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在政治制度近代化中有過哪兩次嘗試
第一次是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希望實行君主立憲制政體,因為慈禧太後的政變而失敗。
第二次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希望在中國建立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因為袁世凱的篡奪而失敗。
㈡ 從1840年到辛亥革命爆發,中國人探索救國道路的嘗試有哪些
農民階級的抗爭:太平天國運動(1851 一1864 年)、義和團運動(1898 一1900 年)
地主階級的抗爭與探索 :鴉片戰爭時期地主階級抵抗派的探索,林則徐「睜眼看世界第一人」、洋務運動
資產階級的抗爭與探索: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1 .探索具有廣泛性
( l )表現:近代前期主要社會階級,包括地主階級、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中的許多政治派別都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斗爭和探索。
( 2 )原因:由於外國資本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已經成為中國社會最主要的矛盾,外國的侵略對中國各階級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各階級在反侵略、維護國家利益方面必然有一致性的一面。
2 .普遍具有向西方學習,尋求救國道路的特點(義和團運動除外)。
這是因為外國的侵略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也開闊了人們的眼界,使人們從閉關鎖國和妄自尊大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悟到了西方先進和中國落後的現實。
3 ,探索具有一定的層次性
( 1 )表現:體現在學習西方的內容上有不同的層次,從學習經濟、政治再到思想,從學習君主立憲再到民主共和,具有層層提高的特點。
( 2 )原因:不僅存在時間的差異和對西方認識上的差異,更主要的是階級地位的差異。
4 .探索具有繼承性
前後提出的救國方案既有繼承,又有發展;既有量變,也有質的飛躍。例如,地主階級的洋務派就繼承了地主階級的抵抗派林則徐、魏源的「師夷長技」的思想而又有一定的變化,但在維護封建統治這一點上是一致的,因而是量變。早期的維新派又由洋務派轉化而來,他們也繼承了洋務派學習西方科技的思想,同時在此基礎上又發展為學習西方的政治和經濟。他們不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而是反對封建統治,這是質的飛躍。
5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雖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一方面是由於資產階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中外反動勢力強大。
㈢ 近代中國在在改變中國命運的過程中做過哪些嘗試
1開展洋務運動,主張在不改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向西方學習。結果失敗。
2實行戊戌變法主張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結果遭到,頑固派的殘酷鎮壓。
3辛亥革命以革命手段推翻了滿清王朝,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結果勝利果實老到袁世凱手裡,革命仍然失敗。
4中國共產黨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的,馬克思劃中國道路結果獲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㈣ 年到辛亥革命爆發,中國人探索救國道路的嘗試有哪些
近代中國人民為了向西方學習尋求新的出路(近代化):洋務運動(技術)戊戌變法(制度)辛亥革命(制度)由表及裡,由淺至深的進程,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㈤ 近代中國在改變中國命運的過程做過哪些嘗試
近代中國在改變中國命運的過程中都做過以下嘗試:
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太平天國起義,義和團起義,辛亥革命。
洋務派---地主階級----洋務運動
維新派---資產階級----戊戌變法
革命派---資產階級----辛亥革命
激進地民主主義者----新文化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舊式的農民起義。
洋務運動,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
戊戌變法,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主要領導人物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