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愚的概念鄉土中國
愚的概念鄉土中國如下:
在汽車極少見的年代,鄉下人是很難見得到這先進的交通工具的,就更不曉得「靠左邊走」「靠右邊走」的這類交通規則了。
所以,當老農聽到後邊「嘀嘀,嘀嘀」的汽車喇叭聲時,就慌亂的不知往哪裡躲,氣惱的司機先是啐了一口「笨蛋」,然後頗無奈進而歸結為「愚不可及」。
「愚」確實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里,都是鄉下人頭上的一個標簽。
針對這一結論,費老是這樣做出駁斥的:「如果說不識字就是愚,我心裡總難甘服。『愚』如果是指智力的不足或缺陷,那麼識字不識字卻並非愚不愚的標准。智力是學習的能力。如果一個人沒有機會學習,不論他有沒有學習的能力還是學不到什麼的。」
費老的這一觀點立足現實,中肯中的,也算是為鄉下人頭上這頂「愚」帽上放了個遮擋各種鄙視目光的寬帽沿了。
我想,費老的這一觀點,並非對」文字下鄉」有什麼看法,而是他更熟諳鄉土中國基層的實際情況,更懂得鄉里鄉親的情感需求,更知道一個國家民之重要。人類社會得以生存發展,離不開明確的社會分工,各行各業在社會發展中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缺一不可。
而在經濟落後的農耕時代,人類生存的最基本保障就是依靠土地來解決溫飽。古人很早就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費孝通老先生以悲憫蒼生的大胸懷,看到了鄉土中的淳樸民風,感受到了來自民俗中的善良。
他知道,鄉下人這不加掩飾的「真實」,決不是「愚」,而是一種可貴的純真。
一個村子是一個小聚居區,小的村落的僅有幾戶、幾十戶人家,大一點的村落也大都至多有三、兩百戶人家而已。大家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已熟悉到聽足音能識人、嗅飯香知誰家的程度。
在這個「面對面的社群」里,人們無需「咬文嚼字」、無需「客套寒暄」,有時簡單的一聲「哎」「嗨」的應答已涵蓋了萬語千言。
費老先生認為「文字,是一種雙方約好代表一種意義的記號,如果面對面可以直接說話時,這種被預先約好的意義所拘束的記號,不但多餘,而且有時會詞不達意引起誤會的」。細思此言,實乃至理。再美妙的文字所表的「情」,所達的「意」都是間接的。
例如與親朋好友久別而思念,突然接收到對方的信件,會很激動興奮,信中千言洋洋灑灑,讓人確似「見信如面」。但也遠不如直接「見面」更能一解相思之苦。一個眼神,勝過一千句「眉目傳情」,一個擁抱,勝過一萬句「如隔三秋」。
所以,在鄉村這個小天地里,人情沒有距離。人們雖不識文字,但人情卻稠的如粘土,落在頭發上、臉頰上、脖子上,沾在衣服上,嵌入鞋底里,漬進腳手的指甲里……這種浸到骨子裡的」愚淳「的鄉情,是任何文字都難以言表的。
作為土生土長的鄉下人,雖然不願意聽到城裡人話里話外譏笑鄉下人的「愚」,但文字下鄉,掃除文盲的確是英明決策。知識的普及,社會的進步,基本消除城鄉區別。當年,一些農村人爭先恐後奔向城市,現在很多城裡人挖空心思地想在農村置辦一塊田園。
在這個科技文化經濟飛速發展的多元時代,我們這個曾經以農業為根基的文明古國正以我們的方式重新回歸鄉土。
其實,「愚」還有另一層含義,即「大智若愚」。古代有大智慧之人從不自詡自己之智高,也從不嘲諷人之不聰,而是以漁樵為友,置身山水,暢達快意人間。因為他們才是真正悟透「愚」中真意的哲人。
如今我們都嚮往回歸鄉土,是真的出自本真之意,還是為了從土地中攫取一點私利呢?
