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古代中中國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古代中中國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5-01-01 23:01:02

『壹』 中國在古代的意思是什麼

在中國古代,國家有時統一,有時分裂,中國一詞的含義在不同時代也不同,大致統一時期略指全國,分裂時多指中原。隨著皇帝統治疆土的變化,中國一詞所包括的范圍也相應有所不同。「中國」這一名稱在西周武王時期意為「中央之國」。

相傳3000年前,周公在陽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測度日影,測得夏至這一天午時,八尺之表於周圍景物均沒有日影,便認為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謂之中國。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少數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

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叫做「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到清代,處於清政府管轄下的全部領土,都以中國為:它的代名稱。在19世紀中葉以後,「中國」才專指國家的全部領土,不做他用。

(1)古代中中國的意思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中國」一詞已經有著3000年的使用歷史,但一直只是作為一種:代指性名詞來使用,沒有一個王朝曾經將「中國」兩字明確作為-其政體的直接名稱。漢朝的國號是:「漢」。唐朝的國號是「唐」,以後建立的王朝國號有宋、遼、金、元、明等,清政府與外國簽訂的條約上簽署的國名是「大清」。

現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一名,在外交文獻上出現,始於1842年的《南京條約》。

真正以"中國"做為正式國名簡稱,是從一場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中華民國開始的。從這時起,"中國"才成為具有國家意義的正式名稱。今天,"中國"已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組成的國家了,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貳』 中國古代時候也叫「中國」嗎那怎麼解釋

