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古代皇帝怎麼上位

中國古代皇帝怎麼上位

發布時間:2022-04-03 15:50:18

A. 中國古代,哪種方式當上皇帝的難度最大

“皇帝”作為每個朝代的統治者和管理者,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擁有著主宰萬千生命和榮華富貴的特權。這也導致了在歷史的發展潮流中,有很多人都想做一做皇位,但是作為朝代的反叛者,成功幾率很低。但是也有成功推翻當時的皇帝,自己做皇位的,今天咱們談論一下哪些皇帝的難度系數比較大!

朱元璋一個真正的草根逆襲,縱觀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上還沒有哪一位皇帝像朱元璋這樣。朱元璋一生當過和尚、紅巾軍,在郭子興等人的逼迫下,朱元璋隻身率領24位將領獨闖天下,最終戰勝各路諸侯稱為了皇帝,不要說朱元璋能從一個和尚成為皇帝,就算是現在我們能從貧民邁向成功就已經很困難了,由此可見朱元璋登上皇帝的難度系數有多麼大了,難度系數5顆星。

B. 古代怎樣才能當上皇帝

古代當上皇帝的方法有:

1、揭竿而起,造反成功上位。難度很大,如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

2、兵變,如宋太祖趙匡胤。

2、內宮爭斗,手足相殘,當上太子,甚至弒君奪位,唐太宗李世民,南北朝有多位這樣的皇帝。

3、胸無大志,唯唯諾諾,甚至智力低下,被權臣扶植上位。如三國時的曹璜,唐朝宣宗。

4、趕巧了是獨子,沒有別人競爭,如明武宗朱厚照。

5、趕巧了皇家絕嗣,正好是近親,如嘉靖皇帝朱厚熜。

C. 宋朝第一個皇帝是怎麼上位的呀

宋太祖趙匡胤(927-976),中國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漢族,涿州(今河北)人。出身軍人家庭,趙弘殷次子。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960年,他以「鎮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征,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在位16年。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提倡文人政治,開創了中國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傑出人物。

D. 中國的第一個皇帝是誰他又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第一個是嬴政,始皇帝,他在秦國六世的基礎上滅六國,一天下

E. 古代皇帝上位,發生過哪些趣事

古往今來,皇帝都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爭得頭破血流都想得到的東西,但是,想當皇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當一個好的皇帝更不容易,那麼你知道古代皇帝上位,發生過哪些趣事?我知道的古代有一個皇帝,他不想繼承皇位,硬是被他的父皇打暈扛上皇位的。


不得不說,這個辦法確實有趣,有這樣一個父親也真是悲劇,不管怎樣,後來趙桓還是硬著頭皮登上王位,後來在逃跑的時候不小心從馬背上摔下,被亂馬踩踏而死,結束了他的一生,被自己的父親給打暈了,抬上王位,古代皇帝上位,原來這么有趣。

F. 古代的帝王都是怎麼上位的!

中國太宗皇帝二世胡亥,中國太祖始皇帝嬴政去世前,立遺詔傳位皇長子扶蘇,可嬴政死後,胡亥卻矯詔傳命扶蘇自盡,胡亥便成為了中國太宗二世皇帝。
漢太宗劉恆,漢太祖劉邦最不抱希望的兒子,可最後在兄長和侄子相繼死於政變後,被群臣擁立為皇帝,又因為劉恆在位時,天下大治,功德直追太祖,遂加廟號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淵在位時,李世民以為自己功勞最大,雖殺兄逼父繼承皇位,本想死後僭越稱「祖」,向大家宣誓自己才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可無奈高祖李淵餘威尚存,唐高宗李治為了承認李世民繼承李淵帝位的合法性,遂改廟號太宗。
宋太宗趙匡胤,燭光斧影,殺死兄長太祖皇帝趙匡胤自立。
遼太宗耶律德光,逼走兄長耶律倍,奉母命登基。

金太宗完顏吳乞賣,按照女真祖制,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繼承兄長太祖皇帝完顏阿骨打之帝位。
看完你就知道了,很血腥。

G. 皇帝身邊的宮女是如何上位的

皇帝身邊的宮女可以說是古代最渴望出人頭地的人了,為了能夠不老死在深宮之中虛度青春,讓自己能夠從無數人當中脫穎而出得到皇帝的青睞或者能夠在後宮中占據一席之地,這些人可以說是手段百出,無所不用其極。可能你會說,這宮女在後宮中除了侍寢之外還能如何討上位呢?其實在這里方法還有三種,宮女要上位是個技術活。

