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人是怎麼避暑的
1、搖扇子納涼
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納涼,扇子多是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搖風」,又叫「涼友」。
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製成的扇子,搖起來也輕松,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寫詩作畫,達官貴人,在酷暑則可以享受「人工風扇」帶來的愜意。
2、青銅冰鑒
青銅冰鑒是我國戰國時代就已發明的「原始冰箱」。青銅冰鑒1977年出土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由銅鑒、銅缶組合而成,缶套置於鑒內。冰鑒的工作原理,是依靠裝在鑒內的缶四周的冰塊青銅冰鑒,使缶中的酒降溫的。
中國古代,人們喜歡溫酒,溫酒不傷脾胃;夏季時也嗜喝冷酒,冷酒可以避酷暑。楚國地處南方,盛夏時飲冰鎮酒,自然是莫大的享受。
3、木質冰箱
清代宮廷普遍使用以天然冰製冷的木質冰箱,這種器具當時被稱作「冰桶」,「洋桶」,是由古代的盛冰容器——「冰鑒」演變而來的。
它們一般為木胎,多用紅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製成。外形口大底小呈斗狀,上面以厚木板為蓋,腰部上下箍銅兩周,箱的兩側設置便於搬運的銅環,四條腿足為硬木活中的敼腿膨牙做法。足下安托泥,用以隔濕防潮。
4、唐代空調房
唐宋時期,避暑納涼已成為皇家宮廷、高官顯貴夏季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其避暑方式也十分奢侈。唐代時,皇帝在宮廷中建有專供避暑用的涼殿,殿中安裝了機械傳動的製冷設備。
這種設備,採用冷水循環的方法,用扇輪轉搖,產生風力,將冷氣傳往殿中。同時,還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檐直下,形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之目的。這種製冷設備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較高的降溫能力。
5、行宮避暑
清代,皇帝喜歡在夏天去行宮避暑,凡是皇帝、後妃所在之處,必須在夏至前搭好腳手架,高過殿頂,頂上用葦席鋪好。天棚雖然破壞了宮殿的美觀,但它起到了隔熱作用。皇帝、後妃的寢宮夏季門上安裝竹簾,以防蚊蠅。
這個竹簾既細又密,是竹編工藝品。後妃出去散步,宮女太監都要為他們提著熏香爐驅蚊蠅。扇子是皇帝、後妃必用之物,宮扇、團扇、羽毛扇、摺扇等等,應有盡有。清代皇宮內已有了機械扇子,它的造型是童子手握羽毛扇,只要開動發條,羽毛扇就能上下扇動,產生徐徐涼風。
6、古代冰淇淋
北魏時奶製品就很多,《齊民要術》載有各種各樣酥、酪做法。到唐朝,就做成「酥山」了,像一個巨大的奶油蛋糕,不過天冷才做,沒說到夏天加了冰再吃。
南宋杭州街頭還有很多暑湯冷飲:甘豆湯、豆兒水、香薷飲、椰子酒、漉梨漿、鹵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