在古代,「中國」一詞的意思之一,是指帝王所處的都城。《詩經·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是勸西周厲王放鬆一點對人民的壓榨,先從愛惜京都的人民做起,進而安撫四方之民。這里,「中國」指京都,「四方」指京都外的諸夏。「中國」的另一古義是泛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即遠古華夏族所居住的地方。地處南方長江流域的楚國人稱周、魯、齊、晉等國所處的黃河流域為「中國」。這一含義的「中國」與「中原」的詞義相同。
後來,隨著疆域的擴大,「中國」所包括的范圍也擴大了。在今天,「中國」已是專有名詞,與古義的「中國」大不相同了。
http://211.161.160.48/qjd/zy/44/html/writing4404.htm
遠在 3000年前,中國西周三代開國君主曾經三異國都。最初周文王在未得天下時,將周民族的政治中心確定在豐(今陝西西部的歧山附近),武王滅商後便將國都向東遷移到鎬京(今天西安附近)。成王即位後又派周公在今天洛陽以西5里處建立洛邑,史稱東都。當時建立洛邑的一個重要理由便是洛陽居天地正中。中國這個名稱就反映了天地正中的意識。周成王在位時採納了周公提出的建藩屏周方略,大肆分封諸侯(所謂藩國),讓它們承擔保衛京畿的任務。於是形成了以四夷為外環,四方諸侯為內環,周室王畿為'中國'的政治格局,這就是中國一名的來歷。如今在德語中,除用China一詞稱呼中國外,有時還用Mitten Land一詞,即中央之國。應該說這個詞與中國的本義完全一致。在這個背景下,殷商時期流行的天下四方觀念變成了五方觀念,這第五方就是中央,而四方則成為具有邊緣含義的四維。春秋時期成文的《詩經》就有四方為綱、四方為則的說法。連中國傳統的四大名山--東岳泰山、南嶽霍山(今安徽天柱山,後改為湖南衡山)、西嶽華山和北嶽恆山--也被稱為四垣,就像一間屋子的四壁。天子定期到四岳巡狩,一來是為了祭告天地,二來為了視察四方諸侯的工作。
http://www.top169.net/book/novel/dly/15.htm
"中國"一詞的含義
翁獨健先生認為:"中國一詞,從《詩經》上就可以找到,不過古代'中國夕之稱只是地域的,文化的概念,或者是一種褒稱。……歷史上的中國不僅包括中原王朝,而且也包括中原王朝以外的少數民族政權。"
張瓏如先生認為:"關於'中國'的概念,歷史上是某一個地域名稱,不是國稱,作為國家的概念,是近代的事。以往有些學者,把它認為國稱,或囿於《禹貢》九州之說,把中原地區作為中國的疆域〔,這〕是不對的。"
半一之先生認為:"中國之稱在歷史上是個地區的稱呼,而且是有變化和發展的。先秦時,指處於眾多國家的中央地區的國家,而把四鄰稱做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當時,中國不是一個國家概念,而且它的領域也不是當時的國家領域。與'中國'同時使用的名稱還有『四海',『天下'。"
杜榮坤先生認為:"'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尚書》。據史籍記載和近人研究,初含有'京師','帝都','國中','王a'等意。隨著歷史的發展,'中國'一詞包含的范圍逐漸擴大,成為地域的名稱。……古代華夏族最初於中原建立國家,為有別於四方蠻夷戎狄,自稱'中國',即'中央之國'的含意。……秦統一六國,華夏族與四周所謂戎狄蠻夷諸族逐漸融合,形成以華夏族(漢代以後漸稱漢族)為主體的統一多民族集權國家,'中國'一詞泛指中原王朝所直接管轄的地區……"杜先生又說:"歷史上'中國'一詞是地域或文化類型及政治地位的區分,而不是整個歷史疆域和政治管轄范圍的概念,國家政權的正式名稱。"
陳連開先生認為:"中國一詞,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含義不止一端,大體是殷周指天子所居王城;到春秋戰國指中原諸侯國和實行華夏文化禮儀的諸侯國,既是地域概念,又是文化概念。到秦漢以後,往往指王朝直接管轄區,而以王朝的邊疆為『裔'。
以上各位學者的見解代表了學術界的基本看法,其中的諸多見解,如不能以現代國家概念去衡量當時的"中國";"中國"既是地域概念,又是文化概念;"中國"一詞包含的范圍不斷變化等,都是十分正確的,但有一個相當關鍵的問題似有商榷餘地,這就是:"中國"之"中"字的真正含義到底是什麼 田繼周先生稱:"在先秦時代,中國是指處於當時我國眾多國家的中部地區的國家。比如商王國因居於眾國之中部,而稱中國。"舉一之先生意見同於田先生。筆者對此種說法一直持置疑態度。因為除瀕海的邦國之外,任何一個邦國四周都有其他邦國存在,因而所有這些邦國都是居於"眾國之中部",不獨商王國。杜榮坤先生認為古人自稱中國,"即'中央之國'的含意",所引用的史料見《韓非子 初見秦》。考《韓非子》原文:"趙氏,中央之國也。"其舊注稱:"趙居邯鄲,燕之南,魏之北,韓之東,故曰'中央'。"這顯然是講趙國居列國中央,跟中國是不是中央之國無關;魏國的位置更是居於列國中央,但文中卻未稱其為"中央之國"。真正值得注意的倒是殷商的名稱。《爾雅 釋言》雲:"殷,齊,中也。"《爾雅》疏釋曰:"殷,齊皆謂正中也。"系強調自己在"天下"萬國之中的中心地位而言。《詩 商頌 殷武》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極"之句,毛詩注稱:"商邑,京師也。(鄭玄)箋雲:極,中也。商邑之禮俗翼翼然可則效,乃四方之中正也。"《易 坤》有"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的說法,《疏》釋為:"以黃居中,兼四方之色……居中得正,是正位也。"《禮記 中庸》有雲:"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韓非子 揚權》稱:"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天子居中得正,允執其中,天子所居之處非中而何 前述"五服","九服",均以天子所居為中心,由內向外層層構建藩衛之國。故"中國"之"中",並非源自地域位置,而是源自"以我為中心"的政治理念。
"春秋三世說"中的"天下"與"中國"
"中國"一詞的頻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後。《禮記 王制》有雲:"中國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國、蠻、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顯,此時的"中國"一詞,是與蠻、夷、戎、狄對舉而使用的。如果說《禮記》的成書時間較靠後,則《左傳 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於王,王以警於夷。中國則否"的說法,足見春秋前期,"中國"一詞就已經與蠻、夷、戎、狄對舉。那麼"中國"指誰呢 《公羊傳 禧公四年》稱:"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卒荊,以此為王者之事也。"齊桓公救援邢,衛等國,被稱作"救中國",足見此時的"中國",已經擴大到被認為是"諸夏"的國家。
到這里,就不能不言及《公羊》學派的"春秋三世說"。《公羊傳 成公十五年》有:"《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易為以外內之詞言之 言自近者始也。"東漢經學大師何休進一步發揮公羊學派的說法,將《春秋》所記242年的歷史,理想化地分為三個階段,即:"所傳聞之世","所聞之世"和"所見之世"。"所傳聞之世見治起於衰亂之中……故內其國而外諸夏","所聞之世見治昇平,內諸夏而外夷狄","至所見之世著治太平,夷狄進至於爵,天下遠近小大若一"。雖然那242年歷史發展事實並非如此理想化,但我們必須承認此種理念對民族關系發展規律做出了某些正確認識和預見。夏、商時期,應該是華夏民族的形成時期;而集華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大成的"周禮"的形成,是華夏民族最終形成的標志。觀夏、商、周、春秋,各邦國不斷分化,有的進人華夏集團,有的進人蠻、夷、戎、狄集團,像祀國這樣的國家,一度搖擺於夷夏之間,最後終於擺進了華夏集團,成了"諸夏"的一分子。

