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紙是怎麼做出來的
砍下的樹弄成小塊放在高壓容器里,加入氫氧化鈉和硫化鈉脫離其中的木製要素,就是紙漿,得出紙漿後均勻的鋪在造紙機上,被烘乾並且壓實後,得到了紙
2. 手工中國結的做法用紙怎麼製作
准備材料/工具:210mm*10mm的長條12根
1、准備好12根長條,如見圖。
3. 紙怎麼做紙怎麼做
紙怎麼做?
1、木料去皮。原料有很多,這里用木頭做原料,質量好。將用來造紙的木料放進滾筒,去掉樹皮。
2、切削。把去皮後的木頭放進削切機。
3、碎木蒸煮。將碎木片送入蒸煮器。
4、接著用大量清水對紙漿進行洗滌,並通過篩選和凈化把漿中的粗片、節子、石塊及沙子等除去;
5、再根據紙種的要求,用漂白劑把紙漿漂到所要求的顏色,接著利用打漿設備進行打漿。紙漿送入造紙機。這一步,紙漿會被去掉一部分水分,變成濕濕的紙漿帶,其中的纖維會被滾筒輕輕地壓在一起。
6、水分擠壓。 紙漿沿著帶子移動,再去水,變得更緊密。
7、熨壓。表面光滑的滾筒,將紙表面熨壓光滑。
8、裁剪。將紙張放到機器裡面裁剪到標準的大小。(3)中國歷法紙怎麼做擴展閱讀造紙原理:造紙生產分為制漿和造紙兩個基本過程。制漿就是用機械的方法、化學的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把植物纖維原料離解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造紙則是把懸浮在水中的紙漿纖維,經過各種加工結合成合乎各種要求的紙頁。
4. 紙的製作方法
紙的做法 紙是怎麼造出來的
紙的製作過程
1、首先採用原材料,也就是樹木和蘆葦草,原材料的採集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將大樹和蘆葦壓成碎片,放入高壓容器,加入氫氧化鈉和硫化鈉把木質素從碎片中分離出來,這樣就可以得到紙漿。
3、用葯水沖洗紙漿,去除紙漿裡面的雜質。
4、漂白紙漿,並且在紙漿裡面加入葯水。
5、用專用的網子將水分瀝干,瀝干之後放在氈子上將水分吸走。
6、用高溫將水分徹底烘乾,同時將紙張壓實。
7、用壓光機做壓光處理,做成很大的卷紙。
8、做出來的的卷紙是很大的,所以要根據各個行業所需的尺寸裁剪,就可以拿到市面上銷售了
5. 紙怎麼做的
一般均認為中國造紙始於公元105年,蔡倫是造紙的始祖,但這並不完全正確。其實紙的發明與應用遠在此之前。當然蔡倫對於中國造紙術的推廣與改進也相當重要,他將原本制紙原料的絲絮以便宜易得的材料替代,例如樹皮、破布、魚網等。因為材料來源豐富,紙的產量大增,進而推廣到一般老百姓都能使用。後世各種制紙技術的改良多是依照蔡倫的方法加以推廣。
有關造紙術的著作以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記載最詳盡。第13篇《殺青》中關於紙料、竹紙、皮紙的記載,可說是我國傳統造紙術發展到最高峰的總結性敘述。其中又可分五個步驟:
斬竹漂塘
第1個步驟是「斬竹漂塘」。所謂「殺青」是指斬竹做原料而得名,竹材是古代造紙的重要來源之一,因此盛產竹子的華南地區,尤其福建,是竹紙的主要產地,造紙的竹材以將生枝葉的新生竹為佳。造紙的工匠通常在芒種前後上山砍竹,每根竹子截成5到7尺長,然後就地開挖水塘,將截斷的竹子在水塘內浸上100天,取出時用力捶洗使青殼和樹皮脫掉,目的是讓竹材軟化。
19世紀造紙的材料來源由破布轉為木材,因為木材容易取得,成本也較低。但由於木材纖維是由木質素所組成,木質素會氧化,這就是紙張泛黃的原因,這個問題又因造紙過程中添加酸劑而更加嚴重。
煮木皇足火
《天工開物》中制竹紙的第2個步驟是將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8個晝夜,經過鹼液的蒸煮,原料中的木質素、樹膠、樹脂等雜質被除去。然後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清水塘內漂洗,然後再放進鍋里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復進行十幾天。經過反復蒸煮、漂洗,竹子的纖維逐漸分解。
現今製作紙漿已改用燒鹼替代石灰水。燒鹼鹼性較強,能使木材纖維迅速分解。另外還添加氯,以去除木漿里的雜質,目的是用來漂白,但排放的廢水便含有機氯,這對生態環境傷害極大。目前造紙業已投入大量資金來清除毒素,並研究新的漂白法,如以二氧化氯取代以降低有機氯的生成。
盪料入簾
古法造紙的第3個步驟是取出煮爛的原料放在石臼里用力舂成泥面狀,搗爛後的原料用適量的水調配,使纖維徹底分離並浸透水分,成為紙纖維的懸浮液,再傾倒入紙槽裡面。然後用細竹簾在紙漿中濾取,紙纖維留在竹簾上形成一層涇紙膜。
這道工序在造紙過程中是最費力的,抄紙的工匠站在紙槽旁重復著舀水、抬起竹簾等動作,每次承受的重量重達20公斤。另外撈紙時還得靠經驗,抄得輕紙會太薄,抄得太重紙又會嫌厚,完全憑工匠的手法。
