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欣賞中國畫
1、看
「四看」原則:一看氣韻;二看意境;三看筆墨;四看詩書畫搭配。
對人物畫的欣賞要像看電影、看小說、看環畫那樣看其是否用筆精準,看其是否細膩傳神,看其是否主題突出、故事精彩、情節感人。
2、游
對待山水畫欣賞要像旅遊區旅客觀景一樣一路仔細地觀覽過去。北宋畫家郭熙提「高、深·平」的「三選法」,就是對待一幅完整的山水畫要採取「平遠、深遠、高遠」的辦法來進行鑒賞。
3、悟
對待花鳥畫欣賞要像在花園里賞花在古玩店裡鑒賞古玩一樣認真觀賞,最後參悟出其精神內涵和表達的主題思路。
最後,簡單的說說當前中國畫鑒定:
一是看紙質(新老渲紙、麻紙、帛,有別於老畫新畫);
二是看筆墨(是否是印刷品再添筆,現今行畫有本刻水印,作坊拼圖等高仿作品);
三是看結構(是否屬於拼湊成圖);
四是看繪印(書法、印章是否真實)。
(1)中國畫的四難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中國畫的特點
1、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2、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3、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
4、 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二、中國畫的分類
1、人物畫
我國的人物畫,歷史悠久。據記載,商、周時期,已經有壁畫。東晉時的顧愷之專尚畫人物畫,是在我國繪畫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以形寫神"主張的畫家。唐代閻立本也擅長人物畫。還有吳道子、韓斡等等。都為人物畫做出了的貢獻。唐以後畫人物畫的畫家就更多了,歷代都有。
2、山水畫
山水畫(俗稱風景畫、風光畫),是專門的藝術學科,歷史悠久。自唐代以來,每一時期,都有著名畫家,專尚從事山水畫的創作。盡管他們的身世、素養、學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夠用過筆墨、色彩、技巧,靈活經營,認真描繪,是自然風光之美,欣然躍於紙上,其買相同,雄偉壯觀,氣韻清逸。
3、花鳥畫
中國花鳥畫多姿多彩,引人入勝。它與山水、人物畫並列為中國繪畫藝術的專門學科。花鳥畫就廣義講,應包括花鳥、禽獸、昆蟲、魚介等。
② 如何鑒賞中國畫[轉載]
中國畫對於我們每一位青年學生來講都不陌生,但是對於如何鑒賞一幅中國畫,恐怕有些同學很難說出個子丑寅卯來。長期以來,很多人一直憑個人感覺來品評,喜歡就肯定,不喜歡就予以否定,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可供參考的標准。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門類繁多、形式各樣,品評、鑒賞中國畫或許本來就難有什麼固定的標准,那麼到底怎麼來鑒賞一幅中國畫的品質優劣呢?我們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一、氣韻 。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做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這里所說的「意」和「神」就是指的「氣韻」。「氣韻」是中國繪畫藝術領域當中特有的字眼,也是中國畫當中最重要的構成元素。她並不是實質的、具體的某種東西,而是一幅畫當中,作品客體作用於鑒賞主體的一種意象的東西,具體體現在表現形式的匠心獨運,布局安排的別出心裁,並尤其體現在筆墨運用的靈活和巧妙上,總體的畫面表現上能抒發一種主觀性靈,描繪一種美的意境,體現一種生活情趣,感官上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和愉悅心情。在人物畫中,指人物精神意態的傳神生動。《世說新語、巧藝》雲:「顧長康畫人物,或數年不點睛,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美醜),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這里)中。』」顧愷之所說的「傳神寫照」就是指的「氣韻」。在山水畫領域中,主要指超凡脫俗的繪畫意境。明代唐志契《繪事微言》曰:「寫意,寫畫亦不必寫到,若筆筆寫到便俗,神到寫不到乃佳。」而花鳥畫則是指畫面簡淡、誇張、概括、不求形似,更求意達,注重抒發主觀情趣和個人思想。如元人湯垕《畫鑒》雲:「寄興寫意者,慎不可以形似求之。」這里所講的都是強調「氣韻」要生動。南朝蕭齊著名畫論家謝赫在他的《畫品》中提出「六法」,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就把「氣韻生動」放在第一位。盡管當時謝赫是用來品評人物畫的,但在唐以後,「氣韻生動」被繪畫界引申到所有繪畫領域,並被公認為品評中國畫的最高美學准則。「氣韻生動」在中國畫當中不能獨立存在,她的實現要依靠筆墨的靈活運用,布局的巧妙安排,設色的准確生動來共同完成。 二、 筆墨 。中國畫的繪畫技法十分講究筆墨技巧的運用。筆是指皴、擦、點、勾、勒、擢等運筆方法和技巧。