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如何觀察中國的經濟形勢

如何觀察中國的經濟形勢

發布時間:2022-04-03 11:28:03

『壹』 如何了解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

微觀的看,你看周圍人的收入,以及收入結構,以及收入人群結構,就知道利潤到了什麼地方,什麼行業在發展,什麼行業在衰退。
宏觀的看,你看看利息率,准備金率什麼的,就知道貨幣政策是在松還是在緊,自己去思考為什麼要松,松能送到什麼時候。
當然你也可以看看各種股票的趨勢,看看大家的期望和估計。
我有寫過著作 普通經濟學,也不知道現在網上能找到不呢。
比較懶了,懶得多打字。能理解多少算多少吧

『貳』 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如何

不好。

表面光鮮亮麗,但是中國經濟已經快要失去原動力了
我國經濟增長的三大原動力是,內部消費,基礎建設投資,外貿出口。

內部消費明顯不行,人民為了房子為了妻兒老小為了孩子上學老人看病等等日常開銷,口袋裡沒有多少錢敢拿出來消費了

外貿出口,外貿出口最起初的原因就是因為生產的東西在國內消化不完,所以得想辦法賣的國外去,但是這些年來針對中國的貿易大戰,人民幣不斷升值,導致我國生產企業出口量大幅下滑,利潤大幅滑落,近期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起訴極其密集

基礎建設,基礎建設一定要有消費群體才有存在的意義,現在房價居高不下,很多高速公路告訴鐵路都是虧損的.前期的投資根本就收不回來,很多地方出現了爛尾樓爛尾橋等,更別談什麼效益了,基礎建設的盲目投資使得鋼廠水泥廠等等生產廠家大量增多,生產的貨物多了,價格和利潤自然會下降,利潤下降,人民收入水平也好不到哪兒去

我國近幾年來大量發行貨幣,這些資金大部分都流到基礎建設投資、國企,很少的資金真正被民營企業所利用,這么多的貨幣發行量必然導致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導致國內原材料價格上漲,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企業成本增加,從而使得企業利潤下降。央行近一兩年多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和基準利率,這樣做可以逐步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但是企業想從銀行貸款變得更加困難...左右為難!近期出現的高價大蔥不是特例,是民間資本無處可去,無法被有效利用起來的情況下,被逼炒作大蔥,說不定今年還會出現別的炒作

中國目前的經濟困境不是幾句話能說得清楚的
簡單來說,中國的經濟遇到的問題不是通脹也不是通縮,而是滯漲,一個國家的經濟一旦進入滯漲,所有的政策和金融工具都會失效
中國去年的GDP增長為9.2%,通貨膨脹為6%左右,實際經濟增長率為3%左右,而且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了很多,而我國的gdp是折算成美元的,這樣看來,我國的經濟已經進入到一個下行通道,而非認為的持續增長.
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要麼不溫不火地慢慢治理房產泡沫,直到房產徹底把中國拖垮,要不狠下決心,徹底把房產泡沫刺破,從中央到地方,所有的政府徹底死了依靠賣地皮收房產的各項賦稅來維持財政收入,都說房價下降太多會牽連到很多產業,個人認為是胡扯。大城市的很多房子是5年前的買入價,按照現在的市場價在交易

2013年,是中國的一個坎兒...

『叄』 如何觀察宏觀的經濟形勢

宏觀經濟形勢就是國民經濟整體所處的態勢,以及它下一步發展的趨勢。宏觀經濟研究主要是研究總量問題,如總供給、總需求。但是,總量問題絕不能離開結構問題。

要了解衡量宏觀經濟形勢需要看哪些最主要的指標。第一個就是經濟增長率,即通常說的GDP的增長。決定經濟增長率的因素有「三駕馬車」:一是投資,如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二是消費,如居民消費、生產消費;三是出口。第二個指標是通貨膨脹率。一般來說主要看物價指數。通常國家要公布兩個物價指數,一是社會物價的總水平,就是社會零售商品的價格水平,它的面比較大;二是跟我們所有居民密切相關的價格指標,就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三是失業率。重視民生、改善民生,首先就要保證每一個勞動者有工作。但是在任何社會,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有工作,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按照國際標准,一般有兩種失業率,一個叫登記失業率,一個叫調查失業率。失業就是在國家法定的能夠勞動的年齡階段,希望參加工作,但又找不到工作。

