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和印度什麼時候斷交

中國和印度什麼時候斷交

發布時間:2024-08-02 04:10:08

㈠ 1971與中華民國斷交的國家有哪些

1949年與蘇聯、捷克、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斷交。
1950年與英國、挪威、瑞士、芬蘭、瑞典、丹麥、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印尼斷交。
1951年與巴基斯坦斷交。
1955年與尼泊爾、阿富汗斷交。
1956年與埃及、敘利亞斷交。
1958年與伊拉克、摩洛哥斷交。
1959年與蘇丹斷交。
1960年與古巴斷交。
1961年與剛果斷交。
1962年與烏干達斷交。
1964年與法國斷交;與中非首次斷交。
1968年與中非第一次復交。
1970年與義大利、加拿大、智利斷交。
1971年,中華民國受到冷戰局勢改變而被迫退出聯合國,聯合國的「中國席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致使更多國家與中華民國斷交。

1971年與比利時、奧地利、冰島、土耳其、伊朗、科威特、黎巴嫩、秘魯斷交。
1972年與荷蘭、西德、希臘、澳大利亞、紐西蘭、盧森堡、墨西哥、阿根廷、牙買加、剛果共和國斷交;與查德首次斷交;9月29日與日本斷交。
1973年與西班牙、扎伊爾斷交。
1974年與馬來西亞、巴西、委內瑞拉、加彭斷交;與尼日首次斷交。
1975年與泰國、菲律賓斷交。
1976年與中非第二次斷交。
1977年與約旦斷交;與賴比瑞亞首次斷交。
1978年與利比亞斷交;12月16日美國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與中華民國斷交。
1979年與葡萄牙斷交。
1980年5月4日與諾魯建交;與哥倫比亞;厄瓜多斷交。
1983年與多米尼克建交。
1984年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斷交。
1985年與玻利維亞斷交。
1988年與烏拉圭斷交;是年中華民國還有22個邦交國。
1989年與格瑞那達建交;與賴比瑞亞第二次復交。
1990年7月與沙烏地阿拉伯斷交。
1991年與中非第三次復交。
1992年8月與韓國斷交;與新加坡斷交;尼日第二次復交。
1993年與賴比瑞亞第二次斷交。
1996年與尼日第二次斷交。
1997年與巴哈馬斷交;與查德第二次復交;與賴比瑞亞第三次復交;8月29日與聖露西亞首次斷交。
1998年
1月1日與南非斷交;
1月與中非第三次斷交。
4月24日與幾內亞比索斷交。
10月31日與東加斷交。
11月20日與馬紹爾群島建交。
1999年
1月27日與馬其頓建交。
12月29日與帛琉建交。
2001年6月18日與馬其頓斷交。
2002年7月23日與諾魯斷交。
2003年
10月與賴比瑞亞第三次斷交。
11月與吉里巴斯建交。
2004年3月30日與多米尼克斷交
2005年
1月20日與格瑞那達斷交。
5月14日與諾魯第二次復交。[1]。
10月25日與塞內加爾斷交。
2006年8月6日與查德第二次斷交。 [2]。
2007年
4月30日與聖露西亞復交。(第二次)[3]。
6月7日與哥斯大黎加斷交[4]。
2008年1月14日與馬拉維斷交。[5]

㈡ 中國和哪些國家還沒有建立外交

截至2018年8月和中國未建交的國家有17個:

1 亞洲:不丹。唯一一個沒有我建交的亞洲國家,但它也沒有與台灣「建交」,甚至和世界上多數國家(包括美、俄等主要大國在內)都沒有建交。

2 美洲:海地、貝里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聖尼茨和尼維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巴拉圭、尼加拉瓜。

3 歐洲:梵蒂岡。中梵關系於1952年斷交,斷交的主要原因出自意識形態的不協和。當時的新中國政府驅逐了一批反新中國的外國傳教士,採用三自原則,並承認教會自行祝聖的兩位本土主教。梵蒂岡則堅決反對三自,並承認台灣政府,將獲得中國政府承認的主教開除出教會。

4 大洋洲:吉里巴斯、索羅門群島、吐瓦魯、馬紹爾群島、帛琉、諾魯。

5 非洲:史瓦濟蘭。目前唯一沒有與中國大陸建交的非洲國家。

(2)中國和印度什麼時候斷交擴展閱讀

不丹是唯一一個沒有我建交的亞洲國家,但它也沒有與台灣「建交」,甚至和世界上多數國家(包括美、俄等主要大國在內)都沒有建交。不丹在內政外交上受制於印度,與我未劃定邊境,但雙方官方交往不斷,在國際場合保持良好合作。

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未建交國是梵蒂岡。梵蒂岡與台灣保持「外交關系」,但這不是其與我建交的最主要難點。雙方關系的最大難題在於我要求梵蒂岡不能利用宗教干涉中國內政。此外,還有諸如科索沃、南奧塞梯等十多個「國家」,並不在上述」未建交國代管館名單「中,因為我國沒有承認其「獨立主權國家「的地位,所以自然沒有與其建交。

