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甘蔗製糖是什麼朝代從什麼地方傳入我國的
我國最早的蔗糖類應該是在戰國十的楚國,唐代傳入的製糖方法只是對我們自己方法的改進而已
世界上蔗糖的發源地有兩處,一處是古代的印度,這在其古籍《吠陀經》中可以知道;另一處就是古代的中國,最早的文字資料見於戰國末年愛國詩人屈原(也有人認為是宋玉)所作的《招魂》,其中有「靦鱉炮羔,有柘漿些」句,意為在烹煮鱉魚和煎炸羊羔這些美味食品的時候,還要淋上一些「柘漿」調味。所謂柘漿,也就是指甘蔗榨出來的甜汁,因此我們可以認為,至少在戰國末期,位於南方的楚國不但已經有了甘蔗的種植,而且人們已經能夠懂得榨出其中的甜汁來作烹調食物時的調味品;又由於《招魂》一詩通篇描寫的是民間常見的招徠亡魂的風俗禮儀,與之同時描寫的還有稻、麥、雞、牛等民間常用的食物,這足以說明蔗類製品的榨取與食用在當時已經相當普遍。
到了西漢時代,蔗類製品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劉歆《西京雜記》曾述及「閩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 ,所謂石蜜,即是指以甘蔗為原料製成的固態製品,這與戰國後期的液態「柘漿」,應該是一個技術上的進步。高帝即是指漢代的開國皇帝劉邦,可知漢初的蔗糖製品尚是稀罕之物,否則就不會作為貢品上獻於皇帝。當然,漢代之際柘漿依然存在,不過功能又有了進展。元鼎五年(前112)十一月辛巳朔旦,漢武帝祀於甘泉宮,令司馬相如等數十人賦詩稱頌,共同製作了《郊祀歌》十九章,中有「泰尊柘漿析朝酲」之句 。這句話的意思是:用甘蔗汁可以解去貴人們早上猶未退去的宿酒。由此可見,至遲在西漢中期,人們使用甘蔗汁,不但是一種常用的調味食品,還往往用來作解酒之用。
到了唐代,蔗糖的生產出現了新的格局。由於甘蔗的大量種植和消費的廣泛普及,原來用日光爆曬的生產方式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於是人們將目光移向國外,尋求更好的生產方式。《新唐書》載唐太宗於貞觀二十一年(647)遺使至「摩揭它國」求取熬糖法,然後下詔令揚州上貢當地種植的甘蔗進行試生產,其成品的色、味均遠勝於摩揭它國 ,當時人們稱之為「沙糖」,又稱為「霜糖」。「摩揭它」(Magadha)為古印度時代的奴隸制城邦,在今印度比哈爾邦南部,曾一度統一印度全境,孔雀王朝時最為強盛,至公元四世紀的笈多王朝時仍為印度強國。中國晉、唐僧人法顯、玄奘等都曾到此。摩揭它蔗糖的生產方式相對先進,它是利用火的熱能作為蒸發方式來進行生產的,因而有更快的生產周期。唐太宗不惜遠離數萬里之遙而派人前往,從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方面來說,甚至比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經更具實際意義。
⑵ 甘蔗有幾個原產地
甘蔗屬有5個種:熱帶種、大莖野生種、細莖野生種、印度種、中國種。甘蔗育種家認為,甘蔗屬有3個原產地:一是起源於印度;二是起源於南太平洋新幾內亞群島;三是起源於中國。南太平洋、新幾內亞、伊朗、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東部等都曾被認為是甘蔗的起源中心。
熱帶種在世界上有幾個多樣性中心,如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東部和南太平洋群島等。多樣性中心並不一定就是起源中心。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熱帶種和大莖野生種,起源或原產於南太平洋群島的Molanseia,新幾內亞群島一帶,向西傳播至印度洋及印度半島、南北美洲,向東傳播至爪哇、婆羅洲及中國;印度是竹蔗Uba.及Creole的原產地,細莖野生種和印度種,分布於印度半島東北沿孟加拉南端經Assmam至錫金(Sikkim)一帶,其中,細莖野生種分布十分廣泛,是野生甘蔗的起源中心之一。
中國是世界上古老的植蔗國之一,甘蔗栽培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4世紀的中國戰國時期和晉朝漢高祖時(公元前3世紀)就有種植甘蔗的歷史記載。作為製糖原料的竹蔗、蘆蔗(中國種,S.sinense)可能起源於中國。而細莖野生種廣泛分布於中國南部、西南部以及與越南、寮國、緬甸等地區,形成一個金三角分布地帶,具有許多中間類型。其中,在中國由雲南南部的低海拔、低緯度地區,而後逐漸向高海拔、高緯度的西北和東北部演化、擴散,是世界野生甘蔗起源中心之一(何順長,1984;范源洪,1999)。
現在,被地質學家公認的大陸地殼板理論認為,印度和澳洲原來連在一起,大約2億年前,在地質史的中生期(Mesozoic),正是地球早期顯花植物滋生的世紀,印度板和澳洲板分離,印度板向西漂移,與中國大陸板撞擊下沉,形成現在折疊高聳的喜馬拉雅山一系列山脈,所以,甘蔗的原產地都在太平洋的印度澳洲板上。甘蔗是地球上的古老植物。
⑶ 在中國甘蔗主要產地
