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文字是什麼
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1)中國最早的文字是什麼擴展閱讀:
漢字演變
漢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1、甲骨文
2、金文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鍾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鍾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鍾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3、篆書
大篆為漢字書體的一種。相傳為周宣王時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書。 秦時稱為大篆,與小篆相區別。大篆起於西周晚年,春秋戰國時期行於秦國。字體與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構形多重疊。
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統一文字,這種文字就是小篆。通行於秦代。形體偏長,勻圓齊整,由大篆衍變而成。
4、隸書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分秦隸(古隸)和漢隸(今隸)。
5、楷書
楷書又稱正書,或真書,始於東漢。
6、草書
草書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書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體。
7、行書
行書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漢字
網路-甲骨文
B.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哪種
一、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1959年,在山東大汶口出土了一些陶器,上邊刻有一些符號,可以看成是早期(約公元前4300年)的雛形文字。但如今看到的,已經初具規模、比較完備的文字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發現了許多龜甲和獸骨,上面刻有文字,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興趣,並把這種文字叫作甲骨文。
從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資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漢字已經有3600年的歷史。由於甲骨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體系,我們可以推斷漢字的發生一定遠在3600年以前。
二、文字的起源
據我國古籍記載,上古時代的人類祖先們在尚未發明文字之前,便已懂得利用結繩的方式來記事。所謂「大事做大結、小事結小結」就是用繩子做結幫助記憶事情大小。這種方法在世界其他地方(如非洲、南美洲等)也都使用過。結繩記事是一種記載信息的手段,它和文字的關系不得而知。不過,各地出土的陶器上的一些陶符紋飾,已具有文字的雛形。
文字是人類記錄思想、交流思想的符號,它於1萬年前「農業化」開始以後萌芽,隨著人類由野蠻向文明過渡,是由先人們在生產和交換的過程中,經過了無數年月的不斷創造和改進而形成的。
文字可以分為三類: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它們的關系並不是進化的關系。
最原始的自源文字大多是圖畫符號,即通過象物來表達。古代埃及文字中,也有幾個圖畫符號來表達其音組合後對應事物的做法。蘇美爾文字也經歷過這個時期。但值得注意的是,漢字的「象形」以古西方文字的「象形」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事實上古埃及文字中絕大部分圖畫符號並非以形表意,而是表音符號。實質上類似於字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