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沒有有關音樂的知識
中國音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朝,當時已經掌握了七聲音階,但更偏好和諧的五聲音階。中國音樂的發展方向與西方音樂不同,西方音樂從古希臘的五聲音階發展到七聲音階,再到十二平均律,而中國音樂則注重旋律和節奏的變化,輕視和聲的作用。
史前時期,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已經萌芽,如新石器時代的骨笛和陶塤。古代時期,中國古代的「詩歌」與音樂緊密相連,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詩篇都是配有曲調的。中國古代對音樂家的地位較低,不像畫家那樣受到尊重。
夏、商時期,音樂已經從原始的氏族樂舞轉變為奴隸主所佔有的樂舞。這時期的樂舞內容從原始的圖騰崇拜轉變為對征服自然的人的頌歌。西周和東周時期,宮廷建立了完備的禮樂制度,宴享娛樂中不同地位的官員規定有不同的舞隊編制。
秦、漢時期,開始出現「樂府」,繼承了周代的采風制度,搜集、整理民間音樂。漢代主要的歌曲形式是相和歌,它從最初的清唱發展到有絲、竹樂器伴奏的「相和大麴」。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相和歌發展起來的清商樂在南北融合後成為流傳全國的重要樂種。這一時期,古琴趨於成熟,出現了一大批文人琴家。
隋、唐時期,音樂藝術達到了全面發展的高峰。唐代宮廷宴享的音樂稱為「燕樂」,包括各族以及部分外國的民間音樂。唐代歌舞大麴是燕樂中獨樹一幟的奇葩,繼承了相和大麴的傳統,融會了九部樂中各族音樂的精華。
宋、金、元時期,音樂文化的發展以市民音樂的勃興為重要標志。宋代的詞調音樂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出現了自度曲和琴歌。元代,民族樂器三弦的出現值得注意。
明、清時期,音樂文化更具有世俗化的特點。明清時期說唱音樂異彩紛呈,如南方的彈詞,北方的鼓詞,以及牌子曲,琴書,道情類的說唱曲種。明清戲曲音樂出現了新的發展高峰,如昆劇、梆子腔等。
近代音樂,19世紀末,中國開始接觸西方音樂和樂器,廣東音樂首當其沖,吸收西方和聲方法,創造了新樂器揚琴和木琴,發展了樂隊合奏的音樂。1910年代到1920年代的新文化運動期間,很多到海外留學的中國音樂家回國之後,開始演奏歐洲古典音樂,也開始用五線譜紀錄新作品。
革命音樂,在北伐戰爭時期,中國的音樂家配合革命,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在國民革命軍中廣為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