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如何回應阿富汗典禮

中國如何回應阿富汗典禮

發布時間:2024-11-07 09:56:26

❶ 社交禮儀

1、在涉外交往中應注意哪些禮節?

尊重各國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不尊重客人,是最大的失禮。涉外工作人員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

知識,在接待中才能得心應手地處理各國來賓出現的問題。例如,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也忌談豬,連

豬革製品也要迴避;有些佛教徒不吃葷;印度教徒把牛當「神」,絕不吃牛肉;吃抓飯的國家,如印度

、馬里、阿拉伯等國家,認為左手不清潔,不能用左手與他人接觸或用左手傳遞東西;天主教把「13」

和「星期五」看做是不吉利的數字和日子;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等國,搖頭表示贊賞,點頭表示不同

意;羅馬尼亞禁過堂風;埃及人忌諱針;伊朗人忌議論嬰兒的眼睛;巴基斯坦人嚴格禁酒;尼泊爾等國

在衛生間要備清水,便後沖水用;西薩摩亞男女都穿裙子;馬里人以黑為美;有些非洲國家的男子對女

子的尊稱是「媽媽」,不管女子結婚與否,等等。如對這些風俗習慣不了解,就容易做出使對方感到失

禮的事。
尊重老人和婦女。在接待外賓時,要特別尊重照顧老人和婦女,這是一種美德。行走時,請老人、

婦女先行;乘車時,請老人、婦女先上;上、下電梯時,請老人、婦女在先。在用餐或宴會席上,如果

鄰座是老人或婦女,請老人、婦女先行入座。進出大門主動幫老人、婦女開門、關門。如果想抽煙也要

先徵得鄰座婦女的意見後再定,等等。這些都應養成習慣。
遵守時間,講究信用。參加各種涉外活動,一定要按時到達,不能提前過多,更不能遲遲不到。如

果不能赴約,必須事先通知對方。如確實因某種原因遲到了,也要表示歉意。不遵守時間,無故失約,

在國際上是失禮的行為。
舉止端莊,注意言行。不要作一些異乎尋常的動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嘩,不放聲大笑,不在

遠距離大聲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腳步要輕,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忙奔跑。無論站立或坐下,

姿勢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車、等人。站立時,身子不要歪靠在牆上或柱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扶手

上。坐著時腿不要亂蹺、搖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褲管撩起。手不要搭到鄰座的椅背上。

女同志不要叉開雙腿。
切勿隨地吐痰,可吐在自己手帕里。不亂扔煙蒂或其他廢棄物品。
在公共場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齒,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挖眼屎,搓泥垢,搔癢,搖腿,脫鞋

,打飽嗝,伸懶腰,哼小調。打噴嚏、打呵欠應用手帕掩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發出聲音。
演出和進餐等場合不許抽煙。如婦女在座,應徵得婦女同意。不要邊走路邊抽煙,進入會客室、餐

廳前,應把煙掐滅。
參加活動前不要吃蒜、蔥等味大的東西;必要時,嚼一點茶葉可沖淡蒜、蔥味。

2、在與外國人交往中如何握手、擁抱和行禮?

握手 是大多數國家相互見面和離別時最常見的禮節。西方人通常是在經人介紹與別人相識時

才握手,若相識的對方是婦女、年長者、職位高者,則應尊重對方意願,不主動伸手。賓主之間,主人

有向客人先伸手的義務,無論在機場或賓館接待外賓,不管對方是男是女,主人都應先伸手。握手要有

適當力度,太輕會使人感到冷淡,太重會使人覺得粗魯。男士與女士握手可輕些,不要握滿全手,只握

其手指部位即可。握手時男士應脫去手套,女士除遇地位高的人外,一般不用脫手套。握手時切忌站在

門口一腳門里,一腳門外。多人同時握手時注意不要交叉,可等別人握完再伸手。
擁抱 是歐美、中東及南美洲國家常見的熟人和朋友間的一種親密禮節,有時與接吻禮同時進行

。擁抱的方法是右手扶住對方左後肩,左手扶在對方右後腰,以「左—右—左」交替的方式進行。一般

禮節性的擁抱多用於同性別之間。
鞠躬禮 一般通行於日本、朝鮮、韓國等東方國家,歐美國家較少採用。行鞠躬禮時需脫帽,呈

立正姿勢,兩眼注視對方,上身前傾15度,而後恢復原狀並致問候。
合十禮 盛行於信奉佛教的南亞、東南亞國家。行禮時,兩只手掌在胸前對合並微微上舉,同時

頭微向前俯下。
在對外交往中,當對方以這種禮節致禮,我們也應以合十還禮,但要注意合十的同時不要點頭。
其他見面禮節 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形成了諸多具有濃厚地域及民族風格的見面禮俗:有西方

