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學好中國近代史
中國的近現代史,指的是1840年以來中國的歷史。想知道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嗎?我整理了相關於怎麼學好中國近代史的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怎麼學好中國近代史一
近代史和現代史可以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界。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歷史,是中國的近代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是中國的現代史。
通過對中國近現代史的學習,我認識了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及其內在的規律性,還了解了國史、國情,深刻的領會到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
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是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前夜,也就是1840年到1919年。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中國的歷史從此發生重大轉折。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社會逐步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逐漸開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所以,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鴉片戰爭前的中國是封建社會。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社會發生了兩個根本性變化:一是獨立的中國逐步變成半殖民地的中國,二是封建的中國逐步變成半封建的中國。隨著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階級關系也發生了變化,產生了新的階級。鴉片戰爭前,中國封建社會的階級關系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對立。而鴉片戰爭後,產生了中國最早的無產階級,同時也產生了中國資產階級。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和演變,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帝國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互相交織交替作用的結果。近代中國社會制度的腐敗和經濟技術的落後表明:必須首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是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是1919年到1949年的歷史。在1919年五四運動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國人民受到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封建主義以及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這三者是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就是以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為直接的斗改核爭目標的。國共合作後建立的國民革命軍於1926年7月開始進行的北伐戰爭,在人民的支持下,基本上擊潰了北洋軍閥的主力。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佔領了中國東北。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雖然戰爭的結局是日本帝國主義的戰敗,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極其深重的災難。其後爆發的國共內戰,此次戰爭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推翻了中國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並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型絕國成立,而由中國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則遷往台灣,至此形成台灣海峽兩岸直至今日的長期分治及對立。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是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是從1949年至今的時期。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宣告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已經到來,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從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的七年,是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時期。從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前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從1966年5月到1976年十月這十年,是「」時期。從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至今,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核心力量。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核租掘中國的近現代史,就起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和艱苦探索的歷史,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中國逐步變成一個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艱難而偉大的事業。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保持清醒頭腦,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斷創造新的輝煌,切實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項建設事業全面地推進向前。
作為祖國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我們一定要牢記中國近現代化的歷史及其基本經驗,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肯定,自覺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把中國建設成為中等發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使命。當前中國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怎麼學好中國近代史二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是一門以歷史為載體,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因此,它既是歷史課,更是政治理論課。所以,本課程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應當是在學習者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總體面貌和基本線索有一個大體了解的基礎上,著重做到“兩個了解”,懂得“三個選擇”。
同學們由於在中學階段都已經系統學過中國近現歷史,對有關的歷史事實、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但對歷史發展的脈絡,還不能完整地把握,對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主要經驗,還不能准確地理解,對與“三個選擇”有關的歷史情況,也還缺少深入的了解,並存在著若干困惑。根據這些情況,在學習本課程的過程中,同學們應在補充歷史基本知識的同時,要著力注意彌補對近現代史把握方面的不足之處,以期能在原來所學近現代史知識的基礎上大大提高一步。
中國近現代史的主線
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
就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眾和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下,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
這是中國近現代史的主線。緊緊抓住這一主線,是學好這一課程的前提。
點、線、面的結合
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在學習中,同學們要開闊歷史視野,注意點、線、面的結合,加強對各種政治方案的比較。比如要以世界歷史的眼光審視中國近現代史,注意聯系時代特徵、國際格局和世界大勢論說中國問題;除政治史外,要注意加強對各個時期經濟、文化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情況的了解;進一步通過比較研究(包括各種社會力量的政治主張、建國方案的比較,各種社會思潮的比較等),來認識與“三個選擇”有關的問題。
歷史觀和方法論
在學習中,還要注意各種歷史觀點和政治觀點的表述,以歷史事實為根據對某些似是而非的觀點分析,得出符合歷史實際的結論,從而鍛煉自己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分析和評價歷史問題、辨別歷史是非的能力。
B. 如何學好中國近代現代史
①要培養自學能力。
高中歷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同學們在學習每章之前,要認真閱讀一下「引言」,把每章內容的線索和重點了解清楚。
形成習慣後,有助於培養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選用的插圖、表格、史料都要認真理解領會,以幫助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所以課前預習、課後復習是必須的。總之,自己掌握了主動權,養成了良好的自學、獨立思考的習慣,對學習歷史至關重要。
②注重知識的聯系結合,樹立整體知識觀。
首先,高中歷史許多概念比較抽象,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須結合政治常識方能理解。在目前各皮激類歷史試題中,理解性的題目占據了主要地位,如果對教材處理不好,做選擇題時,就會出現判斷錯誤,做材料題和問答題時則容易答非所問。
其次,注重知識的縱橫聯系。平時,在學習中應注重多分析、多比較,找出其異同處,加深對史實的理解,培養自己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③注重跨學科的聯系,學以致用。
高考實行「大綜合」的趨勢,要求各科加強滲透。學生在平時應關注當前國際國內重大時事等熱點問題,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問題,拓寬自己的視野,加強分析問伏模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鴉片戰爭
英國資產階級以鴉片作為侵略中國的手段。鴉片的泛濫給中國社會造成了嚴重危害。
道光皇帝派林則徐到廣東查禁鴉片。1839年6月,虎門銷煙標志著禁煙運動取得勝利。
英國政府以保護通商為借口,於1840年6月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此戰以中國戰敗告終。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國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規定了割讓香港、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協定關稅等條款。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它使中國領土完整和主權遭到破壞,中國的封建經濟缺握緩日益解體,開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道路,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C. 如何學好中國近代史課程百度文庫
【歷史】注意知識的系統性、整體性
注意比較學習法的運用
世界近伏運早代史不僅階段劃分明顯,而且幾條線索也非常清楚。即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運動的開展、資產階級思想運動、殖民擴張及社會主義運缺雀動和民族獨立運動等知識在各個階段基本上都有涉及,學習時要注意比較、歸納、概括,找出其共同點和不同點。
如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運動有17、18世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英、法、美)、1848年歐洲革命和19世紀60、70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不同階段發生革命的相同原因都是資本主義發展,但資本主義發展的程度不同決定了不同時期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具體原因、革命的根本任務、革命的進程、革命的結局和影響有很大的差異。
又如思想領域出現的人文主義、理性主義、自由主義等進步思潮,其產生的原因、思想觀點、性質都有相同或相似之處,但處於不同階段的這些思潮其具體主張、歷史作用和影響又有很大的不同。學習時對一些相關歷史事件進行縱向聯系、比較、歸納,就能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提高學習效率。
關注小字、插圖和閱讀課的內容
作為文科班的學生,從高二年就要立足高考,注意知識的系統性、整體性。小字和插圖是正文的補充,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對教材規定的閱讀課也要全面了解,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章節和重要的知識點在知識體系中是不可忽略的。如第一章第四節——宗教改革關於英國的宗教改革,第二章的第二節——歐洲封建國家的改革、第三節——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第三章的第二節——19世紀前期的歐洲和1848年革命悄物等,把這些內容也加以掌握,才能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