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都有什麼恐龍

中國都有什麼恐龍

發布時間:2022-04-03 01:28:50

❶ 中國恐龍有哪些

我國是恐龍之鄉,上億年前曾有大量恐龍生活在這里。它們不僅留下了大量遺骨,而且也留下不少腳印。
它們的腳印遺跡雖然很難形成化石,但是也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些。據發現,在四川、雲南、陝西、河北、湖南、山東、內蒙古、吉林等地均有分布。
四川省重慶自然博物館珍藏的恐龍腳印化石多達200餘件,為全國之最。
在四川省發現的恐龍腳印化石多達400個以上,分布在彭縣、資中、岳池、峨眉、大足、威遠等6個縣市。該省產有我國最早的恐龍腳印化石,時代是三疊紀晚期。那時的恐龍腳印化石如鳳毛麟角,極為珍貴稀有。
四川省發現的一種恐龍腳印化石非常大,那是四趾足印,長50厘米,寬40厘米,差不多有一張小方桌那麼大,是由侏羅紀恐龍留下的。
1979年,在河南省內鄉縣發現的一窩恐龍蛋化石上,竟然保留著一個恐龍的腳印,腳印剛好踩在三個恐龍蛋上,十分清楚,從而形成了與蛋化石共存的腳印化石,堪稱為稀世珍寶。
在雲南省晉寧夕陽彝族自治鄉,也發現了如同雞爪一樣的恐龍化石。
1954年,在遼寧省朝陽縣羊山區大四家子西溝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腳印化石。這腳印是三趾恐龍留下的。
我國目前最大的恐龍足跡,是在江蘇省東海縣馬陵山上發現的。足跡長82厘米,是白堊紀晚期鴨嘴龍留下的。
我國最小的恐龍足跡是在四川峨眉發現的,峨眉蹺腳龍的足跡。長僅2.7厘米,寬1.6厘米,時代為白堊紀早期。
我國近年在內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查布蘇木鄉發現的恐龍腳印化石其數量之多,分布范圍之大,創中國和亞洲紀錄。在這兒,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恐龍腳印多達近萬個。集中分布在長約80千米的白堊紀早期的灰色岩層上。
我國發現最多的恐龍足跡是1940年日本人天部等人發現的斯氏熱河足跡,共有4000多個腳印。
1993年。在雲南楚雄蒼嶺鎮發現了蜥腳類恐龍腳印,在180平方米的化石產區內發現了190個腳印,這是我國第一次報道的蜥腳類恐龍足跡。

❷ 哪些恐龍是我們中國的

1、中華盜龍

中華盜龍,生存於晚侏羅紀的中國,主要特徵包括:大腦袋、中等大小而強壯的前肢、長腿、粗壯的軀體。

2、永川龍

1977年,中國四川省永川縣(現重慶市永川區)進行上游水壩施工時,化石被挖出。由董枝明等人正式描述、命名,這個標本被稱為上游永川龍。

3、欒川盜龍

欒川盜龍是在中國中部發現的一屬馳龍科恐龍,欒川盜龍為肉食性恐龍,以小型動物如蜥蜴及哺乳動物為食。

4、巨型汝陽龍

巨型汝陽龍,發現於河南省汝陽縣劉店鎮沙坪村聖水溝晚白堊世晚白堊世早期蟒川組。

5、峨眉龍

峨嵋龍,生存於侏羅紀中晚期的中國。屬名來自於峨嵋山,峨嵋龍的化石是在1939年由楊鍾健等人在峨嵋山附近的榮縣發現,屬於沙溪廟組地層。

❸ 恐龍有什麼種類

中國的恐龍種屬名錄[正式版]

蔣澈 邢立達

恐龍綱 Class Dinosauria(Owen),1841

◆蜥臀目 [ Order Saurischia Seeley, 1888 ]

◆獸腳亞目 Suborder Theropoda Marsh, 1881

◆虛骨龍次亞目 Infraorder Coelurosauria Huene, 1914

迅足龍科 Family Podokesauridae Huene, 1914

蘆溝龍屬 Lukousaurus Young,1948

⊙尹氏蘆溝龍 Lukousaurus yini Young, 1948

虛骨龍科 Family Coeluridae Marsh, 1881

中國虛骨龍屬 Sinocoelurus Young,1922

⊙破碎中國虛骨龍 Sinocoelurus fragilis Young, 1942

川東虛骨龍屬 Chuandongocoelurus He,1984

⊙原始川東虛骨龍 Chuandongocoelurus primitivus He, 1984

似鳥龍科 Family Ornithomimidae Marsh, 1890

古似鳥龍屬 Archaeornithomimus Russell,1972

⊙亞洲古似鳥龍 Archaeornithomimus asiatiicus(Gilmore, 1933)Russell, 1972

偷蛋龍科 Family Oviraptoridae Barshold, 1976

偷蛋龍屬 Oviraptor Osborn,1924

⊙嗜角偷蛋龍 Oviraptor philoceratop Osborn, 1924

馳龍科Family Dromaeosauridae Mattew et Brown, 1922

敏捷龍屬 Phaedrolosaurus Dong,1973

⊙艾里克敏捷龍 Phaedrolosaurus ilikensis Dong, 1973

吐谷魯龍屬 Tugulusaurus Dong,1973

⊙小巧吐谷魯龍 Tugulusaurus faciles Dong, 1973

疾走龍屬 Velociraptor Osborn,1924

⊙蒙古疾走龍 Velociraptor mongoliensis Osborn, 1924

◆肉食龍次亞目 Infraorder Carnosauria von Huene, 1920

巨齒龍科 Family Megalosauridae Huxley, 1870

中國龍屬 Sinosaurus Young,1948

⊙三疊中國龍 Sinosaurus triassicus Young, 1948

只脊龍屬 Dilophosaurus Welles,1970

⊙中國只脊龍 Dilophosaurus sinensis Hu, 1992

氣龍屬 Gasosaurus Dong et Tang,1985

⊙建設氣龍 Gasosaurus constructus Dong et Tang, 1985

宣漢龍屬 Xuanhanosaurus Dong,1984

⊙七里峽宣漢龍 Xuanhanosaurus qilixiaensis Dong, 1984

異特龍科 Family Allosauridae Marsh, 1879

永川龍屬 Yangchuanosaurus Dong et. al. 1978

⊙上游永川龍 Yangchuanosaurus shangyouensis Dong et. al., 1978

⊙巨型永川龍 Yangchuanosaurus magus Dong et. al., 1983

四川龍屬 Szechuanosaurus Young,1942

⊙甘氏四川龍 Szechuanosaurus campi Young, 1942

克拉瑪依龍屬 Kelmayisaurus Dong,1973

⊙石油克拉瑪依龍 Kelmayisaurus petrolicus Dong, 1973

吉蘭泰龍屬 Chilantaisaurus Hu,1964

⊙大水溝吉蘭泰龍 Chilantaisaurus tashikouensis Hu, 1964

⊙毛兒圖吉蘭泰龍 Chiantaisaurus maortuensis Hu, 1964

⊙浙江吉蘭泰龍 Chilantaisaurus zhejiangensis Dong, 1979

金剛口龍屬 Chingkankousaurus Young,1958

⊙破碎金剛口龍 Chingkankousaurus fragilis Young, 1958

恐齒龍屬 Prodeinodon Osborn,1924

⊙廣西原恐齒龍 Prodeinodon Kwangshiensis Hou et. al., 1975

鄯善龍科 Family Shanshanosauridae Dong, 1977

鄯善龍屬 Shanshanosaurus Dong,1977

⊙火焰山鄯善龍 Shanshanosaurus huoyanshanensis Dong, 1977

暴龍科Family Tyrannosauridae Osborn, 1905

阿爾伯脫龍屬 Albertosaurus Osborn,1905

⊙威肋阿爾伯脫龍 Albertosaurus periculosus Riabinin, 1930

鷹龍屬 Alectrosaurus Gilmore,1933

⊙奧氏鷹龍 Alectrosaurus olseni Gilmore, 1933

暴龍屬Tyrannosaurus Osborn,1905

⊙欒川暴龍 Tyrannosaurus luanchuanensis Dong, 1979

⊙霸王龍相似種 Tyrannosaurus cf. T. rex Hu, 1973

⊙特暴龍未定種 Tarbosaurus sp. Maleev, 1955

◆蜥腳形亞目 Suborder Sauropodomorpha von Huene, 1932

◆原蜥腳次亞目 Infraorder Prosauropoda von Huene, 1920

板龍科Family Platesauridae Marsh, 1895

祿豐龍屬 Lufengosaurus Young,1941

⊙許氏祿豐龍 Lufengosaurus huenei Young, 1941

⊙巨型祿豐龍 Lufengosaurus magnusYoung, 1947

雲南龍科 Family Yunnanosauridae Young, 1942

雲南龍屬 Yunnanosaurus Young,1942

⊙黃氏雲南龍 Yunnanosaurus huangi Young, 1942

⊙巨碩雲南龍 Yunnanosaurus magnusYoung, 1947

近蜥龍科 Family Anchisauridae Marsh, 1885

訊蜥龍屬 Anchisaurus Marsh,1885

兀龍亞屬 Gyposaurus Broom,1911

⊙中國近蜥龍(兀龍)Anchisaurus(Gyposaurus) sinensis Young, 1941

美蘭龍科 Family Melanrosauridae von Huene, 1929

金沙江龍屬 Chinshakiangosaurus Yeh,1975

⊙中和金沙江龍 Chinshakiangosaurus zhongheensis Elaao, 1956

◆蜥腳次亞目 Infraorder Sauropoda Marsh, 1878

圓頂龍科 Family Camarasauridae Cope, 1877

蜀龍亞科 Subfamily Shunosaurinae Mclntosh, 1990

昆明龍屬 Kunmingosaurus Zhao,1985

⊙武定昆明龍 Kunmingosaurus wudingensis Zhao, 1985

原頜龍屬 Protognathosaurus Olshevsky,1991

⊙炎齒原頜龍 Protognathosaurus oxyodon(Zhang, 1988) Olshevsky, 1991

三巴龍屬 Sanpasaurus Young,1944

⊙岳氏三巴龍 Sanpasaurus yoai Young, 1944

資中龍屬 Zizhongosaurus Dong et al.,1983

⊙船城資中龍 Zizhongosaurus chuanchengensis Dong et al., 1983

蜀龍屬 Shunosaurus Dong. Zhou et Zhang,1983

⊙李氏蜀龍 Shunosaurus lii Dong, et. al., 1983

似鯨龍亞科 Subfamily Cetiosaurinae Ly dekker, 1888

酋龍屬 Datousaurus

⊙巴以酋龍 Datousaurus bashanensis Dong et Tang, 1984

巧龍亞科 Subfamily Bellusaurinae Dong, 1986

馬門溪龍科 Family Mamenchisauridae Young et Chao, 1972

馬門溪龍亞科Subfamily Mamenchisaurinae Dong, 1992

峨嵋龍屬 Genus Omeisaurus Young, 1939

⊙榮縣峨嵋龍 Omeisaurus junghsiensis Young, 1939

⊙斧溪峨嵋龍 Omeisaurus fuxiensis Dong et. al., 1983

⊙天府峨嵋龍 Omeisaurus tianfuensis He et. al., 1984

⊙羅泉峨嵋龍 Omeisaurus luoquanensis Li, 1988

馬門溪龍屬 Genus Mamenchisaurus Young, 1954

⊙建設馬門溪龍 Mamenchisaurus constructus Young, 1954

⊙合川馬門溪龍 Manenchisaurus hochuanensis Young et Zhao, 1972

盤足龍亞科Subfamily Euhelopodinae Romer, 1956

天山龍屬 Tienshanosaurus Young,1937

⊙奇台天山龍 Tienshanosaurus chitaiensis Young, 1937

美麗龍屬 Klamelisaurus Zhao,1993

⊙戈壁克拉美麗龍 Klamelisaurus gobiensis Zhao, 1993

嘉裕龍屬 Chiayusaurus Bohlin,1953

⊙湖泊嘉裕龍 Chiayusaurus lacstris Bohlin, 1953

盤足龍屬 Euhelopus Romer,1956

⊙師氏盤足龍 Euhelopus zdanskyi Wiman, 1929

亞洲龍屬 Asiatosaurus Osborn,1924

⊙廣西亞洲龍 Asiatosaurus kwangshiensis Hou et. al., 1975

蒙古龍屬 Mongolosaurus Gilmore,1933

⊙坦齒蒙古龍 Mongolosaurus hoplodon Gilmore, 1933

梁龍科Family Diplodocidae Marsh, 1884

巨龍亞科 Subfamily Titanosaurinae Nopcsa, 1928

納摩蓋吐龍屬 Nemegtosaurus Nowinski,1971

⊙耙齒納摩蓋吐龍 Nemegtosaurus pachi Dong, 1977

◆鳥臀目 [ Order Ornithischia Seeley, 1887 ]