國家通行的「脫帽禮」,有流行於波蘭和法國上流社會的「吻手禮」,還有非洲國家的「吻腳禮」、「

蛇環禮」等,對這些禮俗應有所了解,可減少一些場合中的誤會。

3、在與外國人交往中如何使用稱呼?

正確使用稱呼,是涉外交往中應掌握的基本禮儀技能。如果稱呼不當,是有失身份的事情,也極易

引起誤解,影響雙方正常交往。
按照國際慣例,在交際場所,一般稱男子為「先生」,稱已婚女子為「夫人」,稱未婚女子為「小

姐」,如無法判斷女方婚否,用「小姐」比貿然稱之為「太太」更安全。在外交場合,為了表示對女性

的尊重,可以將女性稱為「女士」。這些稱呼均可冠以姓名、職稱、頭銜等,如市長先生、懷特夫人等

。對部長以上的高級官員,一般可稱「閣下」;對軍人一般稱軍銜加先生,知道姓名的可冠以姓名;對

知識界人士,可以直接稱呼其職稱,或在職稱前冠以姓氏,但稱呼其學位時,除博士外,其他學位(如

學士、碩士)不能作為稱謂來用。
德國人十分注重禮節、禮貌。初次見面,一定要稱其職銜。如果對方是博士,則可以頻繁地使用「

博士」這個稱謂。
同美國人打交道時在稱呼上不必拘禮。美國人在非正式場合,不論男女老幼或地位高低,都喜歡直

呼對方名字。但在正式場合,如果與對方初識,還是先用正式稱謂,等相互熟悉了或對方建議直呼其名

時再改變。
日本人習慣用「先生」來稱呼國會議員、老師、律師、醫生、作家等有身份的人,對其他人則以「

桑」相稱。在正式場合,除稱呼「先生」和「桑」外,還可稱其職務,以示莊重。對政府官員要用其職

務加上「先生」來稱呼。
阿拉伯人對稱呼不大計較,一般稱「先生」、「女士」即可。但是由於受宗教和社會習俗等方面的

影響,同阿拉伯婦女接觸時不宜主動與之打招呼,多數情況下可以微笑或點頭示意,就算禮節周到。

4、如何稱呼外國人的姓名?

世界各國的姓名排序與用法各有不同,大體可分為三類:
一是姓前名後,多在朝鮮、越南、日本、蒙古、阿富汗、匈牙利及中國通行。朝鮮、越南人的姓名

習慣與中國相同,日本最常見的是四字組成的姓名,前二字為姓,後二字為名。一般口頭稱呼姓,正式

場合稱全名。
二是名前姓後,多在歐美國家通行。口頭稱呼一般稱姓,正式場合則用全稱。大多數歐美人的姓是

一個詞,而名則由兩個或更多的片語成。法國人往往把自己尊重的知名人士或家中某一個人的名字加進

自己的名字中以示紀念,但別人稱呼或書寫時則只用其為首的本名,如前總統戴高樂的全名是夏爾·安

德烈·約瑟夫·瑪麗·戴高樂,但一般人都稱他為夏爾·戴高樂。俄羅斯人的姓名一般由「名—父名—

姓」三節組成。他們一般口頭稱姓或只稱名,為表示客氣和尊敬時,稱名字加父名。為特別表示對長者

的尊敬,也有隻稱父名的,如列寧的全稱是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列寧,而人們常稱列寧

