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畫的技法是什麼

中國畫的技法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4-06-28 07:24:07

『壹』 國畫都有哪幾種畫法

國畫有以下九種畫法:

1、白描:用細線勾畫出物象輪廓及其細部,整個畫面純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2、粗中有細:如花草畫得粗,但繞花飛動的小蟲、蝴蝶、或蜻蜓等則畫得很細;

3、界畫:一部或大部分用直尺畫墨線組成的畫,主要表現庄嚴雄韋的建築物,如宮殿、廟宇、樓閣、亭台、水榭等,以及整齊精緻的傢具陳設等。

4、沒骨法:一般不用墨線勾輪廓;

5、潑墨法:是沒骨法的擴展,用大塊墨色,再運用自然形成的濃淡,加上較細的筆道,有的地方還露出飛白,這樣才見精神;

6、工筆:勾勒細膩精巧的叫工筆,工即工整工細之意,敷色也層也渲染,顯得渾厚濃重;

7、寫意:只寫物象的大意,用筆簡練流暢,筆墨自然,不用色的寫意畫,又稱「水墨畫」 ;

8、勾勒著色:亦稱「單線平塗」。它用筆先勾出物象邊線,中間用墨或用色平塗;

9、粗細相間:亦稱「兼工帶寫」。它比工筆要粗,比寫意要工;

(1)中國畫的技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國畫起源

古代,象形字,奠基礎,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伏羲畫卦、倉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文字與畫圖初無歧異之分。

在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畫有互相追逐的魚,跳躍的鹿。辛店和龍山諸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青銅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藝美術品。

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岩畫和彩陶畫。

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

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和風俗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隨著社會的穩定,文化藝術領域空前繁榮,涌現出很多熱愛生活、崇尚藝術的偉大畫家,歷代畫家們創作出了名垂千古的傳世名畫。

明代繪畫流派紛呈,各領風騷。明代畫壇沿著元代已呈現的變化繼續演變發展,文人畫和風俗畫繪成洪流,並形成諸多流派;山水、花鳥題材流行,人物畫衰微;水墨技法不斷創新,進一步豐富了筆墨表現能力。

明代繪畫前期,有繼承元代水墨畫法的文人畫;宮廷「院體」繪畫;文人寫意花鳥畫也迅猛發展,畫壇尊吳門畫派為首。

自唐宋以來,畫家對於國畫的創新一直延續至今,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風格。

『貳』 中國畫六法的內容是什麼

南北朝謝赫的《畫品》中提出的「六法」是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1、氣韻生動

這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法,是一千多年來我國繪畫創作與繪畫批評的重要准則。優秀的繪畫作品,必須塑造出動人的形象,有巧妙的結構、用筆、用墨和賦彩。一幅畫具備這一切,會給人以總的印象,也就是內在意境、形象塑造以及構圖、色彩等方面,給人以又完整又具體的感受。

謝赫提出來的「氣韻生動」正是這種感受。感受的深度,決定於作品對於生活美的揭示深度及形創造的完美性。「氣韻生動」是形與神在畫面上的統一,這個統一具有極高的藝術性。

2、骨法用筆

骨法用筆是繪畫表現上關於用筆的問題,是運用線描表現對象形體的重要技法。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夫像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於本意,而歸乎用筆。」

3、應物象形

應物象形是關於形象塑造的問題。所謂「應物」不僅是追求對象外表的形似,更重要的是認識對象的特質與內在精神。描寫時,如果只是「象形」而不應物,是不對的。唐代張彥遠說:「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立意便是中發心源。」故「應物」不是單純照著對象畫,而是在形似的基礎上表現好對象的精神實質。

4、隨類賦彩

隨類賦彩是關於設色的問題。「類」即「萬物之類」,這里所指的類,是繪畫對象所呈現出來的特性、狀貌以及顏色的類別。對於色彩的表現,中國畫是很別致的,講究物體的固有色,然後隨物像之類,在形象特徵上概括性的加以色彩表現。

5、經營位置

經營位置是繪畫的布局章法問題,即繪畫的構圖和構成。所謂繪畫中的位置,應該有所「經營」。「經營」二字含義甚深,要根據對象的結構和格局,苦心加以組織和布置。因此在畫龍點睛表現上經營位置十分重要,謝赫提出此法,正是總結了中國繪畫在構圖上的表現特點。

正因為畫的位置是「經營」出來的,是隨畫家精心組織和布置的,所以中國的山水畫才能不收焦點透視的局限,機智、巧妙地運用散點透視,一幅畫不論是深遠、高遠或平遠,都可以隨畫家經營布置。

6、傳移模寫

傳移模寫是指臨摹古人的優秀作品,向遺產學習的問題。張彥遠認為此法是「習畫基本之事」,這意味著此法並非無足輕重,臨摹只是對前人各類技法的初步了解和基礎研習,但不是繪畫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的創作而進行學習的一種手段。在臨摹古人優秀作品時一定要認真,做到形神兼備,真正把精華學到手,才能達到「傳移模寫」的目的。

『叄』 傳統中國畫的基本技法是

1、「s」線構圖法

此種構圖屬傳統構圖。它與中國古代美術構圖學中的「之」這構圖法方向正好相反,具有強烈的動感特徵,能創造成出優美而又富於變化的藝術效果。構圖時,形象要大小穿插、前後摭擋、相互響應、協調統一。