四是國際收支。國家對外貿易的收和支,到底是逆差,還是順差。我們總的政策叫做要實現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略有結余。

『肆』 如何分析和判斷經濟形勢

答:通常情況下,分析和判斷經濟形勢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看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 分析經濟形勢,首先需要重點考察總量情況,即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狀況。總需求主要是投資、消費和出口這三大需求。總供給主要是三次產業的生產。理論上說,有效供給和需求總是相等的,但實際分析時卻很難找到一組合適的指標來直接測算總供給和總需求。所以往往通過對一些重要指標的觀測來判斷總的供需狀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最直觀、最敏感的是價格指數。投資、消費、出口這些需求的變化,供給能力的變化,最終都會在價格上反映出來。貨幣供應的變化導致需求改變,也會反映在價格上。所以,價格是反映社會總供需變化最集中、也是最靈敏的指標。如總需求過於強勁,太多地超過供給能力,最終就會反映到價格猛漲上,即出現通脹,經濟表現過熱;如總需求增長乏力,供給能力過剩,也會反映到價格低迷上,即出現通縮,經濟發展表現疲軟,失業率也隨之上升。 (2)看結構 看總量指標、判斷總的供需情況固然十分重要,但總量指標就像一個平均數,往往會掩蓋掉一些具體的、結構性的問題。我國經濟生活中的問題大量是結構性問題。例如投資與消費的關系,一二三產業之間的關系,城鄉關系以及地區發展協調關系等等,可以說結構問題無處不在。 (3)看效率和效益 (4)密切關注人們對市場的預期 (5)看國際環境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的關系已經非常密切。國際經濟風雲的變幻必然直接波及我國經濟的發展;同樣,我國經濟的好壞也會很快影響到國際社會。所以,分析經濟形勢首先要觀察國際經濟和政治形勢,從而找准自己的位置,抓住機遇,趨利避害,沉著應對。 (6)看長遠趨勢 分析經濟形勢不僅要看當前情況,還要有前瞻性,看出下一步可能出現的情況。從理論上說,宏觀調控是為解決短期目標服務的。但實際上這還不夠,在實現短期目標的同時,還應為下一年的發展,更長期的平穩協調較快發展創造條件、打好基礎。 (7)藉助數量模型方法 在實際分析中,我們還需要藉助一些數量模型方法,比如時間序列方法、計量經濟模型分析法、投入產出分析法、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法、專家分析法、監測預警模型等。用這樣一些方法來對經濟運行作更深入的研究或定量分析,可以驗證我們對經濟形勢的一些經驗看法,理清一些不容易看清楚的經濟關系,幫助我們對經濟形勢作出更加清晰准確的判斷。

『伍』 中國經濟形勢如何

經濟危機之後,世界整個經濟在收縮。世界貿易實際是在收縮的。中國也在跟著收縮,因為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如果世界的貿易在收縮,中國的貿易也在收縮。這樣造成了中國經濟一個巨大的(轉變)。我們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1/3,現在這1/3基本上沒有了,開始變成負的了。這是我們經濟減速的一個重要的外部因素。

『陸』 如何正確看待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

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

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5%,較第二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第三季度經過季節調整的環比增長率為1.6%,較二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分產業來看,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3.6%、5.3%和7.9%,較二季度變化0.4、-0.7和0.1個百分點,從中可見,主要是第二產業因素導致經濟整體增速放緩。

1、從行業構成看

由於新產業和新商業模式發展迅速,帶動相關行業的增加值增長較快,佔比不斷提高。

2、從投資領域看

製造業投資持續改善並支撐了總投資回升。今年9月投資較8月回升0.1個百分點,結束了此前連續6個月的增速下降。細分項目來看,9月製造業投資增長強勁,較8月大幅回升1.2個百分點至8.7%,連續第6個月回升,成為近期宏觀經濟發展中的亮點。

3、從消費增速看

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2%,較8月回升0.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居民消費持續升級,前三季度服務性消費比重為50.2%,比2017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在社會消費品零售中,消費升級類商品保持較快增長。