為伊里奇。阿拉伯人的姓名一般由3或4節組成,即本人名—父名—祖父名—姓。正式場合用全名,簡稱

時只稱本人名。
三是有名無姓,緬甸、印度尼西亞人最有代表性。緬甸人有名無姓,但通常在名字前面加個稱呼,

表示此人的長幼、性別和社會地位。對年紀較大的人名前加「吳」,意即「先生」和「伯叔」;對平輩

或青年人稱「郭」,即「大哥」的意思;對幼輩或少年稱「貌」,即「小弟」的意思;對年輕的姑娘,

一般稱「瑪」,為「姑娘、姐妹」的意思;對年紀較大或有地位的婦女,稱「杜」,意為「姑、姨、嬸

」。
5、怎樣邀請和回復?

邀請有四種方式,即電話邀請、信函邀請、E-mail邀請和寄卡邀請。邀請信函要用質量較好的信紙

書寫。而邀請卡(請柬)則是特別印刷的卡片,附有回執,還帶有一個信封。送請柬不要太早,免得對

方忘記。如果是重大活動,可在一個月或三個星期前發出。回復邀請時應注意:在收到請柬的一星期內

按對方要求的時間、內容予以回復,如果你已接受了邀請,但臨時有事不能出席,一定要打電話給主人

,事後再寄上一張道歉卡。有些人收到邀請後忘記了回復,還有人應邀時帶去了未被邀請的人,這都是

不禮貌的行為。西方國家的人在被邀請後一定要表示感謝,感謝的形式不限,用卡片、信件、E-mail或

電話均可,答謝的話語不在多少,但卻能夠給友人留下良好印象。

6、怎樣使用名片?

名片在各個國家的使用都極為廣泛,是現代人際交往中經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名片通常分為個人名

片、公務名片與單位名片三種。個人名片約為6×10厘米,正中為姓名,左下角或右下角印有住宅地址和

電話號碼,有的還印有職務或學銜。日常交際中,名片主要用於作自我介紹與建立聯系之用。經介紹與

他人相識或自我介紹後,可取名片相贈。事先約好的訪問,可握手後先交談,告別時再留下名片。登門

之初,為證實自己是所約來訪者,也可先贈名片。交換名片的方法是:事先將名片工整地握在手中,或

易於取出的衣兜里。遞名片時應恭敬,還可邊作口頭介紹。與多人見面時,須依次遞送,並記好對方姓

名,不能像發傳單一樣派發。在接受他人名片時,應畢恭畢敬,雙手捧接並致謝,一定要當時看一遍,

然後鄭重放好,同時應迅速遞上自己的名片。若一時忘帶,切記第二次見面時主動送上。西方人在送禮

時通常附一枚名片,以示親自前往了,用作簡單的禮節性表示。

7、參加宴會活動應注意哪些禮節?

守約。接到請帖後,按規定時間赴宴,不要遲到。如不能出席,要提前通知舉辦宴會的單位,不能

隨便缺席。
入座。進入宴會廳應脫大衣、脫帽、脫圍巾和手套。然後,要先找到自己的座位卡,按排定的座位

入座。如身旁有女賓,應先請女賓入座。桌上的主人或譯員,應主動介紹全桌的客人和主人,以便相互

交談。如遇有外賓國家節日或某外賓的生日,應表示祝賀。
進餐。坐的姿勢要端正。不可玩弄杯、盤、刀、叉等餐具。用公筷、公勺幫人讓菜,不可用自己用

過的筷子、勺子幫人讓菜。湯和食物如果太熱,不要用嘴吹,應等到稍涼時再用。進餐時以食就口,不

要以口就食。不要大聲咀嚼。口中有食物時,不要談話。用過的餐巾要折好後放在盤子右邊。餐後剔牙

時,應以餐巾或手掩口,用過的牙簽折斷放在盤子里。
在宴會上,無論天氣如何炎熱,都不能當眾解開衣服紐扣,脫下制服。如主人請客寬衣,男客可脫

下外衣,搭在自己的椅背上。
祝酒。祝酒時,主人和主賓先碰杯。人多時可同時舉杯致意,不要交叉碰杯。主人和主賓講完祝酒

詞後,到各桌祝酒時,應起立舉杯。碰杯時,要目視對方致意。在主桌沒有起立祝酒前,其餘各桌不要

搶先祝酒,更不要大聲勸酒。飲酒不得超過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
交談。主人和陪客應該和同桌的人普遍交談,不要只和本國人交談,也不要只和一個外賓長談,而

