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是如何平衡發展的

中國是如何平衡發展的

發布時間:2024-10-21 14:39:01

❶ 中國的和平與發展現狀

中國的和平與發展現狀:
當代中國和平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在上升,引發了國際社會的疑慮。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是通過和平的方式、漸進的方式,在與經濟全球化緊密相連的進程中因勢利導,趨利避害,走有中國特色的富國強民之路。中國的發展面臨著機遇,也有挑戰。一、中國發展面臨的機遇1、總體和平、局部戰爭,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局部動盪,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際局勢發展的基本態勢。國際力量對比正發生朝著有利於和平、發展、合作的方向積極變化。由於國際力量結構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兩個超級大國對抗已不復存在;和平與發展更加深入人心;世界加速從兩極走向一超多級;國際上遏制沖突和戰爭的和平力量將繼續發展壯大,地區性沖突和局部戰爭將會得到更加有效的遏制;各種沖突和戰爭,其規模、目標、強度等局限性也在增大、可控性進一步增強。這些因素使新的世界大戰在可預見的時期內打不起來。中國目前也沒有明顯的、直接全面的軍事威脅。2、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國改革30多年以來,各方面實力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可以發揮我們的優勢,趨利避害,趕上發達國家。中國國內並沒有完成市場化進程,經濟卻可以保持高速增長。這正是因為中國正從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受益。中國趕上了經濟全球化時代和第三次技術革命,在經濟和技術上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而且經過多年的探索,中國已經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穩定發展的道路。3、中國的基本國情具有和平發展的優勢。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雄厚,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市場尚未完全開發,人才的素質較高而且使用成本較低。這些為旅睜余和平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持改革開放和體制創新,執政能力和動員能力不斷提高進一步帶來政局穩定、民族團結。這些為和平發展提供了政治保證、制度支持。先進的思想意識和深厚的早州傳統文化增強了13億人民的認同感和凝聚力這些為和平發展提供了思想保證、精神支持。
二、中國和平發展面臨的挑戰1、人口老齡化。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老年人口基數大、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快、高齡化趨勢明顯、地區老齡化程度差異大、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的特點。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在進入老年型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在 5000~10000美元左右,而我國目前的水平與之相差較遠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國家。2010年我國人口總數為13.39億,2040年達到頂峰14.91億後才開始下降。與此同時 65歲以上老年人口2010年為1.12億、2040年達到3.12後仍將繼續上升。這一升一降將使中國面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挑戰。2、能否解決「超大規模發展難題」大規模發展難題的內涵是:無論看似多小甚至可以忽略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難點,只要乘以13億,那就成了一個大規模的甚至可能是超大規模的問題;無論絕對數量多麼拆滾可觀的財力、物力,只要除以 13億,那就成為相當低甚至很低的人均水平。這個超大規模的發展難題包括能否做到可持續的發展、能否解決資源短缺、能否解決人口的壓力、能否解決就業、貧富差距、城鄉差距、社會穩定、非傳統性的安全因素等問題。「超大規模發展難題」將長期困擾中國的發展。3、政治生態安全、文化生態安全、自然生態安全的挑戰。在政治上,我們有兩極分化加劇,腐敗蔓延等問題。在文化方面,中華民族正遭遇著現實理想的喪失,民族主體意識的缺失等危機。商品交換的理念侵入了我們的思想。在環境上,荒漠化,大氣污染,水污染,物種滅絕的問題正在折磨著我們的脆弱生態環境。4、一些大國和現有的國際秩序能否容忍我們的發展。一個國家的發展必然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時代大背景決定每個可能快速發展的國家的發展道路、前景和外部環境。西方大國的崛起與工業革命,與他們在世界范圍的擴張、掠奪和爭奪,是一個密不可分並相互促進的過程。20世紀中葉以來,世界正在進入後工業化、信息化時代。中國的和平發展與這個新時代的到來幾乎同步進行,這決定了中國發展的道路、前景和影響,將在根本上不同於西方大國。現有的國際秩序有一些很不合理的地方,在這個方面我們還是要特別地謹慎,不要有意去挑戰大國的利益。後起的大國,能不能夠比較緩和地融入現存的國際秩序,然後在其中起作用,能不能讓一些大國不對抗我們,來容忍我們的發展,這也是一個挑戰。
