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企業去北美如何發展

中國企業去北美如何發展

發布時間:2024-10-07 20:48:52

1. 為什麼對外投資對誰投資去哪裡投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簡析

中國公司走向海外已經成為中國融入到全球經濟當前階段的一個鮮明的特徵。但中國在全球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中的比例仍然較小。此次金融危機給眾多中國大型國有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使他們進行了一系列標志性海外並購。在雷曼兄弟倒下後的10個月里,中國企業宣布了50個對外直接投資要約,總價值約500億美元,單筆交易額均超過了3000萬美元。 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前沒有實質性的對外直接投資,到2004年之前對外直接投資也一直處於低位。隨著中國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錫、鐵礦石、鋅、鋁、銅和鎳消費國,以及第二大鉛和石油消費國,中國目前面臨著上述資源供給不足。對此,政府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2008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500億美元,幾乎是2007年的兩倍。 為什麼進行對外投資? 中國企業走出去主要基於以下幾種戰略考慮。一為拓展市場,擴大出口渠道,提高市場份額,並規避貿易壁壘;二為提高效率,但由於中國成本已經相對較低,提高效率並不是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驅動力;三是尋求資源,由於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更加熱衷於對澳大利亞、拉美和非洲等地進行資源類的並購;四為戰略資產投資,主要針對歐洲和北美等發達國家進行投資以獲取知識、技術和國外品牌。 關鍵問題是對誰進行投資? 對於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項目的比例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但一些數字表明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都大量參與了對外投資(2008年共有8500家企業進行了對外直接投資)。事實表明,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主要來自大型國企,近年來,估計央企對外投資所佔比例分別為2003年73.5%、2004年82.3%、2005年83.2%,其餘部分由地方國企、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投資組成。 由於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歷史相對較短,中國國企的對外投資經常被認為是政府行為。事實上,對於來自中國和中東地區的投資,大多數西方國家近年來從嚴了投資立法。總之,投資保護主義現象在加劇,中國企業走向海外過程中經常遇到發達國家保護主義的抵制。 在立法繁瑣的復雜跨國投資交易中,中國企業大都顯得缺乏經驗和信心,這也表明了他們在一些走向海外必要的專業技能方面的缺失。一方面快速的對外投資增長暴露了中國企業在處理西方國家類型並購中的不足,但同時,另一方面在許多中國對外投資目標國家,特別是非洲和亞洲國家,中國企業在商業慣例、知識產權保護、政府幹預和不同體制公司管理等方面也均不完善。 去哪裡進行對外投資?非洲、其他地區 非洲有相對豐富的未開發資源,如能源、木材、農產品和漁業。到2006年為止,共有超過800個中國企業在49個非洲國家從事商業活動。中國的大型國企主導了中國在非洲地區的投資。例如,中國最大的跨國石油集團——中石油從1996年以來一直開始參與蘇丹石油工業開發,顯示了其在石油開采運營管理方面的國際水平。 中國企業在非洲的商業活動也招致了一些非議,如中國公司壓低勞動力和管理成本,導致其在競標過程中贏得關鍵性的優勢。還有一些說法指出缺乏環保和社會責任意識使得一些中國國企在非洲(特別是尚比亞)的活動受到影響。不過一些如中石油和中石化這樣的大型國企正逐步將社會責任列入到公司議程,隨著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融入到全球市場中來,對股東責任不斷增加以及對管理原則的堅持,其商業行為也將隨之逐步改變。 中國目前的對外直接投資也許已經從非洲較弱的法律環境和較強的政府幹預環境中找到了一種合適的模式,但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使得這種模式並不能持之以恆,未來十年中國的對外投資模式可能會效仿西方國家的最佳經驗。中國的目標,用中國最大石油企業之一——中海油負責人的話說,「不是推翻,而是參與和加強世界秩序,並從中受益。

2. 中國在海外投資方式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模式比較分析

一、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

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指的是我國一些企業進行海外投資的目的並不是在東道國設立生產基地或研發中心,而是要建立自己的國際營銷機構,藉此構建自己的海外銷售渠道和網路,將產品直接銷往海外市場,減少中間環節,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3年底,境外貿易性企業占境外企業總數的55%,這些貿易性企業中有相當數量是國內主辦企業的海外營銷機構。這說明到目前為止,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最主要的模式。

