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地圖
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即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如下:
『華北』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
『東北』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
『華南』 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
『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西南』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港澳台』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省
中國行政區劃圖
㈡ 中國行政區域圖是怎麼劃分出來的
中國行政區劃,自古至今歷代多有變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了目前中國的行政區劃,規定:「第三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第三十一條 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
中文名
中國行政區劃
外文名
Chines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類別
地理
地區
中國
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劃分
聽語音
行政區劃是國家為便於行政管理而分級劃分的區域。因此,行政區劃亦稱行政區域。至2016年02月,全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其中: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334(不含港澳台)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其中:293個地級市、8個地區、30個自治州、3個盟),2853(不含港澳台)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其中:872個市轄區、368個縣級市、1442個縣、117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1個特區、1個林區),40497(不含港澳台)個鄉級行政區劃單位(其中:2個區公所、7566個街道、20117個鎮、11626個鄉、1034個民族鄉、151個蘇木、1個民族蘇木)。662238(不含港澳台)個村級行政單位(省以下行政區劃單位統計不包括港澳台)
㈢ 中國行政區劃圖(不標名稱的)
中國行政區劃圖展示了我國各個省份、自治區、直轄市的地理分布。圖中沒有標注具體名稱,而是通過顏色和形狀來區分各個地區。圖中可以看到,北方的省份通常以黃色和棕色為主,而南方省份則多為綠色和藍色。這種顏色區分不僅體現了中國的地理多樣性,也反映了不同的氣候和自然環境。此外,圖中還清晰地劃分出了我國的自治區和直轄市,例如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及直轄市北京、上海等。
從圖中可以看出,中國的行政區劃被分為多個層級,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級市、縣、自治縣、市轄區等。這些行政區劃的劃分,不僅有助於國家的治理和管理,也為地方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圖中還可以看到,中國的陸地面積廣闊,從東到西跨越了多個時區,從北到南跨越了溫帶和熱帶氣候區,這使得中國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極為多樣。
圖中還顯示了中國海岸線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到中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其中包括遼闊的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這些海域不僅為中國提供了豐富的海洋資源,也促進了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圖中還清晰地展示了中國的河流分布,例如長江、黃河、珠江等,這些河流不僅是中國的水系骨架,也是中國農業的重要水源。
總體而言,這張不標名稱的中國行政區劃圖,不僅提供了中國地理分布的基本信息,也展示了中國的地理和氣候多樣性。圖中通過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清晰地展示了中國各個省份、自治區、直轄市的分布情況,為人們了解中國的地理和行政區劃提供了直觀的參考。
此外,圖中還體現了中國的自然地理特徵,例如山脈、河流、湖泊等。例如,可以看到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的分布,以及長江和黃河的流向。這些自然地理特徵不僅影響著中國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也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總之,這張不標名稱的中國行政區劃圖,不僅是一份地理分布圖,更是一份了解中國地理、氣候和自然環境的重要資料。通過這張圖,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的地理特徵,也為研究中國的地理、氣候和自然環境提供了重要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