覆簾壓紙
把撈過紙漿的竹簾倒鋪在壓榨板上,然後小心地移開竹簾,這層涇紙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疊起一層層的紙頁,再以重物擠壓,排出涇紙頁中的水分。重物擠壓之下紙膜也慢慢成形,成為一張張四四方方的紙張,手工造紙每日每個工匠平均只能做300到500張紙。現代造紙廠一部機械每天生產的紙卷數以噸計,據統計當今全球造紙廠每年生產3億多噸的紙,相當於全球汽車產量總重的3倍。
透火焙乾
焙乾紙張的夾巷是兩道土磚砌成的磚牆,磚塊之間有空隙能讓熱氣透出。焙紙時先在夾巷內生火,然後以輕細的銅鑷將一張張濕紙攤在牆上,從空隙中散發的熱氣使紙張慢慢乾燥,干透後揭起來就是一張可使用的紙了。
機械造紙使人充分享受生活上的便利,但是大量的廢紙讓人傷透腦筋。1995年美國做過一項統計,發現美國人一年的平均用紙量是332公斤。原來以為電腦世紀來臨後用紙會減少,結果令環保人士大失所望,用紙不減反增。除了廢紙回收之外,科學家還在研究舊紙的各種新用途,如生產以廢紙為主要原料的建築材料等,希望能減少人類伐木的數量
鏈接里有詳細的圖片
6. 紙是怎麼做的
用植物纖維製造。
紙,用植物纖維製造,是能任意折疊用來書寫的非編制物。
最早的紙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了紙,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莎草紙」並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而中國所發明的造紙術,打破了植物纖維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無規則交叉排列,這樣製作出來的成品,才能叫做「紙」。)
華夏殷商時期,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春秋時期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產生了紙。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與指南針,火葯,印刷術一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復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紙在文房四寶中,較之筆、墨、硯晚出。古今中外,公認為東漢初期的宦官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人。
據范曄的《後漢書》記載:"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這是歷史文獻中最早的關於造紙術的記載。
從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蔡倫造紙使用的原材料是樹皮、麻頭、舊布、漁網等價格低廉的物料,這樣造出的紙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廣應用。但是,在也有一些文獻記載了蔡倫之前就有紙張使用的例證。例如,在班固的《漢書》中,就記載了公元前2世紀用紙包葯事例。特別是本世紀以來在甘肅天水放馬灘、敦煌馬圈灣烽燧遺址和敦煌甜水井漢懸泉郵驛遺址出土的西漢紙,以現存實物證實了遠在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西漢就已出現了紙張的使用。這大約比蔡倫發明造紙術要提前170年左右。
從以上我們也可以看出,早在西漢時期就發明了紙張,當時的紙張質量較差;不能用於書寫,到了西漢後期,紙張的質量才有提高。而蔡倫正是在此造紙術的基礎上,對原材料、工藝進行了改進,製造出了質量很高的紙,特別是蔡倫擴大了造紙的原料,而且為以後廣用各種植物纖維造紙提供了條件。
7. 紙是怎麼做的
紙的製造過程
1:伐樹做材料
2:裁切成適當的長度
3:剝去樹皮
4:切成碎片
5:切成薄片
6:將薄片集中處理,運往造紙廠
7:以葯水和蒸氣做成紙漿
8:用葯水沖洗
9:去除雜質
10:漂白紙漿
11:在紙漿中加入葯水
12:用網子瀝乾水分
13:放在氈子上吸水
14:以高溫烘乾水分
15:以壓光機做壓光處理
16:做成紙卷
8. 紙是怎麼做的
現代的造紙程序可分為制漿、調制、抄造、加工等主要步驟
1.制漿的過程
制漿為造紙的第一步,一般將木材轉變成紙漿的方法有機械制漿法、化學制漿法和半化學制漿法等三種。
2.調制過程
紙料的調制為造紙的另一重點,紙張完成後的強度、色調、印刷性的優劣、紙張保存期限的長短直接與它有關。
一般常見的調制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步驟:
a.
