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古代如何搞春運

中國古代如何搞春運

發布時間:2024-12-09 23:38:06

1. 古代也有「春運」,猜一猜:唐代為了保障節日運輸做了什麼

唐代為了保障節日運輸統一運輸價格

為保證節日運輸,中國古代有官辦、商辦、民營三類交通體系,但不論哪一種都是要收費的。節假日時,客運和物流費用會比平時貴一些,但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如在唐代,商業運輸便有一個全國統一價,並設有最高和最低限價,連里程速度都有詳細的規定。

古代春運的交通出行

古人對家庭觀念比現代人更加的深刻,因此不管回家的路途有多麼的遙遠,也不會管交通工具有多麼的簡陋,都會踏上回家之路。他們甚至不顧舟車勞苦,提前一個月兩個月就從家裡出發,而為了回家與家人團圓。

他們的交通工具與今天相比可選擇的種類也是少之又少,因此離家近點的,就可以直接選擇步行,遠一些的就需要以牲口拉車代步,如牛車、馬車、騾車、驢車等,而這些就相當於現在的汽車了。除了這些外,還可以選擇坐船,在《新白娘子傳奇》中,就有一段許仙和白素貞坐船航行的經歷。

2. 現代春運高峰迴家難!古代的春運高峰是什麼樣的



古代的春運高峰是什麼樣的?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校易搜一起讀。


最近最火的話題可能就是「過年」了。回家過年,全家人會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共享天倫之樂,這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自1月12日起,一年一度的「春運高峰」開始了。要說春運熱潮,似乎全世界都只發生在我們中國。春節前後是運輸狂潮,遊客集中在這個瘋狂流動的時期。「春運搶運難,難於上青天!」說到這里,李師傅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古代的春運高峰是什麼樣的?祖先是怎麼回家過年的?今天李師傅就和大家聊聊古代春運熱潮中的有趣話題。


過年回家的趣聞


追溯到唐朝,玄宗年間,有一位大詩人,名叫「王琬」,住在河南洛陽,卻常年在江浙一帶工作生活。有一次,快過年了,他急著回家。他乘船來到江蘇鎮江的顧北山腳下,獨自航行,聽著杜妍的哀鳴。王萬突然動了感情,寫了一首不朽的詩,《次北固山下》,其中兩句「.夜晚現在讓位給太陽的海洋,舊的一年融化在新鮮事物中「翻譯成現在的中心思想,僅僅意味著「我想回家」!據說這兩句話得到了當時宰相「張碩」的高度贊賞,親筆題寫,掛在宰相的議事廳上,讓文人墨客向王婉學習。


話說回來,王萬為什麼不在江浙過年?很多朋友可能覺得,常年不回家,就得回家,打打麻將,喝點酒。但這是我們現代的理解。據老一代人說,它與一種叫「年」的怪物有關,這種怪物有角,力氣很大。每年的最後一天,他都跑出去做妖。那時候生產力低,人弱。沒有辦法處理這個「年」。這是一個非常兇猛的怪物。但是,人多力量大,一家人睡不到一起。當「年」來臨時,他們會一起把它趕走。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如果你沒有回家,你的家人被年困擾,誰是你這邊的負責人?所以不管什麼困難,什麼原因,你都要回家伸出援助之手。


春運熱潮的由來


「春運熱」這個詞最早出現在0755到79000年的1980年,但是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中國最早的字典《人民日報》雅》記載,「過年」的說法產生於周朝。古代的春運熱潮應該就是那個時候出現的。在封建時代,由於孔子提倡「父母不宜遠行」,流動人口數量少,路程也不會遠。古代春運熱潮的主體不是農民工,而是公務員和商人。現在所謂的「北漂」「平漂」,這些人到了年底歸心似箭,但旅途中確實有很多困難。李燦大師為你講述一些古代春運的尷尬方式。和他們比一比,也許你就不會覺得回家太難了。


古人在春運高峰時也堵車。


明朝萬曆年間,除了大名鼎鼎的張之外,還有一位大臣名叫「王羲之」。這個王大仁不簡單。在他的任期內,豐臣秀吉入侵了朝鮮。這時候朝廷上議論紛紛,打還是不打?王希爵看透了日本是朝鮮的跳板,真正的目的是入侵大明的本質。所以他主張對日一戰。最後在他的謀略下,明朝大獲全勝,徹底打破了日本侵略大明的妄想。這說明這個王大仁真的很棒。當然,今天主要說的是他老人家與春運熱潮相關的故事。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李夫子認為應該是「堵」。為什麼用這個詞?