冷落了其他客人。在主人、主賓致詞時,要暫停進餐,注意傾聽,不要交頭接耳,也不要借機抽煙。
用語。主人在席上不必說過於謙虛的話,如「今天的菜不好」、「招待不周」、「不如你們國家的

好吃」,等等。有時外國朋友在宴會席上給每位出席者備了小紀念品或一朵鮮花,宴會結束時可按要求

帶走。這時,可說一兩句贊揚的話,但不要鄭重表示感謝,更不要顯出愛不釋手的表情。
結束。在我國,宴會結束時一般不正式宣布。主桌人員退場,其餘各桌人員可相繼退場。

8、有代表性的宴請形式其禮儀要求主要有哪些?

宴請是國際交往中最常見的交際活動之一。國際上通用的宴請形式有宴會、招待會和工作餐、茶會

等。不同的宴請形式有不同的禮儀要求。
國宴 是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舉辦的國家級慶典活動。宴會由主辦人主持,宴會廳懸掛國旗,賓

主入席後樂隊奏國歌,主人與主賓先後發表講話或祝酒辭,奏席間音樂。國宴有兩個特點,其一講究排

場,對出席者的入場儀式及客人著裝有一定規定,以示隆重;其二,對宴會廳的陳設、菜餚的道數、品

種及服務人員的儀態都有嚴格規范。
正式宴會 除不掛國旗、不奏國歌外,其餘安排大體與國宴相同。賓主均按身份排座就位。如果

是西式宴會,一般都在餐前上開胃酒,在餐後上餐後酒,常用的開胃酒有雪梨、馬提尼、蘇格蘭威士忌

等,另上啤酒、礦泉水、果汁等軟飲料。餐後酒通常有白蘭地等。餐前與餐後酒一般都在另一大廳飲用

並可自由交談。

冷餐會又稱自助餐,是最常見的招待會形式之一。它的特點是不排席位。菜餚以冷食為主,也可用熱菜

,連同餐具擺放在桌上,供客人自取。冷餐會一般在室內、院子或花園中舉行。可設桌椅自由入座,也

可不設座椅站立進餐。舉辦時間一般在中午12時到下午2時或下午5時至7時左右。這種形式常用於官方正

式活動,以宴請人數眾多的賓客。
酒會 又稱雞尾酒會(CocktailParty),是國際上舉辦大型活動(如慶祝各種節日、歡迎代表團

訪問以及各種開、閉幕典禮)前後通常舉辦的招待會。雞尾酒會以酒水為主,配以甜點、香腸等小食品

,形式活潑、簡便,不設座椅,客人可隨意走動交談,舉辦時間亦較靈活,中午、下午和晚上均可。客

人來去自由,不受約束。雞尾酒會中因需不時地與人握手,所以應注意食後及時用紙巾擦拭,並以左手

持杯,用干凈的右手與他人握手。
晚宴(Dinner) 分正式晚宴(FormalBlackTieDinner)和便宴(CasualDinner)兩種。正式晚

宴多是為了某項慶祝活動。西方國家一般將其安排在晚8時以後舉行,中國則在晚6時或7時開始。正式晚

宴要排好座次,在請柬上註明對著裝的要求;席間有祝辭或祝酒,有時還伴有小型樂隊的演奏。便宴則

適於親朋好友間進行。這種宴請形式簡便,氣氛親切融洽,服裝、席位、餐具布置可不必過分講究,但

也有別於一般家庭晚宴,仍應注意遵守席間禮節。西方國家設晚宴一般要求夫婦同時出席。如果接到邀

請,需仔細閱讀邀請函,確認是一個人還是先生或夫人陪同。回復邀請時,必須告訴主人赴宴者的姓名


工作餐 一種非正式的宴請形式,有時還須參加者自己負擔進餐費用。按就餐時間分為工作早餐

、工作午餐、工作晚餐。就餐者利用共同進餐的時間邊吃邊談。一般只請與工作有關的人員參加。
茶會 一種更為簡單的招待方式,一般在上午10點或下午4點左右舉行,通常在客廳、會議室等場