4、從對外貿易領域看

受前期匯率下跌、集中出口等因素影響,9月出口增速超預期抬升。9月出口同比增長14.5%,較8月提高5.4個百分點。從出口方向來看,對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出口均有改善,對日本、歐盟和美國出口分別增長10.6、9.0和0.8個百分點。

(6)如何觀察中國的經濟形勢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放緩是短期需求減弱與中期結構調整疊加的結果

當前,中國經濟減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短期周期性因素來看,世界經濟復甦低於預期,中國外需明顯不足,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持續大幅升值進一步抑制出口增長;企業盈利前景不佳以及去庫存化等因素導致投資出現減速;房地產和汽車兩大消費龍頭市場調整導致消費穩中略降。

從中期結構性因素來看,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換擋的壓力和結構調整的陣痛相互交織,新興產業增長難以彌補傳統產業下降的影響,要素投入支撐作用減弱,結構升級要求提高,化解過剩產能、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等都會影響經濟增速。

從體制機制因素來看,中國政府大力推進簡政放權,但是改革尚未到位,各部門、各地方行政效率較低影響到政策落實。此外,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懶政不作為現象,穩增長政策執行不到位。

『柒』 中國經濟形勢怎麼看

1.物價水平不斷上漲,CPI雖然降低,但依然高位,顯示通脹問題依然嚴峻,所以總體內部需求還是比較高的。2.由於用工成本,原材料價格的提高,部分商品價格還是比較高,著也是通脹的表現。3.通脹條件下失業率是不高的,可以看看經濟學,了解一下哦,通脹可以降低失業率的。4.現在面臨cpi的高位,以及PMI數據跌入50,反映國內經濟形勢並不樂觀,經濟增速下滑,甚至有衰退跡象,當前國家提出首要任務是保增長,隨著央行存准下調,以及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的措施,資金面會不斷寬廣。5.改革開放當然是依然保持向外開放了,這是保經濟增長的基礎啊。

『捌』 如何觀察宏觀的經濟形勢

如何觀察和理解宏觀經濟形勢:以我曾經在省級工業經濟管理部門工作過的體會,第一是關注銀行存貸款利率。若利率迅速升高,說明宏觀經濟過熱。若利率不斷降低,說明國家在設法刺激經濟復甦。第二,觀察煤炭、鋼材等的價格變化。若大宗商品的價格不斷走高,說明宏觀經濟回升或向好。若價格持續走低,說明宏觀經濟低迷。第三,關注國際上美元和石油價格的走勢,也是國際經濟的風向標。