中國最大制葯企業三九集團的海外投資基本上屬於這種模式。三九集團的製造基地和研發中心等均在國內,海外公司主要是營銷機構。自1992年以來,三九集團先後在香港、俄羅斯、馬來西亞、德國、美國、南非、新加坡、日本、中東地區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營銷公司。這些營銷公司作為三九集團在海外的窗口,擔負著讓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了解三九產品,開拓三九產品海外銷售市場的重任。海外營銷公司的發展壯大,使三九集團產品的市場由單一國內市場逐步演變成為全球性市場。另外,福建福耀集團、天津天獅集團、中糧集團、中化集團和中技集團等企業的海外投資也主要是為了建立本企業的海外營銷網路,也屬於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

從目前情況看,中國企業建立海外營銷渠道具有其優點和制約條件,其中優點表現為:一是企業通過構建自己的海外銷售渠道,減少中間環節,將產品直接銷往海外目標市場,有利於擴大出口規模。二是在此種模式下,企業不僅可以直接擴大產品出口,通過直接掌控海外銷售獲得流通領域的可觀利潤,還能直接了解市場信息。三是「國內生產、國外銷售」的做法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於中國企業具有吸引力,因為導致中國生產的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勞動力充裕等因素有可能會保持較長時間。四是對於部分大企業而言,設立海外營銷渠道,有利於其通盤考慮進出口和國內外市場,通盤考慮國內外可利用資源,實施其全球發展戰略既推動出口也尋找進口贏利的好機會,真正做到國際化經營。五是從宏觀經濟角度看,還能夠為國家出口創匯,並解決大量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建立海外營銷渠道還存在一定的制約條件,即採用這種投資模式主要是銷售走出去了,企業的生產、采購和研發等並未走出去,因而容易遭受國外包括反傾銷在內的各種貿易壁壘的限制,所以企業需要適當增強這方面的應對能力。

二、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

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是指我國有些企業通過在境外建立生產加工基地,開展加工裝配業務,以企業自帶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配件投資為主,經加工組裝成製成品後就地銷售或再出口到別的國家和地區,藉此帶動和擴大國內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配件出口。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由於適合我國目前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近年來日益成為企業海外投資的一種重要模式。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3年12月底,經商務部批准和備案設立的境外加工貿易企業已達490家。開展境外加工貿易的國內企業主要集中在技術成熟和生產能力過剩的紡織服裝、家電、輕工、機械和原料葯等行業。

近年華源集團境外加工貿易投資的規模已接近3億美元,起到了示範和龍頭作用1992年誕生於上海浦東新區的華源集團,是以紡織業為支柱產業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國紡織業面臨的是國內市場萎縮、生產能力過剩,而在國際市場上又不斷受到以出口配額和保障措施等為主要形式的貿易壁壘的限制。在當時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華源集團拋棄單純依靠出口佔領海外市場的傳統做法,另闢蹊徑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先後在塔吉克、尼日、墨西哥、加拿大和泰國等地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加工基地並合理利用原產地規則,有效繞過國外貿易壁壘,規避反傾銷,拓展了海外市場,並帶動和擴大了國內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配件出口。華源集團在墨西哥和加拿大設立了兩個紡織企業,利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規定的貿易區成員國境內生產的棉紗或纖維製成的紡織品享有免稅、免配額的優惠政策,擴大了對北美尤其是美國的棉紗和面料產品出口。

此外,深圳康佳集團、珠海格力集團和江蘇春蘭集團等企業的海外投資也多屬於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

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的最大特徵是兩個互動即投資與貿易的互動和對外經濟貿易業務與國內經濟的互動。通過對外投資帶動和促進外貿出口第一個互動;通過對外投資與出口加快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是第二個互動。這些投資的主要目的是開拓國外市場、帶動出口,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的第二個特徵是企業開展海外投資的主要方式是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開展加工裝配業務,以企業自帶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配件投資為主,經加工組裝成製成品後就地銷售或再出口到別的國家和地區。

