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怎麼沒有反印度

中國怎麼沒有反印度

發布時間:2024-06-27 02:42:42

A. 五常之一的中國投了反對票,為什麼印度仍能進入非五常

非常任理事國沒什麼大用,也沒有否決權,只有中俄美法英這五常擁有否決權。

B. 印度當年被中國教訓 中國當年為什麼列印度

這個仗是一定要打的!
當年印度搞了一個前進政策,它的部隊要持續推進,沒有制定目標。也就是說,只要中國不阻止,他們可能要推進到太平洋或者中蘇邊境,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忍讓顯然是沒有用的,這一仗是免不了的,早晚都要打。
印度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國家,思維和人家不一樣,在中印問題上,它認為:一邊境是事實存在的,不可以通過談判解決(可是它沒有說事實是什麼樣的);二是它認為中國肯定是不會反擊印度的,因為當時中國人都沒有飯吃,中國自己都快要垮掉了,那還有力量管這個鳥不拉屎的青藏高原;三,它認為有蘇聯和美國的支持,中國更不敢列印度(它全然不記得當年中國是如何和聯合國軍較量的)。
中國列印度確實是硬著頭皮上的,當時沒有鐵路,軍用物資要運到西藏非常困難,所以中國當時在取得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主動撤軍,避免了戰爭的長期化。

C. 65年巴鐵被印度襲擊,我軍出手,毛主席下最後通牒:給印度72小時

1965年9月6日,印度向巴基斯塔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但由於巴基斯坦方對於印度出兵人數估計不足倉皇應戰,巴軍連連敗退,在危機關頭巴方只好轉身向國際尋求幫助。面對巴基斯坦的求援,當時美蘇兩個大國並沒有作出明確指示,巴方只好向中國求援。

毛主席在接受求援後,思量再三,調出大量兵力,派遣我軍向中印邊境東、中、西三個方向進發。面對中方的軍隊,印度的態度有所轉變,開始主動與中方和巴方商討妥協。此時,毛主席下達最後通牒:消除印度在中國邊境的侵略防線, 給印度72小時。

一、救援巴方,中印大戰

1965年9月6日,印度不宣而戰對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進攻,面對巴方的求援,毛主席思量再三,答應求援。

「印度可以同時抵擋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的聯合進攻。」1962年10月12日, 尼赫魯公開宣稱,他已經向印度武裝部隊發出命令,要將「中國入侵部隊」從印度的領土上全部清除掉 。與此同時1962年,印軍在中印邊境的東段、西段和中段同時開火,對我軍展開了猛烈炮擊。

對於尼赫魯的進攻毛主席說: 「往而不來非禮也。」 於是,毛澤東決定對印度展開大規模反擊戰,並在西線和東線同時進行。西線由丁盛指揮,東線由張國華指揮。

10月20日7點30分,清晨時刻,我軍在東線的大規模反擊開始了。數十門火炮同時轟鳴,將雨點般的炮彈砸在印度的敵人身上。在敵人驚魂未定之時,我軍嘹亮的沖鋒號聲響起,數名官兵紛紛從掩體里殺出,打得敵人落花流水。隨後,我軍使用了我們所慣用的穿插、包圍等戰術,四處堵擊敵軍讓他們落荒而逃,印軍第七旅瞬間覆滅, 我軍獲得了全勝。

除了軍事援助之外,中方對於巴方的援助還有外交方面的支持。我國在提供軍事方面援助前先是通過媒體,對印度的行為表示譴責,緊接著我國又向印度駐華大使送交了一份語氣特別強硬的文件:

限印度在三天之內拆除在中錫邊界設立的所有工事,並且即刻停止印度在中印邊界以及中錫邊界進行的一切挑釁活動。若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一切嚴重後果,印度政府必須全部承擔。

