度吞並了幾百個「小國」, 卻因一個「硬骨頭」今天仍打得你死我活...

當地時間12月23日和24日,紛爭不斷的克什米爾烽煙再起,印度、巴基斯坦在這里連日猛烈交火並造成人員傷亡。

24日晚,印度《教徒報》呼籲印巴兩國和解,稱「是時候該破冰了」。

然而數十年的積怨,「破冰」又談何容易?

三個月前,印度政府發布了一份有關印巴克什米爾邊界地區的最新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7年裡,克什米爾地區共有41000人由於戰爭死去——平均每天都有4條生命在戰火中消逝。

南亞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火葯桶」,沖突的核心正是克什米爾地區。

而克什米爾問題的根源,遠比數十年更加久遠,它其實是南亞漫長歷史進程和印巴分治時眾多「爛攤子」所遺留的難解命題。

文| 徐聰瞭望智庫特約歷史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世界首富的海得拉巴被印度搶走啦!

米爾·奧斯曼·阿里汗,這個名字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很陌生。

但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此君可是世界上響當當的人物:1937年2月22日,他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封面。

阿里汗成為《時代周刊》封面人物

他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因為他是當時的「世界首富」。

阿里汗手握大把的黃金、珠寶,據說,他擁有的所有珠寶連起來可以繞倫敦的皮卡迪利廣場一周;

他用舊報紙裹著當鎮紙用的鑽石,比英王王冠上那顆還重!

……

不過,要是以為這些金銀珠寶就是阿里汗的全部家底,那就太天真了——這位富翁還擁有一個面積廣袤的「國家」。

橫亘於南亞次大陸中南部的這塊土地,名為海得拉巴,領土面積達21.3萬平方公里,比英格蘭和蘇格蘭加起來還要大,也比如今克什米爾的印巴實控區加起來更大;

它的位置十分重要,把海得拉巴疊加到今天的印度地圖上就能發現,它實實在在地長在印度的「心窩」里;

海得拉巴又具有一個特點:以君主阿里汗為代表的統治階級是穆斯林,但領土上絕大多數居民卻是印度教徒。

若是沒有它,今天的印度將是一塊「空心」的版圖

剛剛取得獨立的印度坐不住了: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所以,印度堂而皇之地「要求」海得拉巴「並入」印度。

作為穆斯林的阿里汗自然不肯接受,他想保持獨立,甚至加入巴基斯坦。

屢次「勸說」不成,印度終於露出了獠牙。

1948年9月13日,印度軍隊直接入侵海得拉巴。

阿里汗的巨大財富無法逆轉雙方懸殊的力量對比,海得拉巴軍隊抵抗5天後,被迫投降。

海得拉巴由此被印度吞並,至此,當代印度的版圖才算基本形成。

2

印度:卧榻之側豈容……

巴基斯坦:閉嘴!我的卧榻之側怎麼總能聽見你的呼嚕聲?!

海得拉巴和大名鼎鼎的克什米爾都被稱為「土邦」。

印度、巴基斯坦和各土邦,原本都處在英帝國的殖民統治之下。

英國人離開時,同意印巴以「分治」形式獨立,各「土邦」可以自行選擇加入印度還是巴基斯坦,或者選擇獨立。

因此,到印巴各自獨立時,南亞次大陸上,還存在著近六百個土邦,其中550多個在印度境內。

但是,英國人給出的方案畢竟只是理論上的原則,現實的地緣因素發揮著更大的作用。

處在印巴兩大國境內星羅棋布的土邦,紛紛識相地「主動」並入印度或巴基斯坦。

兩個南亞面積最大的土邦——海得拉巴和克什米爾,是少數幾個「拒不從命」的「硬茬子」。

克什米爾的統治者哈里·辛格是印度教徒,但其治下3/4的人口是穆斯林。

印度瘋狂吞並境內土邦的行動,巴基斯坦不會視而不見:你的卧榻之側不容人酣睡,難道我的就可以嗎!