5、主權問題是否會影響中國的和平發展。全球化時代中國更要維護自己的國家主權。在全球化時代,隨著世界整體化的加強,國家主權原則受到來自多方面的沖擊,導致了國家主權原則內涵的發展與變化,同時也出現了一股趁勢否定國家主權原則的潮流。發展中國家需要強化主權,,方能為自身融入全球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安全保障。某些霸權國家正是利用這一點推行新干涉主義,以實行全球治理為口號,危害別國的主權安全。由此,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的斗爭構成了全球化時代發展中國家維護安全的重大主題。國家統一與和平發展已成為中國最核心的國家利益。6、能否成功化解國際上「中國威脅論」 的疑慮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際上對我們中國的戰略疑慮相對增大,西方美國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不希望看到中國的強大,要扼制中國的強勁發展勢頭。很多第三世界國家也存在中國威脅論的思潮,原因是他們對我們有一定的誤解。怎樣成功化解國際上「中國威脅論」 的疑慮,是堅持增信釋疑,積極營造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總之,一方面我們一定要認清我們的戰略機遇期,一定要看準機遇,重視機遇,珍惜機遇,用好機遇,另一方面,要看到中國和平發展面臨的挑戰,要強化憂患意識,迎接挑戰,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之路。「十二五」規劃建議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是科學分析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和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所得出的重大判斷。我們要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機遇,發展自己,迎接挑戰。和平發展,就是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為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帶來新機遇、新挑戰。
中國仍擁有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浪潮持續推進,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層次全方位拓展,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擴大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增強,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方向發展,保持國際形勢總體穩定具備更多有利條件。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國發展的機遇前所未有。
阻礙中國和平發展的因素也在增長。世界仍然很不安寧,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發展不平衡加劇,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有所上升,局部動盪頻繁發生,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網路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特別要看到,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我國國力大幅提升,引發了一些西方國家的擔憂和疑懼。近年來,美國高調「重返亞洲」,策動周邊國家牽制我們,我國和平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驟然增加。
中國自主把控和平發展大局的戰略能力在增強。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對自身的和平發展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會引發超級大國的掣肘和阻撓,增大和平發展的難度系數。另一方面,它也使中國具有越來越強的把握和平發展主動權的戰略能力。強大的實力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實現和平發展的重要條件,是推動和平發展的力量支撐。日益凸顯的「中國貢獻」聚合了中國和平發展的「正能量」,彰顯了中國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中國發展紅利在為世界各國分享的同時,也在創造世界和平發展的新機遇.
所謂機遇,中國堅持走和平和發展道路是因為當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與發展,但是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挑戰就是來西方發達國家的故意破壞。
「中國的崛起不僅給十幾億中國人民帶來發展紅利,還會給世界六十億人民帶來市場福利。」著名經濟學家胡鞍鋼預計,未來五年中國進口額累計將超過4萬億美元,可能為相關國家創造8千萬個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歐美日和東亞,因為這些國家和地區是中國的主要進口來源地。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說,隨著中國經濟、貿易特別是進口規模的擴大,中國將給世界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和就業規模效應。胡鞍鋼說,2001-2005年中國累計進口額將逾2萬億美元,相當於為別國創造了4千萬個就業崗位。從2006年起的下一個五年規劃期間,中國的年均進口額將達8千億美元,5年累計超過4萬億美元,可能為他國創造8千萬個就業崗位。