採用這種投資模式的企業一般是我國技術成熟國內生產能力過剩的紡織服裝、家電、輕工、機械、原料葯等行業的製造業企業,投資集中在亞、非、拉和前蘇聯東歐國家等發展中國家與地區。企業開展海外投資的條件是企業國內生產能力過剩,但其產品在國外又有市場。

企業採取境外加工貿易模式開展海外投資,首要的優點是可以將成熟的技術設備和過剩的生產能力搬遷到市場銷路較好的國家和地區,這樣就能夠使企業過剩的生產能力繼續發揮作用,繼續獲得收益。其次,採用這種投資模式,主要是以國內的技術、設備、原材料、零配件等實物作為出資物,另外再加小部分外匯資金,可以節約外匯支出,符合一些企業的實際需要。第三,企業採取境外加工貿易模式開展海外投資,還能夠合理地利用原產地規則,規避和突破各種貿易壁壘,有效拓展海外市場。

三、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

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是指我國某些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不論是採取綠地投資方式還是採取跨國並購投資方式均堅持在全球各地樹立自主品牌,靠長期的投入培育自主的國際知名品牌,靠消費者認同自己的品牌來開拓海外市場。

該模式以海爾集團為代表。海爾集團在海外投資和跨國經營過程中,始終以創立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為核心目標。早在20世紀80年代,海爾集團總經理張瑞敏就提出了「創海爾世界知名品牌」的戰略。1998年後海爾全力實施國際化戰略,使海爾成為國際化的海爾,讓海爾由中國名牌成長為世界名牌。

海爾集團在海外投資辦廠時,堅持打海爾的牌子,中方投資方是海爾,企業的名字是海爾,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是海爾牌的。由此看來,海外投資不僅是海爾佔領國際市場的手段,更是其創立世界名牌的有效途徑。海爾賦予了海外投資新的功能和含義。海爾採用的「先難後易」策略是由海外創牌模式決定的:海爾先進入歐美等在國際經濟舞台上份量最重的發達國家和地區,靠質量讓當地消費者認同海爾品牌,取得當地名牌地位然後靠品牌優勢以高屋建瓴之勢進入發展中國家。海爾在美國、歐洲實施設計、生產、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化戰略,正是為了在歐美國家樹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進而讓海爾成為世界名牌。隨著一個個本土化的名牌崛起於世界各地,海爾實施的創世界名牌的目標正在成為現實。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價值評估機構之一的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品牌》報告揭曉,中國大陸只有海爾集團一家入選,排在第95位。

在海外自主創牌投資模式的主要特徵十分明顯,一是企業海外投資無論採取綠地投資方式還是跨國並購方式,其核心目標之一始終是創立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二是採取「先難後易」策略,其中有兩層含義:即採取該模式的企業在進入國際市場時,採用先難後易的策略,如海爾在進入國際市場時先進入歐美等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有份量的發達國家和地區,靠質量讓當地消費者認同海爾的品牌取得當地名牌地位後,再靠品牌優勢進入發展中國家;同時,採取該模式的企業開展海外投資的道路也是先難後易的,即先到發達國家建廠而後再向發展中國家擴展。由於創自主品牌定位很高,所以企業在跨國經營的初期註定要經歷較長的困難期,之後品牌才能逐漸被消費者認識、認知和認同,才能打開局面。二是「先有市場,後建工廠」,如海爾先通過出口擁有自主品牌的產品的方式進入海外市場,等海爾的品牌被當地消費者認同、佔領一定的市場份額後再投資建廠。

海外投資自主創立品牌的模式有其優點和制約條件。從優點來說,首先,這種海外投資模式屬於「厚積薄發」型,雖然開始階段起步艱難面對的成敗風險大,但一旦打造出世界上知名品牌,就能在國際投資和生產中處於產業鏈的高端,就能獲得超額利潤,就可以不再為國外跨國公司打工,從而為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和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其次該模式將樹立統一自有品牌和本土化戰略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例如,為了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市場的不同需求,海爾在堅持統一自有品牌的前提下實行設計、生產和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發展戰略。