我國的甘蔗主產區分布在北緯24°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我國種植甘蔗的省份有廣西、雲南、廣東、海南等17個省
⑷ 甘蔗製糖的國內發展
「十一五」期間是我國糖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促進行業結構調整,保障食糖市場有效供給,增加糖料主產區農民收入起到積極的作用。五年時間,食糖總產量5881萬噸,比「十五」期間增加1429萬噸,增長32%;食糖消費「十一五」期間達到6439萬噸,比「十五」期間增加1546萬噸,增長31.6%。「十一五」期間我國食糖凈進口為568萬噸,比上五年增加99萬噸。從銷售收入來看,「十一五」期間,行業市場規模呈波動上升趨勢,整體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行業銷售額達到663.63億元,同比增長27.57%。
然而2008/2009、2009/2010、2011/2012中國食糖連續三個年度減產,恰逢全球食糖減產周期,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食糖生產和消費國之一,中國面臨的較大的供需壓力,致使糖價一飛沖天,從2008年的3000元/噸低點算起,三年內價格翻了2.5倍。,食糖價格暴漲對於上游種植業、中間的加工業、下游食品飲料行業產生重大影響,愈來愈旺盛的食糖需求遭遇增產瓶頸的食糖生產;為了滿足國內需求,國家已經進口了相當數量的外糖彌補缺口。
另外行業糖業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糖料生產向西部地區轉移趨勢明顯,生產集中度不斷提高,產糖省區由「十五」初期的21個減少到15個。從區域結構看,主產糖區廣東、廣西、雲南、海南、黑龍江、新疆六省區食糖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比重達98%。通過區域結構調整,一是一些不宜發展糖料生產的地區逐步退出製糖行業,如寧夏、吉林、陝西、山西、甘肅、湖北等省區;二是一些老產區如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河北、福建、江西、四川等省區的一些資產負債率高、虧損嚴重的糖廠實施了關閉破產;三是在廣西、雲南、廣東湛江市和新疆自治區等重點產糖省區關閉破產規模小,長期虧損且扭虧無望、污染嚴重的糖廠,同時鼓勵優勢企業擴大規模,提高技術水平。
⑸ 中國什麼時候有甘蔗吃
中國從公元前500年就可以種甘蔗、吃甘蔗,距今大約兩千五百多年了。中國是全世界甘蔗第三大種植國家,連河北、山東均有種植,除東三省全部有甘蔗種植,東三省也有長途運輸銷售。
古代用甘蔗製糖圖
甘蔗大約在周朝周宣王時傳入中國南方並開始種植的。在東晉時有一個關於甘蔗的軼聞趣事,留下了甘蔗'漸入佳境'的獨特吃法。那便是東晉時期著名的大畫家顧愷之,有一天他和桓溫一起去江陵考察,當地官員帶來了特產甘蔗來拜見桓溫。
當大家都在吃甘蔗時,'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其餘人笑問顧愷之,他反而卻說'我從尖子開始吃,到最後越來越甜。'《世說新語》中寫道'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人問所以,雲:'漸入佳境'。'
此外,古代還通過甘蔗來製糖。比如《楚辭》中的相關記載,就說明楚國掌握了對甘蔗進行原始加工的方法。'甘蔗長杖余頗似竹,斬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飴餳,名之曰糖。
甘蔗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國位居第三,中國的主產蔗區,主要分布在北緯24°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包括廣東、台灣、廣西、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海南等南方12個省、自治區。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蔗糖產區迅速向廣西、雲南等西部地區轉移,至1999年廣西、雲南兩省的蔗糖產量已佔全國的70.6%(不包括台灣省)。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在中國大陸的中原地區也有分散性大棚種植(如河南,山東,河北等地)。
⑹ 甘蔗的來源於哪