◆鳥腳亞目 Suborder ornithopoda Marsh, 1871

異齒龍科 Family Heterodontosauridae Romer, 1966

滇中龍屬 Diachongosaurus

⊙祿豐滇中龍 Diachongosaurus lufengensis Young, 1982

棱齒龍科 Family Hypsilophodontidae Dollo, 1882

膮龍屬 Xiaosaurus Dong et Tang,1983

⊙大山鋪膮龍 Xiaosaurus dashanpensis Dong et Tang, 1984

鹽都龍屬 Yansaurus He,1979

⊙鴻鶴鹽都龍 Yansaurus hungheensis He, 1979

工部龍屬 Gongbusaurus Dong et al.,1983

⊙拾遺工部龍 Gongbusaurus shiyii Dong et al., 1983

⊙五彩灣工部龍 Gongbusaurus wucalwanensis Dong, 1989

靈龍屬 Agilisaurus Peng,1990

⊙蘭氏靈龍 Agilisaurus louderbacki Peng, 1990

禽龍科Family Iguanodontidae Cope, 1869

原巴克龍屬 Probactrosaurus Rozhdestvensky, 1966

⊙戈壁原巴克龍 Probactrosaurus gobiensis Rozhdestvensky, 1966

⊙阿拉善原巴克龍 Probactrosaurus alashanicus Rozhdestvensky, 1966

鴨嘴龍科Family Hadrosauridae Cope, 1869

鴨嘴龍亞科 Subfamily Hadrosaurinae Lambe, 1918

巴克龍屬 Bactrosaurus Glmore,1933

⊙姜氏巴克龍 Bactrosaurus johnsoni Glmore,1933

滿洲龍屬 Mandschurosaurus Riabinin,1930

⊙黑龍江滿洲龍 Mandschurosaurus amurensis Riabinin,1930

計氏龍屬 Gilmoreosaurus Brett-Surman,1975

⊙蒙古計氏龍 Gilmoreosaurus mongoliensis Brett-Surman,1975

譚氏龍屬 Tanius Wiman,1929

⊙中國譚氏龍 Tanius sinensis Wiman, 1929

⊙金剛口譚氏龍 Tanius chingkankoensis Young, 1958

⊙萊陽譚氏龍 Tanius laiyangensis Zhen, 1976

小鴨嘴龍屬 Microhadrosaurus Dong,1979

⊙南雄小鴨嘴龍 Microhadrosaurus nanshiungensis Dong, 1979

山東龍屬 Shantungosaurus Hu,1973

⊙巨型山東龍 Shantungosaurus giganteus Hu, 1973

櫛龍亞科 Subfamily Saurolophinae Brown, 1914

牙克煞龍屬 Jaxartosaurus Riabinin,1939

⊙富蘊牙克煞龍 Jaxartosaurus fuyanensis Wu, 1972

青島龍屬 Tsintaosaurus Young,1958

⊙棘鼻青島龍 Tsintaosaurus spinorhinus Young, 1958

◆劍龍亞目 Suborder stegosauria Marsh, 1880

華陽龍科 Family Huayangosauridae Galton, 1990

大地龍屬 Tatisaurus Simmons,1965

⊙奧氏大地龍 Tatisaurus oehleri Simmons, 1965

華陽龍屬 Huayangosaurus Dong et al.,1982

⊙太白華陽龍 Huayangosaurus taii Dong et al., 1982

劍龍科 Family stegosauridae Marsh, 1877

劍節龍屬 Stegosaurides Bohlin

⊙凹甲劍節龍 Stegosaurides excavatus Bohlin, 1953

嘉陵龍屬 Chialingosaurus Young,1959

⊙關氏嘉陵龍 Chialingosaurus kuani Young, 1959

沱江龍屬 Tuojiangosaurus Dong et al.,1977

⊙多棘沱江龍 Tuojiangosaurus multispinus Dong et al., 1977

重慶龍屬 Chunkingosaurus Dong et al.,1983

⊙江北重慶龍 Chungkingosaurus jiangbeiensis Dong et al., 1983

烏爾禾龍屬 Wuerhosaurus Dong,1973

⊙平坦烏爾禾龍 Wuerhosaurus homheni Dong, 1973

芒康龍屬 Monokosaurus

⊙拉烏拉芒康龍 Monokosaurus lawulacus Chao, 1983

◆甲龍亞目 Suborder Ankylosauria Osborn, 1923

甲龍科Family Ankylosauridae Brown, 1903

天池龍屬 Tianchiasaurus Dong,1993

⊙明星天池龍 Tianchiasaurus nedegoapeferima Dong, 1993

北山龍屬 Peishansaurus Bohlin,1953

⊙薄甲北山龍 Peishansaurus philemys Bohlin, 1953

繪龍屬 Pinacosaurus Gilmore,1933

⊙谷氏繪龍 Pinacosaurus grangeri Gilmore, 1933

蜥甲龍屬 Sauroplites Bohlin,1953

⊙結節蜥甲龍 Sauroplites scutiger Bohlin, 1953

黑山龍屬 Heishanosaurus Bohlin,1953

⊙腫頭黑山龍 Heishanosaurus pachycephalus Bohlin, 1953

◆角龍亞目 Suborder Ceratopsia Marsh, 1890

朝陽龍科 Family chaoyangosauridae Zhao, 1983

朝陽龍屬 Chaoyangosaurus Zhao,1983

⊙遼西朝陽龍 Chaoyangosaurus liaoxinensis Zhao, 1983

鸚鵡嘴龍科 Family Psittacosauridae Osborn, 1924

鸚鵡嘴龍屬 Psittacosaurus Osborn,1923

⊙蒙古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mongoliensis Osborn, 1923

⊙中國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sinensiss Young, 1953

⊙奧氏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osborni Young, 1931

⊙固陽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gugangensis Zhen, 1981

⊙新疆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xingiangensis Sereno et. Chao, 1988

⊙梅勒營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meileyingensis Sereno et. al., 1988

原角龍科 Family Protoceratopsidae G ranger et Gregory, 1923

微角龍屬 Microceratops

⊙戈壁微角龍 Microceratops gobiensis Bohlin, 1953

⊙凹齒微角龍 Microcera tops sulcidens Bohlin, 1953

原角龍屬 Protoceratops Granger et Gregory,1923

⊙安氏原角龍 Protoceratops andrewsi Granger et Gregory, 1923

◆腫頭龍亞目 Suborder Pachycephalosauria Osmolska et Maryansky, 1976

平頭龍科 Family Homalocephalidae Dong, 1978

小腫頭龍屬 Micropachycephalosaurus Dong,1978

⊙紅土崖小腫頭龍 Micropachycephalosaurus hongtuyanensis Dong, 1978

皖南龍屬 Wannanosaurus Hou,1977

⊙岩寺皖南龍 Wannanosaurus yangsiensis Hou, 1977

◆慢龍目 Order Segnosauria (Barsbold et Perly, 1980) Dong, 1992

南雄龍科 Family Nanshiungosauridae Dong, 1995

南雄龍屬 Nanshiungosaurus Dong,1979

⊙短棘南雄龍 Nanshiungosaurus brevisinus Dong, 1979

❹ 什麼恐龍是中國獨有的

中國可是恐龍之鄉!具體的有如下:
有永川龍,沱江龍,馬門溪龍,特暴龍(內蒙古),汝陽黃河巨龍,欒川盜龍,伶盜龍(內蒙古),諸城暴龍,山東龍,青島龍,峨嵋龍,查干諾爾龍(內蒙古),巨型汝陽龍。
簡介:恐龍是中生代時期(2.3億年前)的一類爬行動物,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 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非鳥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如今僅存鳥類,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可「鳥類屬於恐龍」的說法。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厘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❺ 恐龍有什麼種類呢

中國的恐龍種屬名錄[正式版]

恐龍綱 Class Dinosauria(Owen),1841

◆蜥臀目 [ Order Saurischia Seeley, 1888 ]