從制約條件來看,這種海外投資模式具有相當的挑戰性。首先它要求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和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擁有具有一定影響和知名度的品牌同時還需要國內投資企業有熟諳國外當地市場情況的專業人才來成功地打造和管理品牌。因為,到海外去辦企業已經有一定的難度,而在那裡林立的名牌之中創立自己的品牌就更難,而要將一個有待樹立和打造的品牌在當地塑造成知名品牌真是難上加難。這要求國內投資企業起點要高,在目前條件下,中國大部分企業不具備這些條件。其次,這種海外投資模式成本較高,風險較大。國際知名品牌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積累起來的,需要進行長期大量的品牌投入,應當說品牌的價值實際上是品牌投入的回報。那麼,海外企業既要進行生產投入,又要進行品牌投入,由於進行雙重投入,短期效益肯定要受到影響。

四、海外並購品牌投資模式

海外並購品牌投資模式是一種與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迥然不同的投資模式,它是指通過並購國外知名品牌,藉助其品牌影響力開拓當地市場的海外投資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徵一是「買殼上市」,即先收購國外當地知名品牌這個「殼」,然後藉助這個「殼」對產品進行包裝,獲得或恢復當地消費者的認同,快速進入當地市場。二是由於所並購的多是經營不善或破產的海外公司現成的知名品牌,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銷售渠道,所以該模式省去了海外品牌塑造和品牌推廣的時間與費用。三是該模式適用於具有一定資金基礎、信譽較好、有能力收購和駕馭海外知名品牌的大型企業。

海外並購品牌模式,已成為TCL集團獨特的海外投資模式。2002年9月,中國TCL集團下屬的TCL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通過其新成立的全資附屬公司施耐德電子有限公司(Schneider Electronics GmbH),收購了具有113年歷史、在德國和歐洲有廣泛的基礎、號稱「德國三大民族品牌之一」的百年老店施耐德電子有限公司的主要資產,其中包括「SCHNEIDER」(施耐德)及「DUAL」(杜阿爾)等著名品牌的商標權益。繼收購德國施耐德之後TCL集團又於2003年7月花費幾百萬美元間接收購了美國著名的家電企業戈維迪奧(Govedio)公司,這次收購是一次全資收購。戈維迪奧公司是一個做錄像機、DVD等視像產品的渠道公司,一年的銷售額約2億多美元。並購美國戈維迪奧公司後,TCL集團仍計劃在美國市場繼續使用戈維迪奧品牌銷售彩電、碟機等產品,努力擴大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借外國品牌開拓海外市場,已成為TCL集團獨特的海外營銷策略。

中國企業目前在國際競爭中的最主要優勢是成本優勢和產品優勢,最差的是品牌優勢,通過海外投資並購一些國外知名品牌,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實現三個優勢的結合,有利於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五、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

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指的是我國那些具有得天獨厚品牌優勢的企業,開展海外投資時不投入太多的資金,而多以品牌入股的合資形式或採取特許加盟與連鎖經營等其他方式進行拓展。採用該模式開展海外投資的我國企業目前為數不多比較典型的是北京同仁堂。

中華老字型大小同仁堂已有330多年的悠久歷史,如今已成為一家現代化的大型中葯企業。同仁堂的品牌譽滿海內外,作為中國第一個馳名商標,其品牌優勢得天獨厚。目前,同仁堂商標已受到國際組織的保護,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辦理了注冊登記於續,並在台灣進行了第一個大陸商標的注冊;同時同仁堂的產品已經暢銷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仁堂在中國擁有300多家零售和專營葯店,在海外也成立了l0多家公司或葯店,是2002年全國出口創匯最多的中葯企業。顯而易見,同仁堂的知名品牌已成為同仁堂集團開展跨國經營的特有優勢。同仁堂的海外投資,無論是品牌入股的合資形式還是採取獨資、特許加盟、連鎖等其他方式,都注意把「同仁堂」這個中華老字型大小的金字招牌向海外輸出,拓展海外市場。同仁堂的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與前面分析的以海爾集團為代表的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不同,後者是一邊「走出去」一邊進行創牌活動,而前者則是在往外「走」時已經成為海內外知名的比較成熟的品牌。

