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華夏為什麼叫中國

華夏為什麼叫中國

發布時間:2024-06-23 05:48:15

A. 華夏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叫中國

華夏(Huá xià)是中國的古稱,同時也是漢民族的別稱。華夏民族所居住的區域稱為「中國」,意即中央之國,是相對於周邊的南蠻、東夷、北狄、西戎而言。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大禹治水成功後,被舜選拔為接班人,以禹代表的夏後族在當時獨領風騷,成為盛極一時的氏族部落,加之夏後族以華山作為自己的活動中心,所以他們被人們稱為華夏族,這也是禹的兒子建立的第一個朝代叫夏的原因。

華夏民族說認為,我國古代以「夏」為族名,是因為華夏族定居在華山之周,夏水之旁。「華」指的是居住在華山,以玫瑰花(華)坐圖騰的「華族」;「夏」指的是居住在長江中下游的「夏族」,「夏族」的祖先是夏後氏,因此,華夏民族的稱謂由此而來。

華夏文化說認為,上古時代是以文化高低來定名的,文化高的周禮地區稱為「夏」,另一個文化高的民族稱為「華」,「華」和「夏」合起來,統稱為「中國」。後來,華夏民族不斷壯大,融合了周圍四方文化較低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民族,他們凡是接受華夏文化的,大都納入了傳統華夏文化的范疇,華夏漸漸地成為了中華文明的代稱。

B. 我們的祖國為什麼叫中國

「中國」一詞,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帶,中國以外稱為四夷。在漢人心目中,其直接統治地區是為中國本土,其周圍四夷均為臣屬之地,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有著光輝燦爛的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世界遺產數量全球領先。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56年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此後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實行改革開放,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2)華夏為什麼叫中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9月29日,會議通過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政協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9月30日下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產生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其他56人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C. 我們一直強調我們是華夏子孫,但是我國為什麼要叫中國

為什麼要叫中國?!

現在看來,「中國」這一命名絕非是隨意。

據《辭源》:「上古時代,我國華夏族建國於黃河流域一帶,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而把周圍我國其他地區稱為四方。後成為我國的專稱。」可見,「中國」名稱的由來,與這「中」字有很大關系。其它如「中原」、「中華」的由來,大抵如此。

談起這「中」,執「中」、「中」和、「中」正(不「中」則不「正」),素為中國古聖人所推崇!中國之所以不叫「東」國「西」國,其緣由亦大抵在此。

儒學《中庸》開宗明義指出:「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不倚叫「中」,不改變常規叫「庸」。「中」的意思是天下的正道,「庸」就是天下不易的法則,即定理。「中庸」,就是要求人們為人處世始終保持不偏不倚,永遠執中協同。這是必須堅持不能改變的法則。這就是孔夫子傳授的「心法」。

宋代理學家也提出一個非常有名的十六字心傳「道統」,用現在的話來說,即「核心精神」,那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其中」。意思是說人心是叵測和危險的,理學的「道心」是精妙入微的,妙就妙在能執其「中」。只要立身中正,執中協同,心氣平和,便可事理通達,進而中和之氣圓滿洋溢,就不怕任何不測風雲和人世變故的危險,為人處世就可以從容不迫,游刃有餘了。

現在,我們該初略知道,中國這個「中」字是有點來頭的, 是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為背景的。 倒還不見得就因了是「居天下之中」的緣故。中國古人咬文嚼字的功力,也是可以令我們折服的,所謂「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那麼我一個泱泱大國的國名,如果有才俊之士覺著哪飢伏怕有丁點兒不妥不貼之處,那幾莖須子肯定是沒有了的,說不定頭發也得斷光光呢。再者,據「五行」的觀點,「中」為「土」為「黃」,黃皮膚的國度名之為「中國」,似亦為理之所當然。

由此見得,中國人尚「中」,偏愛這「中」,認為這「中」著實好,才使「『中』國」這一名兒能一直承續下來。而且這「中」字的來歷一定與陰陽五行八卦,即中華《周易》之學有著關聯。

說到《周易》,其實儒學家的「中攜肢祥庸」之學,理學的「執中」之理,都從《易》學體悟而來。因為首先這「中」辯搏,便是《周易》哲學追求的最高理想。

《周易》的哲學思想體系,以陰陽的對立統一為核心,擴展開來形成了兩個側翼:一是斗爭性的不斷深化,揭示了陰陽矛盾彼此爭勝和「貞夫一」,由此而產生了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最終歸結到要堅持「兩點論」,即凡事要看到陰、陽,好、壞等兩個方面,所謂「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要防「過亢」,善「知幾」。「亢」即過頭、過火,所謂「過尤不及」,「亢龍有悔」,當然不好,所以要謹防;「幾」即幾微,即事物顯示出來的細微變化趨勢或傾向等,猶如說「苗頭」,即現人謂之「苗頭性」傾向,所以要善於察知苗頭,以不斷提高自我的決策和應變能力。