第一種就是女官,在宮中如果能夠當上女官,那麼之後就可以走上類似職場的道路,一路努力陞官,最後甚至可以當上女中宰相,最著名的女官無過於北齊的陸令萱和唐朝的上官婉兒了,都是號稱女相的存在,在宮中女官是有品級的,同時也很有地位,那麼如何才能當上女官呢?其實方法也有很多。首先,宮中的女官大部分都是知識女性,也就是說你得認字或者有一技之長,之後你就可能被揀選擔任下層的工作,比如唐朝就有尚宮局,負責宮內的雜務,明清兩代的女官也有專門的培訓機構,從這些地方做起也是大有前途的,不過和後面兩種相比,當女官的誘惑力明顯就不夠了。

第二種就特殊了,幹嘛呢?服侍嬪妃或者太後。估計您心裡可能會犯嘀咕,這服侍太後和嬪妃怎麼上位?其實這里門道多得很,首先,服侍太後的人要是得了寵,宮內可是無人敢小覷,畢竟太後名義上是後宮權力最大的人,連皇帝都得讓三分,而且太後有時候會讓自己身邊的紅人去服侍皇帝,作為對皇帝孝順的恩賞,太後身邊到皇帝身邊,這叫根正苗紅,皇帝也不敢怠慢,所以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上位比一般的後宮女子更加的厲害,在後宮爭斗之中往往也能立於不敗之地,而在貴妃身邊服侍也有類似的效果,那些貴妃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往往也會把自己的心腹往皇帝身邊塞,這樣一來皇帝身邊就有了自己的人,在宮中自然也是進退自如了。不過你要是服侍冷宮裡面那些妃子那可就倒霉了,所以說,在後宮中那可是要看運氣的。

要說最特殊的,就是第三種,第三種弄好了甚至可以當上太後,但是玩不好也有可能會丟了身家性命,那是什麼呢?――靠兒子。

聽上去這第三種很無厘頭,皇帝都不讓你侍寢,你怎麼能有孩子?但是在後宮之中有孩子的還真的就不一定要侍寢,比如明孝宗親就是皇帝一時起意,酒後亂性弄出來的,還有類似的有明光宗也是這樣誕生的,他們的母親都是地位低下的宮女,並沒有什麼身份,但是皇帝一夜風流之後,瞬間就有了地位,但是聽上去這不是靠運氣嗎?

其實也不是,皇帝一夜風流的對象往往是酒宴上的婢女,所以這些位置也是很多人爭搶的對象,有了兒子即便出身低微那也是有了龍子龍孫了,對於這些女人來說那就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即便不侍寢當妃子也是有機會能當上太後的,所以說對古代女人來講,兒子那是最重要的,畢竟母以子貴,子以母貴,懷了龍種,宮女們上位的幾率就很大了。