採用這一模式的前提條件是企業需擁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而這正是當前中國大多數企業的「軟肋」。因此,目前中國大多數企業還不具備採用這一模式的條件。但是,伴隨著中國企業爭創名牌進程的加速,相信在一定時期以後這種模式將會逐步流行開,因為來華投資的許多外國跨國公司都採用這種模式進入中國市場。雖然從總體上看中國的確缺少世界名牌,但是在中葯和中式餐飲等行業,中國的一些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商標,在國際上擁有核心競爭力。這些行業的企業進行跨國經營和海外投資,一定要注意發揮自身品牌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爭取早日將企業做大做強,早日成為獨具中國產業特色的跨國公司。

六、海外資產並購模式

所謂海外資產並購模式是指中方企業作為收購方購買海外目標企業的全部或主要的運營資產,或收購其一定數量的股份,以實現對其進行控制或參股的投資行為。中方企業並購目標企業後一般不承擔目標企業原有的債權債務及可能發生的賠償,只承接目標企業原有的資產和業務。2000年4月,萬向集團整體收購美國舍勒公司即屬於海外資產並購模式,另外,像海爾集團收購義大利電冰箱製造廠、北京東方電子集團收購韓國現代電子、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購並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五大油田的部分權益、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出資兩億多美元收購印尼油氣田資產、中國網通(香港)公司牽頭收購亞洲環球電信網路資產、華立集團收購飛利浦在美國聖何塞的CDMA移動通信部門、上海制皂集團有限公司收購美國SPS公司和Polystor公司可充電電池生產資產項目等也屬於這類投資模式。

美國舍勒公司始建於1923年,是美國汽車市場上的三大零部件生產供應商之一。早在1984年,舍勒公司給了萬向一筆3萬套的萬向節訂單,萬向由此開始了汽車零部件生產之路。萬向的產品在美國市場銷售都冠以「舍勒」商標。從1994年開始,由於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再加上內部決策的失誤,舍勒公司的經營開始下滑。後來,舍勒主動提出請萬向並購的要求。結果,萬向花了42萬美元收購了舍勒公司的品牌、技術專利、專用設備及市場網路等主要資產,而廠房、設備等由另一家公司買走。並購「舍勒」的最直接效果是,萬向在美國市場每年至少增加500萬美元的銷售額。更深遠的意義則是,由於並購了「舍勒」,萬向產品有了當地品牌、技術和生產基地的支持。

採用資產並購方式進行海外投資,可以避免目標公司向我方企業轉嫁原有債務及「或有債務」。因此,以並購方式進行海外投資時,若我方企業考慮到海外目標企業可能存在債務不清、可能因對他人提供擔保而在交易完成後引起賠償等問題時,可採取資產收購方式。另外,在資產並購方式下,只要目標公司贊成資產出售的股東達到法定人數即可進行收購,即使目標公司有少數股東想阻撓也不影響我方企業的實際收購。

這種方式的制約條件一是由於多以現金方式進行收購,故需我方投入較多運營資本。二是由於中方並購企業在完成並購後要對目標企業進行整合,以實現海外並購的目的,因而應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和整合人才。三是對目標企業債務、稅收和法律訴訟等情況掌握方面的任何疏漏都可能形成並購陷阱,制約並購目標的實現。

由於目前國際直接投資業務中主要的方式是並購投資,而不是新建投資方式(或稱綠地投資方式),所以應當說海外資產並購模式是一種比較流行的海外投資方式。還有,資產並購模式是以大量非上市企業為交易對象,上市公司終歸只是海外企業群體中的一小部分,因而這一模式比海外股權並購模式具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更適合廣大中小企業。隨著我國海外投資規模的日趨擴大,並購投資將日益成為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方式,其中資產並購模式會被更多的企業選用。

七、海外股權並購模式

海外股權並購模式是指我國公司購買一家海外目標公司(通常都是上市公司)發行在外的具有表決權的股份或認購其新增注冊資本,所獲得的股份達到一定比例可對該公司行使經營管理控制權的一種海外投資行為。在海外股權並購模式下,其交易的對象是海外目標公司的股權,而最終取得的是對目標公司的控制權,我國企業作為收購方成為海外目標公司的新股東。近年來,國內企業選擇股權並購模式進行海外投資的事例逐步增多,如2001年萬向集團並購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UAI公司、2003年北京東方電子集團收購上市公司冠捷科技等都屬於此類並購。