在古代,由於交通工具技術的不發達,人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擁擠的人群和堵車的情況時有發生。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年年底,王老爺從北京雇了一條船回老家松江。以前松江在上海邊上,沿著京杭大運河往南走。經過長途旅行,他終於到達了上海。等船靠岸的時候,發現碼頭上停滿了篷船,一片漆黑。我等了兩個小時,現代差不多四個小時,才把船停好,王老爺臉都綠了。過年的時候高速堵車,有車主直接在路邊用鍋煮麵條。我們不知道王老爺堵船會不會有東西吃。


古代學生的春運熱潮


由此可見,春運擁堵並非現代人的專利,自古就有。除了春節回家堵車,你當然能看到背包客,大包小包的民工,裝滿各種過年物資的蛇皮袋,北京的驢打滾,天津的麻花,湖北的臘肉香腸,廣東的菱角糕各種各樣。其實古人回家也不例外,很多東西都會塞在包里。這本書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明朝有個大臣叫楊廷和,四川成都人,很有名氣。他的兒子楊慎更加出名。後來得了一等獎,寫出了「長江東流,浪花淘盡英雄」的名句。楊廷和年輕時就讀於北京國子監。他有一年春節回家,走到今天北京通州的大運河,然後坐輪渡,坐馬車,兜了半個多月,才到了成都老家。好在朝廷體恤學生,發了節日費用和生活物資,背了大包袱。估計裡面有很多北京小吃。


它是古代國子監的最高學府,相當於現在的北大、清華。那時候他們沒有寒暑假,也沒有周末,但是國子監還是要提供學生春節假期回家的路費。現在的學生都很羨慕,國子監的學生可以放「長假」了!而且,長假可以長達一年。超過一年不來國子監終止休假,將被除名。所以楊廷和回四川過年應該是長假。從北京到成都有1800多公里。如今,汽車需要兩天左右,高鐵需要8小時,飛機需要2小時。但是在500多年前的明朝,老陽需要半個月才能背著口袋回家。太神奇了!


古代很難去


在古代,由於路途遙遠,交通條件有限,很多人無法回家過年,「回家難」的現象相當普遍。隋代詩人薛道衡寫過一首《爾雅》的詩,「入春才七天,離家兩年。人歸大雁後,思花前」。薛道衡是陝西人。他從北方來到南方,卻沒能及時趕回來與家人團聚。看著南方歡快的過年氣氛,他一個人在異鄉,所以他的詩里流露出無限的惆悵和思鄉之情。


我記得在一份地方紀事報上讀過一個故事。1053年,安徽阜陽知府歐陽修回江西永豐老家過春節。現代人從阜陽開車到永豐大概需要9個小時,而歐陽修當年在路上來回花了兩個多月。他感慨道,「水會回歸大地,但賓士會努力」。前面提到的唐代詩人王紈留下了一首詩「.「夜現在讓位於太陽的海洋,舊的一年融化在新鮮空氣中」,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古代春運的道路是不容易的。


古代宮廷很難去定居。


實際上,在古代春運的困難背後是「一票難求」。對此,歷代統治者都不忘改善這個問題。在商朝,古人非常重視道路交通的建設。考古學家在安陽殷墟發現大量車馬坑。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建成了四通八達的全國公路網,為春運高峰提供了便利。據《王錫爵列傳》記載,「馳道」是秦國的國道,寬69米。路邊種了一些松樹,要注意綠化和降噪。當時是世界第一,功能不亞於現代高速公路。除了「馳道」,秦朝還有「直道」、「軌道」等。這里說的「軌道路」,就是當時的高鐵。當然,當時的跑道不是現在的跑道,而是硬木做的,下面是軟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它與現代鐵路基本相同。馬車在上面跑得很快。即使古人在交通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可以極大的方便人們的出行,但畢竟古代比不上現代。楊廷和先生就算在硬木軌道上坐馬車,過幾天也回不了家。


古代春運中的收費


說完了難走,李師傅就和大家聊聊古代春運高峰的票價。現在買機票回老家是沒有折扣的。動輒幾千塊錢,買一張高鐵票也不便宜。如果遇到黃牛,價格可能還要漲。古代沒有火車,沒有輪船,沒有飛機,沒有「一票難求」,黃牛就沒用了。但是古人回家的成本還是很高的。他們可能工作半年,賺的錢還不夠付車費。


據《楊文忠公》年的記載,唐朝雇了一輛驢車,裝滿了行李。步行100英里的費用是900便士。如果走山路,車費會漲到1200便士。李白的故鄉是四川江油。如果他從首都長安回老家江油過年,要走1600里,中間還要翻越秦嶺。加上吃住,路費肯定超過15000人民幣。李白最高官職是六級翰林,年薪只有兩萬四千文。回國需要半年的收入。按照購買力,15000條相當於現在的6萬多人民幣。如今,從西安到江油的火車票只要250元,古今路費相差240倍。你覺得回家難嗎?