墨是指烘、染、破、積、潑等用墨方法和技巧。筆法講究長短、粗細、緩急、曲直、方圓、頓挫、轉折等變化,以表現不同物質的質感。布墨講求干、濕、濃、淡,以塑造形體、烘托氣氛。在中國畫里,筆與墨的關系就如同骨與肉的關系。兩者結合起來運用,畫面才能血肉飽滿。韓若拙《山水純全集》雲:「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荊浩《筆法記》又雲:「筆者雖依法則,運轉變通,不質不形,如飛如動,墨者高低暈淡,品物淺深,文彩自然。」以上都說明了用筆與用墨的關系,即作畫筆為主導,但須與墨有機結合,相互輝映,才能取得良好的藝術效果。筆墨能否很好地結合運用,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氣韻」生動,而「氣韻」生動是筆墨技巧在畫面中最突出的反映。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曰:「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運墨而五色俱,是為得意。」也指出了立意和筆墨的主從關系。在一幅中國畫中,筆墨也是畫家傳統繪畫功底是否深厚最為突出的體現。也是畫家繪畫表現技能和技巧是否高超最為突出的反映。我國古代品評畫作有「神品」、「妙品」、絕品」之分,是根據畫作的「氣韻」區分的,實際上也是對筆墨運用所體現的視覺效果的一種定位。 三、 構圖。 中國畫落筆講究布局,也就是構圖落幅,即畫面內容所處位置的具體布置和安排。南朝蕭齊謝赫「六法」中的「經營位置」大體也是指的這個意思。中國畫與西畫迥然不同,落幅不講究焦點透視,勾畫不拘泥於外表的肖似,主要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和表現繪畫對象的客觀性靈。在中國古代各個歷史時期,很多丹青妙手或因形勢須要,或因材料限制,或因個人偏好,創造出了種類繁多的繪畫構圖形式。比如常見的長卷、立軸、冊頁、扇面等等。在具體的構圖技巧上,也一般不遵循西方的黃金分割定律,而是或獨幅,或連續的形式,靈活多變,大膽誇張地構圖,甚至高寬、大小比例失調,正所謂不求形似,重在傳神,「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種構圖方法能表現特殊的意境。中國畫構圖講究運「氣」。下筆如圍棋,所謂「金角銀邊草肚皮,」「氣」居「天元」(中心)容易滯,正是中國畫構圖的潛規則。比如「計白當黑、」「疏處可跑馬、」「密處不透風,」等等很多具體的構圖技巧就是說「構圖意簡而氣足,」「疏處不漏氣,」「密處不堵氣。」這些構圖技巧能表現一些通透靈動的意 境。在山水畫方面,構圖又稱為「起勢」。北宋畫家郭熙之子郭思整理的《林泉高致》就明確提出「三遠」,即「平遠、」「高遠、」「深遠」三種有關山水畫的起勢法則。不僅如此,中國傳統的移步換景式的「散點透視」法則的運用,還能突出表現出山峰層巒疊嶂之勢,江河咫尺千里之感。在中國美術史上,運用「散點透視」最典型的作品就是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作品雖然歸類於風俗畫,但在方寸之地,卻表現出宋都東京汴河一帶幾十里城鄉生活氣象,較之山水畫不失氣度恢弘之勢,令人視野開闊,有俯瞰天下之感。一幅中國畫,構圖的巧妙與否,直接影響到「氣韻」是否生動,而「氣韻」生動與否也是對構圖是否合乎情理的一種反映。並且構圖也制約著筆墨的發揮,筆墨的發揮同時也可以說是構圖的形成。 四、設色。 中國畫顏料多為礦物質和動物外殼的粉末,色澤明麗,附著力強,經久不變。在浩如煙海的中國歷史上,自遠古繪畫產生開始,一直到清末民初,幾千年來幾乎各種形式的中國畫設色多為平塗,但是在各個歷史時期,中國歷代畫家對繪畫技巧都有所探索和創新;他們在發展了構圖形式和筆墨技巧的同時,也改進、豐富了很多設色技巧和方法。如唐代人物畫的著色,張萱、周仿二人開創了「三烘九染」的明麗厚重的設色方法;明末以曾鯨為代表的波臣派,因受西畫技法傳入影響,開始在人物畫方面有所突破,在人物面部施以不同色相和色度的色彩,以表現人物面部的立體結構;設色技巧在近現代得到更大的發展,種類變得更多,設色方法更為復雜,尤其在現當代繪畫中,人物畫設色流派紛呈,技巧多樣。但是無論哪種設色技巧,都是以追求形象生動地反映人物的外在氣質和精神面貌的和諧統一為最終目的的,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形神兼備」。在山水畫當中,因為設色不同,我們把它分為水墨山水、青綠山水、淺絳山水、金碧山水四大類。青綠山水始於隋唐時期,主要以石青、石綠等色來表現蔥郁秀潤的山水風景;淺絳山水為元代黃子久所創,即在山體或樹木之上施以淡赭石,表現清淡簡約的山水田園生活;金碧山水為唐人所創,多以硃砂、朱墂、金粉等色彩施以山岩絕壁、亭台摟閣、晨雲晚霞,以表現金碧輝煌、絢彩奪目的山水風光;水墨山水相傳始於唐代王維、張澡二人,雖然不設顏色,但是墨色自身的變化賦予了畫面更加恬淡、清雅的山水田園意境。在花鳥畫中,因為表現形式有工筆和寫意之分,設色更是林林總總。有的色彩清潤淡雅,富有詩情畫意;有的響亮明麗,精顯富貴華麗;有的大膽濃烈,飽涵現代氣息。無論朴實與華麗,還是粗放與儒雅,都是各有千秋,難分伯仲,但是,不管何種形式的中國畫,設色方法一般都要和繪畫材料相適應。不同的繪畫材料,就要選用相應的且富有表現力的色彩來著色。不僅如此,在絹本或紙本的中國畫當中,設色還要和筆墨的運用相協調。