2003年8月,北京東方電子集團以10.5億港幣收購在香港和新加坡兩地上市的冠捷科技有限公司股份3.56多億股,以佔有其超過26.36%的股份成為冠捷科技第一大股東。冠捷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CRT顯示器、液晶顯示器、PDP顯示器以及液晶電視類產品的研發、製造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通過本次海外股權收購,北京東方電子集團將自此擁有從TFT-LCD面板到顯示器整機的技術和生產能力,以及遍及全球的市場、研發、服務體系,從而奠定了實現「通過產業整合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目標。

在股權並購模式下,作為投資主體的我方並購企業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但海外目標企業一般為在股票交易所掛牌交易的上市公司。股權並購實施過程復雜,但法律程序簡單。在法律程序上,只要並購方取得股權優勢後即可進行董事和監事的改選。股權收購完成後,海外目標公司作為我方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存在,擁有獨立的法律地位。由於買賣協議的簽訂方是我方收購企業和海外目標公司的不同股東,故該投資模式的交易決策具有分散性。

採用股權並購方式進行投資,由於不增加海外目標公司及其股東的稅收支出,故收購成本較低;同時可以運用股權並購方式取得目標公司的控股權,使目標公司在經營上與我方公司形成一個整體,為我方公司的國際化戰略服務。但採用這種模式,在股權收購條件下,我方企業要對海外目標公司的一切債務負責。另外,由於並購交易決策具有分散性,可能會遇到少數股東的阻撓。

隨著國際證券市場的發展,股權並購模式日漸通行。採用股權並購模式進行海外投資,我方企業既可以擴大生產規模和市場份額,實現規模經濟效益又可以節約交易成本,獲得生產要素內部化收益;運用股權並購方式我方公司可以在部分出資控股的情況下,以「小資本」控制「大資本」取得海外目標公司的控制權,實現企業資本滾動式發展,迅速實現企業海外擴張的目標;通過股權並購,還可實現我方企業海外間接上市的目標,即買殼或借殼上市。

八、國家戰略主導投資模式

國家戰略主導投資模式是指我國一些大型能源企業開展海外投資主要是政府的推動,注重的是國家的宏觀利益是為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的需要而向海外資源開發方面進行的投資。海外能源開發投資是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步驟,這類投資需要巨額資金投入,投資回收期限長,投資風險大,需要政府來推動和承擔主要風險。在這種模式中,即包括新建海外企業也包括通過資產或股權並購而設立的海外企業。現階段,這種投資模式主要體現在能源戰略方面,今後將向資源戰略擴展。

開展該模式海外投資的代表性企業當屬我國三大石油巨頭即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石油能源是保證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能源,開展國家戰略主導模式的海外能源投資是解決能源瓶頸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三大石油巨頭積極實施國家提出的「走出去」戰略,著眼國家長期能源安全,紛紛進行海外油氣田的投資開發,先後啟動了二十幾個項目。三大石油巨頭與國外的很多合作項目採取的是「份額油」的方式,即中國石油企業在當地的石油建設項目中參股或投資,每年從該項目的石油產量中分取一定的份額。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石油進口數量以及價格的穩定。

海外投資的主體一般是大型國有或國有控股重點能源企業,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資金來源有保證,抵禦風險能力較強,從而有利於確保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實施。由於把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宏觀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樣就比把企業利潤最大化作為第一位的其他投資模式能更有效地為國家戰略服務。我國人均資源佔有量較低,有些自然資源如石油的供給形勢己越來越嚴峻,為了維持國內經濟的穩定增長,中國必須通過海外投資參與國際能源生產分工,盡可能多地利用海外能源,落實國家的能源安全戰略。當前,中國規模最大的海外投資就發生在自然資源行業,而且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里,國家戰略主導模式的海外投資仍將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模式之一。但這種投資模式在非能源行業一般不採用,由於所需投資數額較大,眼下非國有大型能源企業採用也不現實。