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量將突破1.4萬億美元,其中進口近7千億美元。據有關方面預計,到2010年中國的貿易總量可能達2.5-2.8萬億美元。

胡鞍鋼指出,中國貿易規模的迅速擴大是一件互利互惠的事情。事實上,中美貿易不平衡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國近3億的消費者。過去10年,中國產品使美國消費者節省了數千億美元。

「十一五」期間中國將走內、外需並重的發展道路。胡鞍鋼認為,中國今後利用外需既要促進出口增長,更要注重進口增長,特別是鼓勵各類企業等經濟活動主體在全球范圍內獲取、購買和配置優勢資源和緊缺資源,特別是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國際能源、原材料、高技術產品、先進設備,幫助企業利用國際金融、保險、信息等現代服務業資源。

胡鞍鋼說,中國需要充分利用大國市場優勢,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中國也需要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繼續拓展國際市場,充分利用國際市場需求,開放中國市場,就會發展世界上最大的市場。(記者 顧錢江 高麗)

中國和平發展面臨的外部挑戰
我國的和平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戰略目標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需要中國人民幾代甚至十幾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國的和平發展還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和風險,外部環境是復雜嚴峻的。從長遠和全局的觀點看,我國的和平發展是與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密切相關的。面臨的主要挑戰有三:即霸權主義的威脅,國際競爭的壓力和全球化的負面效應。
一、霸權主義的威脅
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惟一超級大國。從力量對比看,它擁有其它各國無法比擬的綜合國力,而且這一現實絕非短時期內所能改變。力量對比的絕對優勢決定了美國確定建立由其「領導」的國際秩序,或者說稱霸全球並且「霸權永續」。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它憑借超強的綜合國力,尤其是金融優勢、科技領先和軍力超強,極力阻止出現任何可能對其「獨一無二地位」提出挑戰的國家或國家集團,同時加緊搶佔全球化資源和戰略要地,這既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和戰略迴旋餘地,又是為制約其他國家的發展壯大。美國實施這一戰略就把它自身擺在同謀求和平與發展的各國人民相對立的地位。換句話說,它是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以及各國的主權、安全的主要威脅。十幾年來,美國的這一戰略沒有改變,今後只要它還在力量對比上佔有絕對優勢也不可能改變。這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願為轉移的。只不過在不同時期它推行這一戰略的策略手法和部署上的輕重緩急會有所調整而已。
中國作為一個有13億人口的新興國家,又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美國從其全球戰略出發是絕不會聽任中國順利地和平發展的,總會不遺餘力地進行阻撓、干預、破壞。這是美國霸權主義的本性所決定的。美國霸權主義的威脅將會長期存在,這是中國和平發展無法迴避的。在維護我國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大前提下,妥善處理中美之間的矛盾與分歧,爭取兩國關系平穩發展,這將是我國和平發展需要認真對待的重大課題。
二、國際競爭的壓力
我國正積極謀求發展,而其他國家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在發展,各國之間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這是馬克思主義所講的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不平衡規律的必然現象。我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但當前和今後相當一段時期內,世界政治、經濟體系是以資本主義為主導的,不管主觀意願如何,必然會受資本主義規律的影響和左右。在資本主義的體系內,對資源和市場的爭奪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現實的世界是資源、市場已被幾個主要發達國家「瓜分完畢」,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後起新興國家而言,確保自己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和市場就更加困難。再加之,世界現有資源已被發達國家消耗很多,它們給世界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已成事實,這些對於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發展構成更巨大的壓力。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和曾經歷過殖民地苦難的國家,我國不會也不能採取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靠「殖民手段」、使用武力拓展市場、掠奪資源。既要滿足我國發展的實際需要,又要堅持社會主義國家對外關系的基本准則,這將是我國和平發展必會遇到的一大挑戰。
三、全球化的負面效應
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全球化趨勢加快發展是必然的結果。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由於美國在全球金融、經濟、科技、政治各方面逐漸佔有優勢地位,現今的全球化是以美國新自由主義或者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為主導,美國跨國公司是主要的載體。實踐表明,美國的經濟發展模式雖然有利於刺激效率的提高,但對維持社會公平卻是不利的。其結果是經濟增長的同時卻導致致貧富差距拉大,在全球范圍是這樣的,在各個國家(包括美國本身在內)也是這樣。貧富差距懸殊成了社會矛盾激化的一個重要原因。盡管這在各國的表現形式不一:政局動盪、經濟起伏、社會紊亂等等,但都會影響和平發展。從全球角度看,這也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大不穩定因素,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滋生與發展,與此也是密切相連的。對於全球化的負面效應,國際社會的反應越來越強烈,全球反全球化運動的興起和壯大就是例證。對於中國來說,如何既能利用全球化給我國經濟帶來的發展機會,又要防範、遏制其負面效應,這是我國和平發展面臨的一大挑戰。
摘要:中國所選擇的和平發展道路,是歷史上所有大國在其崛起過程中所未曾經歷的。黨中央在深刻把握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徵,把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中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與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相聯系的基礎上做出了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戰略決策。走和平發展道路,我國既面臨著擁有更大的國際合作空間等機遇,也面臨著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等帶來的挑戰。我國只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正確應對外部勢力對中國和平崛起的干擾和遏止,堅持多邊主義,堅持互利合作,實施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達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目的。崛起過程中 中國面臨兩大內部難題

