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在古代有哪幾種稱呼
中國在古代有華夏,中華,九州,赤縣,海內等稱呼。簡介如下:
1、華夏。也稱「夏」或者是「諸夏」。是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原住民的自稱,以區別四夷。
2、中華。古代華夏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後各朝疆土漸廣。
3、九州。又名神州,十二州,是中國漢族先民在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所記載的地域區劃。
4、赤縣。指華夏,中國,中土。《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5、海內。是指國境之內,也就是指全國。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貳』 中國的古稱有哪些
華夏、中華、中夏、諸華、神州等。
1、華夏
華夏也稱"夏"、"諸夏"。是中國古代周王朝的自稱 。在甲骨文中,"華"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聖潔,華夏是禮儀之邦,與外族胡人相對。
2、中華
中華China。中原華夏大地,古代華夏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後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轄,皆稱中華,古時對華夏族、漢族的稱謂。
3、中夏
釋義:1、指華夏;中國。2、指中原地區。3、夏季之中,指農歷五月。後亦指盛夏。4、即仲夏,夏季的第二個月,就是陰歷五月。
出自:《文選·班固》:"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呂向 注:"中夏,中國。"
譯文:眼睛中原而廣布恩德,俯瞰四方而抗棱。「呂向註:」中國,中國。
4、諸華
由於周朝人自稱為華,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許多諸侯國,就稱作諸華。
出自:晉代杜預為《春秋左傳》作的注釋上說:"諸華,中國也。"
譯文:華夏,中國的。
5、神州
古時稱中國為"赤縣神州" ;後用"神州"做中國的別稱。
在《淮南子》中所列的九個州 中,其中位於東南方的神州即是中國 ,因為中國是位於一塊被大海所包圍的大陸的東南方。
先秦的華夏之域僅限於魯、晉、齊、鄭、蔡、衛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諸國 及行周禮的宋、陳等中原諸國。漢代在先秦諸國的基礎上萌芽出後世漢族九州的概念 。
漢代以後的華夏之域與九州之域的地理范圍等同 ,其范圍相當於漢地,又有"東夏" 、"南夏" 、"西夏" 等詞稱呼漢地內的局部地區。
作為名山大川的四瀆五嶽五鎮也是在神州(漢地)的范圍之內 。
『叄』 中國古代的太極和無極分別指的是什麼
無極出自《道德經》,一種古代哲學思想,指稱道的終極性的概念。 無邊際,無窮盡,無限,無終。「無極」一詞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沒有中心」的意思。代表著上古華人對事物產生之前狀態的抽象理解。
一種連中心點都沒有的狀態,那裡沒有邊界可言。既沒有中心又沒有邊界,這種狀態當然是無窮無盡「混沌」。
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其中的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 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
太極在道家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狀態,出現於陰陽未分的混沌時期(無極)之後,而後形成萬物(宇宙)的本源。
(3)中國古代概念有哪些擴展閱讀:
周敦頤的理學,主要是闡述「無極而太極」的最高境界。何謂「無極」?何謂「太極」?其實,無極和太極並非兩種存在,而是同一存在,為先賢所說「二名一體」、「同一之道」,即朱熹所說「非太極之外復有無極」。
但是,無極和太極又並非完全同義,無極體現的是一種狀態,即「無有一極」,太極體現的一種境界,即「無所不極」。「無極而太極」的意思,就是說明宇宙間沒有一種存在是「極」,但又沒有一種存在是「不極」。
打個比方,自然界的風、雨、雷、電都有各自的特點和缺陷,如風可以產生強大驅力,但其不能產生雨、雷、電所產生,但是其又在自然界中無所取締,「無所不用其極」,這就是理學的「無極而太極」的理念,宇宙間萬物運行莫不遵循此理。
周敦頤認為,宇宙間的運行是由一種「理氣」推動著的,一切自然存在者均為「理氣」推動的作用,這與道家學說中所說的「道」同為一理,因而周敦頤開創的理學又被稱為「道學」,周敦頤本人則被後世尊為「道學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