唉,由此可見,宮女上位是個技術活啊,一般宮女還真是玩不轉。

H. 皇帝是怎樣當上的:歷代權臣篡位過程詳解

當然,自從原始公社解體之後,「禪讓」完全變成了一個僵死的歷史概念,此後的朝代更迭,似乎非革命不可——商克夏、周克商、秦滅周、諸侯滅秦都沒有經過什麼「受禪」流程,直接把喪失統治資源的前代天子趕下台就是。但自從漢朝以後,情況發生變化,儒家學說逐漸成為官方學說,天子的地位日益拔高。在《周禮》中,天子的地位還只比諸侯高一階,所謂「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是也,也就是說天子與公的差距,與公和侯的差距相當,看起來不是那麼高不可攀。但到了漢武帝以後,隨著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觀念的深入人心,隨著中央集權的不斷強化,天子已經成為「不可能犯錯」的「活人神」,與諸侯、大臣的差距已經是無限大,更不用說與庶民的差距了。在這種情況下,連孟子說的「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都被當作「不當言論」加以批判,也就是說百姓連誅桀紂的權利也沒有了,「革命」也再也不可能合法了。今後的天子,即使真的比桀紂還殘忍,臣子也必須尊之為君父,他的一切過錯都是因為奸臣蒙蔽、因為貪官害民,因此臣子們只有「清君側」的權利,沒有「革命」的權利。等到桀紂周圍的「亂臣賊子」被肅清之後,江山還是要由桀紂坐的,湯武只能乖乖的繼續北面稱臣,決不能就此取而代之,更不用說「放桀於鳴條」「誅一夫紂」了。 但是以上畢竟只是理論,當臣子真的「清君側」成功,掌握大權之後,誰會真的甘心把大權再交給天子?天子的尊位令人垂涎欲滴,但儒家的道統同樣不可侵犯,要是真敢明目張膽地「革命」推翻之,豈不給了更多覬覦皇位的人以把柄,說不定明天就有更多的人起兵「清君側」,誅殺你這膽敢篡位的亂臣賊子。因此最保險的方法,莫過於請天子仿效堯舜之道,「禪讓」於我家。這也算給了天子一個大高帽子——「革命」是用來對付桀紂的,我不但不把你當桀紂看,還給你一個當堯舜的機會,讓你顯示一下高風亮節;不過你是堯舜,我卻是大禹,不求有你那麼高的思想境界,只求能夠傳之子孫,江山永固。當然,天子的思想境界多半沒那麼高,但這個禪位詔書你不寫,自然有人寫,只要蓋上你的傳國璽就夠了。 因此,漢朝以後,中國改朝換代的一般流程就變復雜了,由原先的「革命」一步,變為「清君側-當權臣-受禪」三步。第一步「清君側」的步驟各各不同,但都驚心動魄,令人目不暇接。但第二、第三步就純屬例行公事,開始還有點新意,到後來改朝換代次數增多,乾脆就公式化了,甚至閉上眼睛都背的出步驟了。 堯舜禪讓的事情已經過去上千年,誰都說不清了;更何況當時的「天子」不過一個部落聯盟領袖,你讓我我讓你是非常普通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搞的太正式太隆重。漢朝以後的「禪讓」和堯舜禪讓根本不是一回事,是既欺天又欺人的勾當——欺天無非是捏著鼻子哄眼睛,欺人則需要多加考慮,雖然肯定騙不過士大夫,但至少要騙過小老百姓,否則天下就別想安穩。至於士大夫這樣的高級知識分子、高級地主,僅僅靠一個禪讓的把戲是騙不過的,還要讓他們看到實惠,才好死心塌地效忠新朝,所以曹丕篡位之後才會急急忙忙地推行九品官人法,趙匡胤政變之後才會信誓旦旦地說「不殺大臣及言事官」。