克什米爾對於巴基斯坦,相比海得拉巴對於印度,要棘手很多。

急於將克什米爾收入囊中的巴基斯坦,嚇壞了土邦君主辛格,他選擇主動投入印度,換取其武力支持。

印度很樂意「插一杠子」。印巴雙方誰也不輕易相讓,曠日持久的沖突由此爆發。

當代南亞最大的爭端就存在於這個「最後的大土邦」,這也正是印巴分治方案中不明不白的土邦處置規則導致惡果的一個縮影。

土邦的問題,卻並非此時才出現的,它的歷史還要上溯到更遠的時代……

3

「海得拉巴、克什米爾們」從哪裡來?

喜馬拉雅一山之隔,隔出了兩個世界。

山這邊的中國,從秦統一六國以來,「大一統」的理念深入人心,歷史上雖屢經戰亂分裂,但最終都必然走向統一,這一傳統已延續了兩千多年。

而山另一邊的南亞次大陸,從古至今基本處於邦國林立的狀態,從未實現過真正的統一,也從未有過一個統治整個國家的中央王朝,即便是空前強盛的阿育王時期也是如此。

來自中亞和西南亞的征服者一次次來到印度平原,建立起眾多五花八門的封建土邦。

到了歐洲殖民者入侵前的莫卧兒帝國時期,這種特點更加凸顯。

莫卧兒帝國(Mughal Empire),是突厥化的伊斯蘭教蒙古人在南亞次大陸上新建的國家,是帖木兒蒙古帝國的「續集」(「莫卧兒」其實就是「蒙古」的音譯)。同時,它又是伊斯蘭教文化與印度教文化的交匯點。

註:莫卧兒帝國從1526年開始至1858年結束,統治時間長達331年。1857年,莫卧兒帝國末代君主巴哈杜爾參加反英大起義,失敗後被英國殖民當局放逐到緬甸仰光,印度最後的王朝——莫卧兒王朝滅亡。

莫卧兒帝國給南亞種下了土邦問題的種子。

自建立之初,莫卧兒帝國便是邦聯性質的國家,大肆分封功臣貴族,地方總督、王公享有極大的自治權利。

立國之初,帝國皇帝尚能靠個人權威、嚴酷法令約束地方;後來的君主對地方的控制力逐漸減弱,王公貴族或部落首領巧取豪奪,逐步把原本以服軍役為條件、分封所得、不能世襲的領地轉變為世襲封建領地。

在第六位皇帝奧朗則布(1658--1707在位)統治時期,莫卧兒帝國的疆域達到了頂點,版圖最廣時包括今天阿富汗一部、克什米爾、巴基斯坦和印度大部。

然而,這看似鼎盛的大帝國,卻是外強中干——戰爭大大消耗了帝國實力,長久在南部征戰,導致奧朗則布對北部的控制力減弱,大貴族紛紛擁兵自立。

奧朗則布推行宗教迫害政策,下令對非伊斯蘭教徒徵收重稅,進一步加劇了國家的分裂。

到奧朗則布去世時,留下的已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帝國。

18世紀以後,帝國日益衰微,各省總督、地方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封建主乘機紛紛擁兵自立,遍布印度各地、大小不等的土邦王國,正是在這時形成的。

正如馬克思所評論的那樣:

「大莫卧兒的無上權力被他的總督們摧毀,總督們的權力被馬拉塔人摧毀,馬拉塔人的權力被阿富汗人摧毀;而在大家這樣混戰的時候,不列顛人闖了進來,把他們全都征服了。這是一個不僅存在著伊斯蘭教徒和印度教徒的對立,而且存在著部落與部落、種姓與種姓的對立的國家,這是一個建立在所有成員之間普遍的互相排斥和與生俱來的排他思想所造成的均勢上面的社會。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個社會,難道不是註定要做征服者的戰利品嗎?」