有時墨與色以不同的比例相融合,不但能達到意想不到的色彩效果,甚至將設色直接成為筆墨運用的一部分。所以,設色技巧一般要靠筆墨的運用來實現,並且和筆墨緊密結合,直接構成畫面的表現手段,並在一定程度上對「氣韻」生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且在不斷地運用當中逐漸豐富著構圖。 如上所述,中國畫講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意在筆先」,未畫竹而「成竹在胸」,不寫山川而方寸已定。所以氣韻、筆墨、構圖、設色在實現時段上幾乎沒有先後之分。中國畫的特殊意境幾乎是後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中國畫妙在實現「氣韻」生動,而重在體現筆墨運用,巧在展現構圖別出心裁,要在表現設色獨具匠心。「氣韻」生動是最終目的,筆墨、構圖、設色都是實現手段。「氣韻」主要靠「筆墨」來實現,「筆墨」主要靠「氣韻」來反映;「筆墨」完善著「構圖」,「構圖」制約著「筆墨」;「設色」以「筆墨」為依據,「筆墨」以「設色」為補充。四者關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在有機統一中共同構成了中國畫的四大「要素」。我們在鑒賞中國畫時,要充分考慮四者的相互關系,不可偏執於一端。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中國畫表現形式的多樣性與內容的豐富多彩。學會從各個角度全面地、客觀地、歷史地、辨證地分析問題。鑒賞中國畫也不能以個人好惡而見優劣,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不能拿品評西畫的標准來鑒賞中國畫。
③ 國畫的四個難點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可見中國畫流傳久遠。國畫技法眾多,要學好國畫並非易事。那麼國畫的難點都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國畫一難:畫人難畫手
人的面目不一定比手容易畫,但大家對面目特別注意,連小孩子畫的人,面目都不會錯。手的姿勢變化很多,五指的具體組織,都很復雜,可是生長在自己身上,時刻可以看到,反而熟視無睹,不去細察。古畫人物面目多數畫得很好,然而畫手出洋相的也不在少數。在創作時如備一面鏡子,自己對鏡一畫,也可以解決一些問題。
國畫二難:畫獸難畫狗
狗固然難畫,畫虎豹也不見得容易。古人所以特別提出狗難畫,原因與手的難畫同一道理。狗在眼前,反而疏忽,畫不真實。可是一般人對狗最熟悉,稍有錯誤立刻看出。虎豹不常見,畫差了也少有人指摘。現在各地有動物園,對猛獸,非但可以細心觀察,還可以大膽寫照,不過「虎落平陽」,山君已經垮了台,現在囚在牢籠中,更像一隻偎灶貓。要描寫它的山林威風,古人摹擬和想像的方法,還有可取。其實畫動物不僅是畫像皮毛,更主要在描摹它的神態。
國畫三難:畫花難畫葉
在畫面上花朵是主,但紅花雖好,全靠綠葉扶襯。葉在章法上、氣勢上都有重要性,提出葉比花難畫,完全對的。學畫花卉,應先了解它的生理結構和特徵。花朵可以勾好,較易著手,葉卻要多多練習,用筆要「寫」,不是描,要一氣呵成,一筆下去,不能稍有修改,或簡直不能修改。花卉從真到美,主要在畫葉方面***當然在畫面上還有其他許多必要條件***。「畫花難畫葉」,說明花卉畫要重視畫葉。
國畫四難:畫樹難畫柳
柳樹,株干向上,而枝梢下垂,形勢相反,運筆方向有矛盾,如果連干帶枝,一氣呵成,一定畫不好。枝和干要分兩起畫,先盡量畫干,筆筆向上沖,俟干已畫成,另換一支適宜的筆,由上勾下,勾出全部柳條。勾時要特別注意柳條的結頂,即干與枝的轉折處,也即一樹的頂端。結頂分枝要相成相破,有疏有密,有層次,有生發。畫有葉柳較易,畫無葉柳難,可於葉落後,對柳多多觀察,隨手勾寫。主幹要蒼老,垂條要嫋嫋多致,柔和爽朗,既不紊亂又不呆板者乃佳。畫竹要「胸有成竹」,畫柳卻不能胸有成柳,這是由於竹和柳結構不同。所以一切表現方法,都要從實際出發,靈活運用。
④ 中國的國畫講究什麼
中國的國畫講究:
1、畫面有意境,畫外有精神,畫外有畫。
2、格局版式講究密不透風,疏能跑馬,即疏密有致。
3、詩、書、畫、印俱佳。
4、寫意畫需要注意是否大寫意與小細節的結合、比例是否協調,質感與意境是否到位。
5、花卉、梅、蘭、竹、菊之類都可以用上面的123來評判,只是需要注意每種花的獨特魅力和精神所需要營造的意境各不相同。比如梅,多為營造凌寒獨自開,傲立風雪等等很獨特的魅力和精神。蘭則講究幽雅,在格局版式上也應該是很雅緻、空靈為佳。其餘類推。
6、貓可以寫意、可以工筆。寫意則以寫意論好壞,細描則看細節和質感。也是可以從大原則來判斷的。
意境經營很重要。 ◇中國畫
簡稱「國畫」,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璜之。人物畫從晚周至漢魏、六朝漸趨成熟。山水、花卉、鳥獸畫等至隋唐之際始獨立形成畫科。五代、兩宋流派競出,水墨畫隨之盛行,山水畫蔚成大科。文人畫在宋代已有發展,而至元代大興,畫風趨向寫意;明清和近代續有發展,日益側重達意暢神。在魏晉、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時期,先後受到佛教藝術和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作畫之工具材料為我國特製的筆、墨、紙、硯和絹素。近現代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