『玖』 如何認識中國當前的政治經濟形勢

『拾』 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如何

老大,3000字論文是說有就有的嗎?一點懸賞分沒有不說,題目也很泛泛.不過,這里有一篇別人寫的,你參考一下吧: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解釋與展望
●德懷特•帕金斯
(杭行譯)
內容提要: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導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因素包括資本要素和勞動要素的不斷增加,改革開放使全要素生產率得到普遍提高等。但中國經濟仍存在許多弱點,銀行體系相當脆弱,國企改革任務艱巨,環境惡化與社會矛盾尖銳化並存。綜合來看,推動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因素仍將長期發揮作用,在未來10年裡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長率仍將在6%~8%之間。
關鍵詞:中國;經濟增長;生產率;國有企業
要預測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任何人都必須首先分析一下,在過去二十多年裡,是什麼因素導致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二十多年來,中國的經濟發生了種種變化,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問:導致中國經濟如此高速增長的那些因素,在未來還能繼續存在嗎?或者,其他一些同樣起支撐作用的因素將會取代它們嗎?
經濟增長的基礎
對中國經濟過去和未來高速增長的分析可以從以下不同的層面來展開。第一個層面是:支持世界上任何經濟高速增長的一些基礎性要素。這些要素包括:高投資率或資本形成率、快速增長的勞動力資源、勞動力教育層次的迅速提高以及對這些快速增長的資本和勞動力的利用效率的提高。中國目前的投資率異乎尋常地高,1985年至今,年資本形成總值佔GDP的比例都在35%以上,2003年更是達到了42.3%.①如此高的投資率,使得政策制訂者即使出現些許決策失誤,也不至於影響到經濟的快速增長。同樣奇高的儲蓄率也助推了這種高投資率。
儲蓄率高,部分的原因在於養老保險制度不完善,以及東亞文化對較高的儲蓄水平似乎有某種偏好,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目前的"撫養比率"(指不工作的孩子、老人數與工作人數之比)②較低。盡管計劃生育政策的長期效應以及中國人預期壽命的延長,將使這種較低的撫養比率因素逐漸消失,但在未來的10年甚至20年裡,低撫養比率仍將持續,從而可以預計的是:儲蓄率和投資率也將繼續保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上。
中國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也快速提升,這一趨勢在今後10年或更長時間里還將延續。盡管快速膨脹的中等和高等教育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但私人需求還是超出了公共供給,特別是在高等教育領域,私人教育機構開始不斷出現。從具體數據方面看:2003年,在1億適齡人群中,有9600萬人進入了中等教育學校,而在1985年和1995年,這個數字分別是5100萬和6200萬。③無論以何種標准來衡量,在短短的20年裡,這樣的增長是驚人的(當然,全民義務教育強制執行的只是最初的9年,而在一些貧困地區,連這樣的標准也達不到④).2003年,有1100萬人進入到高等院校學習,而在1985年和1995年,這個數字分別是170萬和290萬。雖然到目前為止,還只有10%的適齡人群能進入到高等教育階段,但高等教育的增長無疑是最快的。
當然,投入於經濟增長的要素並不僅僅是受過教育的勞動力和人力資本,中國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決定了其需要數量龐大的非熟練工。盡管計劃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減慢中國勞動力總量的增長,但其對GDP增長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一個更能說明問題的數據是現代非農部門中勞動力的增長。由於勞動力不斷從農村低生產率崗位向城市轉移,在未來的10年或更長的時間里,非農部門中勞動力的增長率將仍保持在一個高水平上。
近年來,國有企業改革使城市的就業增長有所減緩,2000~2003年,城市就業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增長,但隨著生產的不斷擴大和大量農村勞動力轉向城市,城市勞動力和就業率仍將可能以一個較快的速度增長。⑤
維持高生產率的增長
如前所述,中國經濟增長所需要素在今後10年或更長一段時間里還將以較快速度得到增加。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人們能否高效率地使用這些要素,即全要素生產率如何?1979年以來的一系列具體的改革,使得各部門生產率有了快速的提高。改革總是先在一個部門進行,再逐漸轉向其他部門。當一個部門生產率的發展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減緩時,就需要開始在另一個部門進行改革。