所舉行,廳內設茶幾、座椅,不排座次。如果是為某貴賓舉行的活動,則安排主賓與主人坐在一起,其

他人隨便就座。茶會主要是招待茶,因此對茶葉、茶具的選擇比較講究,一般用陶瓷茶具,不用玻璃杯

與熱水瓶。茶會上可略備點心與小吃,但要便於食用。也可選用咖啡作主飲料。
家宴 即在家中設便宴招待客人。西方人喜歡採用這種形式。以示親切友好。家宴往往由主婦親

自下廚烹調,家人共同招待。

9、西餐進餐禮規有哪些?

西方就餐的禮儀以自然、實際為主,不講客套、謙讓,但用餐中的規矩卻很多。
刀叉的用法 分美國式和歐洲式兩種。美式用法是切完肉把刀放在盤子上,叉子從左手換到右手

,然後用叉子叉起切好的肉;歐式用法則始終為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可以用刀子往叉子上放食品。餐

桌上擺放的刀叉有一定順序,一般以三套刀叉居多,用餐時由外向內依次取用。冷盤用叉,吃魚用銀刀

叉,吃肉用鋼刀叉,吃生菜用叉,布丁或點心用叉或匙,水果用刀叉。用餐過程中,如未吃完,請把刀

叉放在盤的兩側,擺放方法是叉在左邊面朝下,刀在右邊與叉形成一個角;用餐完畢,刀和叉應並排放

在盤子的右邊或中間,以示意服務員收去。刀放下時刀口應向內。
餐巾與「洗指碗」 西方人用餐,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餐巾平鋪在自己的膝蓋上。小餐巾應完全打

開,大餐巾只需打開一半,折成對折,折口對著自己。餐巾是用來擦嘴和手的,切勿用其擦臉或鼻子。

進餐中,餐巾應始終放在腿上,如果暫時離開,應將餐巾折起,放在位子上或盤子旁,表示還要回來;

如放在桌子左方,則表示「一去不復返」了。餐畢離開前,要很自然地將餐巾疊好放在桌子左方,但不

必折疊得太整齊,那樣反而不禮貌。「洗指碗」通常在上必須用手的菜或甜點之前送上,碗內盛有溫水

,還有一些小花般的飾物,用時可將雙手的手指在水中洗一下,然後用餐巾擦乾。
進餐西餐的上菜順序是:開胃菜——湯——魚或肉——蔬菜沙拉或乳酪——甜食或水果——咖啡或

茶。西餐的取菜方式一般是由服務員或主人將每道菜送到餐桌旁供賓客取用,一個人取完後再傳給旁邊

的人。取菜時量不宜過多,如需要可再取。麵包等食物放在大盤子里根據需要自取,並可在餐中任何時

候食用。在歐洲,當第一道菜端上來時就可以吃了,在美國則要等最後一個人上好菜後才開始進餐。
用西餐要做到舉止得體、姿態優雅,還須注意下列事項:進餐時坐姿端正,不可伏在餐桌上,也不

要將碗碟端起來吃;進餐中不能隨意脫下外衣、摘下領帶或挽袖、解扣;用餐應閉嘴咀嚼,口中有食物

時切忌說話;不要隔人取食,不要用自己的刀叉取托盤中的食物;避免當眾擦、擤鼻涕,剔牙時用手或

餐巾遮口。

10、怎樣吃西餐?

西餐的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其吃法是:
湯喝湯不能發出聲音,用湯匙應從里往外舀著喝,千萬不要端起湯盤直接飲用。
麵包與義大利面條麵包通常與黃油搭配,吃時將麵包掰成幾小塊,抹上黃油,用手拿著吃,不要拿

