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中國成立後的變化 新中國成立後的變化
1、新中國內部由於抗日戰爭發生在中國境內,嚴重破壞了工農業。生產力大幅下降。國家沒有資本,造成了大量富餘勞動力。這些人整天無所事事,滋生起鬨、鬧事的思想。在林彪、四人幫的影響下,更是發生了文革運動。甚至到了兩派火拚的邊沿。
2、1972年到1979年,中美圍繞台灣問題進行了馬拉松似的談判。最終達成協議,即美軍退出台灣,美國跟台灣不再有官方往來,中美再次發表台灣屬於中國的申明。中國外部惡劣形式逐漸緩解。可中國資本市場依然落後,物資嚴重短缺。於是國家鼓勵創業,城市工業蓬勃興起,在沿海地區也有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
3、中國加入世貿後,這一時期稱技術時代。因為加入了世貿組織,使中國有了跟西方國家平等競爭的機會。西方大國看到了中國低廉的勞動力市場。大量的跨國公司湧入中國投資。投資的同時,也把新工業科技引入中國。
4、創新時代,這一時代中國基建基本已定型。貨物市場也逐漸飽合。雖然存在貧富差距,人民所用的商品有檔次區分。
1956年以後,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八大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這一矛盾的實質,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但是由於我黨對階級斗爭形勢的高估和反右派斗爭擴大化,加之我黨缺乏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致使黨的指導思想發生「左傾」錯誤,未能很好堅持社會主要矛盾。
2. 新中國有哪些變化具體一點!!!
1、中國人民站立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站立起來,被國外列強蹂躪、踐踏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2、中國人民富裕起來了。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物資文化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如,別墅、家用轎車、電子商務已經成為現實。
3、中國人民富強起來了。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進入科學發展的快車道。如,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11.2%,對世界經濟貢獻率超過20%,GDP總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進出口總額位居世界第三。
3. 新中國成立後有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
1、從數量看規模。
經過70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建起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給大家講三個數:第一個數,現在有各級各類學校51.9萬所;第二個數,各級各類教育在校生2.76億;第三個數,各級各類專任教師1670多萬。這三個數說明我們發展取得的成績。
2、從質量看水平。
經過70年的努力,我國現在教育總體水平已經躍居世界中上行列。以高等教育為例,給大家講四個數,四個60%。第一個,我們國家高層次人才60%以上集聚在高等院校。
第二個,我們國家基礎研究和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的60%以上是由高校承擔。第三個,我們國家的國家重點實驗室60%以上建在高校。第四個,國家科技三大獎60%以上是由高校獲得的。這是重要的綜合國力。
3、從結構看功能。
經過70年的努力,我們現在已經建立起功能完善、學科匹配、結構適宜的教育體系。結構決定功能,功能支撐貢獻。70年來,教育為國家培養了兩億七千萬接受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各類人才。我們國家新增勞動力中有48.2%的人接受過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了13.6年。這是很重要的人力資本積累過程。
4、從開放看影響。
經過70年的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教育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現在已經成為國際教育交流合作的主力軍之一。無論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來看,對外開放的水平都在不斷擴大。基礎教育的質量水平和特色,得到世界認可。
教材走出了國門,在PISA測試中每一次都取得了好成績。現在我們國家是世界最大的留學生生源國,亞洲第一的留學目的國。我們的國際影響力在不斷地提升,已經成為本科工程教育學歷資格互認的《華盛頓協議》的成員國。
5、從制度看保障。我們始終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建立了大中小學相銜接的思政工作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建立了支撐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投入保障機制。
從2012年開始,連續七年實現了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4%的目標。2018年,全國教育投入總量4.6萬億,和建國初比,年均增長13.4%,增長幅度很快,教育支出已經成為公共財政的第一大支出。這些制度保障體系有力地促進了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