◆獸腳亞目 Suborder Theropoda Marsh, 1881

◆虛骨龍次亞目 Infraorder Coelurosauria Huene, 1914

迅足龍科 Family Podokesauridae Huene, 1914

蘆溝龍屬 Lukousaurus Young,1948

⊙尹氏蘆溝龍 Lukousaurus yini Young, 1948

虛骨龍科 Family Coeluridae Marsh, 1881

中國虛骨龍屬 Sinocoelurus Young,1922

⊙破碎中國虛骨龍 Sinocoelurus fragilis Young, 1942

川東虛骨龍屬 Chuandongocoelurus He,1984

⊙原始川東虛骨龍 Chuandongocoelurus primitivus He, 1984

似鳥龍科 Family Ornithomimidae Marsh, 1890

古似鳥龍屬 Archaeornithomimus Russell,1972

⊙亞洲古似鳥龍 Archaeornithomimus asiatiicus(Gilmore, 1933)Russell, 1972

偷蛋龍科 Family Oviraptoridae Barshold, 1976

偷蛋龍屬 Oviraptor Osborn,1924

⊙嗜角偷蛋龍 Oviraptor philoceratop Osborn, 1924

馳龍科 Family Dromaeosauridae Mattew et Brown, 1922

敏捷龍屬 Phaedrolosaurus Dong,1973

⊙艾里克敏捷龍 Phaedrolosaurus ilikensis Dong, 1973

吐谷魯龍屬 Tugulusaurus Dong,1973

⊙小巧吐谷魯龍 Tugulusaurus faciles Dong, 1973

疾走龍屬 Velociraptor Osborn,1924

⊙蒙古疾走龍 Velociraptor mongoliensis Osborn, 1924

◆肉食龍次亞目 Infraorder Carnosauria von Huene, 1920

巨齒龍科 Family Megalosauridae Huxley, 1870

中國龍屬 Sinosaurus Young,1948

⊙三疊中國龍 Sinosaurus triassicus Young, 1948

只脊龍屬 Dilophosaurus Welles,1970

⊙中國只脊龍 Dilophosaurus sinensis Hu, 1992

氣龍屬 Gasosaurus Dong et Tang,1985

⊙建設氣龍 Gasosaurus constructus Dong et Tang, 1985

宣漢龍屬 Xuanhanosaurus Dong,1984

⊙七里峽宣漢龍 Xuanhanosaurus qilixiaensis Dong, 1984

異特龍科 Family Allosauridae Marsh, 1879

永川龍屬 Yangchuanosaurus Dong et. al. 1978

⊙上游永川龍 Yangchuanosaurus shangyouensis Dong et. al., 1978

⊙巨型永川龍 Yangchuanosaurus magus Dong et. al., 1983

四川龍屬 Szechuanosaurus Young,1942

⊙甘氏四川龍 Szechuanosaurus campi Young, 1942

克拉瑪依龍屬 Kelmayisaurus Dong,1973

⊙石油克拉瑪依龍 Kelmayisaurus petrolicus Dong, 1973

吉蘭泰龍屬 Chilantaisaurus Hu,1964

⊙大水溝吉蘭泰龍 Chilantaisaurus tashikouensis Hu, 1964

⊙毛兒圖吉蘭泰龍 Chiantaisaurus maortuensis Hu, 1964

⊙浙江吉蘭泰龍 Chilantaisaurus zhejiangensis Dong, 1979

金剛口龍屬 Chingkankousaurus Young,1958

⊙破碎金剛口龍 Chingkankousaurus fragilis Young, 1958

恐齒龍屬 Prodeinodon Osborn,1924

⊙廣西原恐齒龍 Prodeinodon Kwangshiensis Hou et. al., 1975

鄯善龍科 Family Shanshanosauridae Dong, 1977

鄯善龍屬 Shanshanosaurus Dong,1977

⊙火焰山鄯善龍 Shanshanosaurus huoyanshanensis Dong, 1977

暴龍科 Family Tyrannosauridae Osborn, 1905

阿爾伯脫龍屬 Albertosaurus Osborn,1905

⊙威肋阿爾伯脫龍 Albertosaurus periculosus Riabinin, 1930

鷹龍屬 Alectrosaurus Gilmore,1933

⊙奧氏鷹龍 Alectrosaurus olseni Gilmore, 1933

暴龍屬 Tyrannosaurus Osborn,1905

⊙欒川暴龍 Tyrannosaurus luanchuanensis Dong, 1979

⊙霸王龍相似種 Tyrannosaurus cf. T. rex Hu, 1973

⊙特暴龍未定種 Tarbosaurus sp. Maleev, 1955

◆蜥腳形亞目 Suborder Sauropodomorpha von Huene, 1932

◆原蜥腳次亞目 Infraorder Prosauropoda von Huene, 1920

板龍科 Family Platesauridae Marsh, 1895

祿豐龍屬 Lufengosaurus Young,1941

⊙許氏祿豐龍 Lufengosaurus huenei Young, 1941

⊙巨型祿豐龍 Lufengosaurus magnus Young, 1947

雲南龍科 Family Yunnanosauridae Young, 1942

雲南龍屬 Yunnanosaurus Young,1942

⊙黃氏雲南龍 Yunnanosaurus huangi Young, 1942

⊙巨碩雲南龍 Yunnanosaurus magnus Young, 1947

近蜥龍科 Family Anchisauridae Marsh, 1885

訊蜥龍屬 Anchisaurus Marsh,1885

兀龍亞屬 Gyposaurus Broom,1911

⊙中國近蜥龍(兀龍)Anchisaurus(Gyposaurus) sinensis Young, 1941

美蘭龍科 Family Melanrosauridae von Huene, 1929

金沙江龍屬 Chinshakiangosaurus Yeh,1975

⊙中和金沙江龍 Chinshakiangosaurus zhongheensis Elaao, 1956

◆蜥腳次亞目 Infraorder Sauropoda Marsh, 1878

圓頂龍科 Family Camarasauridae Cope, 1877

蜀龍亞科 Subfamily Shunosaurinae Mclntosh, 1990

昆明龍屬 Kunmingosaurus Zhao,1985

⊙武定昆明龍 Kunmingosaurus wudingensis Zhao, 1985

原頜龍屬 Protognathosaurus Olshevsky,1991

⊙炎齒原頜龍 Protognathosaurus oxyodon(Zhang, 1988) Olshevsky, 1991

三巴龍屬 Sanpasaurus Young,1944

⊙岳氏三巴龍 Sanpasaurus yoai Young, 1944

資中龍屬 Zizhongosaurus Dong et al.,1983

⊙船城資中龍 Zizhongosaurus chuanchengensis Dong et al., 1983

蜀龍屬 Shunosaurus Dong. Zhou et Zhang,1983

⊙李氏蜀龍 Shunosaurus lii Dong, et. al., 1983

似鯨龍亞科 Subfamily Cetiosaurinae Ly dekker, 1888

酋龍屬 Datousaurus

⊙巴以酋龍 Datousaurus bashanensis Dong et Tang, 1984

巧龍亞科 Subfamily Bellusaurinae Dong, 1986

馬門溪龍科 Family Mamenchisauridae Young et Chao, 1972

馬門溪龍亞科 Subfamily Mamenchisaurinae Dong, 1992

峨嵋龍屬 Genus Omeisaurus Young, 1939

⊙榮縣峨嵋龍 Omeisaurus junghsiensis Young, 1939

⊙斧溪峨嵋龍 Omeisaurus fuxiensis Dong et. al., 1983

⊙天府峨嵋龍 Omeisaurus tianfuensis He et. al., 1984

⊙羅泉峨嵋龍 Omeisaurus luoquanensis Li, 1988

馬門溪龍屬 Genus Mamenchisaurus Young, 1954

⊙建設馬門溪龍 Mamenchisaurus constructus Young, 1954

⊙合川馬門溪龍 Manenchisaurus hochuanensis Young et Zhao, 1972

盤足龍亞科 Subfamily Euhelopodinae Romer, 1956

天山龍屬 Tienshanosaurus Young,1937

⊙奇台天山龍 Tienshanosaurus chitaiensis Young, 1937

美麗龍屬 Klamelisaurus Zhao,1993

⊙戈壁克拉美麗龍 Klamelisaurus gobiensis Zhao, 1993

嘉裕龍屬 Chiayusaurus Bohlin,1953

⊙湖泊嘉裕龍 Chiayusaurus lacstris Bohlin, 1953

盤足龍屬 Euhelopus Romer,1956

⊙師氏盤足龍 Euhelopus zdanskyi Wiman, 1929

亞洲龍屬 Asiatosaurus Osborn,1924

⊙廣西亞洲龍 Asiatosaurus kwangshiensis Hou et. al., 1975

蒙古龍屬 Mongolosaurus Gilmore,1933

⊙坦齒蒙古龍 Mongolosaurus hoplodon Gilmore, 1933

梁龍科 Family Diplodocidae Marsh, 1884

巨龍亞科 Subfamily Titanosaurinae Nopcsa, 1928

納摩蓋吐龍屬 Nemegtosaurus Nowinski,1971

⊙耙齒納摩蓋吐龍 Nemegtosaurus pachi Dong, 1977

◆鳥臀目 [ Order Ornithischia Seeley, 1887 ]

◆鳥腳亞目 Suborder ornithopoda Marsh, 1871

異齒龍科 Family Heterodontosauridae Romer, 1966

滇中龍屬 Diachongosaurus

⊙祿豐滇中龍 Diachongosaurus lufengensis Young, 1982

棱齒龍科 Family Hypsilophodontidae Dollo, 1882

膮龍屬 Xiaosaurus Dong et Tang,1983

⊙大山鋪膮龍 Xiaosaurus dashanpensis Dong et Tang, 1984

鹽都龍屬 Yansaurus He,1979

⊙鴻鶴鹽都龍 Yansaurus hungheensis He, 1979

工部龍屬 Gongbusaurus Dong et al.,1983

⊙拾遺工部龍 Gongbusaurus shiyii Dong et al., 1983

⊙五彩灣工部龍 Gongbusaurus wucalwanensis Dong, 1989

靈龍屬 Agilisaurus Peng,1990

⊙蘭氏靈龍 Agilisaurus louderbacki Peng, 1990

禽龍科 Family Iguanodontidae Cope, 1869

原巴克龍屬 Probactrosaurus Rozhdestvensky, 1966

⊙戈壁原巴克龍 Probactrosaurus gobiensis Rozhdestvensky, 1966

⊙阿拉善原巴克龍 Probactrosaurus alashanicus Rozhdestvensky, 1966

鴨嘴龍科 Family Hadrosauridae Cope, 1869

鴨嘴龍亞科 Subfamily Hadrosaurinae Lambe, 1918

巴克龍屬 Bactrosaurus Glmore,1933

⊙姜氏巴克龍 Bactrosaurus johnsoni Glmore,1933

滿洲龍屬 Mandschurosaurus Riabinin,1930

⊙黑龍江滿洲龍 Mandschurosaurus amurensis Riabinin,1930

計氏龍屬 Gilmoreosaurus Brett-Surman,1975

⊙蒙古計氏龍 Gilmoreosaurus mongoliensis Brett-Surman,1975

譚氏龍屬 Tanius Wiman,1929

⊙中國譚氏龍 Tanius sinensis Wiman, 1929

⊙金剛口譚氏龍 Tanius chingkankoensis Young, 1958

⊙萊陽譚氏龍 Tanius laiyangensis Zhen, 1976

小鴨嘴龍屬 Microhadrosaurus Dong,1979

⊙南雄小鴨嘴龍 Microhadrosaurus nanshiungensis Dong, 1979

山東龍屬 Shantungosaurus Hu,1973

⊙巨型山東龍 Shantungosaurus giganteus Hu, 1973

櫛龍亞科 Subfamily Saurolophinae Brown, 1914

牙克煞龍屬 Jaxartosaurus Riabinin,1939

⊙富蘊牙克煞龍 Jaxartosaurus fuyanensis Wu, 1972

青島龍屬 Tsintaosaurus Young,1958

⊙棘鼻青島龍 Tsintaosaurus spinorhinus Young, 1958

◆劍龍亞目 Suborder stegosauria Marsh, 1880

華陽龍科 Family Huayangosauridae Galton, 1990

大地龍屬 Tatisaurus Simmons,1965

⊙奧氏大地龍 Tatisaurus oehleri Simmons, 1965

華陽龍屬 Huayangosaurus Dong et al.,1982

⊙太白華陽龍 Huayangosaurus taii Dong et al., 1982

劍龍科 Family stegosauridae Marsh, 1877

劍節龍屬 Stegosaurides Bohlin

⊙凹甲劍節龍 Stegosaurides excavatus Bohlin, 1953

嘉陵龍屬 Chialingosaurus Young,1959

⊙關氏嘉陵龍 Chialingosaurus kuani Young, 1959

沱江龍屬 Tuojiangosaurus Dong et al.,1977

⊙多棘沱江龍 Tuojiangosaurus multispinus Dong et al., 1977

重慶龍屬 Chunkingosaurus Dong et al.,1983

⊙江北重慶龍 Chungkingosaurus jiangbeiensis Dong et al., 1983

烏爾禾龍屬 Wuerhosaurus Dong,1973

⊙平坦烏爾禾龍 Wuerhosaurus homheni Dong, 1973

芒康龍屬 Monokosaurus

⊙拉烏拉芒康龍 Monokosaurus lawulacus Chao, 1983

◆甲龍亞目 Suborder Ankylosauria Osborn, 1923

甲龍科 Family Ankylosauridae Brown, 1903

天池龍屬 Tianchiasaurus Dong,1993

⊙明星天池龍 Tianchiasaurus nedegoapeferima Dong, 1993

北山龍屬 Peishansaurus Bohlin,1953

⊙薄甲北山龍 Peishansaurus philemys Bohlin, 1953

繪龍屬 Pinacosaurus Gilmore,1933

⊙谷氏繪龍 Pinacosaurus grangeri Gilmore, 1933

蜥甲龍屬 Sauroplites Bohlin,1953

⊙結節蜥甲龍 Sauroplites scutiger Bohlin, 1953

黑山龍屬 Heishanosaurus Bohlin,1953

⊙腫頭黑山龍 Heishanosaurus pachycephalus Bohlin, 1953

◆角龍亞目 Suborder Ceratopsia Marsh, 1890

朝陽龍科 Family chaoyangosauridae Zhao, 1983

朝陽龍屬 Chaoyangosaurus Zhao,1983

⊙遼西朝陽龍 Chaoyangosaurus liaoxinensis Zhao, 1983

鸚鵡嘴龍科 Family Psittacosauridae Osborn, 1924

鸚鵡嘴龍屬 Psittacosaurus Osborn,1923

⊙蒙古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mongoliensis Osborn, 1923

⊙中國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sinensiss Young, 1953

⊙奧氏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osborni Young, 1931

⊙固陽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gugangensis Zhen, 1981

⊙新疆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xingiangensis Sereno et. Chao, 1988

⊙梅勒營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meileyingensis Sereno et. al., 1988

原角龍科 Family Protoceratopsidae G ranger et Gregory, 1923

微角龍屬 Microceratops

⊙戈壁微角龍 Microceratops gobiensis Bohlin, 1953

⊙凹齒微角龍 Microcera tops sulcidens Bohlin, 1953

原角龍屬 Protoceratops Granger et Gregory,1923

⊙安氏原角龍 Protoceratops andrewsi Granger et Gregory, 1923

◆腫頭龍亞目 Suborder Pachycephalosauria Osmolska et Maryansky, 1976

平頭龍科 Family Homalocephalidae Dong, 1978

小腫頭龍屬 Micropachycephalosaurus Dong,1978

⊙紅土崖小腫頭龍 Micropachycephalosaurus hongtuyanensis Dong, 1978

皖南龍屬 Wannanosaurus Hou,1977

⊙岩寺皖南龍 Wannanosaurus yangsiensis Hou, 1977

◆慢龍目 Order Segnosauria (Barsbold et Perly, 1980) Dong, 1992

南雄龍科 Family Nanshiungosauridae Dong, 1995

南雄龍屬 Nanshiungosaurus Dong,1979

⊙短棘南雄龍 Nanshiungosaurus brevisinus Dong, 1979

恐龍的種類很多,科學家們根據它們骨胳化石的形狀,把它們分成兩大類,一類叫做鳥龍類,一類叫做蜥龍類。根據它們的牙齒化石,還可以推斷出是食肉類還是食草類。這只是大概的分類,根據恐龍骨胳化石的復原情況,我們發現,其實恐龍不僅種類很多,它們的形狀更是無奇不有。這些恐龍有在天上飛的,有在水裡游的,有在陸上爬的。下面我們就來大概認識一下它們吧。
翼手龍生活在白堊紀,它們的骨胳在歐洲被發現。翼手龍並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過22厘米左右。但是風神翼龍的翅膀卻長達12米,像公共汽車那麼大。美國科學家曾經發現過一種翼龍,它的翅膀長達15米以上,如果我們今天能看到它,說不定會以為是飛機在天上飛呢。很多會飛的鳥龍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們好像用一雙手撐起巨大的翅膀,於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們的一大特點。有人認為,後來的鳥類就是由它們演化來。

更多分類:http://www.bioon.com/popular/Nature/dinosaur/200407/54830.html

恐龍滅絕的原因:

恐龍滅絕之謎_科技時代_新浪網 (請參考)
http://tech.sina.com.cn/focus/dinosaurs/kill.shtml

在兩億多年前的中生代,大量的爬行動物在陸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大地第一次被脊椎動物廣泛占據。那時的地球氣候溫暖,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爬行動物有足夠的食物,逐漸繁盛起來,種類越來越多。它們不斷的分化成各種不同種類的爬行動物,有的變成了今天的龜類,有的變成了今天的鱷類,有的變成了今天的蛇類和蜥蜴類,其中還有一類演變成今天遍及世界的哺乳動物。

恐龍是所有爬行動物中體格最大的一類,很適宜生活在沼澤地帶和淺水湖裡,那時的空氣溫暖而潮濕,食物也很容易找到。所以恐龍在地球上統治了幾千萬年的時間,但不知什麼原因,它們在6500萬年前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突然滅絕了,今天人們看到的只是那時留下的大批恐龍化石。

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人們仍在不斷地研究之中。長期以來,最權威的觀點認為,恐龍的滅絕和6500萬年前的一顆大隕星有關。據研究,當時曾有一顆直徑7-10公里的小行星墜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場大爆炸,把大量的塵埃拋如大氣層,形成遮天蔽日的塵霧,導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暫時停止,恐龍因此而滅絕了。

小行星撞擊理論,很快獲得了許多科學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發現一個發生在久遠年代的隕星撞擊坑,這個事實進一步證實了這種觀點。今天,這種觀點似乎已成定論了。

但也有許多人對這種小行星撞擊論持懷疑態度,因為事實是:蛙類、鱷魚以及其他許多對氣溫很敏感的動物都頂住了白堊紀而生存下來了。這種理論無法解釋為什麼只有恐龍死光了。迄今為止,科學家們提出的對於恐龍滅絕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幾種,比較富於刺激性和戲劇性的「隕星碰撞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除了「隕星碰撞說」以外,關於恐龍滅絕的主要觀點還有以下幾種:

一、氣候變遷說。6500萬年前,地球氣候陡然變化,氣溫大幅下降,造成大氣含氧量下降,令恐龍無法生存。也有人認為,恐龍是冷血動物,身上沒有毛或保暖器官,無法適應地球氣溫的下降,都被凍死了。

二、物種斗爭說。恐龍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出現了,這些動物屬嚙齒類食肉動物,可能以恐龍蛋為食。由於這種小型動物缺乏天敵,越來越多,最終吃光了恐龍蛋。

三、大陸漂移說。地質學研究證明,在恐龍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陸只有唯一一塊,即「泛古陸」。由於地殼變化,這塊大陸在侏羅紀發生的較大的分裂和漂移現象,最終導致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恐龍因此而滅絕。

四、地磁變化說。現代生物學證明,某些生物的死亡與磁場有關。對磁場比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場發生變化的時候,都可能導致滅絕。由此推論,恐龍的滅絕可能與地球磁場的變化有關。