九、海外研發投資模式

海外研發投資模式是指我國一些高科技企業而非傳統的製造企業或資源開發企業通過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利用海外研發資源,使研發國際化,取得居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並將對外直接投資與提供服務結合起來。首創這一海外投資模式的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華為」)。

華為在全球建立了8個地區部和32個分支機構在美國矽谷和達拉斯、印度班加羅爾、瑞典斯德哥爾摩、俄羅斯莫斯科等地建立了多家海外研發中心,並通過各種激勵政策吸引國內外優秀科技人才進行研發,從而能夠及時掌握業界最新動態。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截至2002年底,華為累計申請專利2154件,發明專利申請量居國內企業之首,華為申請國際和國外專利198項,是發展中國家企業里最多的。華為作為中國馳名商標在86個國家和地區注冊600多件次。華為依託全球化技術開發網路,利用遍布世界各地的研發機構,以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更快的響應速度和更好的性能價格,幫助全球運營商確立可持續贏利的運營模式。現在,華為的設備已經在非洲、南美、東南亞、東歐等地區40多個國家晝夜運轉,靠著掌握越來越多的核心技術,華為在世界電信市場上已經能與跨國公司比肩較量。

高科技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開展海外投資,必須擁有強大的技術開發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而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弱勢和薄弱環節正在於普遍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創新能力嚴重不足。要解決這個問題,完全可以學習華為的做法,進行海外研發投資,建立研發中心,利用海外的研發資源,推動研發國際化取得居於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提升科技國際競爭力。

3. 請問各位:中國企業對美國公司成功的投資、收購案例。

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所負責的領區是美國中西部地區九個州,是美國傳統製造業基地,集中了全美56%的製造業,《財富》全美500強企業中近120家位於領區內。截止到2004年底,中國企業共在該領區投資設立了30家公司,投資總額約1億美元,主要行業為汽車零部件、集裝箱拖掛車、機床及組合生產線、手機電池、割草機等。近幾年來,中國一些製造業企業通過直接投資收購了一些美國企業,利用其國內母公司原有優勢,在美國市場開展經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現將中國企業在美國中西部地區投資並購的幾個特點歸納如下,希望能為國內製造業企業走出去提供一些啟示。

一、同業並購,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近兩年來,中國企業在美中西部地區並購了四家美國製造業企業,基本上屬於同業並購,例如大連機床集團並購了英格索爾公司下屬的兩家企業、秦川機床公司並購美國機床公司、深圳集裝箱公司並購並成立了美VANGUARD集裝箱拖掛車製造公司。通過並購,不但擴大了國產配套部件的出口,而且獲得了被收購企業的生產技術、人力資源和品牌等,通過優勢互補,提高了產品檔次並增強了企業自身的實力。

例如,大連機床集團投資上千萬美元,全資收購了美國機床製造業知名公司英格索爾生產系統公司,成立了大連機床集團英格索爾生產系統公司(DMTIngersollProctionSystems),主要從事組合機床(生產線設備)的生產和銷售。

這個具有中國血統的美國公司,既有世界機床業的馳名品牌和銷售渠道,又有中國低成本後援和大連廠在國內的25個銷售網點。產品既在美國市場銷售,又可滿足中國市場需求。公司正常經營後,承接來自美國通用、福特及其他國家的訂單,每台機床售價高達百萬美元以上。

中國深圳集裝箱北美公司投資收購了美國一家集裝箱拖車生產企業。收購完成後,中集北美公司及時投入了部分設備和資金,完成了對原公司的技術和生產線的改造,聘請了資深專業人員負責新公司的管理、銷售和財務。同時,中集北美公司注重利用國內母公司管理和技術優勢,從國內采購部分原材料,降低生產成本。目前,該公司已經達到了年產8000台的設計生產要求,年銷售額可達1億美元以上。

陝西秦川集團有限公司,在密執安州投資收購了一家美國拉床(broach&machine)生產企業及其子公司。通過結合秦川集團在切削方面的技術優勢,企業目前運轉正常,除繼續生產機床產品外,還將銷售秦川公司產品。

