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為何叫做「中國」,究竟是怎麼由來的呢
何為“中國”,現在的理解為“中央之國”。但是在古代,“中國”一詞最早並非指國家,而是指一個地域。那麼中國什麼時候才成為了我國的正式國名的呢?
一,“中國”的第一次擴張:從都城發展到了中原
“中國”一詞最早指都城之意,“國”在中國最開始指城市、城邦,如大禹時期有“萬國”,而“中國”也就是中間最大的都城。在西周時期,“中國”指周王朝的宗周鎬京和成周洛邑兩座都城,“中國,京師也”。
“中國”一次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1世紀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中寫道:“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里的“中國”指洛陽附近地區。而古文獻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出現在《尚書·梓材》,其原文為:“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此處的“中國”指鎬京地區。
忽必烈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元朝時期,西方人的“中國”(China)一詞形成,其願意指的是昌南(景德鎮),因為該地區盛產瓷器而名揚天下。最開始西方的china是指的昌南,後來演化為了瓷器和中國的意思。在《馬可·波羅游記中》,並沒有稱呼當時的中國是蒙古(Mongolia),而是稱為中國(China),這也說明當時蒙古統治者對外所宣傳的國名可能是中國。
元朝末年,朱元璋為了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又搬出了華夷之辨這一套,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作為口號。但是當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又立即承認元朝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將之正統化,他說“元主中國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但是明朝深陷於華夷之辨的老套傳統中國,未能繼承元朝將中國作為正式的國名,而是作為地區概念。
朱元璋
真正繼承元朝將“中國”演化為國名的是清朝。清朝入關後,極力弱化各民族之間的區別,因此反對華夷之辨,提出中國不僅指的是漢族地區,還包括清朝內部的所有民族地區。清朝遷都北京,發布告祭天地文:“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清世祖實錄》中記載順治對琉球的國書中寫道“朕撫定中原,視天下為一家,念爾琉球自古以來世世臣事中國”。
在雍正時期,正式將中國的概念上升為了國名,他認為中國就包含漢族和少數民族地區,“自古中國一統之世,幅員不能廣遠,其中有不向化者,則斥之為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並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到了乾隆皇帝時期明確規定“夫對遠人頌述朝廷,或稱天朝,或稱中國,乃一定之理。”這也就意味著中國也就是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