㈢ 到目前為止,和中國建交的國家有多少個最好是詳細的資料,謝謝。

到目前為止,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數量已達一百六十五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各國建立外交關系日期簡表
截至2002年11月28日
(按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及大洋洲次序排列。同一洲的國家以其國名拼音為序)
亞 洲
阿富汗 1955年1月20日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1984年11月1日
阿曼 1978年5月25日
亞塞拜然 1992年4月2日
巴基斯坦 1951年5月21日
巴勒斯坦 1988年11月20日
巴林 1989年4月18日
朝鮮 1949年10月6日
東帝汶 2002年5月20日
菲律賓 1975年6月9日
喬治亞 1992年6月9日
哈薩克 1992年1月3日
韓國 1992年8月24日
吉爾吉斯斯坦 1992年1月5日
柬埔寨 1958年7月19日
卡達 1988年7月9日
科威特 1971年3月22日
寮國 1961年4月25日
黎巴嫩 1971年11月9日
馬爾地夫 1972年10月14日
馬來西亞 1974年5月31日
蒙古 1949年10月16日
孟加拉國 1975年10月4日
緬甸 1950年6月8日
尼泊爾 1955年8月1日
日本 1972年9月29日
塞普勒斯 1971年12月14日
沙烏地阿拉伯 1990年7月21日
斯里蘭卡 1957年2月7日
塔吉克 1992年1月4日
泰國 1975年7月1日
土耳其 1971年8月4日
土庫曼 1992年1月6日
汶萊 1991年9月30日
烏茲別克 1992年1月3日
新加坡 1990年10月3日
敘利亞 1956年8月1日
亞美尼亞 1992年4月6日
葉門 1956年9月24日
伊拉克 1958年8月25日
伊朗 1971年8月16日
以色列 1992年1月24日
印度 1950年4月1日
印度尼西亞 1950年4月13日
約旦 1977年4月7日
越南 1950年1月18日
非 洲
阿爾及利亞 1958年12月20日
埃及 1956年5月30日
衣索比亞 1970年11月24日
安哥拉 1983年1月12日
貝南 1964年11月12日
波札那 1975年1月6日
蒲隆地 1963年12月21日
赤道幾內亞 1970年10月15日
多哥 1972年9月19日
厄利垂亞 1993年5月24日
維德角 1976年4月25日
剛果共和國 1964年2月22日
剛果民主共和國 1961年2月20日
吉布地 1979年1月8日
幾內亞 1959年10月4日
幾內亞比索 1974年3月15日
迦納 1960年7月5日
加彭 1974年 4月20日
辛巴威 1980年4月18日
喀麥隆 1971年3月26日
葛摩 1975年11月13日
象牙海岸 1983年3月2日
肯亞 1963年12月14日
賴索托 1983年4月30日
利比亞 1978年8月9日
盧安達 1971年11月12日
馬達加斯加 1972年11月6日
馬里 1960年10月25日
模里西斯 1972年4月15日
茅利塔尼亞 1965年7月19日
摩洛哥 1958年11月1日
莫三比克 1975年6月25日
納米比亞 1990年3月22日
南非 1998年1月1日
尼日 1974年7月20日
奈及利亞 1971年2月10日
獅子山 1971年7月29日
塞席爾 1976年6月30日
蘇丹 1959年2月4日
索馬里 1960年12月14
坦尚尼亞 1964年4月26日
突尼西亞 1964年1月10日
烏干達 1962年10月18日
尚比亞 1964年10月29日
中非 1964年9月29日
歐 洲
阿爾巴尼亞 1949年11月23日
愛爾蘭 1979年6月22日
愛沙尼亞 1991年9月11日
安道爾 1994年6月29日
奧地利 1971年5月28日
白俄羅斯 1992年1月20日
保加利亞 1949年10月4日
比利時 1971年10月25日
冰島 1971年12月8日
波蘭 1949年10月7日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1995年4月3日
丹麥 1950年5月11日
德國 1972年10月11日
俄羅斯* 1949年10月3日
法國 1964年1月27日
芬蘭 1950年10月28日
荷蘭 1972年5月18日
捷克 1993年1月1日
克羅埃西亞 1992年5月13日
拉脫維亞 1991年9月12日
立陶宛 1991年9月14日
列支敦斯登 1950年9月14日
盧森堡 1972年11月16日
羅馬尼亞 1949年10月5日
馬爾他 1972年1月31日
馬其頓 1993年10月12日
摩爾多瓦 1992年1月30日
塞爾維亞和黑山**1955年1月2日
挪威 1954年10月5日
葡萄牙 1979年2月8日
瑞典 1950年5月9日
瑞士 1950年9月14日
聖馬利諾 1971年5月6日
斯洛伐克 1993年1月1日
斯洛維尼亞 1992年5月12日
烏克蘭 1992年1月4日
西班牙 1973年3月9日
希臘 1972年6月5日
匈牙利 1949年10月6日
義大利 1970年11月6日
英國 1972年3月13日
美 洲
阿根廷 1972年2月19日
安地卡及巴布達 1983年1月1日
巴貝多 1977年5月30日
巴哈馬 1997年5月23日
巴西 1974年8月15日
玻利維亞 1985年7月9日
厄瓜多 1980年1月2日
哥倫比亞 1980年2月7日
古巴 1960年9月28日
蓋亞那 1972年6月27日
加拿大 1970年10月13日
美國 1979年1月1日
秘魯 1971年11月2日
墨西哥 1972年2月14日
聖露西亞 1997年9月1日
蘇利南 1976年5月28日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974年6月20日
委內瑞拉 1974年6月28日
烏拉圭 1988年2月3日
牙買加 1972年11月21日
智利 1970年12月15日
大洋洲及太平洋島嶼
澳大利亞 1972年12月21日
巴布亞紐幾內亞 1976年10月12日
斐濟 1975年11月5日
吉里巴斯 1980年6月25日
庫克群島 1997年7月25日
諾魯2002年7月21日
密克羅尼西亞 1989年9月11日
薩摩亞 1975年11月6日
湯加 1998年11月2日
萬那杜 1982年3月26日
紐西蘭 1972年12月22日

沒有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非洲6個:查德、馬拉維、史瓦濟蘭、甘比亞、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布吉納法索。

拉丁美洲12個:多米尼加、巴拿馬、巴拉圭、薩爾瓦多、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貝里斯、尼加拉瓜、海地、

大洋洲6個:吐瓦魯、諾魯、索羅門群島、帛琉、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吉里巴斯

歐洲1個:梵蒂岡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各國建立外交關系日期簡表

(按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及大洋洲次序排列。

同一洲的國家以其國名簡稱的英文字母為序)

(截至2006年6月15日)

國 名

建 交 日

阿富汗

1955.1.20

亞美尼亞

1992.4.6

亞塞拜然

1992.4.2



巴林

1989.4.18

孟加拉國

1975.10.4



汶萊

1991.9.30

柬埔寨

1958.7.19

塞普勒斯

1971.12.14

朝鮮

1949.10.6

東帝汶

2002.5.20

喬治亞

1992.6.9

印度

1950.4.1

印度尼西亞

1950.4.13

伊朗

1971.8.16

伊拉克

1958.8.25

以色列

1992.1.24

日本

1972.9.29

約旦

1977.4.7

哈薩克

1992.1.3

科威特

1971.3.22

吉爾吉斯斯坦

1992.1.5

寮國

1961.4.25

黎巴嫩

1971.11.9

馬來西亞

1974.5.31

馬爾地夫

1972.10.14

蒙古

1949.10.16

緬甸

1950.6.8

尼泊爾

1955.8.1

阿曼

1978.5.25

巴基斯坦

1951.5.21

巴勒斯坦

1988.11.20

菲律賓

1975.6.9

卡達

1988.7.9

韓國

1992.8.24

沙烏地阿拉伯

1990.7.21

新加坡

1990.10.3

斯里蘭卡

1957.2.7

敘利亞

1956.8.1

塔吉克

1992.1.4

泰國

1975.7.1

土耳其

1971.8.4

土庫曼

1992.1.6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1984.11.1

烏茲別克

1992.1.2

越南

1950.1.18

葉門

1956.9.24

國 名

建 交 日

阿爾及利亞

1958.12.20

安哥拉

1983.1.12

貝南

1964.11.12



波札那

1975.1.6

蒲隆地

1963.12.21



喀麥隆

1971.3.26

維德角

1976.4.25

中非

1964.9.29

葛摩

1975.11.13

剛果(金)

1961.2.20

剛果(布)

