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為時代新人 你如何理解對中國精神的傳承與創新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精神貫穿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積蘊於近現代中華民族復興歷程,特別是在中國的快速崛起中迸發出來的具有很強的民族集聚。
動員與感召效應的精神及其氣象,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顯示。「中國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內涵,體現了社會主義榮辱觀。
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中國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
2015年1月19日從中央政府門戶網站了解到,教育部發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把中國精神教育納入其中。要求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加強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及中共黨史與國情教育。
(1)結合所見所想如何理解中國精神擴展閱讀:
把握時代新人的精神內涵,首先要把握這個時代究竟對年輕人有什麼要求,需要擔負怎樣的使命。青年學生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當代年輕人要把握當今局勢,提升自我,才能順應時代,行穩致遠,健康發展。作為一個時代新人應該具備以下幾點:
第一,要有志氣,立大志。理想信念非常重要。
第二,要有正氣,明大德。就是要有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念,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第三,要有才氣,做大事。要有過硬的本領,去實現中國夢,實現偉大復興。這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沒有真才實學是不能實現的。
第四,要有勇氣,擔大任。要具備奮斗精神,勇於擔當。
第五,要有朝氣,創大業。年輕人永遠是一個社會最活躍的群體,他們應該承擔起創新、創業、創造的生力軍,成為先鋒,這也是今天賦予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個責任。
第六,要有靜氣,成大才。學生要在面臨各種各樣誘惑和挑戰的同時,靜下心來讀書,在校園裡面,在知識海洋裡面去涉獵所需的營養,唯有如此才能成大才。
② 大學生如何理解生活中所學到的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是指中國文化傳統所蘊含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和思想觀念。作為大學生,應該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的了解,理解和認同其中的精神內涵,以此來影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首先,應該明確中國精神的核心價值觀,例如誠信、勤奮、尊老愛幼、尊重他人等。這些價值觀有助於指導我們在生活中的行為和決策。
其次,要融入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學習歷史、經典著作和文藝作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經典文學等等。通過這些學習,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的基本面貌,加深對中國精神的認知。
最後,要將中國精神貫徹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如在日常生活中要盡力維護社會公德,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和志願活動,用實際行動來踐行中國精神。
總之,大學生應該通過學習和實踐,深刻理解和傳承中國精神,以此來指引自己的道路和行為,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