與此同時我國還為巴基斯坦提供武器的支援,在我國援助巴基斯坦的所有武器裝備里,最能體現我國誠意的就是「59式」坦克,這是我國當時最先進的坦克,而且並未大規模服役,可即便如此,為了解決巴基斯坦的燃眉之急,我國不僅把所有新坦克送到了巴基斯坦戰場,而且還從我軍中抽調了不少正在服役的坦克援助給了巴基斯坦。

軍事、外交、武器三方面的傾力相助,中國幫助巴基斯坦順利渡過了難關。

而這一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印方為什麼突然向巴方發起進攻, 中印雙方大戰為何一觸即發? 接下來讓我們重回1956年,探求真相。

這一切還要從印度向巴基斯坦進攻開始說起。印巴雙方大戰的原因是因為克什米爾的分治問題。早在1965年2月,印巴雙方已經在印度河入海口的卡奇地區爆發沖突,在巴軍坦克的猛烈攻擊下印軍倉皇敗退,而為了不引起全面戰爭,巴方也放棄追擊印軍,雙方各退一步在當時英國首相的面前簽署了停火協議。

然而事情並沒有因一紙協議畫上句號,在簽署當天,印度內政部長發表談話,宣稱克什米爾是印度的一部分。如此挑釁的話語更是觸碰到了巴基斯坦的底線,面對印度方面的出爾反爾巴基斯坦果斷派軍出擊,在克什米爾地區將印軍哨所、補給倉庫、車隊一一進行襲擊。在巴軍激烈的對抗下,印軍也是絲毫沒有退讓,直至1965年8月下旬在第一次印巴戰爭停火線一帶集結了6個師的兵力。然後,印軍越過停火線向巴控克什米爾發起了進攻,戰火燃到了巴基斯坦。

由此,印巴雙方正式開始了第二次兩方大戰。

面對印軍的進攻,巴方很快就採取了相應的對抗戰略——「大滿貫行動」,由於當時巴方有坦克加持再加上當時戰略策劃的成功,在8月5日7點30分成功擊退了印軍,巴軍奪取了印控克什米爾約50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在地面作戰過後僅僅不到一個月,印巴雙方又開啟了空戰。在9月6日凌晨,印軍不宣而戰,突然向巴基斯塔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猝不及防的巴基斯塔一線守軍節節敗退,很快就退到了亞克爾運河旁邊。

在此危機情況下,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更是緊急向全世界呼籲: 「我們在進行一場反侵略戰爭,希望世界各國根據法律和道義義務來支援巴基斯坦!」

面對巴方的求援,毛主席思量再三,派出了大量軍隊前去救援。但這不禁讓人疑惑,因為 在 歷史 上,中國與巴基斯坦並不是十分交好。

而真正原因來源於美國,巴基斯坦曾與美國交好,自印巴分治以來,巴基斯坦無論在經濟、國力上都與印度有著很大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分為東西兩個部分,印度橫亘其中,面對如此國情,巴基斯坦喬德里坦言: 「巴基斯坦是個小國,它需要外力的幫助。」

因此巴基斯坦順勢而為找到它的老大哥美國,一連加入了美國主導的兩個軍事同盟條約。自此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系並不交好,事關中國利益的問題巴基斯坦從來都倒向美國一邊,從1953年到1940年,巴基斯坦連續八年跟隨美國反對中國進入聯合國。

而反向印度一邊,中國也曾與印度有著「熱絡」的關系,同時被殖民的國家,同是人口大國,同身處於第三世界,相同的 歷史 使得中印兩國關系十分緊密。 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選擇幫助曾經倒戈美國的敵人,而不顧曾為朋友的印度呢?