反觀王莽當年「受禪」,戲演的是不錯,賢良文學妖魔鬼怪市井之徒依次露面,搞的大家雲里霧里不由得也就信了,可惜他老人家上台之後就削弱自己的執政基礎,今天搞什麼「王田、奴婢不準買賣」,明天又胡亂鑄錢以一當十以一當百,從高級知識分子到底層小民全得罪光了,這樣戲演的再好也沒用,還是得完蛋。 所以說,受禪永遠只是個形式,是一台戲。受禪的戲演好了,對於爭取民心、鞏固統治有很大幫助,但絕不是決定性因素。就好比萬里長征走到了最後幾步,馬上就要登堂入室了,無論你是爬著進去的還是走著進去的,好象都不太要緊,只要進屋子坐穩了就行。當然,如果你是堂堂正正氣宇軒昂的走進去,坐穩的幾率會稍微大一點。 權臣受禪,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隨著時間的推移,步驟越來越多,每個步驟之間的間隔卻越來越短,甚至最終跳過某些關鍵步驟,直奔主題也有: 1、位極人臣,總攬朝政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權臣篡位,一般都是以當丞相為第一級台階,曹操、劉裕、陳霸先等人,連同那個篡位未成的董卓在內,都當過丞相。本來東漢已經改丞相為司徒,地位大大下降,董卓、曹操恢復這個官職,完全就是為了滿足自己專權的需要而已,可以說是「因人設官」。也有不當丞相而當大將軍的,如司馬氏父子就是以大將軍身份專權。但只有一個顯赫的名號還不夠,必須保證軍政大權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東漢、魏晉的朝政大權都由尚書台掌握,因此權臣一般都要兼任「錄尚書事」的職務;到了晉朝以後,還產生了「都督中外諸軍事」這個稱號,能夠合法地掌握朝廷內外的一切軍權。因此從劉裕到李淵的幾代權臣,可以不當丞相,可以不當大將軍,但必須當「都督中外諸軍事」,把兵權切實抓到自己手裡。 為了顯示權臣的尊貴地位,自魏晉以來又新增了「假黃鉞」「使持節」兩種新稱號,黃鉞和使節都是天子之禮,人臣假借這些禮節,也就假借了天子的威風,雖無九錫之名,卻有九錫之實。北朝時期還出現「大冢宰」的官稱(後來演變為吏部尚書的別稱),也就是總領一切事務的意思,是最具有威懾力的一種稱謂,當年楊堅篡位的時候,同謀就勸他一定要當「大丞相、大冢宰、都督中外諸軍事」,其中大丞相是政權,都督中外諸軍事是軍權,大冢宰則更是一種地位的象徵。在南朝,「大冢宰」的稱呼較少出現,卻多了一個「總百揆」的稱號,也就是總領一切事務,與大冢宰有異曲同工之妙。 除了擔任中央官職外,權臣還往往 兼任一些重要的地方 官職,如桓溫、劉裕 等都曾兼 任 揚州、徐州、荊州等 重要 地區 的 州牧,營造 自己 的 根據地。不過 這種 情況一般只適用於 根基不深、地位 未穩 的權 臣,供他們 積蓄 力量 以謀 更進一步。若是像楊堅、李淵那樣 威望 已足,兵力 已強的 權臣,根本就不需要兼任地方 官職,反正已經有 穩固 的 根據地了。 2、晉升 爵位,先公 後王 按照漢朝的法律和禮節,異姓只能 封侯,王、公都只封給 宗室(西漢沒有常設的 公爵,只有 王莽 曾擔任 過 安漢公),即使 像鄧禹那樣 大的 開國 功臣,都只以四個縣封 為 侯爵。曹操 逼 迫獻帝封他為魏公,開了人臣受封公爵之先河,怪不得荀彧無論如何也不贊成,最終因此被曹 操逼死。公爵與侯爵最大的不同,不是公爵的封地較大,而是公爵可以「建國開府」,擁有一套自己的班子、自己的根據地。曹操封魏公時,獅子大開口,一次就要了十個郡作為封地,幾乎掏空了漢朝的膏腴之地;不過當時曹操已經有丞相府的一套 班子,倒也不需要另立魏國的 班子,所以直到受封魏王,才設置了魏國的文武百 官,如鍾繇就是 魏國的相國。