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里的中國味道作文
百年佳釀出窖必有釅香,數米之內皆得其醇厚,喜酒之人聞之足不能移。百年之沉積尚如此,更何況中華五千年時光浩浩湯湯,風物情長,皆有味道。
中國的味道是西湖煙柳深處綿延的一段蘇堤,是拙政園樓台林立中的一方閑亭,是吳儂軟語詩酒年華的煙雨江南,是長河落日大漠孤煙的駝鈴古道。雖說各國都有山水建築,但是中國的江山景色卻又有不同。就像威尼斯同樣擁有著古城水道,人們搖櫓而行時可以看到水中倒映的城,但是我卻從不會將它與江南弄混。江南總有著一種水墨的風致,色簡卻濃淡適宜,清淡卻意蘊悠長,仿若於沸水中緩緩舒展的茶,清雅寂靜,香氣可繞梁。中國的味道就在中國的山水風光里,像雁盪山的風潤而輕,五台山的風潮而尖,張家界的山滯而綿,雖同為山卻各有味道,細想之下便能分辨。山猶如此,其他自不必說,而正是它們各自獨特的味道匯聚而成中國的味道。
中國的味道是筆走龍蛇如松濤龍吟的墨跡,是試把金觥浮生一醉休的唱詞,是渭城朝雨淋濕的一株柳,是夜半鍾聲驚醒的一輪月。楚辭漢賦,建安風骨,唐詩宋詞,明清小品,無數中華經典,數不勝數,書法繪畫,亦各著風流。而這些都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心性,而中國味道同樣寓藏於他們身上。當胡馬侵略金甌不全,有武藝加身者會挺身而出,執劍殺敵,「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有品階官級者會忠心進諫,力挽狂瀾,碧血丹心盡予社稷。哪怕僅余殘山剩水或是江山輿圖換稿,他們仍舊會堅持義節,不事二主,鐵骨錚錚。鐵骨之外,中國文人們亦有柔情,花橋月夜雲動影來,紅袖添香日暮修竹,都可成為他們吟詠或描繪的對象,靈心善感可見一斑。這是中國文人的心性,而中國的味道正是寓於人而流萬古。
中國的味道是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儒學,是逍遙自在無為而治的道家,是君子庭中蒼翠勁拔的竹,是隱士屋下悠然寧靜的菊。辜鴻銘在《中國人的精神》中曾說:「真正的中國人具有溫和平靜、穩重節制、從容練達的內在品質,而且富有同情心。」誠然,中國的味道應是從容久遠的,擺脫了車馬喧囂,所行之處清風徐來。如同外柔內剛的太極和調和陰陽的中醫,「中庸」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凡事過猶不及,而禍福天數不可強求。因而古人有「用舍行藏」,一如詩佛王維,位居人臣曾至右丞,而又參禪悟道領悟人生大境界,一入世一出世,兩者之間轉換自然,雖經世事浮沉但心卻愈淡靜練達,正是無數先賢追求的人生與境界。中國的味道因中國的哲理思想處世學說而深邃恆久,使人久而聞其香,香亦在骨子裡。
中國的味道在江山風光的別具一格,在筆墨風雅的文人性格,在經世流傳的哲學思想。它經時光之水,行萬里無涯,流傳至今,芳華百代。隨著開放交流,「洋味」進入中國,雖其勢頭正盛,但中國的味道仍以它一貫的姿態緩緩流淌,在新時代里綻放著新的光芒。願我們都能閉目清心,一嗅中國的味道,並永志在心,守護其流長。
⑵ 漢字與中國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漢字與中國心 · 王蒙
1998年春在紐約時,一位美國青年問我:「為什麼中國人的凝聚
力那麼強?」
我戲答曰:「第一,我們都吃中餐;第二,我們都講中文,用漢
字。」
漢字,確是人類一絕。其形聲義俱全,信息量遠遠大於拼音文字。
漢語又整齊靈動,特別適宜於表達一種微妙的、詩意的情感,一些普
通的字詞,往往聯結著久遠的文化底蘊:例如「中華」「神州」「大
地」「海內」「天涯」「劬勞」「芳草」「眷眷」「依依」……都夠
使受到過中華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聯翩,心潮難已,這是從翻譯稿讀
中國文學作品的人所無法體會的。
最最能體現漢字中文的這些特點的首推中國的古典詩詞,一個中
國孩子,甚至在呀呀學語的時候,就能背誦許多古典詩詞了。過年時
吟「炮竹聲中一歲除」;春雨時吟「清明時節雨紛紛」;中秋時吟
「明月幾時有」;送別時吟「勸君更進一杯酒」;喜悅時吟「漫卷詩
書喜欲狂」;慷慨時吟「大江東去」;激越時吟「憑欄處瀟瀟雨歇」……
古典詩詞已經規定了鑄就了中國人的心理結構和表達方式。
我曾經對於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對態度。現在,人們漸漸明白漢
字是不應該也不可能廢除的了。以我國古典詩詞為例,全部改成拼音
文字以後,還能設想原汁原味的詩詞的存在么?
(1999.4.30《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