1964.2.22

象牙海岸

1983.3.2

吉布地

1979.1.8

埃及

1956.5.30

赤道幾內亞

1970.10.15

厄利垂亞

1993.5.24

衣索比亞

1970.11.24

加彭

1974.4.20

迦納

1960.7.5

幾內亞

1959.10.4

幾內亞比索

1974.3.15

肯亞

1963.12.14

賴索托

1983.4.30

賴比瑞亞

1977.2.17

利比亞

1978.8.9

馬達加斯加

1972.11.6

馬里

1960.10.25

茅利塔尼亞

1965.7.19

模里西斯

1972.4.15

摩洛哥

1958.11.1

莫三比克

1975.6.25

納米比亞

1990.3.22

尼日

1974.7.20

奈及利亞

1971.2.10

盧安達

1971.11.12

塞內加爾

1971.12.7

塞席爾

1976.6.30

獅子山

1971.7.29

索馬里

1960.12.14

南非

1998.1.1

蘇丹

1959.2.4

坦尚尼亞

1964.4.26

多哥

1972.9.19

突尼西亞

1964.1.10

烏干達

1962.10.18

尚比亞

1964.10.29

辛巴威

1980.4.18

國 名

建 交 日

阿爾巴尼亞

1949.11.23

安道爾

1994.6.29

奧地利

1971.5.28



白俄羅斯

1992.1.20

比利時

1971.10.25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1995.4.3

保加利亞

1949.10.4

克羅埃西亞

1992.5.13

捷克

1949.10.6

丹麥

1950.5.11

愛沙尼亞

1991.9.11

芬蘭

1950.10.28

法國

1964.1.27

德國

1972.10.11

希臘

1972.6.5

匈牙利

1949.10.6

冰島

1971.12.8

愛爾蘭

1979.6.22

義大利

1970.11.6

拉脫維亞

1991.9.12

列支敦斯登

1950.9.14

立陶宛

1991.9.14

盧森堡

1972.11.16

馬其頓

1993.10.12

馬爾他

1972.1.31

摩爾多瓦

1992.1.30

摩納哥[1]

1995.1.16

荷蘭

1972.5.18

挪威

1954.10.5

波蘭

1949.10.7

葡萄牙

1979.2.8

羅馬尼亞

1949.10.5

俄羅斯

1949.10.2

聖馬利諾

1971.5.6

塞爾維亞[2]

1955.1.2

斯洛伐克

1949.10.6

斯洛維尼亞

1992.5.12

西班牙

1973.3.9

瑞典

1950.5.9

瑞士

1950.9.14

烏克蘭

1992.1.4

英國

1972.3.13

國 名

建 交 日

安地卡及巴布達

1983.1.1

阿根廷

1972.2.19

巴哈馬

1997.5.23



巴貝多

1977.5.30

玻利維亞

1985.7.9



巴西

1974.8.15

加拿大

1970.10.13

智利

1970.12.15

哥倫比亞

1980.2.7

古巴

1960.9.28

多米尼克

2004.3.23

厄瓜多

1980.1.2

格瑞那達

1985.10.1

蓋亞那

1972.6.27

牙買加

1972.11.21

墨西哥

1972.2.14

秘魯

1971.11.2

聖露西亞

1997.9.1

蘇利南

1976.5.28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974.6.20

美國

1979.1.1
烏拉圭
1988.2.3
委內瑞拉
1974.6.28
國 名
建 交 日
澳大利亞
1972.12.21

庫克群島
1997.7.25

斐濟
1975.11.5

密克羅尼西亞
1989.9.11


紐西蘭
1972.12.22

巴布亞紐幾內亞
1976.10.12

薩摩亞
1975.11.6

湯加
1998.11.2
嶼 萬那杜 1982.3.26
[1] 1995年1月16日,我與摩納哥正式建立領事關系。
[2] 1955年1月2日,我與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後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建交。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宣布成立。中國駐原南斯拉夫大使館改為駐南聯盟共和國大使館,中國駐原南斯拉夫大使改任駐南聯盟共和國大使。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將國名改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國宣布獨立。5日,塞爾維亞共和國宣布繼承塞黑國際法主體地位。

㈣ 2021印尼富豪榜華裔企業家過半,閩粵居多,晉江籍二兄弟霸榜


東南亞的印尼,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國家之一,每個地區獨一無二的文化與遺產吸引了很多的全球觀光客。奇妙的印尼,也是東南亞地區華人數量最多的國家,由於 歷史 原因,不可思議的是,華人在印尼多從商,華人經濟是印尼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有22位印尼富豪上榜,其中超一半是華人企業家,可見印尼華商之份量及影響力。



閩粵籍華商富豪最多,晉江籍二兄弟霸榜

黃惠祥


2021福布斯富豪榜上,有22位印尼富豪上榜,上榜最低門檻是11億美元,其中,祖籍晉江的印尼閩商黃惠忠(R. Budi Hartono),以205億美元身家為印尼首富,緊隨其後排名第二的是他的兄長黃惠祥(Michael Hartono),上榜財富為197億美元。、


黃惠祥、黃惠忠從父親手上繼承丁香煙生產企業針記集團(Djarum),不過,相對於煙草,印尼首富黃氏二兄弟最大的資產是銀行業,家族旗下的中亞銀行(Bank Central Asia),是印尼最大的私有銀行,該集團有兩家銀行Bank Hagakjta和Haga Bank,遍及印尼各地。


多元化經營,是海外華商的一大經營特色,黃惠祥、黃惠忠兄弟還經營房地產、酒店及購物中心等多元產業,家族旗下的PT Bukit Mulia,是印尼最大的商業集團之一。


在福布斯印尼富豪榜中排名第三的是印尼石化巨子普拉卡什·洛希亞(Sri Prakash Lohia),上榜身家65億美元,他持有在泰國曼谷上市石化企業Indorama Ventures相當多股份。


印尼「木材大王」彭雲鵬及家人


印尼「木材大王」、印尼「膠合板大王」、巴里多太平洋集團董事長彭雲鵬(Prajogo Pangestu),與普拉卡什·洛希亞在印尼富豪榜並列第3,也是65億美元身家。


彭雲鵬,祖籍中國廣東省陸河縣東坑鎮小鄭村,他的父親彭瑞出身窮苦農家,早年漂洋過海南下印尼謀生,先是在橡膠園做割膠工,也做過裁縫。


上世紀60年代初,僅初中畢業的彭雲鵬來到雅加達,在印尼木業巨子黃雙安旗下材源帝集團工作,1977年自主創業,開辦巴里多太平洋公司,如今這家企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膠合板生產商及出口商。


彭雲鵬及夫人張明聯,1993年曾回故鄉陸河東坑鎮福新村小鄭自然村探親謁祖,去年他捐出百萬美元支持中國抗疫。彭雲鵬旗下的巴里多太平洋集團也是多元化綜合集團,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除了伐木、膠合板、造紙外,在銀行業、酒店及房地產投資等亦有建樹。


印尼CT集團創始人兼理事長凱魯•丹絨(Chairul Tanjung),排名第5,上榜身家48億美元。


翁俊民(左)與兒子翁大川及外孫陳冬亮在李文正博士祖屋


69歲的國信集團主席翁俊民及家族,上榜身家33億美元。獲馬來西亞蘇丹頒賜拿督斯里的翁俊民(Tahir),曾是被寄望出任印尼副總統的華族第一人,祖籍福建福清。


翁俊民,現任印尼國信集團董事局主席、印尼國信銀行主席、印尼華文報國際日報報業集團董事長及印尼翁俊民基金會創辦人等職務,也被被譽為「印尼大慈善家」。


翁俊民,1952年出生於印尼泗水,是印尼第二代華人,祖籍福建福清,畢業於新加坡南洋大學、美國San Francisco, Golden Gate大學。1988年,他從經營 汽車 銷售公司起步,創業失敗後轉向服裝製造業,後又進入金融業。國信銀行(MAYAPADA Bank),1990年在雅加達成立。目前,翁俊民是他所收購的印度尼西亞最大中文日報《國際日報》之主要股東,也是印度尼西亞《福布斯》雜志股東。此外,翁俊民旗下產業涵蓋金融、醫療、零售、地產和媒體等多個領域。