民國難。


談完古代,李師傅又談到民國。此時,雖然交通與古代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有了鐵路和公路,但也面臨著春運難去、春運急的問題。臨近民國末期,火車上擠滿了人。李同育在小說《人日思歸》里狂言道:「離過年還有一個星期。一列從北平開來的火車剛剛駛入天津站,站台上的乘客像螞蟻一樣蜂擁而至。每輛三等列車都擠滿了人。沒見過這么擠的方法。我連針都插不進去。第一批強壯的年輕人擠了上來,他們的身體像一堆貨物,塞在車廂的過道里,直著脖子站著。第二組擠上來的人只好站在門邊,撐住門,關不上。剩下的,我們得擠到車廂外面的站台上去。」


與此同時,作家程形容它更可怕:「擁擠!擁擠!三等車廂變成了五層!最高一層的乘客大多是軍人,坐在轎頂;其次,在高卧鋪兩側的架子上,放行李和雜物的架子;其次,椅子擱在三等工房的靠背上;其次,坐在椅子上;底層,席地而坐。因為人多,我把左腳的吊襪帶脫了,這讓一隻金雞自立了。我抬起左腳,穿上吊襪帶,然後踩下去,卻失去了原來的立足點。原來我左腳的地盤已經被別人佔領了。踩著人家的腳背;踩在這里是一個


這些描述恰恰讓李師傅想起了印度人擠火車的壯觀場面。除了擁擠,生活在民國時期,春運高峰還得擔心軍閥混戰。1929年12月14日,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作家冰心准備回家過年。從北京到上海坐火車挺快,但1929年冬天軍閥混戰,從北京到上海要走的津浦鐵路被軍隊臨時佔領。乘客不得不走海路。於是冰心買了票,先坐火車去天津,然後在那裡坐船回上海。船上乘客很多,每個船艙都擠滿了人。冰心的小屋只有五六平米,上下兩層卻有四個鋪位。除了冰心,每個鋪位的乘客都帶著孩子,噪音,油味,污垢,煙味等等,讓冰心無法休息。68個小時後,輪船終於停靠在上海浦東。如果算上冰心在天津和北京的等待時間,從北京回上海要四五天。可想而知在民國回家過年有多難!


講了這么多春運熱的故事,古人出門在外,回家不易。他們沒錢沒時間哀嘆鄉愁,只能寫一首過年的詩。總而言之,回家的路從古至今都是艱難的。但不管有多難,回家過年應該是每個中國人最簡單最美好的願望。老話說「父母在人生中還是有去處的,但父母去了人生,就只有回家的路了」。我想真誠地提醒我所有的朋友,無論他們在新年期間有多忙,他們都必須回家看看!

3. 古代春節的習俗

1.穿青衣迎春

立春日,夜漏未盡五刻,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春旛,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
——《後漢書禮儀志》
古人相信春季萬物生發,天地翠色,故屬性上對應的顏色是「青」(青綠)。統治階級為表示自己與「天」的關聯性,所以也把穿青色衣服視作儀式之一。

同理,立夏紅色(朱),立秋白色,立冬黑色。

同理,春季對應的方位是「東」。所以天子和文武百官要前往東門之外迎春。


2.飲梅花酒/椒柏酒

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董勛雲:俗有歲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採花以貢樽。正月飲酒先小者,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
——《荊楚歲時記》

梅花酒,元日服之卻老。
——《四民月令》
椒柏酒即以花椒、柏枝所制之酒。是的你沒看錯,古時候很流行喝花椒相關飲料。如《楚辭》亦有「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由此衍生而來又有「屠蘇酒」,配料更多些。

梅花酒不確定。立春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梅花尚未開放,應是上一年採摘梅花釀制而成。類似的食譜《山家清供》里有,不詳述。


3.食七菜粥

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
——《荊楚歲時記》
中國上古時代的傳說里也有類似《聖經》中創世紀的情節,如「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七菜粥即取七種早春新鮮蔬菜做粥/羹,取迎新去晦之意。