二是統一性的不斷深化,提出了陰陽和諧的整體觀,強調執「中」而協同,以保持事物的平衡與穩定。陰陽和諧是矛盾運動的最佳狀態,即「保合太(大)和」的境界,「太和」,就是陰陽對立面力量均衡無偏勝,矛盾雙方處於和諧統一的狀態,即是一種「太極態」,具太極「中和」之美,是使事物穩定發展的基本保證,是《周易》哲學的最高准則、理想追求。達到這種理想境界又何其難,因為處事很難「知幾」,卻又往往很容易「過亢」,所以《周易》強調要用「柔」不用剛。陰性柔順而主於靜,雖不利於奮發和進取有為,卻有利於守成,有利於鞏固既得利益和成果。

如果說中、執中、中和、太和,是《周易》哲學的理想追求,那麼用「柔」,便是迎送人們奔赴「太和」之理想彼岸的一葉輕舟了。所以《周易》強調「其用柔中也」(《系辭傳》),用「柔」執「中」,便是《周易》諄諄教導的全部人生哲學。

孔夫子說:「加我數年, 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早幾年,讓我五十歲開始學《易經》,人生就可以沒有大過失了。夫子對《易經》大有相見恨晚的意思,之後讀《易》,

韋編三絕,可見讀的有多用功了。夫子讀《易》,讀懂了什麼呢?在我看來,就人文哲學方面,他大抵上是讀懂了兩個字:一是「禮」;二是「中」。

孔夫子讀《易》後,運用八卦模式網路建立起一大套「禁錮得象罐頭一樣嚴密」的禮治秩序。它以人倫關系(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倫)為基礎,把強制性的規范(尊卑名分)注入這種關系,進而確定人倫關系中處於不同地位的個體的責任義務,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等為人的「十義」。

當代研究者指出,儒學發揮的人倫關系的特點在於,以生活小圈之內(如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朋友之間等等)感情交流的人際關系為基點,賦予它們尊卑名分的意義,一方面將倫理權力化,另一方面是將權力倫理化。所以,在古中國,人倫可以構成一種秩序,可以作為社會調節、群體控制的工具。即根據禮治秩序規定給每一個人的尊卑名分原則來維系社會,而與法律和法治精神無緣。━━雖然古中國制定過一些個法律。

孔夫子讀懂的第二字就是「中」。夫子那種相見恨晚的感慨大抵上就是針對這「中」而發的,認為讀懂了這個「中」,可以人生「無大過矣」。應該說,《周易》強調「用柔執中」,是無可厚非的,是正確的;而問題似乎也正在這里了,這種道理大抵上是只能意味不可言傳的東西,如果明白說出來,昭示天下,並說這是一「不易的法則」,恐怕就很容易讓人用偏、走偏。夫子極力倡導「中庸」就是典範的一例。因為事實上中庸思想是過分強了用「柔」執「中」,而最終使得以儒學思想為根基的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成了「守成」的文化。在某種意義上說,能「守成」也是不錯的;可惜,後世竟發展成了「自閉」的文化,就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了。━━從這一點上說,倡導「中庸」的人成了最不遵守「中」庸之道者,成了「犯規」的典型。

「中國」這一名稱始於周朝。但最初「中國」並不是指國家,而是指國都。古代學者認為,帝王之所即為「中」,所建的城邑就是「中國」。至於把華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國家稱為「中國」,那就是後來的事情了。

古人把神秘的天空看作神界,把星辰中最引人注目的北極星看作是「天中」。這是因為古人觀察到滿天的星星都圍繞北極星轉,就像一把轉動的傘一樣,而傘的頂端就是北極星。依此設想,人們便認定人君的國都就是「土中」,即大地的中心。傳說武王伐紂成功以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考察四方,尋找「土中」,結果找到了伊、洛平原,並在這里定都洛陽,其用意是讓天下百姓像星星那樣向自己圍聚合攏,此地後來被稱為中原、中州、中土。以後隨著時代的推移,逐漸演變為把華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國家叫「中國」了。

D. 為什麼中國又叫「華夏」

關於」華夏 「一詞。

相傳,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古時候,黃河流域一帶的先民自稱「華夏」,或簡稱「華」、「夏」。「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華夏」。唐孔穎達疏:「華夏為中國也」。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華夏」所指即為中原諸侯,也是漢族前身的稱謂,所以「華夏」至今仍為中國的別稱。

華,是為「章服之美」也,

夏,是為「禮儀之大」也。

華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黃河流域的黃帝和炎帝,後由於合並融合,蠻,夷,戎,狄等民族相繼融入華夏族,構成後來漢族的主體,

