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偌大的秦朝,秦始皇是用什麼手段解決各國矛盾,實現統一的
秦始皇,嬴姓,趙氏或秦氏,名政,秦莊襄王和趙姬之子,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改革家。他是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但是你知道他在統一六國的時候,遇到了哪些阻力,又是用哪些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的嗎?
很顯然的,當時由於大家都是「亡國奴」,所以對秦朝還是頗有抵制之心,而且各個國家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貨幣還有民風民俗,想要直接通過滅國屠城就達到真正的統一,其實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因此,秦始皇採取了以下措施來鞏固自己的政權:
一、「令黔首自實田」,在全國確認土地私有
秦始皇為統一徵收全國田稅,在公元前216年頒發 「令黔首自實田」 ,讓百姓根據實際情況申報自己擁有的土地面積,按頃為單位繳稅,用國家統一法律的形式,確定了土地的私有權。這樣一條法律確保了底層人民的利益,從根本上去贏得基層勞動人民的支持。
二、統一貨幣文字,度量衡車軌。
秦在統一初期,發現各個地區的文化風俗,鄉土人情都各不一樣。貨幣、衣物不同是最直觀的表現,但仔細研究,會看到原來各國的車輪子寬度都不一樣。於是,秦始皇針對「 車途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 的情況採取了多方統一措施,廢除六國貨幣,統一錢幣。
將錢幣分為二等,黃金為上幣,以鎰(20兩)為單位;圓形方孔的銅錢為下幣,用半兩作為單位,極大的減少了各地商品交換和經濟交流的溝通成本。
與此同時,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太史令胡毋敬對漢字進行修理。制定出小篆作為標准文字,同時統一度量衡作為標准器具,車軌統一寬度為6尺。這些舉措讓當時的 社會 從雜亂無章慢慢變得井然有序。
三、遷富豪、收兵器
秦統一後,「遷天下富豪於咸陽十二萬戶」。讓他們在新地定居發展地主經濟,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六國貴族遠離本土,失去反秦的基礎,有利於秦王朝的控制;另一方面是企圖將六國貴族轉化成秦王朝的擁護者,擴大秦王朝的統治基礎。
同時為了防止民間造反,秦始皇也下令,讓各郡縣收集流散在民間的兵器,集中到咸陽統一銷毀。這兩個方式分別從貴族、貧民出發,分別用「招安」和「繳械」的方式,斷了他們反秦的念頭。
四、毀城防、修馳道
秦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圍城牆及軍事要塞拆除。用這樣的方式去割據勢力可能盤踞的地點,也順便了打通了當時的交通道路。幾百上千的城牆被拆掉後,以咸陽為中心的馳道修得越來越多,秦朝也就加強了對全國的控制和調兵運糧的能力。
五、焚書坑儒
為了統一思想,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頒發焚書令,規定除秦記以外的六國史書一律燒毀。詩、書、百家語除博士官外,其他人不得收藏,全部燒掉。僅僅留下了部分的醫書、卜莁、農書等書籍。
當時的方士侯生、盧生求仙不得,並到處撒布反對秦始皇的言論,於是向御史悉案問諸生,皆坑之於咸陽。秦始皇在意識形態領域內對這種持有不同政見的人士的殘酷鎮壓,用「愚民」政策來贏取全國上下的支持。
以上就是秦始皇統一全國的方式了,不過這裡面的焚書坑儒過於殘酷和嚴厲,這也導致了我國的 歷史 、文化都遭受到了相當巨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