翁俊民祖籍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鎮漆林村,他的父親翁文英早年下南洋謀生。翁俊民,是莆田籍「印尼錢王」李文正的女婿,其岳父李文正祖籍莆田江口。


富豪榜上排名第七、第八的是Eddy Kusnadi Sariaatmadja與Jerry Ng,上榜身家分別為25億美元和20億美元。


吳笙福


福布斯印尼十大富豪里,吳笙福(Martua Sitorus)排名第9,他於1991年與「糖王」郭鶴年之侄子郭孔豐聯合創辦「豐益國際」,是世界五大糧商中唯一的華僑企業,也是新加坡交易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吳笙福現為豐益國際(Wilmar International) 董事兼聯席首席運營官。


61歲的吳笙福,現有子女4人,祖籍福建晉江市磁灶鎮三吳村。在印尼棕櫚產業,吳笙福是行家之一,他在大學畢業後就跨入這個行業。


排名第10的71歲郭桂和(Djoko Susanto),是印尼超市巨子,上榜身家17億美元。他1950年出生於雅加達,祖籍廣東大埔縣大麻鎮,他是客家人,也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印尼第二代華裔企業家。


愛發連鎖超市老闆郭桂和


郭桂和的父親郭孟鐸(1903-1989)與母親黃說娘(1914-1979),都是原籍廣東大埔客家人,上世紀30年代乘帆船南渡印尼,在椰城結婚成家,後定居於北多瑤一帶,靠經營雜貨店為生。


郭孟鐸育了5子5女,郭桂和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小名「阿桂」。上世紀70年代,郭桂和經營家族的」幸福源泉「雜貨店時,一直在思考如何擴大生意,後來他發現香煙市場的潛力,獲得了雅加達多家代理商的信任與支持,特別是印度尼西亞 歷史 最悠久的丁香煙製造商——林天寶家族的三寶麟公司。三寶麟是超過百年 歷史 的煙草公司,也是富過三代的頂級豪門。


靠煙草批發起家的郭桂和,在印尼有「煙神」之譽,後來他又深耕連鎖零售業,家族旗下擁有1200多家的連鎖超市,又成了印尼零售業巨子。


郭桂和的Alfamart(愛發)便利超市,不僅開設在印尼各大城市,也觸及窮鄉僻壤。


目前,郭桂和、陳麗珍夫婦,有5個子女,均事業有成。上世紀80年代,在妻子陳麗珍的支持下,郭桂和又發展了「慈育」教育機構,這家私營教育機構從中小學到大學都有,興辦教育,也是他為彌補自己早年失學之遺憾,讓更多人有讀書的機會。


印尼「錢王」、力寶集團創辦人李文正


上榜的22位印尼富豪里,年歲最大的92歲的Lim Hariyanto Wijaya Sarwono(林聯興),林聯興又名「林謀祿」,祖籍福建省福清市,任印尼華裔總會名譽主席、印尼林氏宗親會永久名譽主席團第一主席、中華總商會名譽主席等職務,上榜身家為11億美元。


年齡第二大的富豪是印尼「錢王」、力寶集團創辦人、現年92歲的李文正(Mochtar Riady)及家族,他與翁俊民翁婿二人同榜,也是一篇佳話。


李文正,祖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江口鎮新店村,莆田古稱興化,他的祖地家門口,就是興化灣。興化灣與福清灣毗鄰,福清籍的翁俊民成了莆田籍李文正的愛婿,也有地緣關系。


事實上,李文正與另一個福清人、前印尼首富林紹良二人關系情同手足,攜手共建中央亞細亞銀行,還一起合作創辦力寶集團。


李文正,1929年5月出生於東爪哇離省會泗水以南80公里的瑪琅鎮,他的父親李亞美與母親施碧蘭早年從江口過番南下,移居印尼東爪哇,在東爪哇的瑪琅開辦一家經營蠟染的印尼花裙及日用品雜貨店。李亞美有2子3女,李文正排行老三。


二戰時期,李文正曾回國,就讀於在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註:今「東南大學」)哲學系,後來他輾轉香港重返東爪哇,在李嘉業、李王十二妹夫妻開辦的商店做事。獲得李家賞識的李文正,1956年他與李嘉業、李王十二妹夫婦的愛女李麗梅結婚。


婚後,李文正夫妻到雅加達謀生,先是與人合開小商店,後和人合辦「東方三人」公司,創辦「和平航運」,十年下來,他積蓄不多。跨入銀行業,也是偶爾之為。


李文正,被譽為擅長醫治銀行的「印尼錢王」。


1960年,因運營不佳瀕臨倒閉的印尼基麥克默朗銀行的經理皮拉馬·沙里來登門拜訪,請求李文正投資20萬美元,拯救這家銀行。李文正開始有些愕然,可他又瞬間轉念,朝思暮想的銀行家夢想不是來了嗎?於是,李文正認購了這家銀行20%的股權,並任職董事;他那筆20萬美元投資,多是從關系好的福建老鄉們籌借而來的,日後這家銀行起死回生。


新加坡金鷹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江和


身家14億美元的新加坡金鷹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江和,曾多次問鼎印尼首富,也是莆田籍,與李文正同樣是江口人,祖籍福建莆田涵江區江口鎮石西村。


陳江和,1949年生於印尼,1937年他的父親陳金榮下南洋謀生。陳江和17歲時,父親陳金榮因操勞過度卧病在床,他被迫輟學,子承父業的他,僱用三名員工,為印尼石油公司供應機車的零部件。靠承包石油工程起家,到他26歲時,已賺到了一千萬美元。


陳江和所創辦的新加坡金鷹集團,是一家集林漿紙、農產品工業、特種溶解木漿與纖維素纖維以及能源開發為一體的多元化跨國工業集團,總資產超過180億美元,全球范圍內有員工6萬餘人。上世紀90年代後,他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總投資超過500億元。


熱心公益慈善的陳江和,與夫人黃瑞娥於1981年創設了「陳江和基金會」。目前,金鷹集團旗下有八大公司,即亞太資源集團、亞太森博集團、亞洲種植集團、頂峰集團、巴絲集團、Asia Pacific Rayon(APR)、以及太平洋油氣有限公司。


陳江和與夫人黃瑞娥有四個孩子,為歷練二代接班人,他曾讓二女兒到柬埔寨做義工,將小兒子陳建升派到偏遠小鎮做事。家風家訓,是指引家族前行的指路明燈,陳江和親自訂立「陳府家訓」,第一條是「 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善,猶為不教也。


