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在,中國內地的新冠疫情是不是完全控制住了 - 知乎
隨著內地新冠疫情管控政策的調整,已過去一年有餘。在這一年間,有多少生命因新冠疫情而逝去?官方並未公布確切數據,但可以通過近來公布的常住人口死亡數字來進行分析。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發以來,中國抗疫行動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2019年末到2020年初,疫情在武漢爆發,波及湖北,死亡率高。國家迅速採取措施封控,最終實現全國范圍內的疫情清零。期間全國感染總人數為8萬多人,其中湖北感染6萬多人,武漢感染5萬多人。湖北之外的地區感染人數約1萬多人,死亡人數100多人。
第二階段,2020年初到2022年初,全國內地(不含港澳台)基本實現疫情清零,雖有海外零星輸入,但也迅速得到撲滅。期間大陸整體新增感染人數不超過1萬多人,新增死亡人數個位數。通過國門嚴守,多數人多數時候處於開放狀態,並未全面封控。各地政策不同,對生活造成一定影響。
第三階段,2022年初至2022年末,奧密克戎變異株肆虐,死亡率低、傳染性強。4月上海開始放鬆管控,導致本地疫情崩盤並感染周邊地區。7月全國進一步放鬆外來管控,國內疫情四處蔓延,封控范圍擴大,對人民生活影響加大,導致怨聲載道。這大半年間,內地新增感染人數近20萬,其中上海佔三分之一,新增死亡人數600多人,防疫戰線岌岌可危。
第四階段,自2022年末至今,新冠疫情管控政策調整,躺平成為唯一選擇。特別是在2022年末到2023年初,全民感染的沖擊造成大批死亡。身邊例子顯示,有親人因新冠去世,敬老院中也有八位老人離世。第四階段內,我國內地到底有多少人因新冠病毒失去生命?官方並未公布數據,但可通過國家統計局歷年死亡人數來推測。
正常情況下,歷年死亡人數呈現出一條較為平穩的曲線,每年變化不大。如若出現異常增長或減少,必定是當年有直接原因導致。2010-2023年歷年死亡人數如下表所示。
從2010年到2019年,每年死亡人口逐漸平穩遞增,2010年死亡人數為953萬,2019年為998萬,9年間增長45萬,平均每年增長5萬。年與年之間的增長通常在5-9萬之間。2019年死亡人數(998萬)與2018年(993萬)僅增長5萬,屬於增長較少的年份。2020年死亡人數與2019年持平(998萬),可能是因為全民戴口罩,減少了老年人因非新冠呼吸道感染死亡的風險。
2021年死亡人數比2020年增加了16萬,可能的原因包括波動振幅、參照位降低導致差額增大,以及疫情封控導致經濟、生活、就醫不便等因素推高死亡數字。2022年死亡人數比2021年增加了27萬,增幅驚人,尤其是在疫情放開後帶來的第一波感染高峰影響下。2023年死亡人數則比2022年增加了69萬,單年增加的死亡人數超過過去10年增加的總和,開放後新冠感染的影響顯而易見。
通過逐年增幅分析,2022年末至2023年的疫情放開後,新冠肆虐造成了死亡率顯著增加。根據歷年死亡人數進行估算,推測截止2023年底,因新冠造成的增量死亡人數約為100萬人左右。這表明,雖然面臨巨大犧牲,但疫情管控政策調整後,我國人口密度大、經濟、科技、醫療、人均資源與美國相比有很大差距的情況下,最終感染死亡人數與美國相當,死亡比例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左右,這份答卷在堅持兩年多,把初期殺傷力大的變種熬過去,拯救數百萬生命後,還是值得的。
Ⅱ 現在全國疫情怎麼樣了
現在全國疫情基本上已經得到了控制,但是整體還處於嚴防及防護期間之內。
李蘭娟院士此前在談到該問題的時候表示,五月份全國范圍內的疫情,基本上得到控制了,武漢的疫情也在明顯的好轉,在3月底新增病例就已經全部清零了。當然,目前還不能輕易說疫情結束,現在還有很多病人在醫院是需要救治的,很難定義具體的疫情結束時間;
只能說一個地區新增確診,和疑似病例清零之後,再過28天,兩個潛伏期,如果沒有新發病人就是比較安全的。目前來說,從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來看,已經邁過了至暗時刻。但與此同時,雖然疫情控制良好,不過歐洲突然成為疫情的新中心,也是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疫情防護不能放鬆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表示,本場疫情在今年夏天結束已經基本不可能,下階段我國還是要管控好新冠病毒境外輸入的巨大風險。
雖然國內疫情早已經結束第一階段,但是因為各國疫情持續爆發,境外持續有人員入境,國外輸入疫情的風險仍然存在。人們要警惕境外輸入病例的關聯病例,還有無症狀感染者的篩查也不能放鬆。
Ⅲ 現在中國的疫情怎麼樣
恢復常態了。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截止2023年2月16日,疫情已純洞碰經全面放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不得採取各種形式的臨時管控,嚴禁以各種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單元門、小區門和做談村組,不在劃分高中低風險地區,取消交通管制,所有車輛正常通行,居民恢復顫做正常通行,居民出行不在查看健康碼,核酸證明,疫情雖已放開,但出門還是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常通風。
Ⅳ 中國的疫情之路何去何從
疫情已經放開,但並不意味著疫情可以被完全控制。
因此這一次的「解封」,是疫情得到控制後的第一次「松綁」,更是一場與未知的博弈。
對於未來有哪些不確定性、哪些可以確定、又有哪些可以確定,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
一、這次疫情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我們迎來了「解封」的第一天。
但是這一天並不意味著我們能夠放鬆警惕,仍然要繼續做好個人防護。
如果現在你還沒有準備好,請認真讀完這篇文章,不要讓它成為下一個遺憾。
二、沒有一條路能讓你走完
但你可以選擇堅持。
疫情就是你的機會,只是你需要好好把握。
如果不能接受疫情的不確定性,那就只能面對疫情,在有限的時間里,把自己活成一個戰士。
而你也將面對更加殘酷的現實:沒有一條路能讓你走完,如果不能,那就不要輕易去選擇。
三、疫情是在不斷地重復,但也在不斷變化,未來很可能沒有路可走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會相信,但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我們可能看不到希望。
因為我們知道很多事情的發展,不是簡單地按照計劃運行就可以。
這就像你要去一個地方旅行,會先做好攻略?