七菜粥如今在日本更為流行,曰「七草」。國內倒是式微了。


4.食春盤/咬春

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

——《四時寶鏡》


東晉李鄂立春日,命以蘆菔、芹芽為菜盤,相餽貺。
——《摭遺》(沒查到這本書)
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
——《齊人月令》

新春日獻辛盤。雖士庶之家,亦必割雞豚,炊面餅,而雜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蔥,沖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紅蘿卜,名曰咬春。
——《帝京歲時紀勝》
古人認為春日的氣息是向外發散的——經過冬季蟄伏後,草木蓬勃生長,氣溫回升。所以流行趨勢是食用有「辛味」的東西(如前面提到的椒柏酒),新生的野菜(如七菜),「春盤」「咬春」也是由此發展而來。

一般是韭菜、蔥、水芹、蘿卜之類新生的鮮嫩蔬菜,有清新口感的。攤在盤子里,是「春盤」;捲成春卷、春餅之類吃,就是「咬春」。


5.剪綵綢為燕子,做頭飾迎春

立春之日,悉剪綵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荊楚歲時記》
彩即五色綢之意。

燕子被認為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鳥兒之一,七十二候里也有「春分,玄鳥至」的說法。彩燕迎春,大概就是想要像它們一樣輕巧地迎接新春天吧;)


6.御風

列子御風常以立春歸於八荒,是風至則草木發生。

——《要覽》


立春日,取弘農宜陽金門山竹為管,河內葭草為灰,以候陽氣。
——《玉泉記》

古人相信四季的「氣」有所不同,春日的「氣」是「陽氣」,輕清上升,所以如果在竹管內放入一些草木灰,即使沒有人動,春氣也會帶動飛灰,甚至發出聲音。古時稱之為「葭管」。

但有的時候「葭管飛灰」也被認為是屬於冬至的——冬至一陽生,已經有陽氣了。


7.簪花、採花、賜花

立春日,自郎官御史以上皆賜春旛勝,入賀訖,戴歸私第。又士大夫家翦彩為春旛,或綴於花枝之下,或翦為春蝶、春錢、春勝以為戲,東坡立春日,亦簪旛勝過子由,諸子侄笑指雲,伯伯老人亦簪花勝耶。
——《東京夢華錄》

正月八日立春,內出彩花賜近臣。
——《景龍文館記》
紹聖二年上元,幸集禧觀,出宮花賜從駕臣僚各數十枝,時人榮之。
——《聞見近錄》
立春在公歷2月4日前後,春節也是2月。這時候盛開的鮮花並不多,所以這一習俗最初只有貴族/統治階級才能享受。民間多是把彩紙、金箔做成花朵的樣子,插戴。

唐宋以降,人們開始熟練調配鮮花的開放時間,這時候就有更多的花可供選擇了。

8.剪綵紙、金箔為人

翦彩為人,或縷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花勝以相遺,登高賦詩。
——《荊楚歲時記》
這個做法好像是為了祈願,希望自己的形貌精神都煥然一新的樣子。

9.放燈、觀燈

初八日傳為諸星下界,燃燈為祭。燈數以百有八盞為率,有四十九盞者,有按玉匣記本命星燈之數者。
——《帝京歲時紀勝》
一般認為從立春後到上元節(即元宵節,正月十五),都要以彩燈裝飾屋宇。初八開始就是賞燈的高潮了。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如何搞春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移動和鮮怎麼升級 瀏覽:796
越南混血人有多少 瀏覽:724
中國在政治上還存在哪些不足 瀏覽:161
越南和廣州有什麼合作嗎 瀏覽:803
英國貨運代理怎麼樣 瀏覽:286
越南圩有什麼好吃的 瀏覽:353
印尼打工工資怎麼樣 瀏覽:238
伊朗為什麼要射擊 瀏覽:582
英國寄信中國多少錢 瀏覽:866
英國和法國為什麼要聯合 瀏覽:689
印度試射彈道導彈發射到哪裡 瀏覽:392
發越南國際物流海關扣留怎麼辦 瀏覽:531
外資券商什麼時候進入中國 瀏覽:803
中國移動n5手機多少錢 瀏覽:350
英國版的紐康特怎麼查防偽 瀏覽:336
沙烏地阿拉伯離伊朗有多少公里 瀏覽:447
中國哪裡賣羊肉最便宜 瀏覽:666
中國生產布娃娃的基地是哪裡 瀏覽:644
伊朗石化投資多少美元 瀏覽:431
和平精英國際服蘋果區賬號怎麼登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