1979~1985年間,生產承包責任制的恢復和農產品市場的放開,使得農業部門的生產率最先得到提高。1985年後,農業部門生產率的發展逐漸放慢。其後,隨著資源配置方式由計劃向市場的轉變,鄉鎮企業生產率迅速發展,但在1989~1990年間快速回落,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回落勢頭更加明顯。第三個得到快速發展的是外資企業,從1992年起,外資企業的發展也同樣經歷了從快速發展到逐漸回落這一過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中國自身可利用資本的不足,限制了外資企業在華的進一步發展。今後,對華直接投資仍會增加,但像前幾年那樣,從每年數十億美元快速增長到現在的600億美元這樣的奇跡,將不會再出現了。⑥
20世紀80~90年代,各經濟部門生產率的提高,還得益於另外兩個方面的改革。一是對外貿易的發展:1978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只有264億美元,到2004年已經達到1154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5934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606億美元。如今,中國的外匯儲備已足以從國外購買任何資源(但這些資本卻不能在國內創造出效益),以滿足中國城市部門發展所需。中國企業已不再會因為外匯短缺,而只能被迫使用國產低劣機器設備和零部件了。它們可以轉而從日本、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進口所需優質設備。在計劃經濟時代,由於中央計劃部門缺乏遠見,常使生產所需關鍵投入品出現短缺,而如今,企業再也不會遭遇到這樣的"瓶頸"了。
對外開放政策還從另一個方面促進了中國的經濟增長,2003年和2004年,中國出口年均增長率為35%.出口的大量增加(這兩年裡,出口增長都大大超過了1000億美元)帶動了世界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⑦可與此相反,國內消費需求的增長與GDP增長速度相比,卻顯得較為緩慢。中國不可能在今後的許多年裡一直維持這樣巨大的出口量,甚至要想保持一半這樣的數量也很困難。如今,中國的進出口總額已經達到了GDP的91%,對於一個大國來說,這樣的比例是異乎尋常的高了。⑧如果繼續以每年1000億美元的速度出口,將不可避免地會招致進口國的抵擋,因為它們不可能適應這樣被迫的、快速的調整。
事實上,類似的事情已經發生。2005年,一些中國紡織品進口國,針對一些快速膨脹出口的中國紡織品施加了高額關稅。中國不可能繼續這樣過度依賴出口增長來刺激經濟,而應該找出辦法來,盡快擴大國內需求。
對於中國及其貿易夥伴來說,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妥善處理各種貿易爭端,使它們不至於上升到持續對抗的程度。因為這樣的對抗往往是建立在國內政治的基礎之上,而不是真正考慮到國家的經濟利益。從這個意義上看,2005年7月中國對人民幣匯率的調整——盡管只是2%——就是朝正確的方向前進了一步。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人民幣匯率還會出現一系列的調整。另外,貿易爭端應該能始終被控制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處理框架之內。也許,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但貿易爭端升級為政治對抗,並達到足以破壞國家間安全合作的地步,對任何國家來說都不會是一個好消息。
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的另一個潛在因素是:市場作用不斷擴大。如今,中國的大部分商品和服務都能在市場上買進賣出。農產品市場最早得到了發展,到1984年底,要素市場也開始發展起來,部分要素可以按照市場價格在市場上進行交易,而到20世紀90年代末,幾乎所有的生產要素都進入了市場。由是觀之,中國今天的市場化程度已經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以及許多發達國家)相仿。⑨當然,中國的市場經濟還很不完善,還缺乏如高收入國家所具有的那種對市場經濟強有力的制度保證。
能否穩定地發展市場經濟所需要的制度環境,是中國能否在未來繼續保持高生產率的關鍵。如上所述,在糾正計劃經濟缺陷的基礎上,過去的二十多年裡,支持高生產率的諸多因素都得到了超常發展,許多計劃經濟的缺陷如今已不復存在了,但市場機制的效率還有待提高。
這方麵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使企業的決策能真正獨立於黨政部門;提高司法部門執法素質與獨立性,以保證商業爭端(包括企業破產和兼並等)能得到合理的、有效的解決。能否構建一個使經濟快速、穩定、可持續增長所需的制度環境,將是中國當前所面臨的一個挑戰。此外,有些經濟部門還處於相對較弱狀態,還需進行改革。
中國經濟的潛在危機