五、被子植物中毒說。恐龍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漸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沒有的毒素,形體巨大的恐龍食量奇大,大量攝入被子植物導致體內毒素積累過多,終於被毒死了。

六、酸雨說。白堊紀末期可能下過強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鍶在內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龍通過飲水和食物直接或間接地攝入鍶,出現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後一批批死掉了。

關於恐龍滅絕原因的假說,遠不止上述這幾種。但是上述這幾種假說,在科學界都有較多的支持者。當然,上面的每一種說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氣候變遷說」並未闡明氣候變化的原因。經考察,恐龍中某些小型的虛骨龍,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動物相抗衡,因此「物種斗爭說」也存在漏洞。而在現代地質學中,「大陸漂移學說」本身仍然是一個假說。「被子植物中毒說」和「酸雨說」同樣缺乏足夠的證據。因此,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還有待於人們的進一步探究。
在恐龍滅絕之隕石撞擊說中,科學家們推斷,墜落的隕石引起巨大海嘯,濃煙直上天際,隕石甚至擊穿了地殼,達到地幔。

新浪科技訊 最近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的研究表明,尤卡坦半島隕星撞擊事件早於恐龍滅絕30萬年前就發生了,根本不能構成恐龍滅絕的原因。自從上世紀80年代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發現以來,科學家們一直相信它就是6500萬年前的一次隕星撞擊地球後留下的,並相信這次撞擊導致了恐龍滅絕。

這個小組的研究結論發表在今天出版的《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很多證據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6500萬年前的一次隕星撞擊地球導致了火山噴發和地球氣候的巨大變化,最終使恐龍在地球上滅絕。當巨大的、一半在水下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在尤卡坦半島發現,看來就成了最佳的候選證據了。

研究人員說:「自從上世紀90年代初,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就被認為是6500萬年前隕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和大量其他生物滅絕的有力證據。」

隕石坑岩石中含有一層高濃度的銥元素,就是K-T界線的標志,K-T界線意思是介於白堊紀和第三紀之間,即大約6500萬年前。銥是一種地球上的稀有元素,卻是隕星里最為普通的元素。

但是研究人員說,在隕石坑正中部位鑽孔取出的核心物質,表明它的年代要比K-T界線早30萬年還要多,因此「這次撞擊不可能像通常認為的那樣是導致白堊紀末期恐龍滅絕的原因」。

由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格塔-凱勒領導的研究小組,包括來自德國、瑞士和墨西哥的專家,他們研究了直徑200千米的隕石坑中間表面以下1500米范圍的樣本。另外一些樣本包括一些像玻璃一樣的岩石小塊,它們是在撞擊中融化形成的,時代倒可能是在6500萬年前,估計誤差會在幾十萬年左右。

但是核心部位的樣本表明隕石坑內的化石,是在早於白堊紀與第三紀界線30萬年前就死亡的生物。重力證據也表明它比以前認為的年代要早。

這項發現也支持了另外一種理論,恐龍和其他生物滅絕於使地球氣候發生大變的一系列災難,凱勒的研究小組說。

他們認為其他一些隕石坑的時代大致也是在這個時期。沒有哪次撞擊的影響能夠大到導致整個地球氣候的大變化。但是隕星撞擊地球的時代,正是地球上火山活動頻繁的時代,即著名的德干火山作用時期。那時溫室型氣體組成的大氣使地球變暖,大量生物滅絕。

「希克蘇魯伯撞擊正是發生在地球火山作用強烈、全球氣候變暖的時代。」凱勒說。現在印度的德干,就是由6500萬年前接近地核的熔岩噴發而形成的。火山爆發給地球表面帶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引起了溫室效應,最終導致大量動物和植物滅絕。

「此次發現說明了白堊紀與第三紀界線的撞擊事件可能只是促成恐龍徹底滅絕的最後因素,而不是造成慘劇的根本原因。」研究人員總結說。現在他們需要發現這真正最後一擊留下的隕石坑。他們推測印度著名的Shiva坑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個。

凱勒說,有明顯的證據表明第三次大撞擊發生在恐龍滅絕15萬年後,這次撞擊使以前在全球范圍的災難中滅絕的動物和植物恢復的可能變得微乎其微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二三百萬年,但比起恐龍的生存歷史,只是短暫一瞬間。大約在二億三千萬年前到近億年前這段時間,地球曾經是一個恐龍主宰的世界。它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多年。可是不知為什麼,後來突然從地球上消失了。
恐龍斷子絕孫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這是生物發展史上的重大疑案。有些科學家認為,有花植物的出現,改變了吃植物的恐龍的食物成分,導致整個恐龍類的滅絕。在恐龍生存的時期,植物界以銀杏、松、柏等裸子植物佔主要地位,它們對恐龍沒有什麼損傷。約在一億兩千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有花植物,雖把大地打扮得五彩繽紛,但卻給恐龍帶來了災難。

因為有花植物體內常常含有作用強烈的生物鹼,許多種生物鹼會對恐龍的生理產生不利的影響,有的還有很大毒性。當恐龍吞食了大量的生物鹼毒素之後,會引起嚴重的生理失調,最後導致死亡。這一觀點雖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善。如果最早的有花植物同有毒的生物鹼同時產生,那麼為什麼恐龍滅絕的時間比有花植物的出現晚了五千多萬年呢?

另一些科學家認為,是臨近地球的超新星爆炸所發出的巨大能量,改變了地球的溫度,使習慣於熱帶性氣候的恐龍無法生活,最後終於滅絕了。但是,地質學上有許多證據表明,當恐龍滅絕時,地球上至少有一段時間是炎熱的,並且沒有強烈的氣候變化。所以,這一觀點也有明顯的缺陷。

還有一些解釋恐龍滅絕的觀點,如大陸漂移,地球磁場的逆轉,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急劇減少等等,但都還疑點重重,尚待探索。

❻ 恐龍有哪些物種

霸王龍霸王龍又名暴龍,模式種與目前唯一的有效種是雷克斯暴龍,或稱雷克斯龍,是一種大型的肉食性恐龍,身長約13公尺,體重約7公噸,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最後300萬年,距今約6850萬年到6550萬年,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恐龍種群之一。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西部,分布范圍較其他暴龍科更廣。如同其他的暴龍科恐龍,暴龍是肉食性恐龍,擁有大型頭顱骨,並藉由長而重的尾巴來保持平衡。暴龍的前肢非常小。 霸王龍的特徵 霸王龍的習性 霸王龍吃什麼動物? 霸王龍和棘龍誰更快? 誰知道霸王龍出現在多少年前 翼龍迄今為止,世界上已經發現命名了超過120種的翼龍化石。翼龍具有與今天的鳥類相似的復雜行為。翼龍的個體大小和形態差異非常大,大者如上個世紀70年代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發現的翼手龍化石,它的兩翼展開約16米,寬度相當於F一1 6戰斗機,小者形如麻雀。翼龍有兩大類,早期的喙嘴龍類比較原始,主要生活在侏羅紀,有一條很長的尾巴;晚期的翼手龍類主要生活在白堊紀,尾巴很短甚至消失。 翼龍的各類數據 翼龍住在哪裡? 有關翼龍的電影 翼龍和中華龍鳥是一回事嗎 翼龍為什麼能飛? 劍龍劍龍,也叫骨板龍,是一類體型較大的恐龍,它們的背上長著許多骨板,尾端具有長刺,樣子怪誕不經。劍龍為一種巨大的恐龍,生存於侏羅紀晚期四隻腳的食草動物。它們被認為是居住在平原上,並且以群體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粱龍的食草動物一同生活。它的背上有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大約可達 12 公尺長和 7 公尺高,可重達 4 公噸。 誰知道劍龍的檔案? 劍龍的介紹 劍龍的滅絕 劍龍背上的劍板做什麼用 劍龍的資料,圖片和英文名 三角龍三角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龍,全長有7.9到9公尺,重達6.1到12噸。它們有非常大的頭盾,以及三根角狀物,令人聯想起現代犀牛。雖然沒有發現過三角龍的完整骨骸,它們仍因大量從1887年起發現的大量部份骨骸標本而著名。長久以來,關於它們三根角以及頭盾的功能處於爭論中。傳統上,這些結構被認為是用來抵抗掠食者的武器,但最近的理論認為這些結構可能用在求偶,以及展示支配地位,如同現代馴鹿、山羊、獨角仙的角狀物。 三角龍吃什麼 三角龍是那個國家的恐龍? 三角龍化石的資料 三角龍與霸王龍 三角龍生活環境是怎麼樣的? 雷龍巨型長脖食草恐龍之一。全長21米,重約35噸。它們喜歡群體活動,當一大群雷龍從遠處走來時,一定是塵土蔽日響聲如雷--這就是它名稱的由來。這種像肉山一樣的大個子,長著一條長脖子和一個小腦袋。頭小身子大的雷龍,一定要花大量的時間來吃東西,而且還很狼吞虎咽。食物從長長的食管一直滑落到胃裡,這些食物會被它不時吞下的鵝卵石磨碎。雷龍是恐龍中最大的一種,有的身長達30米以上,有6層樓那麼高。它們都是食草或樹葉的動物。 雷龍生活在什麼年代? 雷龍是卵生還是胎生? 雷龍圖片 雷龍大還是腕龍大 我國的馬門溪龍是不是雷龍? 甲龍甲龍生存於白堊晚期,同時有許多重型的恐龍,它的骨質、釘狀的骨板與錘狀的尾巴(又稱尾錘)提供很好保護作用,它的骨骼在蒙他那州發掘到,屬於恐龍族群中最後滅絕的一支。劍龍類從地球上消失了,接替它們的是甲龍類。從自衛手段上看,甲龍已經使自己發展到了頂點;全身披著厚重的甲骨,有的還配有利刺。這種名為林龍的甲龍全長6米,頸部、痛部和身體兩側部覆蓋著骨質甲片,甲片上密布著脊突。皮膚厚實似皮革,極具韌性。 中國有甲龍嗎 恐龍的種類介紹 甲龍 森林龍是否是甲龍的祖先 頭甲龍的英文是什麼 甲龍和霸王龍打架誰會贏 梁龍梁龍是有史以來陸地上最長的動物之一,比雷龍、腕龍都要長,但是由於頭尾很長,身體很短,因此體重並不重,梁龍脖子雖長,但由於頸骨數量少且韌,因此梁龍的脖子並不能像蛇頸龍一般自由彎曲。腕龍、雷龍、梁龍的鼻孔都是長在頭頂上的。脖子最長的恐龍是馬門溪龍,尾巴最長的恐龍一定就是梁龍了。梁龍全長27米,是恐龍世界中的體長冠軍。由於背部骨骼較輕,使得它的身軀瘦小,只有十幾噸重。 恐龍(梁龍) 梁龍的生活習性和特點 有什麼恐龍吃梁龍的啊 梁龍是食肉動物嗎? 腕龍、梁龍、雷龍,誰是恐龍界的巨無霸? 魚龍魚龍(拉丁語學名:Ichthyosauria,來自希臘語是一種類似魚和海豚的大型海棲爬行動物。它們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數時期,最早出現於約2.5億年前,比恐龍稍微早一點(2.3億年前),約9000萬年前它們消失,比恐龍滅絕早約2500萬年。在三疊紀中期今天還未能確定的陸棲爬行動物逐漸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為魚龍,這個過程類似今天的海豚和鯨的演化過程。在侏羅紀它們分布尤其廣泛。在白堊紀它們作為最高的水生食肉動物被蛇頸龍取代。 魚龍是如何繁殖的? 魚龍是魚還是龍? 魚龍的外形 魚龍真的存在嗎? 魚龍是不是恐龍? 腕龍腕龍有個長脖子、小腦袋和一條短粗的尾巴。走路時四腳著地。腕龍的前腿比後腿長。每隻腳有五個腳趾頭。每隻前腳中的一個腳趾和每隻後腳中的三個腳趾上有爪子。腕龍的牙平直而鋒利。腕龍的鼻孔長在頭頂上。腕龍有個非常小的腦袋,因此不太聰明。它們成群居住並且一塊外出。腕龍生小恐龍時不做窩,而是一邊走一邊生,這些恐龍蛋於是就形成了長長的一條線。腕龍不照看自己的孩子。它們吃東西時,腕龍不咀嚼就將食物整塊吞下。 腕龍的體重和身長多少? 腕龍的資料,急急! 一隻腕龍的壽命大概是 關於腕龍,劍龍,翼龍的英語介紹! 雷龍和腕龍哪種大 蛇頸龍蛇頸龍是海中爬蟲類的一種,海中爬蟲類包括了海洋鱷魚和魚龍。它們由陸上生物演化而來,再回到海洋中生活。這些中形的爬蟲類活在三疊紀到白堊紀晚期。它們必須生活在乾凈的水域中,主要以食用魚類維生。化石證實它們較常出現在海洋環境中,除了鸚鵡螺之外也吃魚類。 蛇頸龍是不是烏龜的祖先? 蛇頸龍滅絕的時間 蛇頸龍的英文名字 蛇頸龍是有鰭還是有腿? 蛇頸龍的脖子長那麼長有什麼作用呢? 馬門溪龍馬門溪龍從尾巴稍到鼻子尖的總長度為22米,其中11米是它的脖子。它是到目前為止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脖子最長的動物。馬門溪龍若站在地面上,它的頭會很容易的伸進三層樓上房間的窗戶內。馬門溪龍的脖子由長長的、相互迭壓在一起的頸椎支撐著,因而十分僵硬,轉動起來十分緩慢。它脖子上的肌肉相當強壯,支撐著它蛇一樣的小腦袋。馬門溪龍和一個網球場一樣長,但它的身體卻很「苗條」。 馬門溪龍的來歷 馬門溪龍和梁龍? 我國恐龍化石最多的地區在哪個省 馬門溪龍是在中國哪裡發現的? 馬門溪龍的圖片 雙冠龍雙冠龍長達6米,站立時頭部高約2.4 米。頭頂上長著兩片大大的骨冠,故名雙冠龍。前肢短小,善於奔跑。是侏羅紀早期的食肉恐龍,鼻嘴前端特別狹窄,柔軟而靈活,可以從矮樹叢中或石頭縫里將那些細小的蜥蜴或其他小型動物銜出來吃掉。與後來的大型食肉恐龍相比,雙冠龍的身體顯得比較"苗條",所以它行動敏捷。口中長滿利齒,也能捕殺一些大個子的食草恐龍。但是,也有些科學家懷疑它的牙齒功能,說它只是一種食腐肉的恐龍。 雙冠龍恐龍的資料 侏羅紀有什麼恐龍? 恐龍的歷史和現狀 你還知道哪些恐龍?試著寫出這種恐龍的特徵. 關於古代兇猛的生物--恐龍 異特龍異特龍具有大型的頭顱骨,上有大型洞孔,可減輕重量,眼睛上方擁有角冠。它們的頭骨是由幾個分開的骨頭組成的,骨頭之間有可活動關節,進食時頜部可先下上張開,然後在左右撐開吞下食物;它們顎部擁有數十顆大型、銳利、彎曲的牙齒。相較於大型、強壯的後肢,它們的前肢小,手部有三指,指爪大而彎曲,長度為25公分。尾巴長而重,可平衡身體與頭部。異特龍的骨架和其它獸腳亞目恐龍一般,呈現出類似鳥類的輕巧中空特徵。 異特龍與蠻龍誰更厲害? 異特龍的資料 恐龍的生活情況 史前生物異特龍為什麼如此龐大? 誰能幫我介紹侏羅紀時代的恐龍啊? 禽龍禽龍(學名:Iguanodon,意為「鬣蜥的牙齒」),屬於蜥形綱鳥臀目鳥腳下目的禽龍類。禽龍是種大型草食性動物,身長約9到10米,高4到5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來抵抗掠食者。它們主要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凡藍今階到巴列姆階,約1億4000萬年前到1億2000萬年前;生存時代大約位於行動敏捷的棱齒龍類首次出現,演化至鳥腳下目中最繁盛的鴨嘴龍類,這段過程的中間位置。 禽龍怎樣自衛?? 恐龍的介紹 禽龍 介紹一下禽龍恐龍骨架? 最早發現的恐龍是什麼龍 關於恐龍的詳細資料及圖片 鸚鵡嘴龍鸚鵡嘴龍是小型恐龍,兩足行走,頭短寬而高,吻彎曲似鸚鵡的喙,故而得名。顴骨高向外伸,牙三葉狀,牙冠低,頸短。這種小恐龍在我國分布較廣,時代為晚侏羅世——早白堊世。 鸚鵡嘴龍和原角龍、三角龍等恐龍都具有一張類似鸚鵡一般帶勾的鳥嘴,科學家由它的體形及生存年代來推斷,認為鸚鵡嘴龍可能是大部分角龍類恐龍的祖先。 中國東北出現過鸚鵡嘴龍嗎? 鸚鵡嘴龍化石的價格 看下樑龍,鴨嘴龍,鸚鵡嘴龍。 恐龍是怎麼形成的 白堊紀有什麼恐龍? 安琪龍安琪龍是一種極為敏捷、小型、二足奔跑的原蜥腳類恐龍。1973年,貴州北部大方盆地中挖掘到一具中國近蜥龍的不完整骨架。但是具有近乎完全的頭骨部份。經過研究估算,這種恐龍大約1.7公尺長。安琪龍長著一個近似於三角形的腦袋,一個細長的鼻子。它的牙齒呈鑽石形,似乎很適合於取食樹葉。安琪龍的脖子、身體和尾巴都顯得較長,它那又長又窄的腳上長著帶有彎曲的拇指的大爪子,這樣的爪子很可能是用來挖掘植物的地下根莖的 安琪龍高多少米? 恐龍的種類 安琪龍 恐龍一共有多少種? 中生代各種恐龍的英文名字是什麼 地球上曾經同時有過多少恐龍? 南方巨獸龍南方巨獸龍是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恐龍中最大的食肉恐龍。第一具巨龍化石是在1994年由一個名叫ruben garolini的汽車修理工發現的。巨獸龍走路時用兩條腿。它碩大的嘴巴長著一口鋒利的牙齒,每顆牙有8英寸長。巨獸龍作為躍龍的後裔,有個又細又尖的尾巴。以目前我們掌握的資料, 南方巨獸龍很有可能比更著名的暴龍更大。在身長方面, 南方巨獸龍比12公尺長的暴龍長了足足2公尺; 身高方面兩者差不多; 而體重方面巨獸龍也比暴龍重了一公噸。 南方巨獸龍有多重? 誰有南方巨獸龍的圖片 霸王龍和南方巨獸龍誰強 最大的食肉恐龍是? 有比霸王龍[暴龍]更強壯的恐龍嗎?