『叄』 我不相信在古代中國也叫中國,那麼中國是在什麼時候被稱為中國的

起初「中國」一詞最早見於周代文獻,後來隨著所指對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義。「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中國」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古代文獻記載中,「中國」一詞有五種不同含義:一指京師,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統治的王國;三指中原地區;四指國內、內地;五指諸夏(華夏)或漢族居住的地區和建立的國家。《史記》、《漢書》經常出現這樣的稱謂。


「中國」一詞所指范圍,隨著時代的推移而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擴展過程。當《尚書》上出現「中國」時,僅僅是西周人對自己所居關中、河洛地區的稱呼;到東周時,周的附屬地區也可以稱為「中國」了,「中國」的涵義擴展到包括各大小諸侯國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隨著各諸侯國疆域的擴張,「中國」成了列國全境的稱號。秦漢以來,又把中原王朝政權統轄范圍之內的地區都稱為「中國」,「中國」一名終於成為我國的通用名號。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則成了專指我們國家全部領土的專用名詞。


從漢朝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比如,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叫做「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事實上,「中國」一名雖有三千年文字記載的歷史,但它僅僅是一種地域觀念。嚴格地說,古代「中國」並不是一個專有名詞。從夏、商、周開始直至清末,中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國號。

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將「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就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肆』 中國在古漢語是什麼意思

中國在古漢語的意思如下:

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自近代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了。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書經》曰:「冕服采裝曰華,大國曰夏」。《尚書正義》註:「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華」,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

(4)古代中中國的意思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以先秦口語為基礎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以及後代以這種書面寫成的作品。

一般認為上古的時候,口語與書面語十分接近。《詩》、《論語》等與上古的口語較為接近。秦漢以後,書面語與口語逐漸脫離。上古書面語定型以後,各代一直使用這種語言書寫,唐宋明清的散文家就是用這種文言寫作的。

古白話

古白話以北方話為基礎形成的。

魏晉以後,某些作品中已經出現了一些口語化的文字,例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等。古白話的真正興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變文,禪宗語錄。宋代話本的出現標志古白話的正式形成。這些古白話是現代漢語的源頭。

此外,吳語、閩語支(包括閩東語、閩南語等)、粵語和客家語素有語言化石之稱 。甚至現今都保留著很多與古語相同的語法和發音。

閱讀全文

與古代中中國的意思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俄羅斯與中國哪個富 瀏覽:990
印尼bca銀行怎麼改手機號碼 瀏覽:775
美國航母被堵對伊朗有什麼好處 瀏覽:393
為什麼義大利聯賽沒落 瀏覽:350
印度網名叫什麼 瀏覽:474
印尼齋月有什麼禁忌 瀏覽:158
義大利面為什麼這么慢 瀏覽:807
義大利的視頻網站有哪些 瀏覽:912
義大利的西班牙在哪裡舉行 瀏覽:925
越南哪裡求平安符好 瀏覽:749
英國怎麼有不同國旗 瀏覽:283
打電話怎麼樣開通印尼專線 瀏覽:547
義大利為什麼會烹飪內臟 瀏覽:971
英國的陶瓷工藝有多少年 瀏覽:711
廣東在中國哪個方向 瀏覽:674
中國防災減災機構有哪些 瀏覽:98
印度人為什麼要穿金戴銀 瀏覽:783
印尼黃梨多少錢一斤 瀏覽:307
中國哪個省允許燒煤球 瀏覽:188
中國有哪些最美的自然風景 瀏覽: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