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人說什麼語言
中國語言以漢語為主,另外有英語以及其他少數民族語言。
中國漢語可大致分為普通話和粵語(即廣東話),普通話流行於中國大陸和台灣省,覆蓋全國各地,是中國的官方語言。粵語流行於中國華南地區,包括廣東省,香港,以及廣西少部分地區。
中國英語主要分布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以及香港澳門,這些城市由於對外貿易頻繁,經常接觸外國人,因此有需要使用英語。而香港原本是英國殖民地,其官方語言就是英語;澳門原本是葡萄牙殖民地,除使用英語外還使用葡萄牙語。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分布於全國各地,種類多而繁雜。少數民族語言的使用情況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如朝鮮,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等族,有大片聚居區,人口均在百萬以上,文字歷史也比較悠久,他們的語言除了在家庭內部、鄰里親友間使用外,還在本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各個領域中使用,甚至在一些鄰近的或者雜居在一起的其他民族中使用。
第二種類型,如彝族和傣族,他們雖然也有成片的聚居區,有傳統的文字,但是文字沒有統一的規范,方言差異也較大,本民族的語言在社會上的應用不如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那麼廣泛。壯語和傈僳語、拉祜語、景頗語、載瓦語由於語言內部差別較大,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語還沒有形成,文字的使用范圍也很小,語言使用情況與彝語、傣語接近。
第三種類型,民族的語言只在本民族內部日常生活中使用,在政治生活、學校教育中往往使用其他民族的語言(主要是漢語,有些地方也使用其他少數民族語言);沒有與本民族語言相一致的文字,一般使用漢字。屬於這個類型的少數民族語言相當多,大約占語言總數的四分之三以上,使用人口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B. 古時中國大部分說的是什麼語言
古代漢語是與現代漢語相對而言的,它是華夏族及其後代漢族在古代的群眾語言。一般人心目中的古代漢語的面貌在語音上體現為唐詩宋詞等韻文,文字上體現為王羲之、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等人的書法作品,詞彙和語法則體現為先秦到明末清初的文言文。
時期
直到現在,還沒有對古代漢語和近代漢語定下公認明顯的劃分界線。一般都以「五四運動」/「白話文運動」為分水嶺。
古代的漢語有三個明顯的發展階段:以先秦時代為核心的上古漢語,其語音體系一般稱上古音,以詩經和形聲字的古韻推測,文字為甲骨文、金文和篆書;以唐代和宋代為核心的中古漢語,其語音體系一般稱中古音,為等韻和韻圖所記錄,文字為楷書;以明末清初為核心的近代漢語。亦有人分成先秦、兩漢六朝、唐宋、元明清四個階段。古代漢語在不同階段最明顯的差別是語音,而上古漢語還有文字也與後世不同。狹義的古代漢語的面貌大體上和中古漢語一致,因為這是古代漢語發展最繁榮、影響力最大、產生最多代表性作品的時期。
文字
漢字以紀錄語素和音節方式紀錄文字,稱為「音節語素」文字。意思是一個文字元號紀錄音節和具獨立意義的語素。
漢朝許慎師承劉歆,將漢字的構造和使用規律分為六種,稱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前四者是造字規律,而後兩者是用字規律。
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宜,以見指㧑,武信是也。 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不足
「六書」的不足之處在於早期漢字以一個文字元號紀錄一個語素,依據「因義造意,據意構形」的理論造字,即是依語素意義,定立意圖,最後構字形,這是象形字。
字體
夏朝、商朝、周朝主要使用的文字是甲骨文、金文。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發展自己的書寫方式 。到了秦朝,文字書寫方式才得到統一,以小篆作為通用的字體,並將戰國時不少秦國工匠為書寫方便無意間創造之隸書標准化,作為對小篆之簡化書寫。
實際上,由於漢字發展的師承關系,地域不同,實際書寫也有所不同。所以一部分古籍和字畫中使用了不同寫法的漢字。
語法
古代漢語的語法主要體現在詞彙使用和句子結構上。
詞彙使用
漢語沒有詞性變化,她直接利用別的詞性的詞彙來活用(這只是用現代的概念來說,不是說,中國古代漢語有這些概念)。比如名詞動用,動詞名詞化,動詞形容詞化等。
句子結構
大量使用省略句式,傾向於省略主語,所以大量句子看不到主語的存在,只能靠上下文的意思來推定。現代漢語大體上保留了這種習慣,尤其是口語。
否定句式中將賓語提前。例如:「時不我與」是典型的古漢語結構的一個成語,把「我」這個賓語提在「與」的前面。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普通話和各種方言中都完全消失。
音韻
在周朝之前,中國境內沒有統一的音韻 。隨著周朝國力日增,各地的音韻慢慢以首都的口音為標准,稱為雅言。爾雅就是周朝第一本把字詞分類的著作。「爾」的意思是近/接近 。「雅」的意思是雅言,即是正音 。
拼音系統
早期漢語的拼音系統為「讀若法」或「直注法」,即用相同或相似讀音的字來標注別的字的讀音。
後來發明了「反切」:一般是用兩個的漢字音韻合並,用前者的聲母跟後者的韻母連在一起念。隨著時代變化,古代音韻跟現代音韻差別不同。
被採用的地區
因為中國古代國力鼎盛,所以影響鄰近地區的民族採納或者參考漢語及漢字作為當地的語音及文字。
文字方面,例如:朝鮮半島從統一新羅時期是直接採用漢字,有學說指在古朝鮮時亦有使用燕、齊一帶通行的文字。契丹根據漢字來自創契丹大字(契丹小字為依照回鶻文創建的字母拼寫文字)。金(女真)大字根據契丹大字結合漢字為基礎再次改造出新變種方塊字。西夏文亦是根據漢字筆畫改造而成。
語音方面,例如:現代日語的漢字音讀保留了六朝江南音和唐朝長安音,現代韓語的漢語詞保留了唐朝長安音,現代越南語的漢語詞保留了唐朝長安音。詳見日本漢字音、朝鮮漢字音和越漢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