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中國畫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為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明 張宏 《擊缶圖》
「意在筆先,畫盡意在」
中國畫簡稱「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獨具特色,自成體系。它主要使用中國式的毛筆、煙墨、宣紙、絹素、硯瓦和顏料等工具、材料,通過一整套以線條為主的獨特的傳統表現手法,描繪物象的形體、氣韻、質感;並與詩文、書法、篆刻結合起來,以中國特有的裝裱工藝裝潢畫幅,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強烈的民族風格。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國心源」,「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意在筆先,畫盡意在」,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著力於意境的表現,以氣韻生動見長。近現代中國畫在繼承筆墨傳統的基礎上,借鑒和吸收了西方繪畫的方法,表現能力又有新的提高和發展。中國畫按作者分,有院體畫、文人畫、工匠畫等;按技法分,有工筆、寫意、半工寫、重彩、淡彩、白描、水墨等;按題材分,主要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界畫等(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分為6門,北宋《宣和畫譜》分為10門,南宋鄧椿《畫繼》分為8類,元明之後還有分為13科)。中國畫的畫面形式有壁畫、屏障、手卷、立軸、橫披、冊頁、扇面等。
明 沈周 《廬山高圖》
色中有墨,墨中有色
很多中國畫不用顏色,依靠墨的深淺濃淡的變化,使人產生有色彩的感覺。用顏色的,叫「設色」。中國畫設色,一般「隨類賦彩」,即以對象固有色為主,近濃遠淡,凸淺凹深,做到「色中有墨,墨中有色,色不礙墨,墨不礙色。」設色的主要方法有:(1)渲染:按原來筆墨運行的筆路著色,從淡色始,或一次著色,或逐次加深。(2)暈染(又稱「平染」):先用大筆蘸上清水將畫的局部或全幅濕潤,再用吸水紙鋪其上,吸取多餘水分,然後用淡色輕輕塗上,因而無濃淡、深淺變化。(3)承染:先用一支蘸色的筆上色,再用另一支蘸水的筆用水化開,或由淺至深,或由深至淺,層層罩染。此法多用於工筆畫的局部著色。(4)高染:將畫面形象的高光處(突前部位)染重色,凹陷、陰影處染淡色。(5)托染(又稱「邊染」):在畫面上白花、雪梅、冰山、淡月等等白色之物旁邊染以花青、淡墨或他色,「烘雲托月」,使白色更明顯。(6)破墨:在墨色未乾時塗色,使色、墨浸潤,相互溝通。多用於寫意畫,生動活潑,富於效果。(7)和墨:用墨調色,一下筆便墨中有色,色中有墨。
「六法」與「六要」
「六法」即品評中國畫的六項標准,「六要」即對繪畫創作的六項要求,你知道嗎?
南朝齊肖像畫家謝赫在他的畫論名著《古畫品錄》中提出的品評人物畫的六項標准,後也應用於山水、花鳥等其他畫科,並成為「中國畫」的代名詞。其內容為: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一作「傳模移寫」)。
古代畫論中提出了對繪畫創作的六項要求。有兩說。五代後梁畫家荊浩在《筆記法》中說:「夫畫有六要:一曰氣,二曰韻,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筆,六曰墨。」北宋劉道醇在《聖朝名畫評》中則說:「所謂六要者:氣韻兼一力也,格制俱老二也,變異合理三也,彩繪有澤四也,來去自然五也,師學舍短六也。」
「工筆」與「寫意」
宋 李公麟 《五馬圖》
元 趙孟堅 《歲寒三友圖》
隋 展子虔 《游春圖》
五代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
工筆又稱「細筆」,與「寫意」對稱。指中國畫中工整、細致、縝密地描繪物象的技法。分為工筆白描和工筆重彩兩類。工筆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線條精細地描繪對象,不敷設其他顏色。如宋代李公麟的《五馬圖》、元代趙孟堅的《歲寒三友圖》等。工筆重彩,不僅線描工整細密,而且敷設重色,絢麗多彩。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等。在中國繪畫早期,工筆重彩佔有主要地位。壁畫、民間年畫,亦大多是工筆重彩。這種作畫技法至今仍受到廣大畫作者和觀賞者的喜愛。
B. 什麼是中國畫
中國畫(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
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
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2)中國畫簡稱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採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並在活動中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觀,或局限在某個固定點上。
它滲透著人們的社會意識,從而使繪畫具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認識作用,又起到「惡以誡世,善以示後」的教育作用。
即使山水、花鳥等純自然的客觀物象,在觀察、認識和表現中,也自覺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相聯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
中國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造型上不拘於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傳達出物象的神態情韻和畫家的主觀情感為要旨。
因而可以舍棄非本質的、或與物象特徵關聯不大的部分,而對那些能體現出神情特徵的部分,則可以採取誇張甚至變形的手法加以刻畫。
在構圖上,中國畫講求經營,它不是立足於某個固定的空間或時間,而是以靈活的方式,打破時空的限制,把處於不同時空中的物象,依照畫家的主觀感受和藝術創作的法則,重新布置,構造出一種畫家心目中的時空境界。
C. 中國畫又叫什麼畫
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
中國畫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
最早的畫是原始岩畫和彩陶畫,戰國時期,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即帛畫。
我國素有「書畫同源」之說,中國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以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的繪畫風格。
在當今世界美術史上,中國傳統畫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
D. 中國畫是什麼畫
中國畫簡稱國畫,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畫形成了獨立的繪畫體系,在世界美術領域中獨樹一幟。
中國畫,講究氣韻生動,重意境、情感和書法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