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地理中國有哪些地理知識

地理中國有哪些地理知識

發布時間:2024-10-17 03:03:00

① 《地理中國》每集知識點是什麼

《地理中國:百年地理大發現》每集知識點:

1、鳥之謎

鳥類的特徵不在於翅膀和飛翔,而是羽毛,自然界中只有鳥類有羽毛;當時沒有鳥類的過渡性化石,鳥類是由其他物種進化而來。

1861年(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第三年),德國生物學家馮·邁耶在德國索倫霍芬小鎮發現距今1.45億年侏羅紀晚期的始祖鳥化石。

他提出假說,始祖鳥長著翅膀,而且還有羽毛,但是翅膀末端有發達的爪子,長著長長的尾椎骨以及整齊的牙齒,都呈現出爬行動物的特徵,證明這是一隻具有爬行動物特徵的過渡性的鳥。

1868年,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提出鳥類恐龍起源假說,他分析出始祖鳥後腿與獸腳類恐龍後腿有35處相同特徵,但是其他科學家認為這是趨同進化的結果。

2、風吟大漠

地球上約有1/5的陸地是沙漠;1895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從新疆喀什向東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尋找喀拉墩,樓蘭、米蘭、且末、尼雅、丹丹烏里克,喀拉墩,公元七世紀之後就沒有了。

一五計劃修建包蘭鐵路,中間穿過騰格里沙漠,在沙坡頭治理流沙,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撰寫《向沙漠進軍》。

1959年,29歲的朱振達被竺可楨委以重任帶領中國第一支沙漠考察隊隊長。

中國西北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塔克拉瑪干沙漠(世界第一大流動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柴達木沙漠、庫姆塔格沙漠、庫布齊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

乾旱地區的稱為沙漠,半乾旱地區的稱為沙地;以賀蘭山為界,賀蘭山以西的沙漠面積廣闊,但形成已有已有百萬年的歷史,是由於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擋了細潤的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原因;而賀蘭山東部,數百年時間內大片草原變成沙地。

蘇聯專家傳來了草方格沙障,中國改良從5米見方改為1米見方,麥草長度20厘米;草方格內沙子表面出現一層薄薄的殼狀物,麥草腐爛,藍藻結皮的生物土壤結皮,以後會發展成為更加穩定的蘚類結皮,地衣結皮。

3、問天冷暖

19世紀末,阿爾卑斯山上奧地利氣象學家漢恩,提出氣候穩定不變理論,在一定的時間尺度內,氣候是一種穩定不變的常態。

20世紀初,美國人霍普金斯用物候現象,提出了霍氏生物物候定律,北美溫帶區域,維度每向北移動1度,經度向東移動5度,或者海拔上升122米,春季和初夏的物候期將延遲4天,秋季相反。

北美是一個比較標準的大陸,沒有高山峽谷的阻斷,適用霍氏生物物候定律,中國由於佔1/4領土的青藏高原而有改變。

國學功底深厚的竺可楨研究中國古籍上記載的物候現象梳理歷史氣候演變規律,主要是《四庫全書》,匯集了從先秦到清代的歷代主要典籍,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分,時任浙江大學校長的竺可楨負責《四庫全書》在戰爭時期的轉移。

亞洲象,5000年前在燕山(京津冀一代)腳下,3000年前在秦嶺一帶,1500年前在長江中下游一帶,500到1000年前在廣西廣東一代,現今只在雲南邊境有。

4、黃土天書

1870年,寫就了《中國》這部巨著的德國學者李希霍芬在黃土高原上遭遇到沙塵暴,提出「風成假說」。1950年前後,蘇聯學者帕夫林諾夫依據故鄉伏爾加河洪水泛濫的研究經驗,提出黃土高原的「水成假說」。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發建設黃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劉東生來到黃土高原研究。黃土紅土交替,紅土成因:土壤中的CaCO3隨雨水溶解並在在紅土層下方沉積成鈣結核,俗稱料姜土,相對堅硬,而土壤中的Fe被氧化使得土壤逐漸變成紅色,形成紅土層。

紅土層下半部分由於鈣結核的沉積堅硬結實,成為能抗壓的重要的支架層,建造窯洞時被利用在窯洞的頂部,所以窯洞頂部大多都為紅土層。

黃土各處厚度相同,上下層顆粒大小沒有明顯區別,並沒有洪水沖擊淤積的厚度不一,大塊顆粒在下層的特點,而且太行山上也有黃土存在,所以「水成假說」不對。

劉東生在黃土高原考察了東西走向4條,南北走向6條的10條大剖面,得出黃土顆粒大小區別,並根據黃土帶的方向推斷出風來的方向在西北方,提出了「新風成說」。

紅色土的形成需要充足的雨水,所以推斷紅色土和黃色土的交替可能是沉積層形成時氣候的濕潤程度不同;黃土層中的蝸牛殼是乾冷型的,紅土層中的蝸牛殼是溫暖型的。當時學術界普遍認同第四紀有四次大冰期的觀點,但是黃土層紅土層的交替卻有32層,因此第四紀有32次冷暖交替。