著整個麵包咬著吃,應抹一塊,吃一塊。吃義大利面條時可叉子、調羹並用,用叉子慢慢挑起少量(四

五根)面條,將其繞在叉齒上成團狀,同時以調羹輔之,即可方便地進食。
肉與魚西餐中的肉一般都是大塊的,無論是羊排、牛排還是豬排都要用刀叉將其切成小塊,邊切邊

吃,不要一口氣都切成小塊後再吃,也不要用叉子將整塊肉夾至嘴邊,邊咬邊吃。吃雞或龍蝦可以用手

,小雞、鵪鶉、田雞的腿骨頭很小,可用手抓著吃,也可用叉子,但骨頭需用手指從口中取出。西餐中

的魚一般都已去了骨刺,吃起來很方便,對少量小刺,應用手捏出放在盤子上,不能直接往盤中吐。
沙拉既可作第一道菜,又可作配菜和間隔菜。對沙拉中大塊(片)的蔬菜,可用叉或刀切成小塊(

片)。對沙拉中的豌豆可以左手持叉,右手持刀,用刀把豌豆推到叉子上。而美國的吃法乾脆就用叉子

舀著吃。
甜點與水果蛋糕、西餅用小甜食叉子,冰淇淋、布丁等用甜點調羹。許多國家把水果作為甜點或隨

甜點一起送上,通常為水果沙拉或拼盤。若是未加工的水果,則應以刀叉配合使用:梨或蘋果不能整個

去皮,應用刀先切成四到六塊,削皮去核後再吃;香蕉應先剝皮,再切成數段食用。在沒有刀叉時,可

用手將果核從嘴中取出,放在果盤邊上,不能直接吐在餐桌上。
咖啡與茶西餐的最後一道「菜」是咖啡和茶。喝咖啡時可以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小碟,也可以只端

杯子,將小碟留在台上,喝完一口後,一定要把杯子放回碟上。茶匙僅用於攪拌,用完即放回茶碟,不

能用它舀著喝。飲用中國的綠茶、薄荷茶不加任何東西,如果是印度茶、黑茶或英國紅茶則可以加少量

的奶和糖。

11、西餐中飲酒有哪些講究?

西餐宴會幾乎每道菜都要跟一種酒。對於吃什麼菜跟什麼酒,喝什麼酒用什麼杯,都有規定。例如

:冷盤或海味配烈性酒,用立口杯,喝湯時配淡味雪利酒,用雪利杯;吃魚時喝白葡萄酒,用白酒杯;

食烤肉牛排以及其他肉類時,飲紅葡萄酒,用紅酒杯;食野味時,飲紅葡萄酒、白葡萄酒;食甜品時,

飲白葡萄酒、香檳酒或甜味白酒;食水果時,飲啤酒、白葡萄酒;食任何菜時,都可飲香檳酒。在佐以

多種酒時,應注意:度數低的酒,比度數高的酒先飲用;不甜的酒,比甜的、濃的酒先飲用;不甜的白

葡萄酒,應比紅葡萄酒先用。要避免在吃完甜食或有甜味的食品時,再喝不甜的酒;飯前飲用不甜的雪

利酒和雞尾酒,是比較合適的。
葡萄酒是一種普遍受歡迎的低度酒,酒精含量通常在14—21%之間。按飲用的時間來分,有餐前酒、

餐酒和餐後酒之分。按顏色可分為白、玫瑰紅、紅色三種。白色和玫瑰紅配魚類,用酒類冷凝器冷凍到5

—10°C左右喝;紅色配肉類,不必冷凍,在17—18°C左右時喝。
葡萄酒杯為高腳杯,喝時用手拿住下面杯腳部分,不要用手包圍上壁。要求注酒時,把杯子放在桌

上;不想再喝時,只需將右手掌按在杯子上,而不必說「我不再要酒了」之類的話,這不僅限於葡萄酒

,對其他的飲料也適用。香檳酒是發泡性葡萄酒的一種,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被稱為酒中之王。它能

夠增添宴會的氣氛,適宜在餐前喝,適宜配合每一道菜喝,也適宜在餐後喝。飲用香檳酒時,一般要冰

凍,適宜溫度是2—7°C。
香檳酒的酒杯有兩種,一種是高腳開口淺杯,另一種是狀似切頭的鬱金香外形杯。
雞尾酒源自西方,傳說外國人喜歡斗雞,每當斗雞得勝時,總喜歡拿一支公雞的尾巴毛到酒館飲酒