即使只是做最初略的考察,也很容易看出中國經濟存在許多弱點。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國的金融體系。銀行的大量呆賬始於政府不再向國有企業直接貸款,而將這個任務轉交給了銀行。有些人認為,中國銀行的這些問題——若按照國際通行的貸款結構分析標准來考察,所有這些銀行都已符合破產要求——將導致一場金融危機(就像1997~1998年間發生在亞洲的那樣),從而拖垮中國經濟。然而,當時那場危機所波及到的國家,無一例外都具有較高的短期外債依存度、外匯儲備少且不斷減少的特點(這部分是由於本幣的高估);中國則擁有極高的外匯儲備(2004年底達到了6100億美元⑩),即使中國最近調高了人民幣匯率,人民幣仍然是被低估的。而且,中國的外債大部分是長期的,債務與出口相比,始終保持在一個低水平上。
因此,如果中國將會發生一場金融危機,那也一定是由於其他一些什麼原因。也許,當儲戶最終意識到銀行體系是如此脆弱,因而進行瘋狂擠兌時,銀行體系將會垮掉。但這也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構想。因為不論是從經濟層面考慮,還是從政治層面考慮,政府都不會讓國有銀行破產:損害成千上萬儲戶們的利益,無異於一次政治自殺!如果不可能通過發行國債的方式為銀行注資,那政府為銀行提供所需資金的最簡單辦法就是"印鈔票".增發貨幣會引發通貨膨脹,但中國目前並不存在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通脹程度的些許增加應該是目前經濟體系所能夠承受的。
事實上,脆弱的銀行體系對經濟的威脅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需要一個穩定而有效率的市場體系來支撐,而其中最為核心的,就是銀行部門的效率(更一般地說是金融部門。僅僅以中國的股票市場為例,內部人交易和不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極其嚴重地損害了這一市場).銀行業改革也已持續了近十年時間,近年來取得了一些進步,呆賬率也有所下降,業務范圍有所擴展。來自外資銀行的壓力,也將促使中國本土銀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管理和服務效率。銀行業現存最大的問題是:貸款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政府的牽制,而較多地投向持續虧損的國有企業,這使得呆賬問題難以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中國若不解決這個問題,就有可能會最終發展出一個類似於日本的、保守的銀行體系。
在日本,保守的銀行通常不願意向經濟中最具活力的企業貸款。而在中國",保守"意味著:銀行貸款主要流向國有企業和政府(通過購買政府債券),而較少流向私人部門。
中國的國有銀行傾向於貸款給國有企業,這可以從總投資中國家投資所佔的較高比例上得到驗證,而這些國家投資又通常是缺乏效率的(還伴隨著大量的腐敗現象).中國若想提高總投資收益,就應該更多地將貸款發放給不依賴政府補貼、完全市場化運作的私有企業。更何況,大部分對國有企業的貸款只是被用來使缺乏競爭力的企業苟延殘喘。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無外乎兩種:或是關閉那些長期虧損的國有企業,或是通過私有化改革給這些企業以一線生機。私有化改革事實上已經在做了,例如,很多鄉鎮企業已經通過各種方式轉化為私有企業。政府也已表示,對於大部分國有企業,今後將不再給予補貼。對於地方政府來說,或是使國有企業轉為私有企業(盡管"私有化"這個詞並不常用),或是繼續補貼這些虧損的國有企業。事實上,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最終有多少企業轉為私有企業,而在於通過這樣的不斷轉化,能使較高的生產率增長得以維持。中央政府也處於兩難的困境中,一方面,要加速推進國有企業向私有企業的轉化;另一方面,這種轉化又不可避免地會使更多的原國有企業職工失去工作,這對政治穩定來說是十分不利的。
有人認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步子還是太慢了,但這些年原國有企業的破產、重組和私有化,已經造成了約三千萬城市工人失業。
中國經濟的另一個潛在危險是:當前對增長速度的控制,可能會使經濟走向很多人所說的"硬著陸"狀態。這個詞暗含的意思是:政府控制通貨膨脹的舉措也許並不能奏效,卻反而會使經濟走入蕭條,盡管經濟周期中的各個階段往往並不能在時間上做出明確劃分。在美國,情況也是一樣,經濟蕭條可能會由於美聯儲的高利息政策而引發,卻並不一定是由於經濟基礎出現了什麼問題。
因此",政策引致型"經濟蕭條是有可能發生的(盡管目前管理央行的,是中國有史以來最能乾的一群人).這種蕭條可能只是發生在一到兩年裡,其間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但卻不一定意味著經濟將由此進入長期低迷狀態。這種類型的蕭條也可能由各種外部因素的沖擊而引發。例如,中國目前對能源和礦產品進口的依賴率逐年上升,如果世界市場上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急劇上揚,則也有可能使中國經濟走入蕭條。此外,私人投資的突然萎縮(這在所有發達的市場經濟體中都發生過)、短期政治動亂等,都有可能將中國經濟拖入這種一到兩年的短期蕭條。總之,許多因素會導致短期蕭條,但從長期來說,這些"硬著陸"現象並不具有決定性意義。
