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積雪成災的危害及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在2008年1月10日,中國南方爆發了一場嚴重的雪災。受影響最嚴重的省份包括湖南、貴州、湖北、江西、廣西北部、廣東北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和河南南部。截至2008年2月12日,這場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已導致21個省區市不同程度受災,107人死亡,8人失蹤,151.2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92.7萬人鐵路公路滯留人員得到救助;農作物受災面積達到1.77億畝,2530萬畝絕收;森林受損面積近2.6億畝;35.4萬間房屋倒塌;造成1111億元人民幣的直接經濟損失。
造成這場雪災的天氣成因主要是大氣環流的異常,尤其是在歐亞地區。通常,青藏高原西南側會形成一個低值系統,而西伯利亞地區則會維持一個較高的高值系統。這兩個系統在正常情況下會長期存在,低值系統為我國南方地區帶來充沛降水,而來自西伯利亞的冷高壓則帶來寒冷空氣。然而,在2008年1月,西南暖濕氣流北上影響大部分地區,與此同時,北邊的高壓系統穩定存在,不斷向南輸送冷空氣。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交匯,冷空氣密度大,暖空氣則沿著冷空氣層上升,暖濕氣流所攜帶的水氣凝結,形成雨雪天氣。由於這種冷暖空氣異常地在這一帶地區長時間交匯,導致中國南方出現長時間雨雪天氣。
雪災,亦稱白災,是由於長時間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圍積雪而引發的災害。它會對交通、通訊、輸電線路等基礎設施造成嚴重影響甚至破壞,威脅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雪災主要發生在穩定積雪地區、不穩定積雪山區以及瞬時積雪地區。在中國牧區,雪災主要發生在內蒙古草原、西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根據我國的雪災形成條件、分布范圍和表現形式,雪災可分為三種類型:雪崩、風吹雪災害(風雪流)和牧區雪災。
積雪有五種類型:永久積雪、穩定積雪、不穩定積雪、瞬間積雪和無積雪。積雪過多、過深、持續時間過長會對牲畜造成吃草困難,甚至無法放牧,從而形成雪災。然而,積雪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如對牧草的越冬保溫、旱季融雪增加土壤水分、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等。
雪災通常在10月開始,4月結束。牧區雪災大約每10年出現一次嚴重情況。一般性的雪災則更為頻繁。例如,西藏牧區大約每2-3年出現一次,青海牧區也是如此。新疆牧區因氣候和地理差異,雪災出現頻率有所不同,但某些地區如阿爾泰山區、准葛爾西部山區、北疆沿天山一帶和南疆西部山區的冬牧場和春秋牧場,雪災頻率達50%-70%,而其他地區則在30%以下。雪災高發區往往是雪災嚴重區,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