按照東漢制度,諸侯王的相國只能稱「相」,相以下官 職有很多都不設立(如御史大夫、宗正等),有的官 職名稱與朝廷不同(如王國的郎中令,朝廷叫光祿勛),而且這些官職都要由朝廷任命,諸侯王沒有人 事權。但權臣 封王,從來不管這一套,官職 制度都和朝廷 相同,且根本不需要朝廷任命。南北朝時期封權臣為王,往往有「王國制度,一如 天朝」的附加說明,也就是說王 國 的各項制度都和 朝廷一樣,國王 就是一個縮小了的皇帝。一旦完成 受禪,王 國的官 僚 機器就可以立即代替 原有的朝 廷,代為行 使國家職權。 不過,隨著南北朝後期爵位泛濫,公爵逐漸普及,並產生國公、郡公、縣公甚至鄉公之分,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的爵位了。楊堅、李淵專政的時候,已經是國公,只需要直接封王就可以了。而王爵也產生了親王(國王)、郡王之分,一般封號一字為親王(隋唐還沒有親王這個稱呼,只是直接稱「王」),二字為郡王,郡王封地狹小,甚至可以隨意賞賜功臣(如唐朝就曾封許多功臣宿舊為郡王),也慢慢喪失了尊貴性。只有親王的位置,始終不授予人臣,因此也就成為權臣 篡位 的最好台階。曹氏、司馬氏、劉氏、兩蕭氏、陳氏、楊氏、李氏篡位前,都曾經被封為王。 然而,南北朝時期的北朝君主,往往不稱皇帝而稱「天王」,這種「王」不是爵位而是天子的稱號,因此國公便成為天子以下的最高爵位。即使天子的稱號是皇帝,權臣往往也習慣只封公爵,篡位後只稱「天王」,作為韜光養晦之計,等到了一定時機再自稱皇帝。如後秦、北周等一開始都是只稱天王,到了內外安定,才開始稱帝。 3、加以殊禮、追封祖先 所謂「殊禮」,就是人臣本來不該享有的禮儀,也就是天子才能有的禮儀,前面說的「假黃鉞、使持節」,也可以算一種變相的殊禮,但那畢竟是加於官職之上的殊禮,不是加於私人的殊禮。殊禮當中,最經典最有名的當屬「九錫」,即皇帝才能具備的九種車服禮器,《資治通鑒》中對此有詳細記載。向皇帝要九錫,是曹操先開的頭,那時人們的思想還沒「解放」,覺得九錫實在不是人臣要的東西,曹操為此失了不少人心,實在是得不償失。但一回生二回熟,此後每次 權臣篡位,都有「加九錫」 這道程序,慢慢的也就見 怪不 怪了。一般加九錫 都在封爵之後,有時候封 公爵 就加九錫,有時是封了 王爵 再加 九錫,並無一定的標准。其實九錫本身並不珍貴,權臣 們要的 只是 個名分,因此往往 假意 推辭 再三,甚至「歸還九錫」(如李淵),還可以得一個「 揖讓不已」的虛名,真可謂 名利雙收。 九錫這項殊禮太復雜,一般人弄不明白,但以下幾項殊禮卻是人人都能看到的:「劍履上殿」,即可以帶著武器、不脫鞋子進入宮廷,享受與皇帝同等的待遇;「朝覲不趨」,在朝廷上以快走為禮節,但接受了這項殊禮的權臣卻可以不慌不忙地慢慢行走;「贊拜不名」,皇帝和朝儀官對大臣一般都是直呼其名,對權臣卻特別允許不稱呼名字,只稱呼官職和姓氏。這三條都與上朝有關,有了這三項殊禮,皇帝和權臣在朝堂上就幾乎沒有區別了。後來發展的更不象話,竟然出現給權臣設立專座的「殊禮」,還允許權臣跟皇帝平起平坐,儼然一副太上皇的模樣。由於這種殊禮實在太露骨,一般的權臣都還不敢使用。 另外一種殊禮是針對權臣家屬的,如「王妃曰後,世子曰太子」,權臣的妻兒與皇帝的妻兒用一種稱呼,唯一的不同是皇帝的妻兒叫「皇後」「皇太子」,權臣的妻兒叫「王後」「王太子」。其實在西漢時期,諸侯王的妻兒本來就叫「王後」「太子」,東漢才慢慢改為「王妃」「世子」,這種殊禮可算是一種復古。 