還是先做攻略後才去一個目的地?
四、你所期待的未來並不存在
如果你還沒有做好成為自己的准備,請不要對未來有過高的期待,也不要被過去的經歷影響了自己,因為你並不知道你能做到什麼。
每個人都想成為那個「超級英雄」,可如果真的有一天自己成為了那個超級英雄,會發現和自己想像完全不一樣。
人生中最難的事情就是:認清現實並接受現在。
只有認清現實並接受現在,才能真正地享受到生活中的快樂。
五、做好自己是關鍵,做好防護則是基礎
在這個時候,大家都在擔心未來、都在憧憬未來,但實際上,疫情帶來的影響是最大的,所以一定要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
疫情雖然讓我們經歷了磨難和痛苦,但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和生命的偉大。
正如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所說:「生命值得尊重,但我們必須學會與病毒共存。」
雖然現在情況還不是很樂觀,甚至很多地方疫情防控仍然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風險甚至是風險依然存在!
但是只要我們能夠堅定信心、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就一定能早日戰勝疫情!
。
Ⅳ 中國目前的疫情情況怎麼樣還有本土病例嗎
中國目前的疫情情況怎麼樣?還有本土病例嗎?中國目前的疫情情況相當好,國內本土已經沒有了新增病例,現在的新增病例完全是從境外輸入的,而且都在監控范圍內,而且國內的生活秩序基本恢復,連跨省旅遊也已經有序進行著。居民生活完全正常,除了少數習慣戴口罩,是比較講衛生的一些人,大多數除了在公共場所,其他的大多數人已經可以盡情地呼吸了。
珍惜得之不易的成果: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定要珍惜這得之不易的成果,現在各個大學已經有序開學,在這最初的半個月里,大家都在封閉式管理,挺過這一段,就會進入國慶旅遊熱門季節,會有一次大范圍的人口遷徙,再加上冬季前候鳥會從北方向南方遷徙,也會是一次考驗,所以對於中國市民,做好個人防護是最必要的,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非常舒服的位置,世界上的眾多國家都還在抗疫的混亂之中,我們不是趁人之危,但是屬於自己的機會還是要把握的,不能浪費這些機會,成果要保持,還要繼續向前看。
人人有責:其實世界從來都不是孤立的,網路和快速交通讓全球一體化成為現實,信息和物資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到達任何地方,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事實也證明,那些想置身事外的目前正在水深火熱之中,是教訓。
Ⅵ 中國疫情結束了嗎
1. 中國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2. 自2022年12月9日起,中國疫情已徹底結束。
3. 目前,中國已實現疫情常態化管理。
Ⅶ 目前全國疫情是怎樣的形勢
一是疫情形勢的變化。目前,新冠疫情仍在世界范圍內持續流行,今年以來全國本土疫情發生頻次明顯增多,疫情波及地區范圍比較廣,尤其是對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還有京津冀和邊境口岸城市等形成了沖擊,我國面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不斷加大,防控形勢更加嚴峻復雜。近一個月來,我國疫情防控總體形勢向穩趨好,陽性感染人數持續下降,有疫情的地區數量也在減少,為優化調整防控方案創造了窗口期。
二是我們研究發現病毒變異的特點。奧密克戎變異株已經成為我國境外輸入和本土疫情的優勢流行株。研究提示,奧密克戎變異株潛伏期短、病毒傳播能力更強、傳播速度更快,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避能力,傳播的隱匿性強,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三是前期我們開展了一些試點研究。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在4-5月份之間,在大連、蘇州、寧波、廈門、青島、廣州和成都等7個城市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試點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科學依據。同時,我們結合各地的防控工作實踐,特別是上海、吉林等地大規模處理疫情的經驗教訓,還參照了世衛組織上半年發布的指南,所以我們對防控方案進行了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