❼ 中國有什麼本地的恐龍種類

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結束之中生代的爬蟲類。或為恐龍和與它同一時代的蛇頸龍、翼龍等的模糊總稱。恐龍在某一時期突然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迷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恐龍的化石化石。由此推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個子大的,可以有幾十頭大象加起來那麼大;小的,卻跟一隻雞差不多。就食性來說,恐龍有溫馴的素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關於恐龍絕種的真正原因,自古以來即眾說紛雲,但都沒有一個一定的論點,因此到目前為止仍究是一個未解的謎題,在此僅將一些較為人所知的說法分述如下:

一.隕石碰撞說:
距今六千五百萬年前,一顆巨大的隕石曾撞擊地球,使得君臨地球長達一億數千萬年的恐龍絕種。此理論是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路易.阿爾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學家所提出的。
這一顆巨大的隕石,直徑大約十公里。因撞擊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徑達兩百公里。因撞擊而產生的能量,若換算成黃色炸葯,則相當於一百萬億噸(megaton)。粉塵經由大氣層擴散至成層圈。導致地球持續了數個月的黑暗狀態。在這段期間中,以恐龍為首的許多生物都因之而絕種。

二.彗星碰撞說:
「彗星碰撞說」是以古生物學者——戴維•勞普以及約翰•塞普柯斯基發表的「古生物的絕種是每兩千六百萬年發生一次」論點為開端而產生的。路易•阿爾巴勒茲將這個論點及自己的理論送給天體物理學者—查理•謬拉,後來謬拉就認為是由於太陽的半星復仇女神星的引力,周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緣故。

三.造山運動說:
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造山運動使得沼澤乾涸,許多以沼澤為家的恐龍就無法再生活下去。因為氣後變化,植物也改變了,食草性的恐龍不能適應新的食物,而相繼滅絕。草食性恐龍滅絕,肉食性恐龍也失去了依持,結果也滅絕了。此一滅絕過程,持續了1,000—2,000萬年。到了白堊紀末期,終至在地球上絕跡。

四.氣候變動說:
由於板塊移動的結果,海流產生改變,更引起氣候巨幅的改變。嚴寒的氣候使植物死亡,恐龍缺乏食物而導致了滅亡。

五.火山噴火說:
因為火山的爆發,二氧化碳大量噴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溫室效應,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噴火使得鹽素大量釋出,臭氧層破裂,有害的紫外線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滅亡。

六.海洋潮退說:
根據巴克的說法,海洋潮退,陸地接壤時,生物彼此相接觸,因而造成某種類的生物絕種。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歐洲這種島嶼大陸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陸上遇見別種動物就宣告滅亡。
除了這種吃與被吃的關系以外,還有疾病與寄生蟲等的傳染問題。

七.溫血動物說:
有些人認為恐龍是溫血性動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堊紀晚期的寒冷天候而導致無法存活。因為即使恐龍是溫血性,體溫仍然不高,可能和現生樹獺的體溫差不多,而要維持這樣的體溫,也只能生存在熱帶氣候區。同時恐龍的呼吸器官並不完善,不能充分補給氧,而它們又沒有厚毛避免體溫喪失,卻容易從其長尾和長腳上喪失大量熱量。溫血動物和冷血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如果體溫降到一定的范圍之下,就要消耗體能以提高體溫,身體也就很快地變得虛弱。它們過於龐大的體驅,不能進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續幾天,可能就會因為耗盡體力而遭到凍死的命運。

八.自相殘殺說:
有人認為造成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它們自相殘殺的結果——肉食性恐龍以草食恐龍為食,肉食恐龍增加,草食恐龍自然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消失,肉食恐龍因無肉可食,就自相殘殺,最後終於同歸於盡。

九.壓迫學說:
恐龍的數目急增,在植物有限的情況下,造成了草食性恐龍的滅絕,接著靠食用草食性恐龍為生的肉食性恐龍也因為食物的不足而跟著死亡。(疑點:何以恐龍會在歷經了長達約兩億年的生態平衡之後突然增加?為此學說成立的重要關鍵,也直接地造成了許多學者對恐龍異常增產的原因檢討。)

十.哺乳類犯人說:
在中生代後半,已有哺乳類的祖先生存。根據化石的記錄,當時的哺乳類體型甚小,數量也十分有限,直到白堊紀的後期,數量才開始急速增加。推測它們屬於以昆蟲等為主食的雜食性,這些小型哺乳類發現恐龍的卵之後,即不斷取而食之。
(本人意見:真的是如此嗎?如果哺乳類戰勝了恐龍,那麼隨著哺乳類化石的增加,恐龍的化石應逐漸減少才對,但事實上並沒有出現這種化石交替的現象。在其它書的記載,哺乳類化石真正的增加,是在恐龍的時代終了之後。而且,恐龍的化石是在突然之間消失。因此,恐龍被哺乳類消滅之說是不能成立的。)

十一.種的老化說:
認為恐龍由於繁榮期間長達一億數千萬年,使得肉體過於巨體化。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現異常發達的現象,因此在生活上產生極大的不便,終於導致絕種。
恐龍中最具代表性的雷龍,體長二十五公尺,體重達三十噸,由於體型過於龐大,使動作遲鈍而喪失了生活能力。另外,三角龍等則因不斷巨大化的三隻角以及保護頭部的骨骼等部位異常發達,反而走向自滅之途。
(本人意見:並非所有的恐龍體型都如此龐大,也有體長僅一公尺左右的小恐龍。另外,也有骨骼像鹿一般,能夠輕快奔跑的恐龍。但為什麼這種恐龍也同時絕種了呢?而且,異常發達的骨骼等部位,在冷血動物體內,推測能夠吸收外界的溫度,也能放出體內的熱,以調節身體的溫度,具有非常有利的功能。由此,我對於恐龍因種的老化而絕種的說法表示懷疑。)

十二.生物鹼學說:
這種學說認為恐龍所生存的最後時期—亦即白堊紀,開始出現顯花植物,其中某些種類含有有毒的生物鹼,恐龍因大量攝食,引起中毒而死亡。因為,哺乳類能夠藉味覺和嗅覺來分辨有毒的植物,但是恐龍卻沒有這種能力。
不過,含有生物鹼的植物並非突然出現於白堊紀後期,在恐龍絕種的五百萬年前已經可以見到。此學說未說明何以恐龍在這段期間內仍能生存。

除了上述的十二種說法之外,還有「傳染病」、「來自宇宙的放射線或超新星的爆炸」「未乘上諾亞方舟」、「太陽系震動說」等較鮮為人知的說法,至於那一個才是最好的說法,全憑各人的想法,並沒有一定的對與錯,畢竟恐龍滅亡之謎還沒有真正解開呀!
誰最先發現了恐龍
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的故事
曼特爾夫人發現恐龍的故事確實很浪漫,曼特爾先生又能夠以一種嚴謹求實的態度來探索恐龍的歸屬問題,確實是邁出了人類科學地研究恐龍、認識恐龍的第一步。
但是在歷史上,人類早就發現過恐龍的化石,只不過是當時由於知識水平有限,還不能對這些化石進行正確的解釋而已。
早在1000多年前我國的晉朝時代,四川省五城縣就發現過恐龍化石。但是,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那是恐龍的遺骸,而是把它們當作是傳說中的龍所遺留下來的骨頭。
英國里丁大學的一位名叫哈士爾特德的研究人員根據一部歷史小說《米爾根先生的妻子》中發現的線索,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翻閱了大量的資料,最近宣布他終於發現了如下的事實:1677年,一個叫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的英國人編寫了一本關於牛津郡的自然歷史書。在這本書里,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描述了一件發現於卡羅維拉教區的一個採石場中的巨大的腿骨化石。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為這塊化石畫了一張很好的插圖,並指出這個大腿骨即不是牛的,也不是馬或大象的,而是屬於一種比它們還大的巨人的。
雖然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沒有認識到這塊化石是恐龍的,甚至也沒有把它與爬行動物聯系起來,但是他用文字記載和用插圖描繪的這塊標本已經被後來的古生物學家鑒定是一種叫做巨齒龍的恐龍的大腿骨,而這塊化石的發現比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早出145年。因此,哈士爾特德認為,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應該是恐龍化石的第一個發現者和記錄者。

「恐龍」之名的由來
實際上,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肯定是由來已久。早在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之前,歐洲人早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它們的確切歸屬,因此一直誤認為是「巨人的遺骸」。至於我們中國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開始採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動物化石入葯,並把這些化石叫做「龍骨」。誰能肯定,這「龍骨」之名與恐龍化石的發現就沒有聯系嗎?