散漿
b.打漿
c.加膠與充填
3.抄造過程
抄紙部門的主要工作為將稀的紙料,使其均勻的交織和脫水,再經乾燥、壓光、卷紙、裁切、選別、包裝,故一般常見之流程如下:
a.紙料的篩選
將調制過的紙料再稀釋成較低的濃度,並借著篩選設備,再次的篩除雜物及未解離纖維束,以保持品質及保護設備。
b.網
部
使紙料從頭箱流出在循環的銅絲網或塑料網上並均勻的分布和交織。
c.壓榨部
將網面移開的濕紙引到一附有毛布的二個滾轆間,藉滾轆的壓擠和毛布的吸水作用,將濕紙作進一步的脫水,並使紙質較緊密,以改善紙面,增加強度。
d.壓
光
由於經過壓榨後的濕紙,其含水量仍高達52
-
70%,此時已無法再利用機械力來壓除水分,故改讓濕紙經過許多個內通熱蒸氣的圓筒表面使紙乾燥。
e.卷
紙
由於經過壓榨後的濕紙,其含水量仍高達52
-
70%,此時已無法再利用機械力來壓除水分,故改讓濕紙經過許多個內通熱蒸氣的圓筒表面使紙乾燥。
g.裁切、選別
包裝:取前面已捲成筒狀的紙卷多支,用裁紙機裁成一張張的紙,再經人工或機械的選別,剔除有破損或污點的紙張,最後將每五百張包成一包(通常叫做一令)。
9. 紙怎麼做歷史老師讓我們做張紙張,不能用紙做,怎麼辦
在家製作再生紙的簡單方法
●第一步:找來家中、辦公室里的廢舊紙張,先清除廢紙上的膠、訂書針、貼紙等雜物,如牛奶盒的內外膠皮都必須撕掉;
●第二步:將處理過的紙剪碎並且浸泡在水中1~2
天;
●第三步:將泡好的紙用研臼或其他工具搗成紙漿,再次泡入水中;
●第四步:製作模板,原料很簡單哦,只要鐵絲和絲襪就可以了,把鐵絲彎成幾何圖形,再把絲襪套上去,拉綳,固定住便可;
●第五步:雙手輕輕握住絲襪網兩邊,再斜斜放入盛放紙漿的水中,左右搖晃,待網面上的紙漿均勻鋪開後,再平平地拿起,等待紙漿水分瀝干;
●第六步:
把紙膜倒扣在報紙上,用毛巾在網面上吸干水分後,把網面拿開;
●第七步:待紙膜半干後,由報紙上撕下,將半乾的紙張貼在牆上或鏡子等平滑的物體上風干。
這個辦法是最簡潔的了。
10. 中國結用紙怎麼折
一個漂亮的紙制「中國結」,它簡單易學,又可以當掛飾點綴你的房間和客廳。
(10)中國歷法紙怎麼做擴展閱讀:
中國結的基本結法有十多種,其名稱是根據繩結的形狀、用途、或者原始的出處和意義來命名的。
1、雙錢結:形狀像兩個中國古銅錢半疊的式樣,故名。
2、紐扣結:常用以扣緊衣服,因其功能而命名。
3、琵琶結:此結是以雙線紐扣結演變而來,用以做唐裝和旗袍的裝飾紐扣。
4、團錦結:外型類似花形,故名。團錦結結形圓滿,變化多端,類似花形,結體雖小但美麗且不易鬆散,常鑲嵌珠石,非常美麗。
5、十字結:結之兩面,一為口字,一為十字,名為十字結。
6、吉祥結:吉祥結為十字結之延伸,亦是古老裝飾結之一,有吉利祥瑞之意。編法簡易,結形美觀,而且變化多端,應用很廣,單獨使用時,若懸掛重物,結形容易變形,可加定形膠固定。
7、萬字結:其結體的線條走向像佛門的標志,故名。
8、盤長結:中國結的一種。象徵心物合一、無始無終、永恆不滅的最高境界,代表著大道的吉祥,因此受到人們極度重視。盤長是象徵回環貫徹,是萬物的本源,是最重要的基本結之一,經常是許多變化結的主結,也因為中國結具有緊密對稱的特性,所以在感觀視覺上容易被一般人所喜愛。
9、藻井結:結構緊湊,華麗,形如古時的天井而得此名。井與錦同音亦稱藻井。
10、平結:平結是以一線或一物為軸,將另一線的兩端繞軸穿梭而成,平結用途很廣,可用來連接粗細相同的線繩,也可編制手鐲,掛鏈等飾物。
11、雙聯結:「聯」,有連合、接續不斷之意。本結是以兩個單結相套鏈而成,取其牢固、不易鬆散,故名「雙聯結」。
12、酢漿草結:又名「中國式蝴蝶結」,其三個外耳就像是酢漿草的葉片,因而得名。酢漿草是愛爾蘭的國花,結形美觀,寓意吉祥如意。
13、蝴蝶結:蝴蝶編成的結式與蝙蝠形狀類似,南方方言中蝴與福同音,如以蝴蝶配上銅錢即稱福在眼前,若編上五雙蝴蝶可寓意五福臨門。
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