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七大方言,民國初年到底哪種方言差一票成為國語
說到現在的「國語」大家都知道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選定的,我國有著七大方言,在歷史上「國語」發生過很多次變化,從最開始的「雅言」到明朝的「金陵雅音」清朝的「北京官話」,及現在我們所說的「普通話」,這些都是時代的產物。其中關於國語的確定流傳最廣的就是在民國初年有一種語言差一票成為了國語,到底是哪一種語言差一票差點成為國語呢?這是怎麼回事,下面我來給大家說一說。
國音統一會議由於爭吵激烈,會議的議長吳敬恆在4月22日辭職,接任的王照也請了病假,臨時由直隸的王璞主持會議。會議過程中,對有爭議的字音,以多數票決定「國音」,所以說在審定的這么多漢字中,也許有一些是「差一票」通過的,但不存在某一個方言整體差一票被定為國語的情形。整體來說,最後的結果還是以北京語音為「基礎」,同時吸收其他方言的語音特點,如區分尖團音和保留入聲,後人稱之為「老國音」。從以上國音統一大會的過程來看,所謂粵語或者洛陽話或者陝西話「差一票」成為國語只是個民間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