陳江和說:如果你真正愛孩子,好好教導他;如果沒有好好教導他,不是真正愛;如果教導的方式不正確或教導錯誤,也不能算成功。


印尼梅地亞集團(CCM)創始人兼總裁傅志寬(左2)


籍貫廣東梅縣的印尼梅地亞集團(CCM)創始人兼總裁傅志寬(Murdaya Poo),上榜身家為12億美元。


80歲的傅志寬家族,多元化經營,CCM集團是中國西電在印尼的合作夥伴。


有必要提及,2014年3月,印尼前總統蘇希洛曾發布總統第12號決定書,宣布撤銷1967年內閣主席團傳閱文件,正式廢除官方用詞「Tjina/China/Cina」(支那),重新採用Tionghoa(中華)一詞作為華人的稱謂,同時將Republik Rakyat China改回Republik Rakyat Tiongkok。


《雅加達郵報》後來有文章稱,這次稱謂的變化與印尼華人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不無關系,此外,是前任印尼華裔總會主席、印尼民族建設基金會的創辦人汪友山和前國會議員傅志寬持續的游說,最終說服了蘇希洛總統廢止使用「支那」。


記住這位梅縣籍華裔企業家——傅志寬!印尼華人百年滄桑,歷經磨難。從Cina(支那)到Tionghoa(中華),這一稱謂的變化,標志著華人作為一個印尼重要族群,向獲取應有的尊重和正常的政治、 社會 地位又邁出了具有重要性的一步。


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名最後二位的印尼富豪,也是華裔企業家,分別是劉德光(Low Tuck Kwong)和陳明立(Hary Tanoesoedibjo),也是華人圈非祖籍閩、粵二地的華人富豪,上榜身家均為11億美元。


劉德光出生於新加坡,後入籍印度尼西亞,是有名的「煤老闆」。而55歲的陳明立,是印尼有名的「媒老闆」,是印尼頗具影響力的媒體公司Global Mediacom總裁,旗下MNC電視集團囊括多家知名的電視台和有影響力的報紙,系印尼傳媒業巨頭之一。


福建、廣東兩省人在印尼為什麼富豪多?

力寶集團創始人、前印尼大學董事會主席李文正博士(右)


到2015年底《李文正自傳》出版前,時年86年的力寶集團創始人李文正,全家四世同堂共96 口人。他在「自序」寫道:「 我生於1929 年。從有記憶力開始,我所經歷的就是戰爭,就是逃難,就是災難,就是死亡與貧苦。生命的旅途就是顛簸,充滿變數,前途總是渺茫莫測。


在自傳里,李文正分享了他一生的奮斗史,他說:力寶集團是隨著印尼共和國的經濟與政治的成長而成長的,可以說是與印尼共和國共患難、同成長。幾十年來,同樣也經歷了大風大浪,勤儉苦鬥才有今天的力寶。


李文正說:我的大學時代是在中國度過的。1950年,我回到印尼,1949年12月底印尼的獨立被認可,1950年正式成為獨立國家。印尼的獨立發展同我個人事業的起步時期剛好吻合。他意味深長地寫道:「 我事業中的每一個成功與失敗實際上是印尼 社會 不同時代的縮影和寫照。時而,我走在時代的最前頭;時而,我被捲入時代的大浪之中。


如印尼華商巨子李文正說的,華人在印尼的 歷史 ,其實也是印尼近現代史的縮影。上世紀80年代後,隨著印尼政府放寬華僑入籍,絕大多數人成為印尼公民,華人經濟實質上也由華僑經濟演化為印尼人經濟,不過,即便是現在,印尼華商仍面臨諸多發展困境。


印尼首富黃惠忠


福建、廣東兩省人在印尼為什麼富豪多?


進入202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印尼富豪,共計22位,有12位華人,超過一半人數。其中,除了劉德光、陳明立是其他省籍外,上榜的福建籍印尼華人富豪共計7位,分別是:印尼首富黃惠忠及胞兄黃惠祥,祖籍福建晉江;翁俊民,祖籍福建福清;吳笙福,祖籍福建晉江;李文正,祖籍福建莆田;陳江和,祖籍福建莆田;以及林聯興,祖籍福建福清。


廣東籍印尼華人富豪有3位上榜,分別是:彭雲鵬,祖籍廣東陸河;郭桂和,祖籍廣東大浦;傅志寬,祖籍廣東梅縣。


印尼是東南亞華人數量最多的國家,估算有1000萬人之多。印尼建立共和國初期,對華僑入籍是採取寬容政策的,實施以出生地主義為原則的國籍法。當年,印尼首都是日惹,也正因如此,多數華人集中於爪哇一帶。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印尼國內排華情緒喧囂塵上,出生地主義被血統主義替代,華僑歸化入籍受限,這段時間,不少印尼華僑被迫移居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有的回到祖國。


1990年中國和印尼恢復外交關系(註:1967年兩國斷交),印尼在民主化進程中,華人地位也得以恢復,他們的政治地位與生存狀況也發生巨大變化。在印尼富豪榜上有過半華人,也是印尼華人在經濟上拼搏與努力成就的最好展現。


印尼泗水


福建、廣東兩省人在印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富豪?首先是人口基數,印尼華人福建人居多,其次是廣東人。目前,印尼三大城市裡,分別是首都雅加達、泗水、棉蘭。第二大城市泗水,約有400餘萬人,其中有100餘萬是華人,且78%經濟為華人所掌握。


而泗水華人中,約60%是福建閩南人,約30%是客家人,其他漢族民系的華人佔一成。客家人移居印尼具有悠久的 歷史 ,且多數是廣東人,據《廣東省華僑志》,在唐朝時就有客家人移居印度尼西亞。目前,海外客家人祖籍地,以梅縣、海南、潮州等地居多。


再者,福建人高居印尼富豪榜之首,也是財富金字塔構造之使然,在近現代一百多年裡,華人各大群體在向東南亞遷移時,也帶著濃烈的籍貫文化,而財富的分布與集聚是 歷史 記憶和 社會 現狀的一種糅合。這一百多年以來,隨著幾次移民潮,福建人、客家人、廣府人等群體在東南亞各國的勢力、規模及影響力也一直在變化中。


現如今,廣東潮汕人在泰國經濟包括華人圈裡的地位,無人可撼動;同樣,在新馬及印尼、菲律賓,福建人又占據了優勢。像菲律賓富豪榜,福建晉江籍老闆也是霸榜的。


身處異國他鄉,對於多數華人企業來說,即便全球化時代,基於血緣、地緣、親緣,也包括原鄉文化的文緣而構造起來的商業網路依舊是存在的,這使得他們可以藉助「抱團」力量和優勢,獲得更多競爭實力的籌碼。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㈤ 和中國建交的國家有多少個

178個。

自我國1949年成立以來,就一直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目前已陸陸續續與世界上178個國家建交,但到目前為止,仍有20個國家未於中國建交。

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

(5)中國和印度什麼時候斷交擴展閱讀

截至2018年8月,未與中國建交的主權國家有18個,分別是:

1、帛琉共和國

2、吐瓦魯

3、馬紹爾群島

4、索羅門群島

5、吉里巴斯共和國

6、瓜地馬拉共和國

7、巴拉圭共和國

8、聖文森特及格林納丁斯

9、貝里斯

10、海地共和國

㈥ 為什麼在1972年印尼會與中國斷交

1967年10月27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強烈抗議印度尼西亞政府中斷兩國外交關系。聲明說:1967年10月1日,印尼反動政府又一次出動大批反動軍警和1000多名暴徒,武裝襲擊中國駐印尼大使館,槍傷和打傷中國臨時代辦和大使館全部人員。這是兩年以來的第43次武裝襲擊,是國際外交關系史上少有的法西斯暴行。

附錄:

印尼出動軍警和裝甲車迫遷華僑(新華社1960年7月3日播發)

雅加達消息:印度尼西亞有勢力集團在西爪哇掀起的大規模迫遷華僑的活動已進入十分緊急的階段。

6月29日上午,一名軍官、一名警官和五名武裝士兵和警察分乘兩輛卡車和一輛吉普車開入馬者拉夜,強迫命令當地華僑立即遷到萬隆去。當地華僑向他們申訴困難,說明了難以搬遷。一個士兵就向他們威脅說:「如果你們不搬出去,就把你們送到法庭去,在那裡來解決你們的問題!」6月30日清晨,西爪哇軍事當局果然派出了包括約有二十五名武裝軍人、十名武裝警察和十名鄉村自衛隊員的大批軍隊到那裡去執行迫遷的命令,他們從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三點封鎖了馬者拉夜和萬隆之間的交通。 這些軍人和警察挨戶去敲華僑住宅和商店的門,命令他們立即把東西搬到卡車上。軍人到一個華僑家裡強行拆掉了卧床。另一名軍人在一個名叫錫良的華僑的門口朝天放槍進行威脅。一些軍人沖進了一個華僑的家中,把部分的傢具強行裝進他們的卡車上。

1967年10月27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強烈抗議印度尼西亞政府中斷兩國外交關系。聲明說:1967年10月1日,印尼反動政府又一次出動大批反動軍警和1000多名暴徒,武裝襲擊中國駐印尼大使館,槍傷和打傷中國臨時代辦和大使館全部人員。這是兩年以來的第43次武裝襲擊,是國際外交關系史上少有的法西斯暴行。

附錄:

印尼出動軍警和裝甲車迫遷華僑(新華社1960年7月3日播發)

雅加達消息:印度尼西亞有勢力集團在西爪哇掀起的大規模迫遷華僑的活動已進入十分緊急的階段。

6月29日上午,一名軍官、一名警官和五名武裝士兵和警察分乘兩輛卡車和一輛吉普車開入馬者拉夜,強迫命令當地華僑立即遷到萬隆去。當地華僑向他們申訴困難,說明了難以搬遷。一個士兵就向他們威脅說:「如果你們不搬出去,就把你們送到法庭去,在那裡來解決你們的問題!」

6月30日清晨,西爪哇軍事當局果然派出了包括約有二十五名武裝軍人、十名武裝警察和十名鄉村自衛隊員的大批軍隊到那裡去執行迫遷的命令,他們從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三點封鎖了馬者拉夜和萬隆之間的交通。

這些軍人和警察挨戶去敲華僑住宅和商店的門,命令他們立即把東西搬到卡車上。軍人到一個華僑家裡強行拆掉了卧床。另一名軍人在一個名叫錫良的華僑的門口朝天放槍進行威脅。一些軍人沖進了一個華僑的家中,把部分的傢具強行裝進他們的卡車上。

★斷交時間應該是1967年,最主要的還是印尼無緣無故反華而引起的。

㈦ 印度尼西亞

劉增潔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由大小13700多個島嶼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國土面積191.94萬km2,陸地面積182.64萬km2,人口2.38億。

印度尼西亞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礦業產值佔GDP的10%。為亞太地區唯一的歐佩克石油生產國,石油和天然氣為印度尼西亞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占政府收入的24%,油氣出口收入佔印度尼西亞出口總收入的15%。2006年國際礦產品市場價格高漲,印度尼西亞GDP增長5.5%,2007年增長6.1%。

一、儲量與資源

印度尼西亞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天然氣、煤、錫、鋁、鎳、銅、金、銀等礦產。其中重要的礦產資源有錫居世界第三位、銅居世界第二位、鎳居世界第八位和金居世界第六位。

據美國《油氣雜志》2007年終號報道,截至2007年底,印度尼西亞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5.99億t,佔世界總儲量的0.3%,居世界第二十五位;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26589.66億m3,佔世界總儲量的1.5%,居世界第十三位。印度尼西亞約有60個沉積盆地,其中73%位於海上,目前已勘探的36個含油氣盆地主要位於西部地區,主要的含油氣區有蘇門答臘油氣區、爪哇油氣區、東加里曼丹油氣區。

表3 印度尼西亞主要礦產品消費量

資料來源:①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7;②World Metal Statistics,February 2008。

三、礦產品貿易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重要的礦產品出口國,2006年印度尼西亞煤炭、銅、天然氣、鎳和錫等資源性產品出口大幅度增長。2006年印度尼西亞貿易出口總值1010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14.4%;主要出口商品為石油、天然氣、煤炭、銅、錫、鎳、電力設備、橡膠等,其中礦產品佔15.7%,石油和天然氣佔21.2%。主要貿易出口國或地區為日本、新加坡、美國、中國、韓國和中國台灣。貿易進口總值 610億美元,比 2005年增長9.1%;其中石油產品佔77%,主要貿易進口國為新加坡、中國、日本、韓國和馬來西亞。

印度尼西亞為亞洲重要的石油出口國,2006年石油出口收入為153.3億美元,占其出口總收入的15.6%。2006年石油出口量為52.7萬桶/日,其中原油出口量為30.13萬桶/日,主要出口到亞太地區的日本為10.97萬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36.4%,韓國為6.21萬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20.6%,澳大利亞為5.04萬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16.7%,美國為1.57萬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5.2%。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第二大LNG出口國,2006年LNG出口量為295.7億m3,佔世界LNG總出口量的14.0%,主要出口到日本(186.0億m3)、韓國(67.2億m3)和中國台灣(42.5億m3)。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重要的煤炭出口國,僅次於澳大利亞,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國,煤炭產量的70%用於出口,2006年出口量為1.62億t,比2005年增長28.6%,主要出口到中國香港、日本、朝鮮和中國台灣。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重要的銅礦出口國,僅次於智利,為世界第二大銅出口國,2006年出口量為58.27萬t,占其礦山產量的71.4%,主要出口到日本、西班牙、韓國和印度。精煉銅出口量為11.09萬t,比2005年下降60.4%,居世界第十七位。精煉銅進口量為1.77萬t。

2006年印度尼西亞鎳礦石和精礦出口量為439.41萬 t(毛重),主要出口到日本(206.75萬t)、烏克蘭(72.62萬t)和澳大利亞(70.79萬t)。

2006年印度尼西亞精煉錫出口量為11.29萬t,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主要出口到新加坡(8.25萬t)、英國(1.33萬t)、馬來西亞(0.42萬t)、美國(0.08萬t)及其他國家(1.22萬t)。