◇水墨畫
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徵性、自然性。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圖畫歌》雲:「江南董源傳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就是說的水墨畫。唐宋人畫山水多濕筆,出現「水暈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筆,墨色更多變化,有「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唐代王維對畫體提出「水墨為上」,後人宗之。長期以來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占著重要地位。
◇院體畫
簡稱「院體」、「院畫」,中國畫的一種。一般指宋代翰林圖畫院及其後宮廷畫家比較工緻一路的繪畫。亦有專指南宋畫院作品,或泛指非宮廷畫家而效法南宋畫院風格之作。這類作品為迎合帝王宮廷需要,多以花鳥、山水,宮廷生活及宗教內容為題材,作畫講究法度,重視形神兼備,風格華麗細膩。因時代好尚和畫家擅長有異,故畫風不盡相同而各具特點。魯迅說:「宋的院畫,萎靡柔媚之處當舍,周密不苟之處是可取的。」(《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採用」》)
◇文人畫
亦稱「士夫畫」。中國畫的一種。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以別於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北宋蘇軾提出「士夫畫」,明代董其昌稱道「文人之畫」,以唐代王維為其創始者,並目為南宗之祖(參見「南北宗」)。但舊時也往往藉以抬高士大夫階層的繪畫藝術,鄙視民間畫工及院體畫家。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曾說:「自古善畫者,莫非衣冠貴胄,逸士高人,非閭閻之所能為也。」此說影響甚久。近代陳衡恪則認為「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畫」多取材於山水、花鳥、梅蘭竹菊和木石等,藉以發抒「性靈」或個人抱負,間亦寓有對民族壓迫或對腐朽政治的憤懣之情。他們標舉「士氣」、「逸品」,崇尚品藻,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很重視文學、書法修養和畫中意境的締造。姚茫父的《中國文人畫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評:「唐王右丞(維)援詩入畫,然後趣由筆生,法隨意轉,言不必宮商而邱山皆韻,義不必比興而草木成吟。」歷代文人畫對中國畫的美學思想以及對水墨、寫意畫等技法的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畫分十門
中國畫名詞。中國畫的分科,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分六門,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馬、鬼神、花鳥等。北宋《宣和畫譜》分十門,即道釋門、人物門、宮室門、番族門、龍魚門、山水門、畜獸門、花鳥門、墨竹門、蔬菜門等。南宋鄧椿《畫繼》分八類(門),即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葯草、小景雜畫等。參見「十三科」。
◇十三科
中國畫術語。中國畫的分科,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分為六門;北宋《宣和畫譜》分為十門;南宋鄧椿《畫繼》分為八類。元代湯垕《畫鑒》說:「世俗立畫家十三科,山水打頭,界畫打底。」明代陶宗儀《輟耕錄》所載「畫家十三科」是:「佛菩薩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剛鬼神羅漢聖僧、風雲龍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騾走獸、人間動用、界畫樓台、一切傍生、耕種機織、雕青嵌綠。」
◇人物畫
繪畫的一種。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之通稱。中國的人物畫,簡稱「人物」,是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出現較山水畫、花鳥畫等為早;大體分為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歷史故事畫等。人物畫力求人物個性刻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其傳神之法,常把對人物性格的表現,寓於環境、氣氛、身段和動態的渲染之中。故中國畫論上又稱人物畫為「傳神」。歷代著名人物畫有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唐代韓滉的《文苑圖》,五代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北宋李公麟的《維摩詰像》,南宋李唐的《採薇圖》、梁楷的《李白行吟圖》,元代王繹的《楊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圖》卷、曾鯨的《侯峒嶒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以及現代徐悲鴻的《泰戈爾像》等。在現代,更強調「師法化」,還吸取了西洋技法,在造型和布色上有所發展。