做出黃土高原的岩心的古地磁的磁化率分析,海洋科學家用深海鑽探技術提取海底沉積物的有孔蟲化石並進行氧同位素研究繪制出對應遠古地質時期氣候冷暖變化曲線,與黃土高原岩心古地磁曲線相符,推翻了經典的第四紀四次大冰期學說。

黃土高原、極地冰芯、深海沉積並列成為研究全球氣候變遷的三大支柱。劉東生2002年獲得國際環境科學的諾貝爾獎「泰勒獎」,迄今為止是唯一一個獲得此獎項的中國大陸人。

5、遠古奇花

在地球上迄今為止找不到從無花到有花,從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的過渡性物種。有花植物化石應該最早出現在熱帶,但是找不到更早的化石,只有一億年的化石。孫革在黑龍江找到了1.25億年的被子植物化石,星學花序。與一位美國學者在以色列找到的化石「以色列古花」相同。

1.25億年前中東和遠東都有相同的植物,植物的傳播需要時間,那麼一定還有更早的被子植物。俄羅斯古生物學家克拉西洛夫在蒙古發現了比星學花序早幾百萬年的「古爾萬果」化石可能是被子植物。

古爾萬果的底層也產狼鰭魚,是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最早的真骨魚類,肯定是比星學花序的底層早。遼西也產狼鰭魚,孫革去了遼西,1996年發現了1.3億年前的被子植物化石遼寧古果;而且在地層中發現了古爾萬果是裸子植物。

遼寧古果的莖枝太細,不足以支持沉重的上部分,猜測被子植物起源於水中。2000年在遼西發現了中華古果化石,被子植物,莖枝細弱,葉子細而深裂,根部不發達證明不用很深吸收水,證明了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起源於水中。

6、地心烈焰

世界上四大陸地斷裂帶:東非大裂谷,東亞大裂谷(安徽山東渤海黑龍江西伯利亞),萊茵河裂谷、盆地山嶺省。中國國內活火山很少,近百年只有昆侖山有一次爆發。劉嘉麒師從著名地質學家劉東生,寫就了《中國火山》一書。

1997年,劉嘉麒來到雷州半島的廣東湛江湖光岩,湖光岩是一個瑪珥湖,瑪珥式火山噴發是指岩漿上涌的過程中,遇到地下水發生爆炸,巨大的水蒸氣噴出地表,使地面塌陷形成低平火山口,然後逐漸積水所形成的火山湖就是瑪珥湖。

湖光岩的瑪珥湖與德國西部艾菲爾高原的瑪珥湖並成為姊妹湖。東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最長的大陸斷裂帶,南起莫三比克中部,在希雷河口分為東西兩支,一路北上刺穿紅海,直到歐亞大陸,長度將近赤道六分之一周長,擁有世界上四大火山帶之一,東非裂谷火山帶。

世界上四大火山帶:環太平洋火山帶,大洋中脊火山帶,東非裂谷火山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帶(地中海-印度尼西亞火山帶);世界上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地震帶;劉嘉麒認為東非大裂谷最終將走向平靜,不會繼續裂開。

② 誰能幫我總結高中地理中國地理部分知識點

對不起,似乎出現了一些錯誤。我將重新整理並修正內容。以下是修正後的中國地理知識點:
1. 中國的地理位置和疆域
- 經緯度位置:位於北緯4°至北緯53°,東經73°至東經135°之間。
-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 鄰國:共20個鄰國,包括俄羅斯、蒙古、朝鮮、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等。
2. 中國的人口和民族
- 人口: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超過14億。
- 民族:56個民族,漢族占人口絕大多數,其他55個少數民族包括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等。
3. 中國地形和氣候
- 地形:地形復雜,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廣闊的華北平原、橫斷山脈、丘陵和山地等。
- 氣候:氣候類型多樣,包括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和高原氣候等。
4. 中國水資源
- 水資源總量豐富,但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 主要河流:長江、黃河、珠江、黑龍江、塔里木河等。
5. 中國農業
- 農業是中國經濟的基礎,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
- 主要農產品:稻穀、小麥、玉米、棉花、茶葉、水果等。
6. 中國工業和城市
- 工業體系完整,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生產國之一。
- 主要城市:北京(首都)、上海(國際大都市)、廣州、深圳(經濟特區)等。
7. 中國交通和通信
- 交通網路發達,公路、鐵路、航空、水運四通八達。
- 通信技術先進,互聯網用戶數量龐大,移動通信網路覆蓋廣泛。
8. 中國地理特徵與經濟發展
- 地理特徵對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如地形、氣候、水資源等。
- 經濟發展迅速,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以上是中國地理的主要知識點,希望這次的整理對您有所幫助。