漢族由漢王朝而得名,此前稱華夏族,所以漢族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其主體是華夏族,這就是中國之所以稱為華夏的原由。

補充解釋:

原指我國中原地區,後復包舉我國全部領土而言,遂又為我國的古稱。《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三國志·蜀志·關羽傳》:「 羽 威震華夏, 曹公 議徙 許都 以避其銳。」 明 葉盛 《水東日記·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則有當事者而弔祭之禮不知,則是其自異於華夏矣。」 郁達夫 《滿江紅·閩於山戚繼光祠題壁》詞:「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欠歇。
俗慕義、八州懷德。」

關於「中國」一詞的含義,大致有兩種解釋

1.中國二字有京都、京師之意。最早這么用中國一詞的便是《詩經·大雅·民勞》中的「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民亦勞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師,經綏四國」。據說這幾句詩是規勸暴君周厲王的,讓他先從愛護京都的人民開始,然後推而廣之,安定天下。漢代研究《詩經》的學者毛萇,特意為「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作註:「中國,京師也。」《孟子》中記載了一段齊王對大臣說的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照現在的意思,不過是想在京城中給孟夫子蓋間房子而已。漢末學者劉熙也說:「帝王所都為中,故日中國。」

2.中國一詞指古時華夏民族聚居的區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大河南北,古稱中土、中原,或稱中夏、中華。當然也被稱為中國。這些稱呼,實際是指黃河流域一帶。如《史記·楚世家》載:「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當時的楚地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這里所講的中國實際上就是對黃河流域的幾個國家的統稱。

在我國古代,國家有時統一,有時分裂,中國一詞的含義在不同時代也不同,大致統一時期略指全國,分裂時多指中原。隨著皇帝統治疆土的變化,中國一詞所包括的范圍也相應有所不同。「中國」這一名稱在西周武王時期意為「中央之國」。相傳3000年前,周公在陽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測度日影,測得夏至這一天午時,八尺之表於周圍景物均沒有日影,便認為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謂之中國。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少數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叫做「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到清代,處於清政府管轄下的全部領土,都以中國為:它的代名稱。在19世紀中葉以後,「中國」才專指國家的全部領土,不做他用。

辛亥革命後,1912年成立民國,當時合漢、滿、蒙、回、藏五個大族為一家,定名為中華,全稱為「中華民國」簡稱「中國」,這個稱謂才正式成為其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政治名詞。1949年lO月1日,新中國成立時,定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簡稱「中國」。

「中國」一詞已經有著3000年的使用歷史,但一直只是作為一種:代指性名詞來使用,沒有一個王朝曾經將「中國」兩字明確作為-其政體的直接名稱。漢朝的國號是:「漢」。唐朝的國號是「唐」,以後建立的王朝國號有宋、遼、金、元、明等,清政府與外國簽訂的條約上簽•署的國名是「大清」。

現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一名,在外交文獻上出現,始於1842年的《南京條約》。真正以"中國"做為正式國名簡稱,是從一場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中華民國開始的。從這時起,"中國"才成為具有國家意義的正式名稱。今天,"中國"已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組成的國家了,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實際的語言操作中「中國」一詞依然具有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多重意味,但在國際媒體上一般是指中國大陸。

中國古代,「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中國」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古代文獻記載中,「中國」一詞有五種不同含義:一指京師,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統治的王國;三指中原地區;四指國內、內地;五指諸夏(華夏)或漢族居住的地區和建立的國家。

從古代的漢朝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叫做「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嚴格地說,古代「中國」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專有名詞。中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國號。

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把「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1949年,「中國」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現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在北京。

閱讀全文

與華夏為什麼叫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為什麼叫海軍 瀏覽:971
中國最深的湖是哪個 瀏覽:974
印尼美娜多火山叫什麼 瀏覽:98
中國所有港口有哪些 瀏覽:277
綠絲帶在越南代表什麼意義 瀏覽:223
面對疫情中國採取了哪些 瀏覽:416
五千萬印尼盾相當多少 瀏覽:260
吃晚飯越南話怎麼說 瀏覽:469
印度鐵皮箱多少錢 瀏覽:808
印尼電話卡怎麼查話費和流量 瀏覽:790
伊朗多少歲大學畢業 瀏覽:550
中國石化中石油哪個優惠 瀏覽:355
去印尼到哪裡辦商務 瀏覽:429
印度一台摩托車能坐多少人 瀏覽:396
印度老山檀肉眼怎麼辨別真假 瀏覽:801
越南沙金是怎麼提煉出來的 瀏覽:527
中國葯典如何執行 瀏覽:354
中國人壽做什麼的 瀏覽:614
英國什麼比中國便宜 瀏覽:134
中國石油鑽頭廠家在哪裡 瀏覽: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