活著的人們都有了殊禮,下一步就輪到祖宗了。曹氏、司馬氏還比較老實,到登基之後才開始大張旗鼓追封祖宗,後來的權臣往往在封王的時候就開始追封,不但按照諸侯的禮儀建立五廟,還追封祖宗為王、為公。古人質朴,沒有追封一說,追封爵位就是從南北朝權臣開始泛濫的。 4、正式受禪,「既受永昌」 經過前面三步漫長的等待,終於到了坐上皇帝寶座的時候……其實也不一定漫長,歷史越是發展,「受禪」大戲上演的時間越是縮短。「受禪」的鼻祖王莽當年篡位花了幾十年工夫,辛辛苦苦冒充大漢忠臣,從「安漢公」到「假皇帝」,再到成千上萬人上表勸進,這出戲演的轟轟烈烈一波三折。曹操和曹丕父子從丞相到魏公、加九錫,再到魏王,最後受禪,也花了十多年時間,如果從漢獻帝遷都許昌算起,更是經歷了二十餘年之久。司馬氏父子也很有耐心,經歷三代四人的專權,才由晉王升為皇帝。到了晉朝末年,權臣也還是比較耐心,桓溫把篡位的任務交給了他兒子(結果失敗),繼承了「把篡位使命交給下一代」的傳統。但是自從劉裕開始,權臣越來越沒耐心,只要自己有生之年能夠掌握大局,決不把任務留給下一代。劉裕還算耐心,等了近二十年,到自己垂垂老矣的時候才正式篡位;後來蕭道成、蕭衍、陳霸先等人越來越不耐煩,其中陳霸先更是創下了封王之後三天就受禪為帝的紀錄,可能也是因為他太老,生怕到死還當不上皇帝。相對而言,北朝的權臣一般比較耐心,北齊、北周都是經過了兩代人才正式篡位,楊堅也等了十多年,這與當時北方政局不穩有關,並非北人比南人善於忍耐。 5、受禪大戲,循環上演 這套「以受禪代替革命」的把戲,從王莽開始演起,經過曹丕、司馬炎的發揚光大,遂成為一門「顯學」。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漢人政權更迭,都是以「受禪」形式完成。 北方的五胡本來比較質朴,不會玩漢儒的禪讓花樣,因此北方十六國的興替,一開始都是直接「革命」,劉聰殺晉愍帝,石勒殺劉聰的子孫,冉閔又殺石勒的子孫,殺來殺去血流成河,一點也不像漢人的「堯舜揖讓」一般溫情脈脈。殺到後來,胡人也發現這樣簡單的「革命」副作用太大,難以收攏人心,試想想當初劉聰父子如果聰明一點,不讓晉愍帝去當倒酒的僕人,而是恭恭敬敬地請他行「堯舜禪讓之禮」,恐怕北方漢人的反抗也不會那麼激烈。到十六國後期,北方胡人的權臣逐漸也學會了「受禪」大戲的演出方法,迫不及待地想嘗試一下,可惜胡人君主大都有些剽悍之氣,經常寧死也不陪權臣演戲。後秦王姚萇抓住了前秦王苻堅,本來想讓他把傳國璽交出來「受禪」了事,但苻堅脾氣太犟,一句「五胡次序,無爾羌名」氣的姚萇臉色發青,最後還是不得不暴力解決。 直到北魏統一北方,大搞漢化政策,「堯舜揖讓之禮」才逐漸深入人心,爾朱榮雖然不過一介並州契胡,一進京城也知道馬上找漢人官僚幫他起草「禪文」,不過因為爾朱氏實力還不夠,最終功虧一簣而已。後來東魏皇帝禪讓給大齊皇帝,西魏皇帝禪讓給大周天王,大周皇帝再禪讓給大隋皇帝,輕車熟路,走的都是魏晉的一貫路線,南與北一般無二也。 魏晉南北朝直到隋末都是中國的多事之秋,經常是一代人見到好幾次受禪,蕭道成受禪時就有老人大哭「何期今日復見此事」,如果這位老人活的長一點,還可能三次見到「此事」。權臣篡位過於頻繁,政局過於不穩,使皇帝的神聖性喪失殆盡,在臣子們心目中的形象已遠遠不能和兩漢時期相比。中國歷史上皇帝權威最低落的時期,除了南北朝,大概就只有五代了。只要中央集權的經濟基礎還沒有恢復,只要統一王朝的政治基礎還沒有成熟,「禪讓」的大戲就要不停的演下去,直到社會經濟已經可以承擔一個新的中央帝國,儒臣們也已經准備好神化一個新的「受命於天」者為止。