⑵ 秀優越感的人,你們傷害了我的驕傲
1、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里提到過城裡人對鄉下人的優越感。
他那些做文字下鄉的工作的同事們說鄉下人愚,說他們在城裡見到汽車不知道躲避,給司機開車造成麻煩,所以被罵笨蛋。鄉下人連躲避汽車這種常識都不知道,真是愚,而費孝通則對這種說法不服氣。
他舉了好幾個身邊的例子,他說帶學生去鄉下的時候,有的學生因為沒見過包穀,把包穀當成了小麥,鄉下人並沒有罵他們笨蛋,只是笑了一笑。還有的城裡人到了鄉下,連狗都不會趕,聽到狗叫都嚇哭了。他還提到,戰爭時期,被分散到鄉下的教授們,他們的孩子看起來很聰明,在讀書識字上比鄉下孩子學的快學的好,但是在捉蚱蜢上則比不過鄉下孩子,屢屢失手。
因此費孝通說,那些在鄉村的城裡人和他們眼中的鄉下人一樣,都沒有見過世面,誰都不必看不起誰。
鄉下人生活在農村裡,他們生活的環境里沒有汽車,所以在城市裡見到汽車還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呢,怎麼會知道閃躲。城裡人經常見到汽車等現代化的設施,他們當然對如何躲避汽車熟的不能再熟,但是他們的環境沒有狗叫,所以聽了會嚇哭,他們也沒機會見到包穀,見了包穀還以為是小麥。城裡的小孩子從小就穿戴整齊,沒有見過蚱蜢,所以在撲蚱蜢的時候總擔心弄臟了衣服,再加上技巧不足,當然比不得經常在抓乍猛的鄉下小孩子了。
所以,城裡人說鄉下人愚,無非是說他們知識不如人。而且至多是說,鄉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要的知識上不及城裡人多。而同樣的,城裡人在鄉村生活所需的知識上則不如鄉下人。
知名主持人孟非有過在印刷廠當工人的經歷,那時候他悟到了一個道理,為什麼勞動人民嗓門兒大?他工作的車間里,工作時機器轟隆作響,即使面對面的兩個人,不扯開嗓子喊叫根本聽不到對方說什麼。所以他認為,勞動人民無論是在農田裡幹活兒,還是在噪音巨大的工廠里工作,聲音小了,別人都聽不見,大嗓門才是保證溝通順暢的武器。
很多城市裡的人對農村人的大嗓門反感,他們把這當成是素質低下,他們可能並沒有如孟非那樣身臨其境過。他們自我感覺良好,優越感爆棚,以為自己在公開場合不大聲說話就是講文明有公德,對於農村人的大嗓門一副嫌棄的樣子指指點點,殊不知在農村這個熟人社會里,人與人的關系簡單,大家都沾親帶故的,熟悉得很,有啥說啥,說話聲音小才不方便交流呢。
那些被嘲笑的鄉下人並不愚,也不是沒有社會公德,而是生活的環境決定了他們沒有機會或者也沒有必要去了解那些他們用不到的知識,做沒有實際效果的事。如果環境改變,他們也能迅速學會另一種技能以更好的生活。所以,城裡人對鄉下人產生的那種優越感無非是對自己所享有優越的生活條件沾沾自喜而已,和公民素質與社會公德沒有多大關系。
2、
前陣子我所在的書評群正熱火朝天的在微博上認證書評人,我也被催著找到已經荒蕪已久的微博,打算把以前的書評貼到微博的書評區。
作為一個對社交網路無感的原始人,我注冊微博純屬沖動,可憐到連一條微博都沒發過,對如何玩轉微博一竅不通,怎麼發書評更是一頭霧水。
提交申請後我就被邀請加入到某個微博書評群,為了不露怯,我一直保持潛水,看其他人作何反應。看到群里幾個人交流經驗,我就按照他們說的操作,可是忙了半天仍沒有結果。
可能不會用微博發書評的人有點多,群里不斷有人問這個問題,所以群主做了兩個文檔,用圖片輔以文字說明,手把手教我們怎麼發書評。