2、自由式構圖法

自由式構圖法如同中國畫里運用的散點透視構圖法,自由而靈活,豐富且有變化。構圖時,要體現疏密有致,大小錯落和整體協調。要避免形象之間的距離相等。

3、疊層式構圖法

形象層層相疊而成,沒有遠近之分,大小之別。在視野上無限展開,前景不擋後景,相互連接,互有穿插和對比。

(3)中國畫的技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水墨畫:由水和墨經過調配水和墨的濃度所畫出的畫,是繪畫的一種形式,更多時候,水墨畫被視為中國傳統繪畫,也就是國畫的代表。也稱國畫,中國畫。墨水畫是中國傳統畫之一。

墨水是國畫的起源,以筆墨運用的技法基礎畫成墨水畫。線條中鋒筆,側鋒筆,順鋒和逆鋒,點染,擦,破墨,撥墨的枝法。墨於水的變化分為五色。畫成作品,題款,蓋章。就是完整的墨水畫作品。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國畫

『肆』 中國畫的技法有哪些

中國畫的技法有以下這些:

一.揉紙法

將紙揉皺後,一般可在正面刷墨色,背後襯濃墨或濃色;也可根據需要襯淡墨色。

1.全紙揉皺

2.局部揉

熟宣紙常用。主要形象完成後,根據需要,揉局部成規則或不規則紋路,展平後處理。

3.先畫後揉

畫時不必過於具體。正面畫反面畫均可,二者可得不同肌理效果。

4.折紙

折成細密的或橫或豎的紋路。

5.扎紙

將紙中間提起,握緊其他部分,再展平,刷墨色後,可呈放射狀。

6.壓紙

將畫紙折成或橫或豎,噴濕後,滾壓,再展平著墨色,可呈更細碎紋理。

二.扎染法

1.畫前扎染

扎後浸墨色,或者用筆塗墨色。

2.畫後扎染

3.干後展開

4.趁濕展開

三.拼貼挖補法

生宣紙:用干凈水將不要的部分圈出,趁濕撕去,理順毛邊後,用另筆蘸白凈的漿糊刷上邊口,再將同樣型號的宣紙粘貼,水洇,撕去多餘部分即可。

熟宣紙:剪去多餘部分後,洇濕邊口,輕撕薄邊,粘紙。

也可在補貼後,邊緣處略加幾點漿糊,使之大體固定,而後補筆或渲染進行調整,使之神完氣足,完成後裝裱即可。

四.紙板遮擋法

1.紙筋法

在畫紙上加上紙筋,用水粘貼,畫後撕掉,可表現山石的紋理與質感。也可在拓印材料上加上紙筋。

2.刻版遮擋法

『伍』 中國畫有哪五種技法

1、勾,即先用非常乾的濃墨勾出山水的外形輪闊;

2、皴,在勾出山水的外形輪闊上,再用略乾的稍淡的墨側鋒進行皴;

3、擦,用墨比皴淡,比皴濕一點,側鋒進行擦;

4、染,用墨非常淡,比擦還要濕,大面積染,一般用來畫遠山,表現山霧迷濛的感覺;

5、點,在勾出的山上,點上象徵的各種樹形。

點之後,再略加修飾,一般一幅山水畫就可以完工了。在畫山石和樹干時,勾完輪廓,用沾了淡墨的干毛筆的側峰,在輪廓邊內「摩擦」,製造出紋理,凹凸,折皺的效果。

(5)中國畫的技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國畫的臨摹方法:

首先是選好臨本。一種是就自己喜愛的畫風,選自己仰慕的畫家,特別喜愛的作品有利於自己畫風的發展。一種是根據自己創作需要、豐富表現技法選擇臨本的。一種是為糾正自己的用筆習氣選擇臨本的。不管是從哪個目標出發選擇臨本,都以筆跡清晰的原作為好,至少是質量較好的印本。

其次是讀畫。仔細觀賞臨本,領略畫意。為此,也要閱讀有關作者生平的材料,特別是與此畫有關的評論。注意畫面的題跋、款識、印章都有助於畫意的理解。

閱讀全文

與中國畫的技法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洋的海峽是哪裡 瀏覽:118
越南荔枝哪裡有賣的 瀏覽:777
越南的口香糖多少錢 瀏覽:316
越南改革實質如何 瀏覽:654
越南金煌和韓國金煌哪個好 瀏覽:801
伊朗紅色的茶葉是什麼 瀏覽:22
英國瑞丹斯電影節如何投稿 瀏覽:519
怎麼樣才可以看越南人 瀏覽:219
英國什麼軍艦開到長江 瀏覽:456
印度老百姓吃的怎麼樣 瀏覽:820
在越南國家當廚師怎麼樣 瀏覽:985
伊朗男子服飾叫什麼 瀏覽:970
中國金融怎麼投資 瀏覽:675
日本人在英國什麼水平 瀏覽:831
在印尼做什麼代購合適 瀏覽:299
中國有多少lng項目 瀏覽:814
越南有什麼玩龍的 瀏覽:848
印尼進口珊瑚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738
印度人什麼色 瀏覽:245
印尼幣50000是多少 瀏覽: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