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鯤鵬到底有沒有,上古時期真的有嗎
歷史溯源
鯤鵬
上
古時期,《山海經·大荒西經》有載:「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甦⋯⋯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顓頊死即復甦」。現譯本白話這樣翻譯:「
有一種魚,一邊是枯萎的,名叫魚婦,據說是顓頊死而復生變化成的⋯⋯蛇就變成魚,於是有了魚婦——這是顓頊死而復甦,托體魚胎而生成的」。此傳說認為,有
一種叫做「魚婦」的神魚,一邊是枯萎的,且是北方水神顓頊死而復生變化成的。顓頊之神是通過魚、鳥之形死而復生相互禪變的。
稍後時期,神鳥、神魚又被合傳為一物。《山海經·西山經》雲:「有鳥焉,其翟而赤,名曰勝遇。」「勝遇」 就是「 神魚」,文中所說的鳥,也是神鳥。說此神鳥的名字叫「神魚」,實際上是將神魚、 神鳥合傳一體了。[1]
圖騰之變
夏
人傳說的大禹之父「鯀」實際上就是「鯤」的音變,此說有理。「鯤」為大魚,「鯀」也是大魚,而「禹」音亦為魚,
鯤——鯀——禹,正好構成一個完整的神魚圖騰系統。古人圖騰順序為先魚後鳥,再到龜,其內涵的意思也是「神魚禪變為神鳥,最後變為神龜(玄武)」之意。
「鯀——禹」之變的傳說,導致夏人自認顓頊為祖神。「龜」,本是商族崇拜的宗祖圖騰。夏亡商立,商人便淡化夏人圖騰,強行向中原侯國推行本族宗神「龜」,
並以此替代夏人的北方魚神,所以後來的北方神獸變成了「龜蛇相纏」的玄武。經過商代幾百年的強行崇龜和周代幾百年的自行傳承,到戰國時期崇龜之俗已成定
俗。蜀地古人雖多為夏後氏,但由於戰國晚期蜀地統治已趨鬆散,中原文化以強勢介入,中原祭俗也在蜀地流行,因而蜀人在敬祀古承的「鯤鵬禪變」神祖之時,也
將當時流行的「神龜」置於其上,共同敬祀。
不過我個人覺的 應該是之前那些恐龍時代的翼龍
人們為達到某種目的 描述的時候誇張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