2006年印度尼西亞鋁進口量為18.61萬t,出口量為15.61萬t。

2006年印度尼西亞鋅錠進口量為7.42萬t。

四、礦業政策

印度尼西亞憲法規定礦產資源歸國家所有,鼓勵國內和外國公司投資礦業。為吸引外國投資發展本國經濟,印度尼西亞政府早在1967年就制定了外國印度尼西亞投資法,並不斷改善投資環境,鼓勵外國投資,並進一步簡化手續,降低關稅,外資對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投資協調委員會(簡稱BKPM)為非官方組織,負責投資主管。由總統並直接對總統負責,委員會設主席一人,同時兼任投資部長。BKPM的職能是協助總統制定投資政策,辦理投資批准許可,監督實施投資項目。外資公司可以單獨投資的方式成立,即外方可擁有100%的股權。要求在15年的商業經營期限內,公司可通過直接銷售或通過國內證券交易所非直接方式,把部分股權轉讓給印度尼西亞的個人或法人。通常而言至少轉讓5%給印度尼西亞方。同時規定外資企業自建立起,准予30年的經營期限,若在此期間增加了投資額(擴大投資項目),對於所擴大的項目另行准予30年的經營期。對印度尼西亞規定外資可進入領域方面,在1967年的外資法中規定比較簡單,只是規定了禁止外資佔全部股份的領域(主要是國計民生領域):港口、公用電力、海運、電訊、航空、飲用水、公共鐵路、原子能開發和大眾傳媒。同時規定,采礦業領域需要和政府合作。印度尼西亞政府在1995年第31號總統令中對限制和禁止投資的行業目錄作了補充和修訂,其後,2000年又進一步作了修正和完善。2007年3月印度尼西亞國會通過政府擬訂的新《投資法》,該法規定除國防、軍火等領域外,內外資享有同等權益,並規定了投資企業享受的優惠政策和便利服務等內容。

2007年印度尼西亞政府又頒布2007年1號條例,規定15類行業的投資和增資企業將獲得減稅及分期支付所得稅的優惠政策,企業所得稅減為全部投資額的30%,並可分5年付清;外國投資企業紅利所得稅則減為10%,15類行業為食品、紡織品與成衣、造紙與紙漿、化學工業原料、化學葯品、樹膠、陶瓷、鋼鐵材料金屬、非鐵材料金屬、機械及其配備工業、電動機和發電機、電器和遙控儀器、陸路運輸工、船舶及造船業,該條例2007年1月1日起生效。2007年11月印度尼西亞政府頒布有關工業發展的總統決定書,給予32種工業免稅或減稅優惠,以此促進其發展,獲得稅務優惠的32種工業概括為五大類,其中第一大類是工廠生產類,具體包括鐵礦開采和鋼鐵工業、水泥工業、化工產品業和瓷磚工業等基礎原料工業。

為了促進石油工業的發展,印度尼西亞1960制定出台了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法,並在不同時期頒布了不同的石油法令,從租讓合同到工作合同又到產量分成合同制和聯合經營產量分成合同制,目前主要採用產量分成合同形式,主要內容:印度尼西亞對石油資源擁有所有權;外國石油公司承擔從勘探、開採到經營的全部費用,並承擔一切風險;勘探期限為6年,可申請兩次延期,每次2年。近年來印度尼西亞原油產量不斷下降,目前為95萬桶/日,比2001年的130萬桶/日減少35萬桶/日,為鼓勵在邊際地區投資,增加油氣開采,2007年11月印度尼西亞政府擬向在深海和邊疆地區油氣區塊進行開發開採的公司提供更優惠的產品分配方案,這些公司將得到49%的產量,印度尼西亞政府得51%,而目前的分配是油、氣開采公司分別得15%和30%,同時政府也將修改產品分配方案中有關補償營運費用的規定。

為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2007年印度尼西亞財政部和內政部的聯合工作小組已經廢除了1276項阻礙投資的地方條例,其中省政府簽發的135條,市政府簽發的231條,縣政府簽發的910條。

2008年4月15日印度尼西亞國會正在審議的新《礦產法》對擁有礦業特別許可證和開采許可證的礦場,將根據開採的礦產品限定采礦面積,如:

(1)黃金、錫:勘探期間面積限制為10萬hm2;開采期間面積限制為2.5萬hm2

(2)鑽石、寶石:勘探期間面積限制為2.5萬hm2;開采期間面積限制為5000 hm2

(3)煤:勘探期間面積限制為5萬hm2;開采期間面積限制為1.5萬hm2

對於持礦業代理委託書的礦業公司,則根據其為個人經營、團體經營還是合作經營,面積分別限定為1 hm2、5 hm2、10 hm2

五、展望

印度尼西亞以初級礦產品出口為主,為增加礦產品出口收入,防止錫降價,印度尼西亞能源礦產部官員表示,自2008年起印度尼西亞中央政府將限定每個省份的錫錠出口額,其中產錫大省邦加勿里洞省的出口限額為9萬t。目前印度尼西亞國內煤炭需求超過4000萬t,預計2015年將達到3億t,為了保證國內市場需求,印度尼西亞政府將從2010年開始限制煤炭出口,每年出口限額1.5億t,目前印度尼西亞每年的煤炭出口為1.45億t。

1950年4月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建交,1967年10月斷交,1990年8月恢復外交關系。近年來中國和印度尼西亞貿易發展較快,印度尼西亞已成為我國在東盟的第五大貿易夥伴,2006年實現雙邊貿易額190億美元。

中國深圳中金嶺南有色金屬公司與印度尼西亞多種金屬公司所組成的棠果公司已對當地的先驅鋅礦公司正式提交有條件收購要約。該要約表明,棠果公司願意以每股2.5 澳元,總金額約合4.48億美元的資金收購先驅鋅礦公司已發行的全部2.02億股股份。

先驅鋅礦公司是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礦產資源勘探和開發企業,主要是在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從事金屬和金礦的勘探、開發及投資。2007年度該公司銷售收入631萬澳元,凈虧損為123萬澳元。

主要參考文獻

[1]Chin S Kuo.The Mineral Instry of Indonesia,USGS.Mineral Yearbook,2006

[2]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London,June 2007

[3]Oil,gas reserves inch up,proction steady in 2007.Oil&Gas Journal,Dec.24,2007

[4]06 Charts Some Remarkable Finds..Http://www.Aapg.org/2006/01jan/discoveries.cfm

[5]Indonesia Country Analysis Brief,January 2007.http://www.eia.doe.gov/emeu/cabs/Angola/Background.html

㈧ 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沒有與中國建交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各國建立外交關系日期簡表

(按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及大洋洲次序排列,

同一洲的國家以其國名簡稱的英文字母為序)

(截至2009年7月16日)

亞洲:

國名
建交 日

阿富汗
1955.1.20

亞美尼亞
1992.4.6

亞塞拜然
1992.4.2

巴林
1989.4.18

孟加拉國
1975.10.4

汶萊
1991.9.30

柬埔寨
1958.7.19

塞普勒斯
1971.12.14

朝鮮
1949.10.6

東帝汶
2002.5.20

喬治亞
1992.6.9

印度
1950.4.1

印度尼西亞
1950.4.13

伊朗
1971.8.16

伊拉克
1958.8.25

以色列
1992.1.24

日本
1972.9.29

約旦
1977.4.7

哈薩克
1992.1.3

科威特
1971.3.22

吉爾吉斯斯坦
1992.1.5

寮國
1961.4.25

黎巴嫩
1971.11.9

馬來西亞
1974.5.31

馬爾地夫
1972.10.14

蒙古
1949.10.16

緬甸
1950.6.8

尼泊爾
1955.8.1

阿曼
1978.5.25

巴基斯坦
1951.5.21

巴勒斯坦
1988.11.20

菲律賓
1975.6.9

卡達
1988.7.9

韓國
1992.8.24

沙烏地阿拉伯
1990.7.21

新加坡
1990.10.3

斯里蘭卡
1957.2.7

敘利亞
1956.8.1

塔吉克
1992.1.4

泰國
1975.7.1

土耳其
1971.8.4

土庫曼
1992.1.6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1984.11.1

烏茲別克
1992.1.2

越南
1950.1.18

葉門
1956.9.24

非洲:

國名
建交 日

阿爾及利亞
1958.12.20

安哥拉
1983.1.12

貝南
1964.11.12

波札那
1975.1.6

蒲隆地
1963.12.21

喀麥隆
1971.3.26

維德角
1976.4.25

中非
1964.9.29

查德
1972.11.28

葛摩
1975.11.13

剛果(金)
1961.2.20

剛果(布)
1964.2.22

象牙海岸
1983.3.2

吉布地
1979.1.8

埃及
1956.5.30

赤道幾內亞
1970.10.15

厄利垂亞
1993.5.24

衣索比亞
1970.11.24

加彭
1974.4.20

迦納
1960.7.5

幾內亞
1959.10.4

幾內亞比索
1974.3.15

肯亞
1963.12.14

賴索托
1983.4.30

賴比瑞亞
1977.2.17

利比亞
1978.8.9

馬達加斯加
1972.11.6

馬拉維
2007.12.28

馬里
1960.10.25

茅利塔尼亞
1965.7.19

模里西斯
1972.4.15

摩洛哥
1958.11.1

莫三比克
1975.6.25

納米比亞
1990.3.22

尼日
1974.7.20

奈及利亞
1971.2.10

盧安達
1971.11.12

塞內加爾
1971.12.7

塞席爾
1976.6.30

獅子山
1971.7.29

索馬里
1960.12.14

南非
1998.1.1

蘇丹
1959.2.4

坦尚尼亞
1964.4.26

多哥
1972.9.19

突尼西亞
1964.1.10

烏干達
1962.10.18

尚比亞
1964.10.29

辛巴威
1980.4.18

歐洲:

國名
建交 日

阿爾巴尼亞
1949.11.23

安道爾
1994.6.29

奧地利
1971.5.28

白俄羅斯
1992.1.20

比利時
1971.10.25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1995.4.3

保加利亞
1949.10.4

克羅埃西亞
1992.5.13

捷克
1949.10.6

丹麥
1950.5.11

愛沙尼亞
1991.9.11

芬蘭
1950.10.28

法國
1964.1.27

德國
1972.10.11

希臘
1972.6.5

匈牙利
1949.10.6

冰島
1971.12.8

愛爾蘭
1979.6.22

義大利
1970.11.6

拉脫維亞
1991.9.12

列支敦斯登
1950.9.14

立陶宛
1991.9.14

盧森堡
1972.11.16

馬其頓
1993.10.12

馬爾他
1972.1.31

摩爾多瓦
1992.1.30

摩納哥
1995.1.16

黑山
2006.7.6

荷蘭
1972.5.18

挪威
1954.10.5

波蘭
1949.10.7

葡萄牙
1979.2.8

羅馬尼亞
1949.10.5

俄羅斯
1949.10.2

聖馬利諾
1971.5.6

塞爾維亞[1]

斯洛伐克
1949.10.6

斯洛維尼亞
1992.5.12

西班牙
1973.3.9

瑞典
1950.5.9

瑞士
1950.9.14

烏克蘭
1992.1.4

英國
1972.3.13

美洲:

國名
建交 日

安地卡及巴布達
1983.1.1

阿根廷
1972.2.19

巴哈馬
1997.5.23

巴貝多
1977.5.30

玻利維亞
1985.7.9

巴西
1974.8.15

加拿大
1970.10.13

智利
1970.12.15

哥倫比亞
1980.2.7

哥斯大黎加
2007.6.1

古巴
1960.9.28

多米尼克
2004.3.23

厄瓜多
1980.1.2

格瑞那達
1985.10.1

蓋亞那
1972.6.27

牙買加
1972.11.21

墨西哥
1972.2.14

秘魯
1971.11.2

蘇利南
1976.5.28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974.6.20

美國
1979.1.1

烏拉圭
1988.2.3

委內瑞拉
1974.6.28

大洋洲太平洋島嶼:

國名
建交 日

澳大利亞
1972.12.21

庫克群島
1997.7.25

斐濟
1975.11.5

密克羅尼西亞
1989.9.11

紐西蘭
1972.12.22

紐埃
2007.12.12

巴布亞紐幾內亞
1976.10.12

薩摩亞
1975.11.6

湯加
1998.11.2

萬那杜
1982.3.26

[1] 1955年1月2日,我與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後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建交。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宣布成立。中國駐原南斯拉夫大使館改為駐南聯盟共和國大使館,中國駐原南斯拉夫大使改任駐南聯盟共和國大使。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將國名改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國宣布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共和國宣布繼承塞黑的國際法主體地位。

以上是所有與中國建交國家,絕對正確。來自中國政府網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2193/

哥斯大黎加已與中國建交,萬那杜、格瑞那達已恢復外交關系

馬拉維 2007.12.28
因此「濟陽小李」的回答肯定不對,csbls的回答較可信

閱讀全文

與中國和印度什麼時候斷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語牛怎麼說 瀏覽:705
為什麼越南有屬貓的卻要吃貓呢 瀏覽:239
越南龍桑茶什麼樣 瀏覽:596
夏季新款有啦用越南語言怎麼說 瀏覽:708
印尼express是什麼快遞 瀏覽:878
義大利面可以配什麼湯 瀏覽:673
義大利黃蜂什麼特點 瀏覽:156
印度人的腸胃怎麼那麼好 瀏覽:694
去越南9元吃什麼 瀏覽:961
印度什麼煙最窮 瀏覽:894
印尼裝寬頻是什麼梗 瀏覽:203
護發素在義大利叫什麼 瀏覽:933
自己在家做牛排的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777
中國的南極是哪個地方 瀏覽:940
義大利giulia質量怎麼樣 瀏覽:901
英國大貨車司機一年多少歐元 瀏覽:409
印尼0857開頭是什麼卡 瀏覽:758
五公分印尼虎多少錢 瀏覽:526
什麼時候適合去越南 瀏覽:680
越南打中國什麼 瀏覽: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