在中國崛起過程中,必然要遇到國家制度建設和社會財富再分配這兩大內部難題。首先,崛起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高速發展過程,這種發展必然對現存制度帶來巨大的壓力。如果說,過去20年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為中國崛起提供了經濟總量急劇擴張的空間,那麼,今後20年左右中國的整體制度建設將全面提高中國的社會文化質量和人的素質;同時,政治體制改革將為中國崛起提供內部緩沖機制和國際空間。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國正處在「一個水流最快、最變化莫測的點的附近」,「在中國經濟的改革部分與未改革部分勢均力敵時,危險最大」。這個問題來自中國改革的長期遺留問題,即「沒有動手建立控制和管理一個現代社會所必需的體制」(吉姆*羅沃:《亞洲的崛起》)。這就是中國崛起過程中的制度障礙。

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的配套問題,可能是中國改革進程中的核心問題。市場經濟、法治社會和民主政治,三者聯動,缺一不可。後二者的不完整使前者也不可能充分發展。最近出現的一系列腐敗案件,證明權力和市場資源結合或交換的嚴重性。

財富的急劇增加是中國崛起過程中的必然結果,同時產生貧富差距加大。積聚收入差距拉大和各種矛盾激化並不存在必然聯系。發達經濟的收入差距之大,並不影響它們的制度靈活性和穩定性。許多發展中經濟即使採取壓抑貧富分化的政策,依然社會動亂不已。強國和世界500強大公司之間的正相關系說明,如果沒有財富和資本的集中(通過市場競爭而不是權力支配的資源優化組合),中國就難以形成真正的國際競爭力和企業競爭力,作為強國的崛起也就成為一句空話。

因此,「均貧富」實際上是放慢或阻礙中國崛起的理論主張。問題的關鍵不是在於財富的均衡程度,而是在於財富集中和再分配的方式,在於最低收入階層的基本權利保障和這個階層的人口比例下降。

在制度建設過程中,應充分吸取前蘇聯東歐國家的教訓。目前我們對前蘇聯東歐國家的研究不應當停留在解體的原因等一般性研究。我們應十分注意蘇聯解體前蘇共黨內利益集團的構成、他們對蘇聯解體的作用以及蘇聯解體後他們蛻變為俄羅斯新貴集團的過程。分析這個集團的生成和發展對於我們了解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規律是極為重要的。我們目前面臨的腐敗現象同利益集團的形成和存在相關。鏟除這種利益集團產生的土壤和基礎,是執政黨建設和國家制度建設的核心問題。只有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崛起才能成為全國人民的信心所在。

中國崛起 需要軟力量的建構

軟力量是作為一個大國和強國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根據「軟力量」概念的提出者約瑟夫*奈的定義:它是一種「影響別人選擇的能力,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識形態和制度」,硬力量和軟力量相互作用並相互加強。中國崛起的硬力量部分比軟力量部分較早較快提升,也容易得到各方面的重視。但是,軟力量的滯後可能成為中國崛起過程中被疏忽的重要內容。在軟力量中,制度因素又比文化因素更易於引起注意。因此,在中國崛起的大戰略中,應當形成硬力量和軟力量、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平衡協調發展的總體框架。

