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印關系的交往史
中、印二國均為世界文明古國,兩國人民之間的交往有幾千年歷史。
1、漢代及以前
印度和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幾乎沒有政治接觸。但是,自1世紀起這兩個國家就已經進行了廣泛而密切的歷史文化聯系,特別是伴隨著佛教從印度傳播到中國的過程。絲綢之路上的貿易關系承擔著兩個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
在佛教傳入之前中國和印度也有一定接觸。在古印度文學中出現了一個被稱為「Chinas」的民族,現在被認為就是在指中國人。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約公元前5世紀)中有著「China」的記錄,這可能是在指秦國,也就是之後的秦朝。
孔雀帝國的首相,曾在塔克西拉大學擔任過教授的考底利耶(公元前350-283年)在他的作品《政事論》即用「cina」詞頭將中國絲綢稱為「cinamsuka」(「cina」絲綢服裝)和「cinapatta」(「cina」絲束)。
在《史記》中,張騫和司馬遷(使用了「身毒」來稱呼印度河流域地區(在現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這一詞應是來源於梵文中的「Sindhu」。當雲南在1世紀被漢朝吞並時,中國政府報告在那裡存在一個「身毒」社區。
2、唐朝至近代
在公元一世紀佛教開始從印度向中國傳輸後,許多印度的學者和僧人都前往中國,如早在401年,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到達中國,並將梵文佛經《修多羅》譯成中文;
少林寺的創始人佛陀跋陀羅(約464-495年)和5世紀南印度高僧菩提達摩成為禪宗的創辦人少林寺第一位禪師。
同時許多中國學者和僧侶也前往印度,如中國高僧法顯於402年,訪問印度並居住10年,之後他將許多梵文佛經譯成了中文,其《佛國記》成為中印友好交往史上一部極具歷史價值著作;
玄奘(602-664)和義凈(635-713)。他們都曾在比哈爾邦的那爛陀寺學習。
7世紀玄奘於戒日王時期訪問印度,在他的作品《大唐西域記》中記錄了他前往印度的旅程,這後來啟發了明朝小說家吳承恩創作了他的代表作,被譽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
2000年印度總統納拉亞南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志中印兩國外交關系的逐步升溫。
2002年中國總理朱鎔基回訪印度,主要談論經濟話題。
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在對中國進行里程碑式的訪問,其後中印關系得到顯著提升。中國正式承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同時兩國開始著手解決邊界爭端。
2004年,兩國還計劃開放錫金的乃堆拉山口和Jelepla通道,這對雙方都有好處。2004是中印雙邊貿易的一個里程碑,雙方貿易額首次突破100億美元。
2005年4月,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班加羅爾以推動中印兩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在演講中,溫指出「合作就像兩座寶塔,一個硬體和一個軟體。中印合作起來,我們就能在世界上占據領導地位。」溫家寶表示21世紀將是「IT產業的亞洲世紀」。
在這次高層訪問期間,還簽訂了幾項協議以加深兩國間的政治、文化和經濟關系。關於印度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這件事,溫家寶起初似乎支持,但是在回國後又回到中立的位置。
2006年7月6日,中印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這是古代貿易路線絲綢之路的一部分,也是越過喜馬拉雅山脈的一個通道。兩國官員表示邊界貿易的重新開放將幫助緩和該地區的經濟孤立。
2007年5月,中國拒絕了一名來自阿魯納恰爾邦的印度行政官員的簽證申請。
2008年1月,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訪問中國,會見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並討論了貿易、商業、國防、軍事等雙邊議題。2008年7月,在第34屆日本G8峰會上,胡錦濤和辛格友好會見。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印度向地震受害者提供了幫助。2008年是中印雙邊貿易的一個里程碑,貿易額超過了370億美元。中印貿易額在2012年達到700億美元。
2009年中國海軍和印度海軍在索馬裏海域一同執行一項反海盜任務。
2017年6月18日,印度與中國發生洞朗對峙事件,兩國關系開始惡化,中印關系或陷20年最低谷 。
並且印度不斷開始向邊境增兵:4萬印軍集結中印邊境 最近距中國僅500米 。
⑵ 中國什麼時候和印度建交的
1950年4月1日,印度同新中國建交。印度是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對中國的新生政權產生了重大而又積極的影響,進而帶動了緬甸、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爾等民族主義國家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⑶ 中國與印度目前局勢是怎麼樣的
根據相關數據可知:中國與印度目前局勢緊張,印度擺出與中國一爭高下姿態,中國的態度則是「不進一步但也不退一步」的和平相處策略。
⑷ 什麼時候原因讓印度和中國拉開差距的
中國四人幫倒台時,中國已經被文革折騰得不成樣子,每年的軍費之後二十幾億美元,到這九十年代中國的國民經濟終於與印度持平並逐漸的拉開了距離。到了2000年,中國的經濟終於與印度拉開的距離,現在中國的經濟是印度的四倍多,而且發展的速度早就超越了印度,我國追趕的目標是美國,這輩子印度也別想追上中國了。
⑸ 李光耀為什麼說印度和中國完全沒有可比性
眾所周知,印度的人口規模與中國相當,而且近些年來經濟增長的速度也非常快,因此有不少國家對印度抱有很大期望,將其看作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另一大引擎。現在世界各國總是喜歡把印度和中國放在一起比較,對此李光耀曾有過自己的見解,他在《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寫道:「我們不能把印度與中國相提並論,問印度能不能取得中國那樣的成就,就好像是在問能不能把一個蘋果變成一個橘子。」
李光耀認為,印度必須依靠自己來調整內部結構,因為外部力量很難改變印度,即使是對其影響最大的英國人也沒能夠徹底的改變印度。印度面臨的以上問題尖銳而且棘手,如果不能有效、徹底的解決,想要取得快速發展幾乎不太可能。
⑹ 中國和印度為什麼不能合作共贏
印度應該和中國合作,都是發展中國家,這話聽起來荒謬,但是是最高端的戰略和智慧,印度高層智囊沒有這個智慧。
印度高層智囊應該思考的不是該不該和中國合作的問題,而是怎麼合作才能避開美帝的干擾的問題,這是大智慧。
美帝及其走狗是永遠也不會允許發展中國家日子好過的。因為他們就是靠政治、金融、軍事、技術、破壞等等手段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財富。所以發展中國家要團結起來共同應對。
目前印度選擇和中國合作是印度崛起的最佳時機,這個機會只在未來10年內存在。過了這個時間段基本就淡化和消失了。
⑺ 印度專家悲觀預測,要多少年才能超越中國呢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體量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力的日益提升,也讓其他發展中國家看到了希望,一些國家甚至做起了超越中國的美夢。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他們擁有悠久的歷史、足以和中國匹敵的人口,加上歷史上的恩怨,印度一直把中國視為對手。印度專家曾經放出豪言:10年內就要
超越中國,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專家也最終打了自己的臉,表示印度要想趕超中國至少要125年。
印度人覺得,自己和中國一樣都有悠久的歷史,也都有十幾億人,中國人能乾的事情印度人不但也能幹,而且還要超過中國!於是一些印度的經濟學家開始迎合印度政府和印度人的民族自尊心,他們表示:印度只需要10年就能超過中國!
聽到這個消息很多印度人都沸騰了,但是很快印度其他專家便認識到了中國的強大,要知道雖然中國GDP總量排名第二,但是按照購買力平價中國早就超過了中國,甚至比歐盟加起來還要多!要想超過中國哪有這么簡單,一些印度專家悲觀地認為:印度至少要用125年才能超過中國,短期能夠超越中國的只有人口——印度的人口將在2024年超過中國,喜提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