◇山水畫
簡稱「山水」。中國畫的一種。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在魏晉、南北朝已逐漸發展,但仍附屬於人物畫,作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獨立,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畫大興,作者紛起,如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寬、許道寧、燕文貴、宋迪、王詵、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驌的青綠山水,南北競輝,達到高峰。從此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元代山水畫趨向寫意,以虛帶實,側重筆墨神韻,開創新風;明清及近代,續有發展,亦出新貌。表現上講究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傳統分法有水墨、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淡彩等形式。
青綠山水
山水畫的一種。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少皴筆,著色濃重,裝飾性強;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罩青綠。清代張庚說:「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且多青綠。」元代湯垕說:「李思訓著色山水,用金碧輝映,自為一家法。」南宋有二趙(伯駒、伯驌),以擅作青綠山水著稱。中國的山水畫,先有設色,後有水墨。設色畫中先有重色,後來才有淡彩。
◇淺絳山水
山水畫的一種。在水墨鉤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芥子園畫傳》說:「黃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淺淺施之,有時再以赭筆鉤出大概。王蒙復以赭石和藤黃著山水,其山頭喜蓬蓬鬆鬆畫草,再以赭色鈞出,時而竟不著色,只以赭石著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這種設色特點,始於五代董源,盛於元代黃公望,亦稱「吳裝」山水。
◇金碧
中國畫顏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綠。凡用這三種顏料作為主色的山水畫,稱「金碧山水」,比「青綠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於鉤染山廓、石紋、坡腳、沙嘴、彩霞,以及宮室、樓閣等建築物。但明代唐志契《繪事微言》中另持一說:「蓋金碧者:石青石綠也,即青綠山水之謂也。後人不察,加以泥金謂之金筆山水,夫以金碧之名而易以金筆之名可笑也!」
◇青綠
中國畫顏料中的石青和石綠。也指以這兩種顏料為主色的著色方法。清代王翚說:「凡設青綠,體要嚴重,氣要輕清,得力全在渲暈,余於青綠法靜悟三十年,始盡其妙。」(《清暉畫跋》)惲壽平也說:「青綠重色,為厚易,為淺淡難,為淺澹矣,而愈見穠厚為尤難。……運以虛和,出之妍雅,穠纖得中,靈氣惝恍,愈淺淡愈見穠厚,所謂絢爛之極,仍歸自然,畫法之一變也。」(《甌香館畫跋》)闡述了青綠設色的要旨。參見「青綠山水」。
◇花鳥畫
中國畫的一種。北宋《宣和畫譜.花鳥敘論》雲:「詩人六義,多識於鳥獸草本之名,而律歷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於此,與詩人相表裡焉。」歷代花鳥畫家輩出,如唐代薛稷的鶴、邊鸞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暉的鷹,黃筌、徐熙的花鳥;北宋趙昌的花、崔白的雀、吳元瑜的花鳥;南宋吳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張守中的鴛鴦、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陳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魚、惲壽平的荷、華喦的鳥;近代吳昌碩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綿延不絕。參見「四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