最古老的爬蟲類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賓西法尼亞紀』(31000萬年前—27500萬年前)。追本溯源,當系由兩棲類演化而來。兩棲類的卵需在水中能始發育。爬蟲類演化出卵殼,可阻止水分散發。此一重大改革,使得爬蟲類可以離開水生活。
到225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爬蟲類成了地球上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稱爬蟲類時代。大型爬蟲類恐龍即出現於中生代早期。草食性的梁龍和雷龍,是最大的陸棲動物。霸王龍是肉食性恐龍。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魚龍及生活於空中的翼龍等。
爬蟲類在地球上繁榮了約1億5千萬年左右。這個時代的動物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龍。人們一提到恐龍,眼前就會浮現出一隻巨大而凶暴的動物,其實恐龍中亦有小巧且溫馴的小恐龍。
恐龍屬脊椎動物爬蟲類,曾產於中生代之陸上沼澤,中頸及尾皆長。後肢比前肢長且有尾。其中有數種好食肉,數種好食草,體概巨大,可認為陸生動物中之最大者。其體格在下等之種類,有似最古之鱷及喙頭類,在高等之種類略與鳥類相似。
研究恐龍,全憑化石。古生物學家以其化石,推論其形態及習性。根據古生物學家的研究,恐龍就像現生的動物一樣: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兩條腿走路;有的以四條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動物;有的皮膚光滑,有的皮膚上有鱗或骨板。其共同相似之處是:所有的恐龍,腦子都很小,蛋下在陸地上(所有的爬蟲類都是如此)。
恐龍的分類以及各種類型恐龍的介紹:
(1)雷龍:
有些恐龍的身軀十分龐大,像雷龍就是一個例子。在侏羅紀時,地球上的氣候溫暖而潮濕,到處都有青蔥的森林,因為這些豐富的植物性食物,帶來了草食性恐龍的繁榮,雷龍在這個時後也活躍於現在北美洲的平原上。
雷龍的體重約在三十五公噸到五十公噸之間,它那粗壯的腿,有如樹干一樣;長長的脖子,直立起來有七層樓房那樣高,可以說是地球有始最大的動物。雷龍的身體雖然大得驚人,性情卻很溫和,平時以溫帶森林中的植物為食,有時會走入沼澤里,由於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它身體的沉重負擔,同時也能躲避像異特龍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龍的攻擊。

(2)三觭龍:
劍龍和角龍身上的骨板和骨片,只能用做被動的防衛,而沒辦法做還擊,到了觭龍出現,情勢才逐漸改觀。三觭龍是觭龍中體積最大的,頭上長著兩只長矛似的角,另外一隻角突起於眼睛和鼻孔之間。這樣尖銳的武器,連最可怕的肉食恐龍都要讓它三分。

(3)劍龍:
出現於一億五千萬年前的劍龍,它最大的特徵就是背部聳起的兩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著尖棘。劍龍是草食性的恐龍,行動緩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龍最好的防衛了。

(4)甲龍:
劍龍身上有骨板保護,但骨板遮不到的地方,仍然易受攻擊。當劍龍逐漸絕跡,全身披著骨板的甲龍(犰狳龍)便代之而起。甲龍好像刀槍不入的坦克車,連霸王龍對它也無可奈何。

(5)霸王龍:
霸王龍(暴龍)是肉食性恐龍中最大也是最殘暴的,霸王龍出現的時間已經是恐龍時代的最末期,距離現在大約八千萬年前。霸王龍的身體高達十四公尺,體重大約十公噸,它的後腳十分粗大強壯,甚至能各自撐起一隻犀牛。
從霸王龍的化石發現,它的每一顆牙齒,都大如一個成人的手掌,即使是眼睛也比人頭還大。雖然身體大部份都大得驚人,但是霸王龍的一對前肢卻是既小又短,短得甚至於沒有辦法把食物送入口中,兇手龍也和霸王龍有相同的習性,是很兇猛的動物。

〔6〕鴨冠龍:
鴨冠龍與霸王龍一樣,出現於恐龍時代的末期。鴨冠龍最特別的地方在頭部,它那扁而長的顎骨,像鴨的嘴巴,所以有了鴨冠龍這樣的名字。過去人們以為鴨冠龍的生活與鴨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並且以水中植物為生。後來科學家研究鴨冠龍化石的時候發現,它們並不是吃水草為生的,而是以岸上的樹木為食物,鵝冠龍也有同樣的習性。

(7 )禽龍
1822年3月的一天,天氣非常的寒冷,可是曼特爾先生還是照常出門去給病人看病。夫人在家裡等著丈夫回來,心理總是惦記著他會不會著涼。後來,曼特爾夫人實在坐不住了,就帶上一件丈夫的衣服出門向著他出診的方向去迎接他。她走在一條正修建的公路上,公路兩旁新開鑿出的陡壁暴露出一層層的岩石。她習慣性地邊走邊觀察兩邊新裸露出來的岩層,忽然,一些亮晶晶的東西引起了她的注意。「這是什麼東西呢?」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走上前去仔細觀看。哇!原來是一些樣子奇特的動物牙齒化石。這些化石牙齒太大了,曼特爾夫人從來沒有見到過這么大的牙齒。發現的興奮使得曼特爾夫人忘記了給丈夫送衣服這件事。她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化石從岩層中取出來帶回了家裡。
晚些時候,曼特爾先生回到了家中。當夫人將新採集到的化石呈現在他眼前的時候,他驚呆了。他見過許許多多遠古動物的化石牙齒,可是沒有一種能夠與這么大、這么奇特的牙齒相似。
在隨後不久,曼特爾先生又在發現化石的地點附近找到了許多這樣的牙齒化石以及相關的骨骼化石。為了弄清這些化石到底屬於什麼動物,曼特爾先生把這些化石帶給了法國博物學家居維葉,請這位當時在全世界都是最有名的學者給予鑒定。
說實在的,居維葉也從來沒有見過這類化石,而他讀過的所有的由前輩科學家撰寫的書籍和論文中也從來沒有提到過這種化石。不過,居維葉還是根據他掌握的相當豐富的動物學知識做了一個判斷,他認為牙齒是犀牛的,骨骼是河馬的,它們的年代都不會太古老。
曼特爾先生對居維葉的鑒定非常懷疑,他認為居維葉的結論太草率了。他決定繼續考證。從此,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到各地的博物館去對比標本、查閱數據。
兩年後的一天,他偶然結識了一位在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工作的博物學家,此人當時正在研究一種生活在中美洲的現代蜥蜴——鬣蜥。於是,曼特爾先生就帶著那些化石來到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與博物學家收集的鬣蜥的牙齒相對比,結果發現兩者非常地相似。喜出望外的曼特爾先生就此得出結論,認為這些化石屬於一種與鬣蜥同類、但是已經絕滅了的古代爬行動物,並把它命名為「鬣蜥的牙齒」。
後來,隨著發現的化石材料越來越多,人類對這些遠古動物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我們知道所謂的「鬣蜥的牙齒」這種動物實際上是種類繁多的恐龍家族的一員;它確實與鬣蜥一樣屬於爬行動物,但是它與真正的鬣蜥的親緣關系比起與其它種的恐龍的關系還要遠呢!但是,按照生物命名法則,這種最早被科學地記錄下來的恐龍的種名的拉丁文字並沒有變,依然是「鬣蜥的牙齒」的意思。不過,它的中文名稱則被譯成為禽龍。
因此請記住:禽龍是科學史上最早記載的恐龍。同時,別忘了曼特爾這個名字以及他那位熱愛大自然的妻子。
誰最先發現了恐龍--曼特爾夫婦
在英國南部的蘇塞克斯郡有一個叫做劉易斯的小地方。180年前,這里曾經住著一位名叫曼特爾的鄉村醫生。這位曼特爾先生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心,特別喜愛收集和研究化石。行醫治病之餘,他常常帶著妻子一起爬山涉水去尋找和採集化石,足跡踏遍了周圍有岩層出露的溝溝坎坎。久而久之,曼特爾夫人也成了一位「自然之友」和化石採集高手。

(8 )鸚鵡嘴龍
但是,直到曼特爾夫婦發現了禽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確定了這是一種類似於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因此,隨後發現的新類型的恐龍以及其它一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名稱全都和蜥蜴有關,例如「像鯨魚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同時,由於最初引起人們注意的這些遠古動物化石,往往個體巨大、奇形怪狀,著實令人恐怖。
隨著這些令人恐怖而類似於蜥蜴的遠古動物的化石不斷被發現和發掘,它們的種類積累得越來越多,許多博物學家已經開始意識到它們在動物分類學上應該自成一體。到了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歐文爵士用拉丁文給它們創造了一個名稱,這個拉丁文由兩個詞根組成,前面的詞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後面的詞根意思就是「蜥蜴」。從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這一大類彼此有一定的親緣關系、但是卻表現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動物的統稱。我們中國人則既有想像力又有概括力,把這個拉丁名翻譯成了「恐龍」。

(9 )馬門溪龍
現在我們知道,恐龍家族中確實有許多令人恐怖的龐然大物,但是也有一些小巧可愛的「小東西」。如果你到北京動物園西邊不遠的中國古動物館去看一看,從身長不足1米的鸚鵡嘴龍到身長達22米的馬門溪龍,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各種恐龍一定會使你對恐龍世界有一個更為全面的了解。
(10 )雙龍
雙龍的身體較為粗壯,頭骨高大,顎骨發達,嘴裂很大,滿嘴的牙齒像鋒利的小刀子一樣,牙齒的前後邊緣上還有小的鋸齒,這些特徵顯示它可以撕碎任何捕獲到的獵物,然後將大塊的肉吞進腹中。此外,雙龍的頭骨上在眼睛後面的部位都有孔,這些孔使為了更好地附著那些牽動顎骨的肌肉用的,因此雙龍撕咬的力量一定非常強大。科學家推測,雙龍可能是侏羅紀早期生態系統中最殘暴、最兇猛的食肉動物。

雙龍與古腳類恐龍埋藏在一起
雙龍的後肢粗壯有力,腳上長有利爪,可以用來捕捉、撕裂獵物。2億年前左右的那段時光里,雙龍經常出沒在河流湖泊間的高地上或叢林間,追捕著各種各樣的素食動物。它們也可能喜歡孤獨地生活,有時也可能會隱蔽在不易被發覺的地方等待時機偷襲獵物,甚至它們還可能像現代的鬣狗一樣以由於各種原因死去的動物的屍體和腐肉為食。
我國在雲南省晉寧縣也發現過雙龍的化石。
1987年8月,雲南省昆明市博物館恐龍發掘隊在晉寧縣夕陽鄉發掘出了一具屬於古腳類的雲南龍的化石。不脛而走的消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前來觀看。這里的老百姓都是彝族同胞,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什麼恐龍。但是當他們看到一塊塊化石的時候,一些人覺得這種骨頭形狀的石頭似曾相識。有的人告訴發掘隊說,在夕陽鄉的木桿榔村的山坡上也見過這樣的石頭。
發掘隊跟隨著報信的人來到木桿榔村,那裡果然有一串恐龍的脊椎骨出露在一個小沖溝里。他們決定在這里進行發掘。幾天後,一個觸目驚心的場景出現了。原來這里竟然有兩條恐龍!而且,是兩條完整的恐龍骨架扭在一起,其中一條是古腳類恐龍,而另一條卻是食肉的雙龍,後者的大嘴正好咬在前者的尾椎骨上。科學家根據化石的這種埋藏狀況推測,這兩條恐龍的死因可能有兩種:一是它們在一場你死我活的搏鬥中兩敗俱傷而雙雙死去;再一種可能就是古腳類恐龍已經死去多日,屍體上的肉已經腐敗變質了,而飢腸轆轆的獸腳類只管填飽肚子,沒想到卻因吃了腐敗變質的古腳類恐龍肉而中毒身死。從二者平靜的姿勢來看,後一種可能性甚至更大些。
中國雙龍是侏羅紀早期最大的食肉恐龍,身長將近4米,嘴巴又尖又長。它的上顎的前部有一個裂凹,使得前上顎骨能夠活動。科學家推測,它最喜歡吃的大概是其它動物的內臟,因為它的尖嘴可以伸進動物屍體的腹腔中,而頭頂上那兩塊薄板狀的冠狀可以在頭伸進屍體的腹腔時起到支撐腔壁的作用。
雙龍也是環特提斯海動物群的成員之一,因此全世界發現的種類都大同小異。它們的化石在現代的南極洲也有發現,說明現在冰天雪地的南極洲在當時可是一個溫暖的恐龍天
大絕滅
恐龍化石被發現近年了,一個個新的種類被不斷地發現,一批批科學家對它們的研究樂此不彼,一代代少年兒童和他們的家長們對這些神秘的遠古生物產生著強烈的興趣。這是為什麼呢?