中國文化應當成為中國崛起的軟力量的重要構成。這種軟力量的作用在於對全中國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的感召力、凝聚力和認同感;同時,它對全世界文化的吸收能力有助於改善和推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關系。中國儒家文化的優秀成分確實可以在國際關系中起到潤滑劑的作用,如「中庸」、「仁政」、「王道」等等。道家的哲學觀點對西方思想界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亞洲國家對中華文化的天然崇拜正在發生深刻的作用。中國文化的特點使中國崛起具有某種親和力。

由於中國崛起需要幾代人的持續奮斗,中國青年一代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就具有特殊的意義。無須諱言,年輕一代(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出生的一代)在傳統文化承繼方面確實存在著某些缺陷。這並不是他們的過錯,而是我們的宣傳、教育不當的結果。整個國家的物質至上、急功近利傾向,電視等大眾傳媒的無孔不入以及幹部素質的下降,對年輕人的文化取向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另一方面,青年人思維的開放性和多元性也是中國社會發生歷史性變化的體現。青年一代的價值觀更具有世界性,對於中國崛起是積極因素,在未來中國的發展進程中可以減少中國與外部世界的摩擦,也會成為推動中國內部變革的力量。因此,應當把青年一代的精神狀態變化看作中國社會整體變化的組成部分,其主流是符合歷史趨勢的。問題在於,我們決策層和輿論媒體本身必須高度重視精神產品的質量和文化氛圍的培養,尤其是把軟力量的建設放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加以重點發展。

中國崛起需要強有力的精神支柱。培養全民的國家利益意識、全球意識、參與意識和責任感,應當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雙向結合過程,尤其是在社會基礎部分首先發生和發展。當前應特別注意在網路文化中培養和塑造新的民族精神和價值體系。網路文化的活躍和主流文化在網路世界的缺位,已經成為我們意識形態領域的極大反差。從某種意義上說,失去網路世界,就是失去未來的文化影響力,失去青年一代,失去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國社會經濟的信息化和中國崛起的同步發展,實際上是我們重構意識形態的極好機遇。中國崛起必須包括網路文化的發展戰略 。

5.9
網路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當代中國和平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當代中國和平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在上升,引發了國際社會的疑慮。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是通過和平的方式、漸進的方式,在與經濟全球化緊密相連的進程中因勢利導,趨利避害,走有中國特色的富國強民之路。中國的發展面臨著機遇,也有挑戰。
一、中國發展面臨的機遇
1、總體和平、局部戰爭,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局部動盪,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際局勢發展的基本態勢。
第 1 頁
國際力量對比正發生朝著有利於和平、發展、合作的方向積極變化。由於國際力量結構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兩個超級大國對抗已不復存在;和平與發展更加深入人心;世界加速從兩極走向一超多級;國際上遏制沖突和戰爭的和平力量將繼續發展壯大,地區性沖突和局部戰爭將會得到更加有效的遏制;各種沖突和戰爭,其規模、目標、強度等局限性也在增大、可控性進一步增強。這些因素使新的世界大戰在可預見的時期內打不起來。中國目前也沒有明顯的、直接全面的軍事威脅。
2、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國改革30多年以來,各方面實力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

閱讀全文

與中國是如何平衡發展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高樓多少層 瀏覽:22
為什麼印尼海嘯我們捐款 瀏覽:733
伊朗生產什麼糧食作物 瀏覽:854
我到伊朗怎麼說名言 瀏覽:375
100元人民幣對多少印尼盾 瀏覽:198
泰國憲木砧板和越南鐵木哪個好 瀏覽:378
深圳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144
義大利最大漁村在哪裡 瀏覽:893
全球化中國怎麼做 瀏覽:155
越南老街到薄寮有多少公里 瀏覽:370
昆明越南簽證在哪裡辦理 瀏覽:855
越南牌鋼刀多少錢一把 瀏覽:777
印尼是屬於什麼國家 瀏覽:413
越南總人口有多少軍人有多少 瀏覽:335
印尼為什麼敬禮 瀏覽:781
去印尼三個月辦什麼手續 瀏覽:910
去伊朗約會怎麼樣 瀏覽:40
一加6在印度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509
豎大拇指在伊朗地區表示什麼含義 瀏覽:121
中國農民會走向哪裡去 瀏覽: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