二、獲取銷售網路、物流系統及品牌,延伸價值鏈

在美國中資企業生產的產品主要面向當地市場。憑借投資並購,可以充分利用原企業的各類資源,包括銷售網路、物流系統、品牌等,使中國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無形資產。

例如,大連機床集團收購瀕臨破產的英格索爾生產系統公司後,使其資金周轉問題得到解決,公司擺脫困境、重整旗鼓進入了正常運營。該公司憑借在美機床業界的良好聲譽,使得老客戶接踵而來。來自通用汽車(GM)、福特汽車(Ford)、約翰迪爾拖拉機公司(JohnDeere)、德爾福公司(Delphi)、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er)和康明斯柴油機公司(Cummins)的訂單使得英格索爾生產系統公司近兩年的訂單已經排滿。

三、明確並購目標,選擇合適方式和時機

堅持公司主業,樹立明確的發展目標和方向,不盲目追求大而忽視強,在收購或投資前反復論證,選擇最佳時機及時出手。

大連機床集團和英格索爾生產系統公司已經有20多年的業務往來。大連廠對英格索爾在機床業界的名望敬仰已久,對其產品技術、質量、市場甚至領導層性格特點都非常熟悉。在通過知情者得知該企業經營不善的時候,大連機床公司抓住機會果斷地將其收購。

深圳集裝箱公司在收購前,對美國市場和集裝箱拖掛車行業進行了近兩年的調查研究,在印地安那州選定了幾個收購對象並通過破產拍賣形式並購了美國企業。這種方式的並購,被拍賣公司財政狀況完全公開,買方對其債務情況一目瞭然。

四、聘用外方管理人員對於收購完成後的企業管理,以上幾家中資公司無一例外地選擇了由外方負責並僱用當地工人。大連機床集團保留了原廠的全部管理人員,中方僅派遣一名股東代表常駐美國。深圳集裝箱公司也聘用了具有豐富經驗的業內人士負責經營和管理,中方派遣技術人員。在企業日常經營中,生產、財務、銷售均由當地雇員負責,中方作為股東著重把握企業盈收、技術交流以及部分產品國內配套等問題。

五、企業效益與其在當地的社會效益相得益彰

中國企業並購美國企業後,訂單源源不斷,銷售前景樂觀。深圳集裝箱美國公司並購僅一年,其拖掛車銷售就超過了1億美元,大連機床美國公司除了立足美國市場外,正在通過上海通用、海南馬自達公司尋求對中國出口。它們同時也給美國當地經濟帶來活力並創造了就業機會。大連機床美國公司為依利諾州的羅克福德市(Rockford)創造了95個工作職位,深圳集裝箱美國公司給印地安那州西北部帶來了300多個就業機會,並成為其所在的夢那鎮(Monon)雇傭人數最多的企業,它同時還帶活了小鎮的餐飲業。中國企業在美中西部的投資動態,近來引起媒體關注,芝加哥商界雜志《Crain』s》、《金融時報》都對中國企業的投資情況進做過客觀報道。

閱讀全文

與中國企業去北美如何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護照如何去越南 瀏覽:533
伊朗位於什麼區 瀏覽:508
印尼哪裡產瑪瑙 瀏覽:992
伊朗盛產什麼水果 瀏覽:744
印度辣眼睛怎麼吃 瀏覽:663
義大利車站在哪裡 瀏覽:852
怎麼從伊朗帶貓 瀏覽:723
瑞麗和中國哪個發達 瀏覽:646
中國海軍在建的軍艦有哪些 瀏覽:969
英國貝純衣物除菌液怎麼樣 瀏覽:549
中國柴犬是哪裡的 瀏覽:18
義大利人怎麼看番茄義大利面 瀏覽:339
中國企業去北美如何發展 瀏覽:241
近代中國女性多久結婚 瀏覽:690
英國多少錢才是富豪 瀏覽:601
義大利西班牙哪個隊厲害 瀏覽:569
50萬越南幣能在越南買多少東西 瀏覽:481
印尼喜歡什麼 瀏覽:265
進口伊朗石油多少噸 瀏覽:446
中國熊貓哪個地方多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