4

維多利亞王冠下的「兩個印度」

1857年,莫卧兒王朝滅亡,印度正式進入英國殖民統治時期。

英國人在他們統治的南亞版圖上建立起了英屬「印度帝國」,將原本僅是概念的「印度」具象化為一個國家。

這個「國家」滿目瘡痍:「國境」之內,居然還分布著近600個大小不等、分裂割據的土邦國。

所有土邦加起來面積達500萬平方英里,佔英國統治南亞總面積的45.3%,人口達8600萬,占當時區域總人口的1/3。

許多土邦王公熱情歡迎英國人到來,在戰場上為英國人沖鋒陷陣,以承認英國君主為前提,保留他們的王位。

各土邦王公和大英帝國簽訂條約,確認上述原則,接受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的君主地位,同意副王(總督)控制其外交和國防大權。

作為交換條件,英國保證各王公享有內部事務自治的權利,像海得拉巴這樣實力雄厚的大土邦還擁有自己的貨幣、造幣廠、鐵路和郵政局。

註:1858年印度帝國成立後,英國駐印總督(Governor-General)加上了「副王」(Viceroy)的頭銜。這一與眾不同的頭銜,凸顯印度對於大英帝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1877年,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女皇

所以,英國統治之下的南亞,事實上有「兩個印度」:

一個是先後以加爾各答(1858—1911)和德里(1911—1947)為首都,並以此為中心由各省組成的印度,稱為「英屬印度」(British India,或稱「印度帝國」),由英國直接統治;

另一個是由565個土邦王公封建領地組成的印度,稱為「印度土邦」(Princely State),由各邦王公施政,英國殖民者在幕後操控。

直至1888年,一位高級英國駐印官員還說:「現在沒有,過去也從未有過一個印度。印度甚至從未有過一個歐洲人心目中的國家,即在國土、政治、社會和宗教方面擁有統一的國家。以為印度能成為國家,就像指望將來歐洲各國被一個單一的國家所取代一樣異想天開。」

英屬印度和印度土邦雖然都以英國國王為最高元首,卻是兩種不同的政治實體。國中之國,可能不算稀奇,但是一「國」之內,存在著如此眾多、不相連接的「國家」,實在不能不說是種奇特的現象。

土邦王公擁有不同的封號,如馬哈拉賈、羅闍、摩訶羅闍、納瓦布和尼查姆等。

註:稱為馬哈拉賈(Maharaja)或羅闍(Raja)的,一般是印度教或錫克教的封建主;

稱為納瓦布(Nawab)的,原是莫卧兒帝國派駐較大省份的總督;

稱為尼扎姆(Nizam)的,原是中央政府封派的省級官員(後來成為掌握省的實權的最高長官)。

納瓦布和尼扎姆均為伊斯蘭教徒。

海得拉巴的尼扎姆和克什米爾的摩訶羅闍,統治的領土和人口與歐洲最大的國家不相上下。位於阿曼海之濱的卡提阿瓦島的王公,居住在破舊不堪的馬廄內,管轄的地盤僅僅略大於一個縣。四百多個土邦的面積不超過三十平方公里。

尼赫魯在《印度的發現》一書中指出,「其中有15個可以認為是主要的土邦。最大的是海得拉巴、克什米爾、邁索爾、特拉凡哥爾、巴羅達、瓜略爾、印多爾、柯欽、齋浦爾、佐德浦爾、比加尼爾、波保爾與巴的亞拉。跟著就是許多中等土邦,最後是幾百個很小的地區,有些在地圖上並不比針尖大。這些小土邦的大多數是在加提