其中原因還要看看那幾年印度的發展。要說印度,曾經也是飽受帝國主義欺凌的殖民國家,按理來說印度有了前車之鑒,也不會希望他人重蹈覆轍,但事實卻恰恰與之相反,在被殖民過程中英國的殖民思想也在不知不覺中入侵了他們的國家,在當時有關印度的幾場戰爭都以印度為勝結束後, 印度的野心就隨之急速膨脹 ,他們發誓要繼承英帝國主義對南亞大陸的「統治」,因此印度就將目標放到了身邊的弱小國家身上。

其中有一個就是巴基斯坦。但印度的野心不止於此,在當時那個動盪的年代,它甚至將算盤打到了中國頭上,想不擇手段地干涉中國和平解決西藏,為西藏私下裡提供武器,阻撓解放軍入藏,讓西藏軍閥保持游離在中國中央政府的「半獨立狀態」。

於是在此背景下,我國為守護邊疆安全火速出兵解放了西藏,看西藏攻略不成,印度立即改變侵略政策,重拾英國的「戰略邊界計劃」,企圖以「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和「約翰遜線」作為中印新邊界。

而當時的新中國因為經濟建設和抗美援朝消耗掉了大量心力,根本沒有想到在此時印軍會大舉入侵,中國邊境那是也「有邊無防」,隨即印軍抓住這個時機於1951年侵佔西藏的達旺地區。緊接著在1953年印度侵佔了「麥克馬洪線」以南9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於此同時,印度還搶佔了中國巨哇、曲惹地區、布希奇山口以西等地區的2000多平方公里的領土。在西段,印度又蠻橫地向中國新疆的阿克賽欽地區提出領土要求。印度的一步步肆意橫行,以至於在當時印度侵佔中國的領土面積差不多是一個福建省的面積。

中國念在舊情和堅持和平的方針對印方的行為步步忍讓,但印度對於中方的忍讓並不領情,相反更加放肆,因此為了捍衛中國自身的利益, 在1965年,中國對於印度展開了反擊。

除去印方的步步緊逼以外,中國之所以願意出兵援助,還有一個原因來源於巴基斯坦自身的外交政策。

隨著中印交惡後,美國認為在牽制中國方面,相對強大的印度有著更高的價值,對印度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經濟援助,這一行為對本就國力薄弱的巴基斯坦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從1961年開始,巴基斯坦就密集地發布文章,譴責美國「重印輕巴」,但面對巴基斯坦的譴責美國當面一套背地裡又一套,表面上美國還是維持著與巴基斯坦交好的關系, 答應巴基斯坦一定會給它一定的援助,但事實上這些所謂的「援助」都沒有落實。

在第二次印巴戰爭期間,面對巴基斯坦的求救,美國充耳不聞。在局勢緊急的情況下,巴基斯坦外交部部長布拖坐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當時的他想著憑借著十幾年美國與巴基斯坦簽訂的數個「友好」協議,再加上以往美國也聲稱巴基斯坦是「美國在亞洲最親近的朋友」的這種友好關系,美國肯定會給予援手。

但當飛機抵達美國後,這位曾經信心滿滿的外交部部長卻陷入了絕望,面對布拖來訪,美國對他的態度十分冷淡,並且很快就拒絕了他的援助請求,理由竟然是所謂的: 「美國援助巴基斯坦能夠獲得的利益非常有限,美國不想把士兵的性命浪費在一場毫無利益的戰爭中。」 如此話語使得巴基斯坦終於看透了美國十幾年以來的虛偽偽裝。

除了拒絕援助以外,美國還扣押了巴基斯坦購買的所有武器裝備,這一行為無聲地證明了當時美方的態度,在印巴戰爭中,美方佯裝中立但事實上還是傾向於印度。

在這種不利的局勢下,巴基斯坦隨時都有可能被印度徹底佔領,巴基斯坦沒有了大國的幫助,開始尋求身邊小國的幫助,但小國們也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在孤立無援,舉目無親的狀態下,有一位巴基斯坦的官員就嘆息道: 「我被世界拋棄了。」 在如此絕境之下,巴基斯坦將最後的希望放在了中國身上,它希望這頭崛起的雄雞能夠在絕境下給予它幫助。

