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袁隆平發明雜交水稻時的自信的故事
勇於追求真理、不迷信權威、不因循守舊、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這曾經是世界經典著作中論述的結論。但在20世紀60年代初,袁隆平不迷信權威和書本,從「鶴立雞群」稻株的觀察中悟出天然雜交水稻的道理,從而勇敢承擔起雜交水稻研究的課題,不畏艱難,反復試驗,終於研究成功三系雜交水稻。這一重大突破,打破了傳統經典理論的束縛,他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第一人。但他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繼續帶領我國雜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兩系法雜交水稻,使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保持了世界領先水平。至此,他始終沒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在67歲的時候又產生一個驚人的想法——挑戰超級雜交稻。這是他在雜交水稻上的又一創新之舉,袁隆平院士說:「我的個性就是總覺得不滿足」。他的「不滿足」激發了他的勇氣和智慧,使超級雜交稻又一再呈現絢麗奪目的光芒。2000年實現了大面積畝產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又提前一年實現大面積畝產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標,而且達到了日本、IRRI制定但至今尚未實現的標准,再次創造了領先世界水稻超高產競賽的奇跡。有人說,於2006年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是袁隆平院士僅次於諾貝爾獎的一項至高榮譽了,可他覺得這更是一種激勵,他說「我們不能因此止步不前,我們要保持領先地位。」「我們現在有雄心壯志,向更高的高度攀登」。這個高度就是超級雜交稻第三期目標:畝產900公斤。對此,76歲高齡、天性不滿足的袁隆平院士依然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