I. 漢文帝是怎樣當上皇帝的

漢文帝劉恆,以德政治天下,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治世」是治平之世,也就是太平盛世。 薄姬 初封代王 漢文帝劉恆是劉邦庶妻薄姬所生。薄姬是吳(今江蘇蘇州市)人,秦末,魏豹自立為魏王,納薄姬為妾。楚漢戰爭初期,魏王豹被韓信、曹參打敗,她也成了俘虜,後被送入織室織布。劉邦見薄姬有些姿色,就納入後宮。公元前203年,她便生下了劉恆。劉邦專寵戚夫人時,薄姬基本上就沒有被寵幸過,在後宮爭寵中屬於中立派,為人謙和,誰知這正是她沒有遭到呂後暗算的一個原因。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劉邦帶兵平定了代地陳豨的叛亂,就立8歲的劉恆為代王,都於中都(今山西平遙西南)。 代王即位 公元前180年,高後呂雉病死,遵照呂雉的囑咐,呂產、呂祿各自住在北軍和南軍不敢離開,他們聚兵長安,妄圖發動政變,奪取帝位。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劉姓宗室集團和功臣集團結成聯盟,共同誅滅諸呂。齊王劉襄發難於外,周勃奪取北軍於內,殺盡諸呂的所有男女成員,史稱「周勃安劉」。 薄姬墓 諸呂被滅以後,有人提議立齊王劉襄為皇帝,他不僅是高祖劉邦的長孫,又有首先起兵反諸呂之功。但因為齊王的母舅家族勢力比較強大,大臣們害怕再來一個呂氏專權,所以被否決了。淮南王劉長也因「家母惡」被否決。 周勃和陳平主張立代王劉恆,「代王方今高祖親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後家薄氏謹良。且立長固順,以仁孝聞於天下,便。」這是眾人能接受的惟一方案,得到了贊同,於是派人去請代王。 代王劉恆見到迎請的使者後,頗為猶豫,又請母親薄太後給拿主意。薄氏不肯輕易讓兒子去冒險。母子決定先讓薄氏的兄弟薄昭到長安去見太尉周勃。周勃向薄昭講明大臣們立劉恆為皇帝的真意後,劉恆這才啟程進京。 劉恆至京,丞相陳平等拜曰:「子弘等皆非孝惠子,不當奉宗廟。大王,高祖長子,宜為嗣。願大王即天子位!」劉恆再三推讓之後,於高後八年(前180年)九月三十日,遂即天子位,時年24歲。劉章的弟弟東牟侯劉興居提出清除宮內的奸佞小人,於是和太僕夏侯嬰進宮,用車將後少帝載出,然後擁護著法駕去迎接皇帝,當晚,劉恆進入未央宮。 漢文帝 從上述史實可見,文帝登基既是偶然,也是必然。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從主觀方面看:漢文帝並不是高祖得寵之子,母親薄姬也不是宮中得勢之人,這卻使文帝從小就無荒淫之舉、驕矜之態,素有「仁孝寬厚」的美譽。更何況劉邦在世的兒子僅剩兩名,他又年長於淮南王劉長。他的自身條件,使他成為最佳人選。 從客觀方面看:文帝即位,實際是劉姓宗室集團與功臣集團之間相互妥協、精心謀劃的結果,是最高統治集團進行的利益和權力的再分配,是皇權體制的重新組合。在漢初,皇權的核心部分主要由宗室、功臣、外戚三種勢力構成。三大集團既有共同利益,又各有特殊利益,而每種勢力的消長都可能引起皇權結構的變動。所以,任何勢力過度追逐自身利益,都會打破均衡,導致沖突。誅除諸呂就是這種沖突和斗爭的結果。因為文帝母族「薄氏謹良」,即軟弱謹慎,對宗室和功臣兩大集團構不成威脅,所以才得到他們的首肯。 皇權這種結構關系,使文帝不可能推動積極有為的政策。劉恆之「勢」天生不足,必須掩飾自己的權欲,必須實行妥協的政策,以免刺激宗室、功臣集團出現過敏反映,誘發不測事件。

J. 在古代怎麼才能當上皇帝

1、揭竿而起,造反成功上位。難度很大,如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2、內宮爭斗,手足相殘,當上太子,甚至弒君奪位,南北朝有多位這樣的皇帝。3、胸無大志,唯唯諾諾,甚至智力低下,被權臣扶植上位。如三國時的曹璜,唐朝宣宗。4、趕巧了是獨子,沒有別人競爭,如明武宗朱厚照。5、趕巧了皇家絕嗣,正好是近親,如嘉靖皇帝朱厚熜。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皇帝怎麼上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和中巴什麼關系 瀏覽:534
印尼8月20日是什麼節 瀏覽:99
印尼婆羅洲哪裡好玩 瀏覽:667
越南疫情放假到什麼時候 瀏覽:608
我最喜歡吃義大利面英文怎麼讀 瀏覽:845
越南什麼銀行最多 瀏覽:860
1840英國有多少蒸汽機 瀏覽:952
英國威士忌怎麼區分 瀏覽:312
英國有什麼it系統 瀏覽:365
中國現有新冠確診病例多少例 瀏覽:116
越南皮革鞋多少錢 瀏覽:445
idtpp是印尼的什麼地方 瀏覽:504
義大利是什麼級別 瀏覽:495
印尼巴淡島屬於什麼氣候 瀏覽:116
越南語和英語什麼關系 瀏覽:170
英國紅旗是什麼意思 瀏覽:831
印度瑜伽教練怎麼去 瀏覽:23
英國下午茶喝什麼 瀏覽:92
印尼普頓公司董事長叫什麼 瀏覽:681
英國短毛貓折耳貓怎麼訓練 瀏覽:150