有的朋友進群晚,沒有看到那些文檔,仍不停的問東問西。不久就有個朋友發微博,大概內容是注冊書評人這事很簡單,她一會兒就會了,有的人都三天了卻還不明白怎麼回事,人和人的真是不一樣。
她發什麼內容的微博和我沒有多大關系,但是我總覺得她情商有待提高。大家都在同一個群,且互相關注過,她發的內容大家都看的到,她含沙射影諷刺的那些朋友看了微博會作何感想,她可能都沒有考慮過。說話的時候考慮不周,明嘲暗諷,還透著股優越感,自視甚高,這就有些令人討厭了。
她的優越感是這個樣子的:看,注冊書評人這事這么簡單,我一會兒就搞定了,你們怎麼那麼笨,都三天了還沒搞明白咋回事,哎呀,我太聰明了,趕緊對我頂禮膜拜吧。
從她的話語中大體能確定她是經常玩微博的年輕人,對微博再熟悉不過,發個書評是小菜一碟,所以看別人那麼長時間還沒搞明白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但是她可能沒想過那些她諷刺的人可能一直生活在微博輻射不到的環境里,對於微博一知半解,玩不轉也是正常的。如果給他們足夠多的時間來熟悉,他們也能成為玩轉微博的達人也說不定呢,人總要慢慢適應。
3、
我以前有個愛秀優越感的同事,她自視甚高,以打擊我為樂,而她的優越感就來自於她比我結婚早,比我胖,比我有錢。
她結婚早,22歲就早早跳入婚姻圍城,過著幸福的已婚人士的生活,天天跟我秀恩愛,所以看到一直嫁不出去的我不免優越感爆發,總是給我上課,以過來人的身份說的頭頭是道,不把我說的點頭稱是不罷休。
她說我不要太挑剔,要認清現實,我們生活的環境里沒有那麼多高富帥供我挑揀,即使有也會選擇她那樣的,肯定看不上我。女人就該以家庭為重,要趁著年輕結婚生孩子,年齡大了就成高齡產婦很危險等等。說的那些話都像是為我考慮,可是我明明感覺她就是看我不起,好像我沒結婚就低她一等,別的地方再好也找補不回來。
等到我也結婚的時候,她還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女王派頭,看我哪裡都看不順眼。
一塊逛街的時候,我看到苗條的女孩就心生羨慕,總是迫不及待的指給她看,她則嗤之以鼻的說瘦女人是沒有未來的。豐滿的女人才有旺夫相,生孩子也容易,男人才不會喜歡瘦子。然後就把話題扯到自己身上,說自己有旺夫相,一看就知道出身富貴人家,她老公就喜歡她這珠圓玉潤的身材,每天都把她誇的心花怒放。最後的結論是要我以她為榜樣,不要繼續瘦下去,不然被老公甩了就得不償失了。
她家境富裕,吃穿用度不一般,全身大牌。和她相比我就太寒酸了,灰頭土臉的,和她在一起就像她的丫鬟。
她知道我用國產護膚品的時候,噼里啪啦說了我一頓,那個氣勢簡直像是責備我。她說我這么年輕就自暴自棄了,結婚不等於萬事大吉,用那便宜貨只會加速衰老的進程,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要被老公甩了。
然後呢,又是一番自我陶醉,說女人就該對自己好一點,她用的護膚品都是幾千塊錢的專櫃貨,所以她連皺紋都沒有,比我年輕好幾歲。
買了新衣服她也會專門找我展示一番,順便對我的穿衣品味指指點點,說我像個中年大媽,小心老公找年輕漂亮的小三。最後又是讓我學著她,因為她的衣服都是上千塊錢的,名牌加身,氣質不一般。
聽她說話,我的頭上冒出三條黑線。比我大好幾歲,體重也多了30多斤,身高還比我矮半頭,頂著一臉的粉刺,以前經常跟我抱怨家庭如何不和諧,到了教訓我的時候就搖身一變成了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家庭事業雙豐收的女王,這轉變也太戲劇性了。
作為單位年紀最小,家庭又一般,哪裡都不出彩的小職員,誰都能跟我秀一把優越感,這個吧我能承受,因為早習慣當綠葉了,可是像她這么個秀法,還真是太奇葩了。