③ 地理中國每集知識點

地理中國知識點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位於亞洲東部,東北部和南部臨海。它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擁有56個民族。它的首都是北京,並納入了22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它的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公里,佔地球凈陸面積的約6.5%。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形因復雜而多樣。從東到西的海拔高度通常變化很大,從海平面到西藏的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峰)有約8,848米的高度變化。中國也有廣大的森林,特別是在東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最大的水文系統是長江和黃河。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貨幣是人民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語言是普通話。中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其經濟一直以來都是世界上最大的之一。它的歷史和文化遺產也相當豐富。歷史上,中國大約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並且依然保留著許多古建築、傳統服飾、文學作品和藝術品,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理中國知識點二:長江流域的濕地資源

長江是中國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流域面積約為180萬平方公里。由於中國的濕地面積佔全球的1/10,在長江流域內有大量濕地。

長江流域有8個重要濕地、36個附屬濕地和許多季節性濕地。其中最有名的是鄱陽湖。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其面積約為3375平方公里,是長江流域和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鄱陽湖不僅是長江流域最重要的生態系統,而且是中國水產業的中心。

長江流域的濕地資源對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都有重要意義。它們可以為當地居民提供大量自然資源,如魚類、水稻、竹子等,同時也提供許多生態系統服務,如水凈化、氣候調節等。這些濕地資源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地理中國知識點三: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一處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的文化景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是在唐朝時期的一個佛教藝術寶庫,以其豐富的佛教藝術和文化內涵而聞名。

敦煌莫高窟是由佛教藝術家和工匠在1,000多年的時間內創造的。它的壁畫和石雕是中國唐朝、五代十國時期和西夏的文化、哲學、宗教和藝術的集大成者。這些壁畫和石雕代表了佛教藝術的最高水平,其中有一些作品被譽為“東方佛教藝術的珍寶”。

敦煌莫高窟包括洞窟、壁畫、石雕和銅雕,展示出了古代中原、西域、印度的文化和藝術上的相互交融。這些珍貴的藝術遺產也記錄了中國古代藝術和文化的發展歷程。

地理中國知識點四:西藏高原的自然環境

西藏高原是中國境內面積最大的、海拔最高的高原,更高的地形在世界上僅有喜馬拉雅山脈。它是一個巨大的、自然偏遠的區域。

西藏高原的自然環境是獨特而富有挑戰性的,由於當地地形崎嶇、氣候惡劣,產生了特有的自然景觀。西藏高原上有大量的火山、瀑布、湖泊、峽谷和峰頂。此外,西藏高原的自然環境還有大量的野生動物和植物,北極狐、藏羚羊、野氂牛、雪豹等野生動物都生活在這里。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西藏高原也經歷了重大的環境問題。由於當地自然環境的獨特性和中國現代化的需求之間的矛盾,導致了一些環境問題,如過度放牧、過度截流、氣候變化等。因此,保護西藏高原的自然環境是至關重要的。

閱讀全文

與地理中國有哪些地理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南北跨度多少公里 瀏覽:971
英國吃什麼菜最好 瀏覽:718
中國哪些軍校入校就有軍籍 瀏覽:485
感覺英國沒有什麼著名的品牌 瀏覽:284
中國有哪些專屬車型 瀏覽:687
五月份義大利生菜怎麼種植產量高 瀏覽:968
印尼燕窩為什麼有中草葯味 瀏覽:592
為什麼英國是男尊女卑 瀏覽:283
999人民幣等於多少越南盾 瀏覽:519
和伊朗做生意會怎麼樣 瀏覽:234
越南芽庄膏脂有多少錢 瀏覽:875
越南工人收入多少 瀏覽:948
伊朗有哪個城市 瀏覽:151
英國女兵有什麼好處 瀏覽:554
天使的義大利文怎麼說 瀏覽:162
如何辦理英國的手機號 瀏覽:905
印度的傳宗接代觀念怎麼來的 瀏覽:587
義大利4大男裝品牌有哪些 瀏覽:800
義大利謝謝怎麼讀grazie 瀏覽:731
越南版手機有哪些 瀏覽: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