,以表示自己是斗雞的勝利者。人們便把這種酒稱作「雞尾酒」。現在,雞尾酒已成為人們所喜愛的飲

料。由於它色香俱全,光彩奪目,在歐美各國受到歡迎,本世紀初傳入我國。
喝雞尾酒時,需用雞尾酒杯,通常是呈倒三角形的高腳玻璃杯,不帶任何花紋。因雞尾酒要保持其

冰冷度,所以手應接觸其高腳部位,不能直接觸摸杯壁,使其變暖而影響酒味。
甜酒一般叫「力喬」,英語叫甘露酒。它是一種含有酒精的飲料,是在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

葡萄酒、朗姆、金酒中加入一定的「加味材料」,如果皮、砂糖、香料等,經蒸餾、浸泡、熬煮而成。

它是傳統的餐後酒,有助於消化。
啤酒是種清熱、消食的流行飲料,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飲用啤酒時一般要加以冷凍,以5—10°C

為宜。不能太冷,也不能加冰塊,這會加速氣泡的消失,沖淡香味。同樣不加冷凍或溫度過高,都將破

壞其風味。

12、怎樣為外賓安排家宴?

為外國朋友安排家宴,一切都可按照本國和本地的風俗習慣行事。因為外國客人的興趣,也就在於

看到另一個國家和一個家庭的風土人情。總的來說,家宴較之其他宴請,其氣氛比較隨便和親切。
當客人到達時,主人應主動趨前握手。如果主人因忙於周旋未發現客人到來,客人也可上前去和主

人握手問好。
家宴結束後,如主人安排余興,應設法安排客人感興趣的事,還要盡可能讓客人也熱情地參加。如

果無余興安排,飯後客人即可陸續告辭。通常是先與男、女主人告別,然後再與家庭其他成員告別。

13、參加涉外舞會有哪些應該注意的禮節?

參加涉外舞會的禮節比較講究,需要認真了解並正確掌握:
衣服穿著和儀容修飾都要美觀大方。因為整齊的服飾能體現人的禮貌修養與精神風貌。如果

是外國人邀請的舞會,通常在請柬上會寫明服裝要求,決定參加時應尊重東道主的要求。一般以穿西裝

和晚禮服居多。只有西方國家舉行的正式舞會,要求穿大禮服或稱「燕尾服」。但涉外活動中穿著燕尾

服的人畢竟微乎其微。目前,按我國習慣,著裝除了式樣花色繁多的便服外,在很多隆重和正式的場合

也只是穿著深色質料好的西裝。如果在天氣炎熱的晚會上,外方主人未表示大家寬衣,男賓不能隨便脫

下外裝。跳舞的時候,紐扣也要扣好。

14、怎樣對待一位外賓舞伴?

在涉外舞會上,如果有人將一位外賓女士介紹給你,你就必須請她與你跳舞,因為在社交場合拒絕

與人共舞是很不禮貌的事。如果自己跳得不好你可以問問這位舞伴,是否願意在你旁邊稍坐一會而不參

閱讀全文

與中國如何回應阿富汗典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說的黃沙是哪裡 瀏覽:788
義大利車輛工程有哪些學校 瀏覽:243
在越南做火龍果怎麼樣 瀏覽:372
義大利港口什麼時候開 瀏覽:918
中國人為什麼造假 瀏覽:55
智能手錶義大利語言怎麼改中文 瀏覽:561
義大利有哪些密封件品牌 瀏覽:558
埃塞克斯大學英國排多少名 瀏覽:554
中國珠寶金項鏈怎麼樣 瀏覽:723
英國謝菲爾德海拔多少米 瀏覽:617
中國西部唯一靠海在哪裡 瀏覽:381
越南有什麼好事情 瀏覽:251
印度為什麼總是那麼自大 瀏覽:134
印度德里標志代表什麼 瀏覽:742
越南在東亞的軍事實力如何 瀏覽:176
瑞典和伊朗哪個gdp高 瀏覽:246
大學被褥如何用中國郵政寄 瀏覽:967
越南女人有多少歲 瀏覽:189
英國的一便士相當於中國的多少元 瀏覽:731
什麼是中國國籍的公民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