⑥ 中國與印度的關系近況如何就領土問題有什麼意見

雙方領土問題產生於麥克馬洪線誕生之時,彼時,印度乃英國殖民地 。
中印邊界雙方爭議地區面積共約125,000平方公里,其中東段約90,000平方公里,中段約2,000平方公里,西段約33,000平方公里。
中印邊界爭端既有歷史因素又有現實因素。1914年,英國殖民主義者炮製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中國歷屆中央政府都不予承認。1947年印度獨立後,不僅繼承了英國對中國部分領土的侵佔,而且進一步侵佔中國大片領土,於1953年擴展到「麥線」。時至今日,印度仍然頑固地堅持對中國領土的非法要求。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為了維護領土完整,兼顧中印傳統友誼,一直努力以和平手段解決兩國間爭端。進入新時期,中印兩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兩國經濟文化交流不斷擴大。妥善處理兩國邊界爭端,對促進兩國發展、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有著重大意義。
中國和印度接壤近20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每一段都有爭議地區。西段爭議地區面積約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全由中國控制。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現控制在印度手中。東段是雙方爭議面積中最大的地區,約90000平方公里,我國稱為藏南地區,印度稱為「阿魯納恰爾邦」,此區域的控制權由印度實際掌握。

⑦ 中國和印度邊界糾紛是什麼

新疆阿克賽欽地區,新藏公路就通過這里,但是印度認為該地區是他們的領土。

⑧ 印度與中國關系現狀2022

當前,中印關系的領域更加寬廣,不同領域之間的聯動關系也更加密切。1988年,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對中國進行了歷史性訪問,中印雙方同意通過和平友好方式協商解決邊界爭端,同時積極發展其他方面的關系。從那以後,是否解決邊界爭端不再是中印關系發展的前提條件。

從客觀上看,當前中印關系已經與1988年大為不同,雙方的邊境管控能力都顯著上升,兩軍從在邊界地區的時空錯位式管控加偶然相遇,轉變成同時空管控加常態化相遇。中印的經貿關系也更加密切,中國成為印度的最大貿易夥伴。另外,中印兩國還歷史性地在海上相遇,兩國同時追求海洋大國身份,使得兩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互動日益頻繁。這些都使得低水平時代的1988年原則變得難以為繼。

一個領域的中印關繫上升到一定高度,一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中印關系從幾根相互孤立的支柱,變成一座由不同支柱相互支撐、相互影響的大廈。這種新形態的中印關系,在不同領域之間將更加具有聯動性,但也將更加具有穩定性。2022年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談及中印關系,他表示,兩國應「彼此做相互成就的夥伴,不當相互消耗的對手」。(攝影/新華社記者金立旺)中印兩國是搬不走的鄰居,兩個強大的鄰居之間不競爭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最基本的政治規律。但是,中印兩國僅僅是國際體系中兩個較大的行為體,還沒有進行全球性戰略競爭的能力,仍然有比雙邊戰略競爭更加重要的戰略利益和發展目標。因此,中印兩國都有迫切的需求,去改善當前的兩國關系。

閱讀全文

與中國和印度最近什麼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雞肉多少錢一斤 瀏覽:69
印尼羽毛球為什麼 瀏覽:617
越南的傢具怎麼修整 瀏覽:777
伊朗衛生部新聞發言人說了什麼 瀏覽:50
中國在印度的手機品牌有哪些 瀏覽:305
十月英國開什麼會 瀏覽:530
怎麼稱呼英國首相約翰遜 瀏覽:870
印度年糕醬料怎麼調 瀏覽:875
伊朗人怎麼總吃藏紅花 瀏覽:343
女鞋39碼英國碼是多少 瀏覽:20
印度拉西是什麼飲品 瀏覽:861
英國為什麼老鼠那麼多 瀏覽:176
華為賣伊朗美國什麼 瀏覽:112
兩伊戰爭為什麼伊朗打不過 瀏覽:567
中國銀行信用貸款一般多久放款 瀏覽:793
在印尼哪裡能買到沉香 瀏覽:737
瑞士和義大利哪個國家化妝品便宜 瀏覽:197
去義大利從哪裡出境 瀏覽:517
中國哪裡有洋 瀏覽:92
14年越南盾怎麼兌換人民幣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