現在我們還知道,恐龍根本就不是蜥蜴。它們雖然都屬於爬行動物,但是在門類繁雜的爬行動物大家族中,恐龍與蜥蜴的親緣關系相差得還相當遠呢!
從靈巧的始盜龍到殘暴的霸王龍
——食肉的獸腳類恐龍
侏羅紀早期的霸主——雙龍
1942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侏羅紀早期地層中發現了一種體形較大的獸腳類恐龍,因為其頭頂上有一對薄薄的V字形骨質,科學家把它命名為雙龍。

中生代末大絕滅
這是因為,許許多多的恐龍與我們人類相比實在是太大了,讓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思考,它們為什麼會長那麼大呢?還因為,恐龍的種類如此繁多,樣子那麼千奇百怪,不由得使我們想知道,恐龍這個龐大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成員?
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那麼多曾經浩浩盪盪、生氣勃勃地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龍為什麼一個不留地從地球上消失了,沒有留下它們的後代,卻為我們留下了一個難解的謎。這個謎永遠激發著我們去探索、去求知。
現在我們知道,恐龍滅絕的時間是在距今6500萬年前。而且在那個時候,不僅統治了地球達一億多年的各種恐龍全部絕滅了,同樣悲慘的命運還同時降臨到了地球上的陸地、海洋和天空中生活的很多種其它的生物。在這次災難中絕滅的還有蛇頸龍等海洋爬行動物,有翼龍等會飛的爬行動物,有彩蜥等恐龍的陸生爬行動物親戚,有菊石、箭石等海洋無脊椎動物;至於海洋中的微型浮游動植物,鈣質浮游有孔蟲和鈣質微型浮游植物也幾乎被一掃而光。經過這場大劫難,當時地球上大約50%的生物屬和幾乎75%的生物種從地球上永遠地消失了。
這真是一場大絕滅、大災難。大絕滅的結果使得在距今6500萬年這個時間的前後,地球上生物世界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巨變。這場大絕滅標志著中生代的結束,地球的地質歷史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新生代。
科學家們經過不懈的努力,分析研究了到目前為止可以發現的所有線索,提出了解釋這一大絕滅現象的各種理論。但是至今,關於這場大絕滅的原因仍然沒有找到一個百分之百正確的答案。
也許,這樣的答案等待著你來尋找。
以下,我們將陸續地介紹一些關於恐龍大絕滅原因的理論和學說,即向你介紹一些最基本的背景知識,也希望能夠對你發現更好的解釋提供一些啟發。

小行星撞擊理論
1980年在一個科學討論會上,美國地質學家阿爾瓦雷茨等人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形象生動地宣講了一段發生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驚心動魄的故事: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烈日照耀下的熱帶灌木林中,許多不同種類和形態的恐龍平靜地像往常一樣或在湖邊漫步,或在水中覓食;在森林的邊緣,一隻剛剛孵完卵的鴨嘴龍正在蛋巢邊來回踱步;在一片開闊的原野上,一隻霸王龍正准備撲向一隻巨大的三角龍……
突然,一聲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巨響打破了這個寧靜的世界。一個直徑幾公里大的流星猛烈地撞到地球上。這一撞可不得了,相當於幾萬個原子彈威力的爆炸在頃刻間發生。這是一顆不期而至的小行星,與地球碰撞後產生的撞擊力可達1015噸TNT炸葯爆炸所產生的能量。卷著塵埃的一個巨大的蘑菇雲迅速升起,直沖天空,而後彌散開來,最後把整個地球都籠罩在裡面。很快,恐龍就彼此看不見了,因為黑雲遮天蔽日,白天也沒有了陽光。這種恐怖的狀況持續了一兩年。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斷了,因而大量枯萎、死亡。吃植物的素食恐龍因此相繼死去。以後,吃肉的恐龍也由於失去了食物而滅絕了。
這段故事是小行星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恐龍大絕滅學說的精華。後來不斷地被許多科學家給予支持。有些科學家甚至認為地球在這個時期不僅經歷了一次較大的行星撞擊,而且還接連受到了許多次小一些、但是依然嚴重威脅生命的小行星撞擊,其中可以證實的在加勒比海和美國的衣阿華州發現的行星撞擊的痕跡。
這一假說的證據還來自於在世界各地發現的6500萬年前的沉積物中存在的一種氨基酸。這種氨基酸含有大量的銥元素,大量地存在於某些天體里,在地球上卻根本不應該存在。這層富含銥元素的地層在北美洲、歐洲和澳大利亞的許多地區都被先後發現,在我國西藏的岡巴地區幾年前也發現了這層含銥層。
有的科學家認為,這次爆炸使所有恐龍都滅絕了。但是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只有70%的恐龍在當時滅絕,其它的一些恐龍種類則勉強地躲過了劫難,可是在隨後的幾百萬年裡又逐漸絕滅了。這後一種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在6500萬年前的這次事件以後形成的地層里,仍有一些恐龍骨骼被發現。例如,美國新墨西哥洲6000萬年前上下的地層中就曾經發現了恐龍的殘骸。在阿拉斯加新生代的凍土帶里,也發現過三角龍的化石。這些現象似乎說明,在這次小行星撞擊地球引起的大爆炸以後,仍然有一些恐龍掙扎著生活了幾百萬年的時間,最後才因為不適應新的氣候和新的環境而最終相繼滅絕。

最新理論——大規模海底火山爆發
義大利著名物理學家安東尼奧-齊基基最近提出,造成恐龍大絕滅的原因很可能是大規模的海底火山爆發。
齊基基教授認為,白堊紀末期,地球上在海洋底下發生了一系列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從而,影響了海水的熱平衡,並進而引起了陸地氣候的變化,因此影響了需要大量食物維