對中國經濟構成長期、重大威脅的一個方面是:環境的惡化。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出現嚴重環境問題的時間比歐洲國家、北美國家甚至日本都早了許多年。[11]中央政府也越來越意識到:必須加大投入,治理環境污染,以使人民能生活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其中,大城市的空氣污染問題尤其突出,需要盡快行動並投入必要的資金。
從預算角度看,中國北方許多城市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也非常令人擔憂。由於用水速度快於水的自然補給速度,這些地區的地下水位已經下降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12]這種情況若持續下去,許多北方城市的經濟增長將難以維持,而農民更是只能靠天吃飯。為了扭轉這種局面,中國政府近期不惜動用了數百億美元,修建"南水北調"工程,將長江水引入北方缺水地區。到目前為止,這樣長距離、大規模的引水工程已經修成了三個(在美國,這就相當於從科羅拉多河裡引水).但這些費用,或這樣、那樣的環境問題,似乎還不會真正阻擋中國經濟增長的步伐。是的,數百億美元不是個小數目,但想想看,僅2004年,中國的總投資就超過了6000億~7000億美元(按官方匯率摺合成美元)[13].
另一個值得擔心的方面,也許是關鍵性資源的短缺,這可能會使中國經濟遭遇瓶頸。其中最有可能發生的應該是嚴重的能源短缺,當然,食品短缺似乎也有可能發生。中國目前的石油進口增長很快,將來無疑還會進口大量的天然氣。目前,中國投資者在全球范圍內搜尋安全的能源供給渠道,以保證其未來經濟發展的需要。2004年,中國共進口了1.22億噸原油(差不多合每天270萬桶).在過去的10年裡,中國的石油消費量年均增長6%,而國內石油產量年均增長僅為1.6%.[14]如果今後10年仍保持這樣的態勢,那麼石油消費與國內產出之間的缺口還會進一步增大。這樣,中國的石油進口將會達到每年3.5億噸(約七百萬桶).[15]以每桶50美元計,日均700萬桶意味著中國每年花在石油上的錢將會是1280億美元,這相當於2004年中國出口創匯收入的21%.按每桶70美元算,則每年要花1790億美元,相當於2004年出口創匯的30%.這當然又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但今後10年裡,中國的出口創匯收入將有望突破1萬億。因此,那種認為大量的石油進口將從根本上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觀點,是沒有太多依據的。只有對中國實行石油禁運,才有可能嚴重影響到中國經濟的增長。可除非是中國被捲入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否則,這種禁運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
維持增長所面臨的社會挑戰
在社會層面,中國同樣面臨挑戰。中國目前所擁有的7.6億勞動力中,近一半人從事農業生產。[16]另一半人主要是在城市的產業和服務部門工作,當然,也有一些是在城鄉結合部工作。對比日本和韓國的產業結構調整過程,可以看到,在達到這一比例後的20年裡,從事農業的勞動力占總勞動力的比例下降到了10%.如果同樣的事情在中國發生(事實上,這已經開始了),那麼,在今後的20年裡,將有2.5億或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或郊區轉移。只在今後的10年裡,就將有近1億的農民轉移到城市,他們將加入到過去20年裡已經轉移到城市的1億民工的行列。[17]再算上可能與這些民工同時遷移的家庭成員,則中國城市在今後的20年裡,平均每10年就要接納2億來自農村的新移民。
對中國來說,這樣大規模的移民——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從農村到城市的遷移,且發生在如此短的時間里——既意味著機會,也是一個挑戰。移民們對房屋及其他必要的城市生活設施的巨大需求,將使房地產業持續繁榮。而對來自邊遠、窮困地區的移民們來說,進入城市,意味著孩子可以有機會接受到比在家鄉好得多的教育。理想的遷移應該是這樣進行的:移民們舉家進入城市,而城市也會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房屋、設施和教育。但目前的情況並非如此,民工們只是被當成城市的暫住人員,他們無權享受那些專為城市居民提供的服務。
如果這種狀況在今後的10年裡仍得不到改變,那麼中國的城市裡將會有越來越多貧窮而又離鄉背井的年輕人,隨之而來的動盪、犯罪、致命疾病(如艾滋病)的傳播等,將對城市安全構成潛在的威脅,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政治穩定。而對於經濟高速增長來說,政治穩定是至關重要的。
對今後10年中國GDP增長的預測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該對中國經濟未來10年的發展做出怎樣具體的經濟預測呢?官方數據顯示,1978年改革以來,中國年均GDP增長率略高於9%;1995年以來,年均增長率則超過8%.一方面,有些國外觀察家認為:中國的GDP增長率有可能是被誇大了,例如,有證據表明,在20世紀90年代初,計入GDP的鄉鎮企業產值增量,是按照當時的價格計算的,而沒有扣除通貨膨脹的影響;另外,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的GDP數據也存在一定疑問,當其他許多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產出大幅度下滑時,中國官方公布的GDP增長率仍然保持在7%以上[18].另一方面,有人也從相反方面提出疑問,認為中國沒有將多種製造業產品質量快速提高的因素,包含在GDP的計算之內。即使是在發達的經濟體中,要對產品質量提高因素進行度量,也是很困難的,這個數據一般都傾向於被低估(也許中國也是這樣).就此看來,中國實際的GDP增長率可能還高於官方公布的數字。