像這種暴力蠻橫的秀優越感,秀來秀去,就成了貶低別人,抬高自己,自己在那裡美得得意忘形,卻罔顧事實,這就不是簡單的秀優越感了,這是人品不好,誰都不待見。
4、
三毛有篇文章叫《芳鄰》,寫她在沙漠里的鄰居。擅長佔便宜的鄰居們知道三毛脾氣好,所以隔三差五跟三毛借東西,但是經常借了不還或者還回來的東西由於不加愛惜而變的臟兮兮的,當她們無理的要求被三毛拒絕後,她們還理直氣壯的指責三毛傷害了她們的驕傲。
我覺得那些秀優越感的行為跟三毛的那些鄰居也差不多,她們向來都是以自己為中心,一心想的都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別人都得伏低做小有求必應。只不過她們向人索取的倒不是什麼物件,而是別人的肯定或恭維,但這種肯定或恭維是索取者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傷害了別人的自尊而獲得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一多,各自優劣勢在比較中也就一目瞭然了,部分佔據更多資源或者在某一方面有優勢的人更加引人注目,也有更多的話語權,言語中透出輕微的優越感很正常。
但是秀優越感這事得拿捏好分寸,朋友間無傷大雅的秀一秀,能活躍氣氛,可是如果沒有分寸,靠打擊別人來彰顯自己的優越,那就太不地道了。
俗話說缺什麼補什麼,那些大肆秀優越感的人缺的恰恰是健康的自信。他們或者極度自信,自我膨脹,誰都不看在眼裡,或者身無所長毫無亮點,內心空虛而自卑,所以只好拚命的打壓別人來襯托自己,將別人踩低才能顯得自己高高在上。有時候甚至為了襯托自己,對別人的優點視而不見,故意歪曲事實,傷害他人的自尊心,所以說到底他們其實是一群心理不健全的人,值得同情。
那些對鄉下人秀優越感的城裡人,他們秀的不是自己多麼有素質,而是在秀自己優越的生活條件,;那個因為微博玩的好而看不起別人的姑娘,她的優越感不是來源於自己多麼聰明,而是別人在使用微博上的笨拙;我那個沒有分寸的同事經常秀的也不是自己智慧能幹,而是家庭條件優越和結婚比我早而已。
他們的優越感和他們自己沒有多少關系,大部分是和自己的外部條件密切相關。他們像是外表好看,內心空洞的葫蘆,來自外部的風一吹,他們就洋洋自得的飄起來了。如果環境改變,他們的優越感可能盪然無存。
內心空虛導致他們一味的從外部尋求優越感和認同,所以他們的優越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是內心空虛的表現而已。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尼克的祖父諄諄告誡他,當你想要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別人不一定擁有如你一樣優越的條件。這句話對那些愛秀優越感的人也同樣適用。也請你們想想,當你們秀優越感的時候,秀的到底是你們自己,還是你們的優越條件。
作為一個經常被人當做綠葉的人,我想告訴那些閑的沒事就喜歡跟別人秀優越感顯得自己特有本事的那些朋友們,你們適可而止吧,你們秀的時候傷害了別人的驕傲,不僅拉低了自己的形象,也暴露了你們余額不足的情商。
把別人踩低並不能顯得你們高大,只有你們自己真正的優秀了強大了,別人才會真心奉上欣賞與贊美。秀優越感這癖好,收斂收斂吧。
文章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