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的香道起源是哪裡
中國香道是一個古老而又全新的理念。它源自岐黃故里的醫文化,所以甘肅東部的慶陽是中國香道的發源地。中國的香文化博大精深,將此升華為一種完整的文化體系,尋找出一種憑借理由,將它納入「道」的范疇,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重視和學術界的爭鳴,作為岐黃故里的我們責無旁貸地擔當起探索、研究、發掘它的責任。這種責任感促使我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研究了方方面面原始素材,於是我們在慶陽市連續六屆端午香包民俗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中得到啟迪,「香」的文化資源為我們提供了不少有益經驗,為此書的編寫找到了一個切入口、生發地,讓我們看到了香文化的廣闊道路和輝煌前景。
香道博大精深,並不只是狹隘地指佛道所供的香。從香道在中國的歷史來看,漢代之前用香是以湯沐香、禮儀香為主,漢魏六朝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隋唐五代用香的風氣更盛,東西文明的融合,豐富了各種形式的行香諸法。宋元時,品香與鬥茶、插花、掛畫並稱,為上流社會優雅生活中怡情養性的「四般閑事」。至明代,香學又與理學、佛學結合為「坐香」與「課香」,成為叢林禪修與勘驗學問的一門功課。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爐、瓶、盒三件一組的書齋案供以及香案、香幾成為文房清玩的典型陳設。但到後來,隨著國勢的衰退以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香道日漸退出貴族和文人的清閑生活。到如今,更是乏人知曉「香道」一詞,令人扼腕。
我國早在記載夏、商、周三代歷史的《尚書》之中,就已談到「香的精神層面」,所謂「至治馨香,感於神明。」又說「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古人董說(若雨)所著《非煙香記》,提到所謂的「振靈之香」。他說﹕「……振靈香屑,是能熏蒸草木,發揚芬芳……振靈之香成,則四海內外百草木之有香氣者,皆可以入蒸香之鬲矣!振草木之靈,化而為香,故曰振靈。」由此可知古人對於香氣的闡釋,已經不只是物質、官能層面的東西而已。
《聖經.出埃及記》之中,上帝指導梅瑟(摩西)製作「聖香」,吩咐他要把香製成「純潔和神聖」的東西,將它當成「聖物」看待,由此可以看出古希伯來人對於「香」的重視程度,香已經超越了官能享受的范圍,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徵。
《維摩詰經.香積佛品第十》也提到筆者稱之為「香道的理想國」的遙遠地方。這個國度距離我們所住的「婆娑世界」有四十二恆河沙之遙,眾香國里的如來,佛號「香積」,在這個佛土裡上,亭台樓閣充滿著香氣,土地是香的,花草園林也都會產生香氣,佛菩薩們所吃的是香氣,毛孔當然也散發著妙香。這是個完全籠罩著香氣的「清凈樂土」,所以說「其國香氣,比於十方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為第一。」如此可愛的「香道的理想國」能不令人嚮往嗎?或許今天提倡「環保」的人士,應該以這個「香道的理想國」為追求的目標吧。
想要購買的沉香的可以去香至尊查看,那裡的沉香種類全,價位也不高,還有實體店可以參觀,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