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屬植物,原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甘蔗是一種高光效的植物,光飽和點高,二氧化碳補償點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強度大,因此甘蔗生物產量高,收益大。甘蔗是我國製糖的主要原料。 新植甘蔗採用栽種甘蔗苗繁殖,栽種後不久即生根,長出許多嫩芽,形成叢狀。收割時僅收割甘蔗莖,將根仍留在土壤內,即宿根,來年,宿根重新分枝生莖;因此,甘蔗為多年生植物,它的收獲多的可達7~8次,在中國一般為3次,即三年後挖去宿根,重新種植。 蔗苗和宿根:田間甘蔗種植不由種子開始,一般都直接種植蔗苗。蔗苗來源很多,最主要是蔗莖,因為蔗節上會長芽,方法是取整支蔗莖,分切成一段段雙芽苗,然後平植或斜植。近來為了節省人工,也有採用整株平植的。早期人工充裕時,在將要採收的原料莖的梢頭上,採取二支雙芽苗或三芽苗,此法要配合開工期,只能用於春植或一期糊仔。其它還有分櫱切離苗及各種側芽苗等。另外還可以採用宿根方法,就是當原料甘蔗採收時,不挖蔗頭,採收後再經過切頭、開根、排土、施肥即可。 甘蔗的植期:甘蔗生長期主要受氣溫和品種影響,在台灣大約 14 ~ 18 個月,不過宿根的可以縮短,只需要 12 個月。生長期不足的甘蔗,不只產量低,而且糖度也較低。秋植甘蔗以八、九月,春植甘蔗以二、三月為種植適期,因為製糖開工期從十一月到隔年的四月,所以秋植蔗都有足夠生長期,而春植蔗需要延後採收來配合。 甘蔗的間作:幼蔗生長緩慢,土地沒有充分利用未免可惜,這時可以間作一期其它的短期作物,和蔗苗一起生長,趕在蔗苖長大之前收獲完畢,以增加土地收益。但有個條件需要遵守,就是間作的作物不能對蔗作有太多不良的影響。適宜的作物有甘薯、落花生、豆類、玉米、西紅柿、大蒜、馬鈴薯、瓜子西瓜等。 糊仔甘蔗:在輪作制度中,通常是一期新植,接著二期或三期宿根,再一期或二期水稻,然後又回到新植。而在末期水稻未收獲前,把新植甘蔗種植在水稻株間糊狀泥土中,稱為糊仔甘蔗。它的優點是既不影響水稻生長,又可使後作甘蔗提早種植,還可節省整地築畦等作業費用。和第一期水稻間作的,稱為第一期糊仔甘蔗,也叫做春植糊仔甘蔗。和第二期水稻間作的,稱為第二期糊仔甘蔗,也叫做秋植糊仔甘蔗。 甘蔗的綠肥:預備秋新植的蔗田,可以利用前作收獲後的休閑時間播植綠肥,而在種蔗前犁翻入土,以供應土壤中的有機肥。常用的綠肥作物有太陽麻、田菁和虎爪豆等。 甘蔗的病害:白葉病、崁紋病、葉枯病等。只要得了病,不管是甚麼病,一律無葯可醫,只能整株拔除,燒掉,再好好禱告,祈盼不會傳染開來,這就需要勤快巡查,早期發現,迅速撲滅。而更好的防治方法是育成抗病品種,不怕病毒來襲。
麻煩採納,謝謝!
⑺ 中國甘蔗的主產區在哪裡
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以甘蔗為主。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區,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區,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點。
1.甘蔗:熱帶和亞熱帶經濟作物,具有喜高溫、喜濕、喜肥的特性,生長期長。我國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緯24°以南的地區。其中以廣東、廣西、台灣、福建、海南、雲南、四川等省區種植面積最大,廣東是大陸上種植甘蔗最多的省份。
2.甜菜:喜溫涼氣候,耐寒、耐旱、耐鹼。我國甜菜主要分布在40°N以北各省區,如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吉林、甘肅、寧夏,其中黑龍江是我國甜菜的最大產區。甜菜生產基地有:黑龍江松嫩平原西部、吉林西部、內蒙古河套地區和新疆瑪納斯地區。
⑻ 甘蔗的發源地是哪裡
印度,知道是誰把甘蔗練糖帶回來的嗎唐玄藏當年去西行的時候帶回來的。這個有歷史記載的。
⑼ 中國的甘蔗主要產地在哪裡
中國的甘蔗產地主要在廣東、福建、四川、雲南、江西、湖南、浙江等南方眾多個省、自治區。
1、至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蔗糖產區已經發展到廣西、雲南等西部地區。在1999年,廣西雲南的蔗糖產量佔全國的70.6%,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在中國大陸的中原地區也有大棚種植甘蔗。
2、甘蔗是溫帶和熱帶農作物,是製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煉乙醇作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出產甘蔗,最大的甘蔗生產國是巴西、印度和中國。
(9)甘蔗什麼進入中國擴展閱讀:
根據甘蔗生長、產量形成以及糖分含量與氣候的關系,提出以日平均氣溫≥20℃的活動積溫和限制甘蔗能否越冬和長年生長的主要限制因子的年極端最低氣溫(Tm)作為甘蔗氣候區劃指標,劃分為以下四個甘蔗種植氣候區:
1、積溫在5000 ℃以上, Tm ≥-2℃為最適宜種植氣候區;
2、積溫在4000-5000 ℃, -5℃ ≤Tm ≤-2℃為適宜氣候區;
3、積溫在3000-5000 ℃, -5℃ ≤Tm ≤-2℃為次適宜氣候區;
4、積溫≥3000-4000 ℃, -8℃ ≤Tm ≤-2℃為可種植氣候區。
⑽ 甘蔗原產國是
是中國的原產地吧,中國甘蔗原產地在雲南。世界甘蔗的發源地也在雲南,雲南栽培甘蔗歷史在明代就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