50年前,年均增長率達到9%,甚至8%,都會被認為是一個"奇跡",如今,許多觀察家正是這樣來看待在中國所發生的一切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之前,全世界最快的GDP年增長率不會高於4%~5%,但在20世紀50~90年代之間,年均增長率達到7%,甚至超過9%,在亞洲都很普遍,這種高增長首先是從日本開始的,其後逐漸蔓延到韓國、台灣、新加坡,甚至蔓延到了泰國和印度尼西亞。[19]一般而言,任何發展中國家只要政策對路,就能利用其巨大的"後發優勢",趕上高收入國家。合理的政策,往往能使一國經濟逐漸向發達國家靠攏,甚至後來居上。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在人均收入水平方面,已經逐漸向高收入國家靠攏,但與此同時,中國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04年,中國的人均GDP只有1270美元(按當時的匯率折算).中國的匯率——與韓國、日本起飛的早期階段十分相似——被公認是被低估了的。考慮到人民幣被低估了25%(盡管在7月剛被調高了2%)這一因素,則調整後的人均GDP約為1600美元,這仍然是一個較低的數字。若按購買力平價(PPP)來計算,則近年來較常被引用的數字是:中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了4000美元。
因此,中國至今仍然是一個相對貧困的發展中國家。
也正因為如此,如果中國能採用上述合理的經濟政策,並保持高生產率的增長,則中國經濟還可以繼續加速度地發展。而當其人均收入上升到韓國和台灣等經濟體目前的水平時,增長率就會下降。一個國家收入水平越高,現代產業與服務部門的結構越復雜、越先進,則要維持7%~9%這樣快速的增長率就越是困難。在過去的10年裡,韓國和台灣的年均增長率在5%左右,這個下降了的生產率與其說是反映了這兩個經濟體中存在的問題,不如說它直觀地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這兩個經濟體已不再能繼續簡單地走其他發達國家探索出來的路了。同樣的情況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當時近兩位數的增長率突然之間就化為烏有。所有的這些經濟體,都不得不更多地依靠自身力量,通過在研究和開發方面的努力來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而要想在新技術的前沿取得進展,這是很不容易的。
中國在今後的20年裡,還不太可能在人均收入方面達到韓國或台灣現在的水平。而如果想要實現這一水平,則在今後20年裡,人均GDP年增長率必須保持在7%的水平,或者是,總GDP的年增長率要保持在8%的水平。
中國能保持這樣高的增長速度嗎?正如本文開頭部分所說,沒有確切的理由認為:中國經濟將不能保持目前這樣的高增長;但同樣明顯的是,還有許多未知的因素(如不可預計的外部沖擊等),可能會在一定時期里阻礙中國經濟的發展。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中國能否較快地建立高效的市場制度,以應付經濟高增長所需。因此,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一個保守估計是:其年均增長率將不會超過8%.筆者認為,在未來10年裡,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長率將在6%~8%之間。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到了2015年,中國的GDP將兩倍於目前的水平;而如果這樣的增長率能保持20年,那麼到了2025年,其GDP將是現在的4倍!

閱讀全文

與如何觀察中國的經濟形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和中巴什麼關系 瀏覽:534
印尼8月20日是什麼節 瀏覽:99
印尼婆羅洲哪裡好玩 瀏覽:667
越南疫情放假到什麼時候 瀏覽:608
我最喜歡吃義大利面英文怎麼讀 瀏覽:845
越南什麼銀行最多 瀏覽:860
1840英國有多少蒸汽機 瀏覽:952
英國威士忌怎麼區分 瀏覽:312
英國有什麼it系統 瀏覽:365
中國現有新冠確診病例多少例 瀏覽:116
越南皮革鞋多少錢 瀏覽:445
idtpp是印尼的什麼地方 瀏覽:504
義大利是什麼級別 瀏覽:495
印尼巴淡島屬於什麼氣候 瀏覽:116
越南語和英語什麼關系 瀏覽:170
英國紅旗是什麼意思 瀏覽:831
印度瑜伽教練怎麼去 瀏覽:23
英國下午茶喝什麼 瀏覽:92
印尼普頓公司董事長叫什麼 瀏覽:681
英國短毛貓折耳貓怎麼訓練 瀏覽: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