於是,在印度的邊境政策以及巴基斯坦外交方面的努力之下,中國對巴基斯坦伸出了援助之手。也正是因為中方的援助,使得一直消極對待的美方對印巴戰爭重視了起來,積極介入印巴雙方的調停當中,面對美國的調停, 印度在占盡優勢的情況下不得不放棄了侵略戰爭,接受了聯合國的決議。

在進一步了解到當年的情況以後,相信大家也對當時的 歷史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如今我們處於和平年代,彷彿戰爭已經漸漸遠離我們,但盡管如此,我們也需要在和平年代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曾經有一位中國的教授有一句很出名的話:「真理只在大炮射程范圍之內。」此話一出,不禁引起熱議。但事實的確如這位教授所說,巴基斯坦一向國力薄弱,面對印度的瘋狂進攻只能求助於別的國家,但對於巴方求助,以往的那些大國卻充耳不聞,他們不管印巴雙方孰對孰錯,也不將就什麼維護真理,在他們眼中只有利益永恆。因此,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就沒有一個公正的真理,如果想要祖國被公平對待,那麼首先要做的便是使祖國強大起來, 強大的軍事力量才是祖國安全的保障。

在面對曾經的敵人——巴基斯坦的求助時,中國並沒有因為曾經的矛盾而視而不見。反而以大度的心態全心全意幫助巴基斯坦,為它提供武器、外交、軍事方面的幫助。也正是因為中國的寬容令巴基斯坦感動不已,如今中巴兩國十分交好,現在許多年輕人也會親切地將巴基斯坦稱為「巴鐵」。

而對於巴基斯坦來說,面對曾經有恩於他們的中國,他們十分感激,我們經常可以看見在巴基斯坦, 面對中國人的顧客,許多商販不收錢,只為報答在絕境中幫助過他們國家的恩人。 因此在平常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中也要保持一顆包容的心,用包容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事物,如此以來我們會獲得更好的對待。

在此次印巴戰爭中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國力薄弱的無力,這種事件不僅僅發生在巴基斯坦身上,曾經的中國也曾遭受過相同的待遇,四處求援,無人幫助。因此只有自身的強大才能換來真正的尊重,如今中國國力強盛,人們也過上了好的生活,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中國人在世界上也越來越受尊重。 歷史 是不會騙人的,我們要 以史為鑒,不忘 歷史 ,謹記當初遭受侵略的苦,才能奮發努力換來今日的甜。

1956年的印巴大戰已經成為 歷史 ,在如今,世界也重新恢復了和平,但我們也不應該作繭自縛,應當謹記曾經的 歷史 ,吸取他國的慘痛教訓,不忘自身本色,為了新中國的美好未來共同努力奮斗,從而建設我們的美好祖國。

閱讀全文

與中國怎麼沒有反印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雪山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瀏覽:603
義大利和歐洲哪個球隊厲害 瀏覽:90
微波爐怎麼煮義大利面 瀏覽:188
越南語有哪些國家用 瀏覽:193
印度怎麼那麼多宗教 瀏覽:389
印度咖喱面怎麼吃 瀏覽:821
中國疫情核酸檢測多少人 瀏覽:270
伊朗為什麼發射第一顆衛星 瀏覽:489
印度怎麼評價中國跳印度舞 瀏覽:449
英國普利茅斯疫情怎麼樣 瀏覽:260
印度怎麼獲得諾貝爾獎 瀏覽:134
紅印尼章能用什麼擦掉 瀏覽:624
伊朗以色列是什麼民族 瀏覽:314
印度撒的顏料是什麼意思 瀏覽:642
印度鐵離子電池怎麼樣 瀏覽:894
中國有哪些造幣廠 瀏覽:310
伊朗買的石油和美國有什麼區別 瀏覽:811
越南生產的叫什麼車 瀏覽:61
印尼虎雜紋什麼價 瀏覽:479
越南買日用品怎麼樣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