❽ 有哪些恐龍

(截至2003年) 早白堊世---Early Cretaceous-- 始初龍(Eoraptor) 美麗龍(Klamelisaurus) 異特龍(Allosaurus) 西風龍(Zephyrosaurus) 棱齒龍(Hypsilophodon) 禽龍(Iguanodon) 穆塔布拉龍(Muttaburrasaurus) 無畏龍(Ouranosaurus) 馬鬃龍(Equijubus) 高吻龍(Altirhinus) 南陽龍(Nanyangosaurus) 沉龍(Lursaurus) 康納龍(Kangnasaurus) 荒漠龍(Valdosaurus) 福井龍(Fukuisaurus) 錦州龍(Jinzhousaurus) 腱龍(Tenontosaurus) 原巴克龍(Probactrosaurus) 恐龍
雷利諾龍(Leaellynasaura) 阿特拉斯科普柯龍(Atlascopcosaurus) 絲路龍(Siluosaurus) 快達龍(Qantassaurus) 閃電獸龍(Fulgurotherium) 熱河龍(Jeholosaurus) 孔椎龍(Thecospondylus) 宣化龍(Xuanhuasaurus) 狹盤龍(Stenopelix) 祖尼角龍(Zuniceratops) 古角龍(Archaeoceratops) 朝陽龍(Chaoyangsaurus) 遼寧角龍(Liaoceratops) 紅山龍(Hongshanosaurus) 烏爾禾龍(Wuerhosaurus) 勝山龍(Katsuyamakensaurus) 查干諾爾龍(Nurosaurus) 約巴龍(Jobaria) 極龍(Ultrasaurus) 亞洲龍(Asiatosaurus) 奧古斯丁龍(Agustinia) 蒙古龍(Mongolosaurus) 尼日龍(Nigersaurus) 伊斯的利亞龍(Histriasaurus) 雷尤守龍(Rayososaurus) 雷巴齊斯龍(Rebbachisaurus) 利邁河龍(Limaysaurus) 阿馬加龍(Amargasaurus) 亞馬遜龍(Amazonsaurus) 釜慶龍(Pukyongosaurus) 江山龍(Jiangshanosaurus) 軟骨龍(Chondrosteosaurus) 阿拉果龍(Aragosaurus) 畸形龍(Pelorosaurus) 澳洲南方龍(Austrosaurus) 鳥面龍(Ornithopsis) 毒癮龍(Venenosaurus) 星牙龍(Astrodon) 優腔龍(Eucamerotus) 側空龍(Pleurocoelus) 索諾拉龍(Sonorasaurus) 波塞東龍(Sauroposeidon) 雪松龍(Cedarosaurus) 高龍(Aepisaurus) 阿爾哥龍(Algoasaurus) 齊碎龍(Clasmodosaurus) 朱特龍(Iuticosaurus) 丘布特龍(Chubutisaurus) 大尾龍(Macrurosaurus) 怪味龍(Tangvayosaurus) 布萬龍(Phuwiangosaurus) 潮汐龍(Paralititan) 戈壁巨龍(Gobititan) 安第斯龍(Andesaurus) 白堊紀時期復原圖
馬拉維龍(Malawisaurus) 頂棘龍(Altispinax) 簧椎龍(Calamospondylus) 首都龍(Capitalsaurus) 恩巴龍(Embasaurus) 陰龍(Inosaurus) 加賀龍(Kagasaurus) 秋田龍(Wakinosaurus) 沃格特鱷龍(Walgettosuchus) 克拉瑪依龍(Kelmayisaurus) 原恐齒龍(Prodeinodon) 棘椎龍(Spinostropheus) 小力加布龍(Ligabueino) 比克爾斯棘龍(Becklespinax) 威爾頓盜龍(Valdoraptor) 挺足龍(Erectopus) 非洲獵龍(Afrovenator) 吐谷魯龍(Tugulusaurus) 暹羅龍(Siamosaurus) 脊飾龍(Cristatusaurus) 重爪龍(Baryonyx) 似鱷龍(Suchomimus) 激龍(Irritator) 崇高龍(Angaturama) 福井盜龍(Fukuiraptor) 高棘龍(Acrocanthosaurus) 矮異特龍(Dwarfallosaur) 新獵龍(Neovenator) 鯊齒龍(Carcharodontosaurus) 南方巨獸龍(Giganotosaurus) 巴哈利亞龍(Bahariasaurus) 吉蘭泰龍(Chilantaisaurus) 簧龍(Calamosaurus) 似菊娜鳥龍(Ginnareemimus) 似鳥身女妖龍(Harpymimus) 七鎮鳥龍(Heptasteornis) 敏捷龍(Phaedrolosaurus) 彩蛇龍(Kakuru) 阿肯色龍(Arkansaurus) 恩霹渥巴龍(Nqwebasaurus) 內德科爾伯特龍(Nedcolbertia) 桑塔納盜龍(Santanaraptor) 棒爪龍(Scipionyx) 雅爾龍(Yaverlandia) 極鱷龍(Aristosuchus) 中華龍鳥(Sinosauropteryx) 華夏頜龍(Huaxiagnathus) 寐龍(Mei) 小坐骨龍(Mirischia) 原始祖鳥(Protarchaeopteryx) 似提姆龍(Timimus) 義縣龍(Yixianosaurus) 小獵龍(Microvenator) 尾羽龍(Caudipteryx) 小盜龍(Microraptor) 顧氏小盜龍(M.gui) 中國鳥龍(Sinornithosaurus) 帝龍(Dilong) 始暴龍(Eotyrannus) 暹羅暴龍(Siamotyrannus) 吐魯茨龍(Tonouchisaurus) 中國鳥腳龍(Sinornithoides) 中國獵龍(Sinovenator) 竇鼻龍(Sinusonasus) 古似鳥龍(Archaeornithomimus) 神州龍(Shenzhousaurus) 山出龍(Sanchusaurus) 似鵜鶘龍(Pelecanimimus) 切齒龍(Incisivosaurus) 盜龍(Rapator) 聯鳥龍(Ornithodesmus) 猶他盜龍(Utahraptor) 恐爪龍(Deinonychus) 纖細盜龍(Graciliraptor) 阿拉善龍(Alxasaurus) 阿基里斯龍(Achillobator) 北票龍(Beipiaosaurus) 原羽鳥(Protopteryx) 半鳥(Unenlagia) 近鳥(Anchiornis) 晚白堊世---Late Cretaceous--- 肉食龍(Carnosaurus) 虛骨形龍(Coeluroides) 御船龍(Mifunesaurus) 牛頓龍(Newtonsaurus) 酋爾龍(Quilmesaurus) 擬西得龍(Sidormimus) 斯基瑪薩龍(Sigilmassasaurus) 土倉龍(Tsuchikurasaurus) 膝龍(Genusaurus) 巧鱷龍(Compsosuchus) 傷形龍(Dryptosauroides) 銳頜龍(Genyodectes) 賈巴爾普爾龍(Jubbulpuria) 似鳥形龍(Ornithomimoides) 肌肉龍(Ilokelesia) 福左輕鱷龍(Laevisuchus) 皺褶龍(Rugops) 西北阿根廷龍(Noasaurus) 惡龍(Masiakasaurus) 速龍(Velocisaurus) 伶盜龍(Velociraptor) 毖鱷龍(Betasuchus) 怪踝龍(Xenotarsosaurus) 塔哈斯克龍(Tarascosaurus) 印度鱷龍(Indosuchus) 阿貝力龍(Abelisaurus) 瑪君龍(Majungasaurus) 食肉牛龍,長相如牛而得名。
奧卡龍(Aucasaurus) 食肉牛龍(Carnotaurus) 印度龍(Indosaurus) 直角龍(Orthogoniosaurus) 獁君顱龍(Majungatholus) 勝王龍(Rajasaurus) 烏奎洛龍(Unquillosaurus) 棘龍(Spinosaurus) 三角洲奔龍(Deltadromeus) 安尼柯龍(Aniksosaurus) 小獵龍(Bagaraatan) 原鳥形龍(Archaeornithoides) 重腿龍(Bradycneme) 兩鑿齒龍(Diplotomodon) 沼澤鳥龍(Elopteryx) 嶼峽龍(Labocania) 理查德伊斯特斯龍(Ricardoestesia) 歐爪牙龍(Euronychodon) 近爪牙龍(Paronychodon) 擬鳥龍(Avimimus) 傷龍(Dryptosaurus) 山陽龍(Shanyangosaurus) 脅空鳥龍(Rahonavis) 千葉龍(Futabasaurus) 依特米龍(Itemirus) 獨龍(Alectrosaurus) 金剛口龍(Chingkankousaurus) 恐齒龍(Deinodon) 分支龍(Alioramus) 阿爾伯脫龍(Albertosaurus) 蛇發女怪龍(Gorgosaurus) 後彎齒龍(Aublysodon) 矮暴龍(Nanotyrannus) 暗脈龍(Stygivenator) 恐暴龍(Dinotyrannus) 鄯善龍(Shanshanosaurus) 懼龍(Daspletosaurus) 暴龍(Tyrannosaurus) 霸王龍(T.rex) 特暴龍(Tarbosaurus) 欒川特暴龍(T. Luanchuanensis) 阿勞干盜龍(Araucanoraptor) 無聊龍(Borogovia) 鴕鳥龍(Tochisaurus) 拜倫龍(Byronosaurus) 蜥鳥龍(Saurornithoides) 傷齒龍(Troodon) 細爪龍(Stenonychosaurus) 恐手龍(Deinocheirus) 似奧克龍(Orcomimus) 似金翅鳥龍(Garudimimus) 似雞龍(Gallimimus) 似鵝龍(Anserimimus) 似鴯鶓龍(Dromiceiomimus) 似鳥龍(Ornithomimus) 似鴕龍(Struthiomimus) 中國似鳥龍(Sinornithomimus) 天青石龍(Nomingia) 河源龍(Heyuannia) 近頜龍(Caenagnathus) 亞洲近頜龍(Caenagnathasia) 纖手龍(Chirostenotes) 單足龍(Elmisaurus) 葬火龍(Citipati) 竊螺龍(Conchoraptor) 雌駝龍(Ingenia) 可汗龍(Khaan) 竊蛋龍(Oviraptor) 阿瓦拉慈龍(Alvarezsaurus) 巴塔哥尼亞爪龍(Patagonykus) 單爪龍(Mononykus) 小馳龍(Parvicursor) 鳥面龍(Shuvuuia) 阿基里斯龍(Achillobator) 惡靈龍(Adasaurus) 斑比盜龍(Bambiraptor) 朝鮮龍(Koreanosaurus) 大盜龍(Megaraptor) 火盜龍(Pyroraptor) 瓦爾盜龍(Variraptor) 野蠻盜龍(Atrociraptor) 馳龍(Dromaeosaurus) 一些恐龍擁有羽毛,如斑比盜龍。
蜥鳥盜龍(Saurornitholestes) 二連龍(Erliansaurus) 內蒙古龍(Neimenggusaurus) 懶爪龍(Nothronychus) 秘龍(Enigmosaurus) 死神龍(Erlikosaurus) 南雄龍(Nanshiungosaurus) 慢龍(Segnosaurus) 鐮刀龍(Therizinosaurus) 南方棱齒龍(Notohypsilophodon) 厚頰龍(Bugenasaura) 奇異龍(Thescelosaurus) 小頭龍(Talenkauen) 奔山龍(Orodromeus) 帕克氏龍(Parksosaurus) 冠長鼻龍(Lophorhothon)
翼龍(1張)凹齒龍(Rhabdodon) 柵齒龍(Mochlodon) 查摩西斯龍(Zalmoxes) 慢行龍(Onychosaurus) 鳥骨龍(Ornithomerus) 寡頭龍(Oligosaurus) 加斯帕里尼龍(Gasparinisaura) 酋長龍(Loncosaurus) 阿納拜斯龍(Anabisetia) 比霍爾龍(Bihariosaurus) 似凹齒龍(Pararhabdodon) 扁臀龍(Planicoxa) 刃齒龍(Craspedodon) 闊步龍(Hypsibema) 廣野龍(Hironosaurus) 滿洲龍(Mandschurosaurus) 正骨龍(Orthomerus) 獨孤龍(Secernosaurus) 始鴨嘴龍(Protohadros) 破碎龍(Claosaurus) 計氏龍(Gilmoreosaurus) 沼澤龍(Telmatosaurus) 阿斯坦龍(Arstanosaurus) 苦龍(Gadolosaurus) 帆骨盆龍(Pteropelyx) 原賴氏龍(Eolambia) 巴克龍(Bactrosaurus) 青島龍(Tsintaosaurus) 卡戎龍(Charonosaurus) 副櫛龍(Parasaurolophus) 日本龍(Nipponosaurus) 阿穆爾龍(Amurosaurus) 牙克煞龍(Jaxartosaurus) 賴氏龍(Lambeosaurus) 扇冠大天鵝龍(Olorotitan) 巴思缽氏龍(Barsboldia) 冠龍(Corythosaurus) 亞冠龍(Hypacrosaurus) 鴨嘴龍(Hadrosaurus) 小鴨嘴龍(Microhadrosaurus) 克貝洛斯龍(Kerberosaurus) 雙廟龍(Shuangmiaosaurus) 強龍(Thespesius) 短冠龍(Brachylophosaurus) 慈母龍(Maiasaura) 鹽海龍(Aralosaurus) 格里芬龍(Gryposaurus) 小貴族龍(Kritosaurus) 大鴨龍(Anatotitan) 埃德蒙頓龍(Edmontosaurus) 山東龍(Shantungosaurus) 譚氏龍(Tanius) 原櫛龍(Prosaurolophus) 櫛龍(Saurolophus) 天鎮龍(Tianzhenosaurus) 鸚鵡嘴龍(Psittacosaurus) 中國鸚鵡嘴龍(P.sinen) 梅萊營鸚鵡嘴龍(P.meileyingensis) 短腳龍(Brachypodosaurus) 腫頭龍(Pachycephalosaurus) 冥河龍(Stygimoloch) 小頭龍(Microcephale) 重頭龍(Gravitholus) 傾頭龍(Prenocephale) 膨頭龍(Tylocephale) 圓頭龍(Sphaerotholus) 劍角龍(Stegoceras) 平頭龍(Homalocephale) 麗頭龍(Ornatotholus) 微腫頭龍(Micropachycephalosaurus) 飾頭龍(Goyocephale) 皖南龍(Wannanosaurus) 南印度龍(Dravidosaurus) 秦嶺龍(Qinlingosaurus) 久野浜龍(Hisanohamasaurus) 健頸龍(Megacervixosaurus) 杉山龍(Sugiyamasaurus) 埃及龍(Aegyptosaurus) 傾齒龍(Campylodon) 似傾齒龍(Campylodoniscus) 北方龍(Borealosaurus) 華北龍(Huabeisaurus) 葡萄園龍(Ampelosaurus) 高橋龍(Hypselosaurus) 耆那龍(Jainosaurus) 馬扎爾龍(Magyarosaurus) 柏利連尼龍(Pellegrinisaurus) 沉重龍(Epachthosaurus) 阿根廷龍(Argentinosaurus) 細長龍(Lirainosaurus) 南極龍(Antarctosaurus) 博妮塔龍(Bonitasaura) 拉布拉達龍(Laplatasaurus) 納摩蓋吐龍(Nemegtosaurus) 非凡龍(Quaesitosaurus) 掠食龍(Rapetosaurus) 阿拉摩龍(Alamosaurus) 銀龍(Argyrosaurus) 巨龍(Titanosaurus) 伊希斯龍(Isisaurus) 林孔龍(Rinconsaurus) 風神龍(Aeolosaurus) 岡瓦納巨龍(Gondwanatitan) 後凹尾龍(Opisthocoelicaudia) 內烏肯龍(Neuquensaurus) 洛卡龍(Rocasaurus) 薩爾塔龍(Saltasaurus) 鄂托克龍(Otogosaurus) 特狽路龍(Taveirosaurus) 多梅科龍(Domeykosaurus) 南角龍(Notoceratops) 腫角龍(Torosaurus) 原蜥腳類恐龍 板龍(Plateosaurus) 天山龍(Tianshanosaurs) 安琪龍(Anchisaurus) 蜥腳型類恐龍 馬門溪龍(Mamenchisaurus) 震龍( Seismosaurus ) 迷惑龍(Apatosaurus) 腕龍(Brachiosaurus) 盤足龍(Euhelopus) 劍龍類恐龍 劍龍(Stegosaurus) 肯龍(Kentrusaurs) 嘉陵龍(Chialingosaurus) 華陽龍(Huayangsaurs) 沱江龍(Tuojiangosaurus) 甲龍類恐龍 棱背龍(Scelidosaurus) 林龍(Hylaeosaurus) 棘甲龍(Acanthopholis) 加斯頓龍(Gastonia) 頂盾龍(Stegopelta) 輪狀龍(Tyreophorus) 雕齒甲龍(Glyptodontopelta) 裝甲龍(Hoplitosaurus) 多刺甲龍(Polacanthus) 重裝甲龍(Sauroplites) 戈壁龍(Gobisaurus) 沙漠龍(Shamosaurus) 敏迷龍(Minmi) 天池龍(Tianchisaurus) 雪松甲龍(Cedarpelta) 甲龍(Ankylosaurus) 黑山龍(Heishansaurus) 北山龍(Peishansaurus) 孔牙龍(Priconodon) 纖龍(Rhadinosaurus) 劍節龍(Stegosaurides) 古伊犁龍(Palaeoscincus) 爪爪龍(Pawpawsaurus) 竊肉龍(Sarcolestes) 棄械龍(Anoplosaurus) 結節龍類群(Odosaurids) 結節龍(Nodosaurus) 海拉爾龍( Hylaeosaurus) 厚甲龍(Struthiosaurus) 尼奧布拉拉龍(Niobrarasaurus) 德克薩斯龍(Texasetes) 活堡龍(Animantarx) 埃德蒙頓甲龍(Edmontonia) 林木龍(Silvisaurus) 胄甲龍(Panoplosaurus) 楯甲龍(Sauropelta) 白山龍(Tsagantegia) 馬里龍(Maleevus) 山西龍(Shanxia) 藍尾龍(Talarurus) 徐龍(Syrmosaurus) 安吐龍(Amtosaurus) 結節頭龍(Nodocephalosaurus) 釘背龍(Polacanthus) 多智龍(Tarchia) 美甲龍(Saichania) 包頭龍(Euoplocephalus) 繪龍(Pinacosaurus) 克氏龍(Crichtonsaurus) 角龍類恐龍 糙牙龍(Trachodon) 圖蘭角龍(Turanoceratops) 纖角龍(Leptoceratops) 傾角龍(Prenoceratops)
亞洲角龍(1張)亞洲角龍(Asiaceratops) 小角龍(Microceratops) 雅角龍(Graciliceratops) 安德薩角龍(Udanoceratops) 貝恩角龍(Bainoceratops) 湖角龍(Kulceratops) 角龍(Ceratops) 開角龍(Chasmosaurus) 大師龍(Polyonax) 陋龍(Ugrosaurus) 五角龍(Pentaceratops) 准角龍(Anchiceratops) 無鼻角龍(Arrhinoceratops) 暴龍 牛角龍(Torosaurus) 雙角龍(Diceratops) 三角龍(Triceratops) 厚鼻龍(Pachyrhinosaurus) 河神龍(Achelousaurus) 獨角龍(Monoclonius) 短角龍(Brachyceratops) 野牛龍(Einiosaurus) 戟龍(Styracosaurus) 尖角龍(Centrosaurus) 愛氏角龍(Avaceratops) 奇跡龍(Agathaumas) 劣牙龍(Dysganus) 無鼻角龍(Arrhinoceratops) 弱角龍(Bagaceratops) 喇嘛角龍(Lamaceratops) 扁角龍(Platyceratops) 矮腳角龍(Breviceratops) 原角龍(Protoceratops) 巨嘴龍(Magnirostris) 越前龍(Echizensaurus) 蒙大拿角龍(Montanoceratops)

❾ 中國有什麼恐龍在以前

中國發現的恐龍主要有準噶爾翼龍、雲南祿豐龍、四川馬門溪龍、山東鴨嘴龍等。

❿ 都有什麼恐龍

恐龍
分為兩大類:蜥臀目和鳥臀目,以骨盆結構區分。
蜥臀目
獸腳亞目
角鼻龍科(腔骨龍、原美頜龍、
雙脊龍
、阿貝力龍)
棘龍科(棘龍)
異特龍科(異特龍)
虛骨龍類
暴龍科(霸王龍、阿爾伯脫龍)
似鳥龍科(似鳥龍、似鴕龍)
偷蛋龍科(偷蛋龍)
鐮刀龍科(鐮刀龍、慢龍)
傷齒龍科(傷齒龍)
馳龍科(恐爪龍、迅猛龍)
蜥腳形
亞目
板龍科(板龍)
蜥腳類
梁龍科(迷惑龍、梁龍、馬門溪龍)
腕龍科(腕龍)
巨龍科(巨龍、薩爾塔龍)
鳥臀目

盾甲龍類
劍龍亞目(劍龍)
甲龍亞目(甲龍、頭骨龍、結節龍)

足龍

鳥腳亞目(鴨嘴龍、副櫛龍、棱齒龍、禽龍)
腫頭龍亞目(腫頭龍)
角龍亞目(鸚鵡嘴龍、原角龍、三角龍)

閱讀全文

與中國都有什麼恐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文明6真實地球印尼怎麼玩 瀏覽:744
義大利施華洛哪裡有賣 瀏覽:813
hertz是英國哪裡 瀏覽:470
中國哪裡有廢鐵收購廠 瀏覽:971
印度人如何用水清洗 瀏覽:922
可樂雪碧哪個先進入中國市場 瀏覽:668
印度火車為什麼用寬軌 瀏覽:550
為什麼叫做中國病毒 瀏覽:990
表格印尼盾怎麼去掉 瀏覽:673
出口印度需要哪些認證 瀏覽:654
義大利哪裡可以打水光針 瀏覽:66
哪些外國人成功加入中國國籍 瀏覽:909
義大利申根簽證有哪些 瀏覽:50
印度黃麻分布哪裡 瀏覽:156
越南哪裡有硨磲 瀏覽:840
印度火星計劃多少錢一公里 瀏覽:280
印尼燕窩廠在哪裡 瀏覽:857
印度軟體公司怎麼樣 瀏覽:45
印尼那邊結婚怎麼結的 瀏覽:795
伊朗肺炎為什麼那麼嚴重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